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教師人文讀本》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jīng)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fā)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教師人文讀本》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教師人文讀本》心得體會1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著神圣的事業(yè),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讀過這本書,經(jīng)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于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著我,從師范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后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yè)直到現(xiàn)在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心情(其實我知道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經(jīng)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對待家人的態(tài)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讀《教師人文讀本》心得體會2
今天有幸拜讀了于漪老師等編寫的《教師人文讀本》使我受益非淺,這里主要摘錄了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教育家,教育學者的文章,深刻闡述了對教育的理解和看法,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感同身受,我認為在大力提倡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這本書更加值得我們?nèi)プx。
實施素質(zhì)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要使每一個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發(fā)展,這種發(fā)展包括精神方面的、道德方面的、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的、情感方面的,以及體魄方面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應該是一種人格完善的過程,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響。正如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強調(diào)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jù)。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chǎn)生出來,任何規(guī)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yè)中教師人格的作用。”所謂“己不正焉能正人”,惟有如此,學生才能敬其師,信其道?梢赃@么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保證。
教師的人格力量來自于學術水平與道德情操的完美統(tǒng)一,不僅要學識淵博、循循善誘,更要通過言傳身教,通過榜樣、無言的力量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在我看來,這種人格力量表現(xiàn)為健康的價值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時代前列的學識。 沒有人能將自己沒有的東西獻給別人。要使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理想,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為人師表、垂范師德的基礎。在孩子們的眼里,教師具有無可懷疑的威信,教師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資效仿的榜樣,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的言行、對每一種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產(chǎn)生影響從而對我們整個民族特點都將產(chǎn)生深遠影響。因此,通過老師“潤物細無聲”的澆灌與培育,讓我們的新一代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使他們牢固樹立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增強努力學習、提高能力、奉獻社會和報效祖國的責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師人格力量的重要內(nèi)涵。只有在有品德的人身上,我們才能看到睿智和理性發(fā)揮出偉大而高尚的作用。自古以來,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嚴謹治學被作為教師個人品德的典范。我們今天要做一名好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教師的傳統(tǒng)美德,更需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這種品質(zhì)不僅表現(xiàn)為“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堅強意志與奉獻精神,在當今時代這種品質(zhì)還應轉(zhuǎn)化到積極參與教育改革探索的自覺行動中去,不為任何困難所動搖。中外教育史上許多留下光輝篇章的教育家,都鮮明地具有這種意志品質(zhì)。此外,在我看來,教師健康而豐富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也十分重要,這不僅有益于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表現(xiàn)出人格美和教學藝術美,更重要的是可以影響學生領悟和體驗生活與藝術,讓學生學會不僅用眼睛而且用心靈去感受真、善、美。素質(zhì)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愛學習,自己主動地學習。要讓學生愛學習,就必須有獨到的教學風格。老師上課的魅力在于他心中有學生,不把學生當機器人,當操作工!
“我們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數(shù)以億計的素質(zhì)良好的建設者,建設者的培養(yǎng)出于學校的素質(zhì)教育,出于學生孜孜不倦地學習。何謂學習?學有兩方面,在《教學相長》這篇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其中“學學半”的意思是:一半為老師的教學,另一半為學生的自學,這便是“學習”中的“學”。學生“學”要有時間與空間,而應試教育中無窮無盡的題海把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空間淹沒了。其次是“習”,不要把“習”只看作是書面練習、解題操練,它有很豐富的內(nèi)容,包括課外實踐和多種多樣的動手能力。
【讀《教師人文讀本》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師人文讀本》的讀書筆記10-06
《教師人文讀本》讀書筆記06-21
《教師人文讀本》讀書筆記范文10-07
《教師人文讀本》讀書筆記(精選8篇)10-15
讀《教師人文讀本》有感09-15
《教師人文讀本》讀書心得08-29
讀《教師人文讀本》有感(精選14篇)03-31
讀《教師人文讀本》有感(通用5篇)05-24
《教師人文讀本》讀后感08-18
《教師人文讀本》讀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