【熱門】學習教育心得體會范文匯編4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教育心得體會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1
(新義務教育法)頒布后,學校就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學習了,我認真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學習新的義務教育法后,我的體會很深,這次新的義務教育法,比以前提高了一個層次,大大地提高了我們教師的地位,也增加了我們教師的難度,這讓我更加認識到自己肩上責任的重大。我發(fā)現(xiàn)國家鼓勵學校和教師采用啟發(fā)式教育等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講到啟發(fā)式教育、學生要保持主動性,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我認為這是我們教育教學改革中最本質(zhì)的內(nèi)容,是我們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從另一方面來理解,這也是對應試教育的抨擊。
新的義務教育法還明確規(guī)定了我們教師的各種權利,但是,教師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應履行一定的義務。經(jīng)過這次的學習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在工作中,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諷刺,挖苦,不威脅、責難家長。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來要求自己,處處“身正為范”。對于后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也有的老師說: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yǎng)。同時我還感悟到: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chuàng)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fā)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用(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護法)來規(guī)范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zhì)等方面全面發(fā)展。
經(jīng)過這次的學習,我懂得了:作為一名教師,應嚴格遵守義務教育法,依法執(zhí)教,愛崗敬業(yè),作到既教書又育人,為培養(yǎng)新一代而作出最大的努力,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yè)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健康成長。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2
作風一事,說大真大,關系民心向背、關乎黨的生死存亡;說小也小,它體現(xiàn)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就是每一名黨員干部的言行舉止。所以,組工干部改進作風關鍵是要強化“三種意識”,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
強化“放平心態(tài),用心做事”意識,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正所謂,九層之臺,起于累土。組工干部的作風形象就像雄偉高聳的城堡,要靠耐心細致、扎扎實實堆砌每一塊“石材”,日積月累才能構筑得起,哪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可能影響到整體成敗。所以,對組工干部來講,凡事無小事,簡單并不等于容易?疾煲幻刹、發(fā)展一個黨員、整理一份檔案看似“小事”,但卻關系黨員干部切身利益,能否做好直接影響組工干部乃至組織部門的形象。做好小事,要有“放下”的氣度,始終把自己當成普通黨員干部的一分子,鋪下身子真抓實干,才能在平凡中彰顯非凡,才會在小事中成就偉大。
做好小事,要善于用心用腦思考,將各項不起眼的小事想到、想寬、想深。做好小事,要注重提升執(zhí)行力,善于把政策精神、思路謀劃落實到具體工作中,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強化“嚴謹細致,精準執(zhí)行”意識,準確處理每一處“小節(jié)”。人們常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然而,組織工作有其特殊性,又必須注重小節(jié)。滴水見精神,小節(jié)是黨性修養(yǎng)的“試金石”,是組工形象的“潛望鏡”,做好了可能不會功勛卓著,一處缺憾卻可能導致功敗垂成!靶」(jié)”本身很小,稍有偏差,整體就會偏離“航道”,這就要求吃透政策精神,精準執(zhí)行,把“小節(jié)”抓準抓實。要胸懷全局,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拘泥于小節(jié)而忽視大局,就成了鉆牛角尖,一條道走到黑。所以,要能夠從業(yè)務圈子中跳出來,站在全局高度看待所從事的.工作,把立足點和落腳點放在服務大局、推動發(fā)展上來。
強化“淡泊名利,防患未然”意識,堅決拒絕每一點“小利”。“破窗理論”啟示我們,如果一名干部黨性修養(yǎng)“小洞不補”,必會“大洞吃苦”。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今天一點事,構不成違法,明天一點事,算不上違規(guī),但問題都是從第一回開始,由點滴釀成,“小利”的危害切不可小視。組工干部拒絕小利,要內(nèi)外兼修。內(nèi)要做到“兩慎”。一是慎微,克服“小利無妨”的僥幸心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防微杜漸;二是慎初,“小意思”莫“小視”,堅決封住“欲望之口”。外要勇于接受監(jiān)督。群眾的反映和評價是我們最好的鏡子,要有聞過則喜、聞過即改的度量和勇氣,正確對待群眾意見建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3
課標解讀工作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我們在市實驗二小參加了《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會,感觸頗多;特別是秦院長對于數(shù)學素養(yǎng)的解讀,及其風趣的舉例,更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活動中,我的體會頗多。
1.《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觀點將小學數(shù)學內(nèi)容歸納為“數(shù)與代數(shù)”“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特別突出地強調(diào)了6個學習內(nèi)容的核心概念:數(shù)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tǒng)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
2、通過新課標解讀,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過程,應當是學生和教師互相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yǎng)。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庇眯慕獭(chuàng)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3、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chuàng)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為了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fā)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4、通過新課標的解讀,能使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nèi)省,既要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jīng)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課標和教科書結合起來,創(chuàng)新教、創(chuàng)新讀、創(chuàng)新用,在用中創(chuàng)新。當然解讀課標需要認真的態(tài)度,更需要常常進行研讀時時體會。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讓自己再度成為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4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應該說生本教育對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闡述更清晰明確,具體可操作性的實踐模式更為具體化。
我所任教的學科美術作為一門小學科,在生本教育教學中并沒有可直接借鑒的示范課,我們只能才其他學科的成功經(jīng)驗衍射到自己的學科,在實踐中摸索。
郭思樂教授認為:生本教育提出對課堂進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為兒童自己的課堂。具體說來,教師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積極地旁觀;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能力。
一節(jié)課在上課之前,備課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做到課上積極地旁觀,就要求課下主動“備學生”,把所有的方式都想到,包括師生對話。在課上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動作及眼神給予學生積極地暗示,從而讓全體學生都積極投入課堂活動中,只有在活動中獲得成就感,才能主動學習。
生本課堂主張“無為而為”的原則,主張教師不給兒童過多的`干預,而是給他們學習盡可能的自主。課前的實物觀察,課堂中的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圖片,都是教師通過開拓思維使學生產(chǎn)生自我意識并不斷強化的方式。如《美麗的魚》一課,是以“造型。表現(xiàn)”為主,在課堂設計時,我注意到,孩子和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有的用實物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而有的需要大量的圖片,有的需要自己動手拆拆摸摸研究。所以這一課我以動畫、圖片、實物導入,目的在于印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大膽進行創(chuàng)造的動機。最后給各小組發(fā)已經(jīng)制作好的橡皮泥作品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的運用揉、搓、壓、捏等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同時也滿足了一小部分同學的需要。在課堂中,學生盡可能多地調(diào)動了身上的各個器官,通過拆裝已制作好的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一種“我明白了”的自信投入到學習中。 在活動過程中,我也不斷地強調(diào)“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作思維,鼓勵學生大膽表現(xiàn),產(chǎn)生一種自我判斷的審美意識。
這種為全體學生服務的思維方式激活了課堂,讓我收獲了驚喜,依靠學生自己的力量,出現(xiàn)了一批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作品,比如花形尾巴的魚,南瓜形身體的烏龜??等等。學生從固定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如我在《美麗的魚》課堂中,為學生準備的圖片及制作成作品的魚都是側面的魚,但有一位學生做了一條魚是從上往下看角度,所以有兩只眼睛,而我自己都被一種固定視角所影響,以為他做的是條閉目魚。我慶幸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如果不是這樣,又怎會有不同視角不同形狀不同色彩的作品呢?
感謝生本教育帶給課堂蓬勃的生機,讓我們感受到了驚喜及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xù)研究生本教育理論,彌補不足,更多的思考、研究如何挖掘教學最大的資源——學生所蘊藏的巨大能量。讓更多的學生在教育中獲得如沐春風的舒適感。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教育的心得體會09-10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11-18
學習教育的心得體會05-08
(精選)學習教育心得體會08-20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11-24
學習師德教育心得體會11-22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范文03-31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模板05-23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薦)07-06
[薦]學習教育心得體會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