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師說說課稿(通用6篇)
隨著社交網絡的發(fā)展,越來越多人喜歡在閑暇時發(fā)布說說,用以分享自己對生活的思考,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那么什么樣的說說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師說說課稿(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師說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Good morning,everyone.I’m Yang Hong-xia. I’m from Wangsi primary school.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英語》第八單元第一部分,也就是15課。本課主要學習用How many…來詢問和表達人的數量。在前一冊教材第6單元,孩子們已學習和掌握了用How many…來詢問和表達事物的數量,本課只需在此基礎上擴展到詢問和表達人的數量,引導學生將舊知識作一些遷移、重組,難度不會很大,而且本課的內容十分貼近學生實際,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和積極性的調動。
二、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目標》提出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結合這一總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知識目標:
1、能聽會說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及其回答。
2、能聽、說、認讀單詞manager、family、people.
技能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養(yǎng)成動腦、動口、動手的好習慣,指導學生熟練應用本課所學的語言和知識進行日常交際,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游戲、表演對話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在特定語境內領悟和使用語言交際的能力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本課的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There are…對培養(yǎng)學生的會話能力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能聽懂會說句型及相應回答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難點是:How many后應該接名詞的復數形式,以及對集合名詞的people的理解及運用。
四、教法、學法
為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本課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情景法: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在語言情景中感知、理解英語的意義。
2、主體參與法:通過大量的二人、四人小組操練,給學生更多動腦、動口的機會,體現主體性。
3、活動教學法: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用,發(fā)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4、在學法上,把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上,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采用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遷移法。
五、突破重、難點的關鍵、
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組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在活動中鞏固運用新知。
六、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相關圖片、師生自備全家福、錄音機、胡須、拐杖等相關道具。
七、教學程序
教學目標的確立,教法學法的設計,最終要在教學程序中體現。因此,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結合學生的認知狀況,我打算用以下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完成本課的教學。
㈠組織教學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仍然愛唱、愛跳,一開始上課就讓他們學習語言或者復習語言對他們來說是枯燥的,必須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一上課進行簡單的師生問候以后,我便帶領學生進入了聽音動作這一環(huán)節(jié),結合本冊教材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動作:stand up、sit down、run、walk、dance、jump、sleep、turn left、turn right、turn back、go ahead.這樣既復習了所學語言知識,有調節(jié)了學生的情緒,是學生以昂揚的激情參與到教學的下一環(huán)節(jié)。
、鎻土暸f知,服務于新知
現階段,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缺乏良好的環(huán)境,所以課前花一定時間復習舊知,符合"積少成多,滾雪球"的語言學習規(guī)律,本課設計的復習內容也有利于新知的學習、掌握。
1、在學生進入到了英語學習的狀態(tài)以后,我便將學生分成四個大組,從1—20進行報數比賽,對報數速度快而準確的小組進行鼓勵。
2、接著,聯系數字和名詞復數,聽口令做事:listen repeat and do T:show me two books hree pens five pencilsone bag……學生拿出實物并重復two books hree pens five pencilsone bag……
3、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我結合學校教學條件,利用拐杖、胡須、工作服等道具將班上幾個同學扮演成不同的角色,首先出現在孩子們面前的是grandpa,他胡子花白,拄著拐杖,穿著醫(yī)生的服飾,孩子們一口就能叫出grandpa,也有孩子可能會說doctor,這時老師就引導他們說出This is my grandpa.He is a doctor.最后依次引出grandma、dad、mum,因為有了前面的經驗,學生一定能順利對出現的人物進行介紹,這樣的復習,孩子們怎么會不被吸引,怎么會不快樂,復習效果又怎能不明顯呢?在孩子們還沉浸在復習舊知的快樂中是,最后一個小演員"manger"出場了,他西裝革領,手提公文包,學生一看就知是個老板、經理,這時也開始了我的新課教學。
、鐚W習新知
新知教學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單詞教學
manger的教學通過形象展示,模仿跟讀,游戲操練、小組練讀、個人展示讀等幾個步驟完成。
People是個集合名詞,在教學時,我會用各種人物形象的圖片進行教讀,在學生讀準發(fā)音,明白意思的時候,我會引導學生數數one people 、two people、three people,并與其他名詞數數作比較,讓學生理解people是個集合名詞。
2、句型教學
接著單詞people的教學,我用圖片趁機引入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學生會很快答出There are five.接著,我利用教室內現有的教學資源,請一些學生站起來,并向其它同學提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在不斷變換人數進行幾次操練后,我再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classroom?在學生作出正確的回答后,我出示一張關于小龍家庭的圖片,圖片上顯示的是一座非常漂亮的房子,客廳里掛著全家福,孩子們一看就知道是小龍的家,此時,我趁機介紹This is xiaolong’s family.A happy family!并引入family的教學。在學生明白family的意思并掌握讀音的基礎上,我再指著小龍的全家福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通過前面的復習鋪墊以及多次感知,孩子們已經很容易就能說出答句。這時,我再拿起班上一個同學的全家福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他作了There are five.的.基礎上再引導他答出具體的家庭成員my grandpa、my grandma 、 dad、mum and me,這樣 在一部分學生能快速正確的回答后,我出示自己的全家福,引導學生向老師提問。"good、very good、beautiful、how clever……在這樣的鼓勵下,相信孩子們一定會爭先恐后的向我發(fā)問,于是我再請一兩個小老師上臺教讀,實現師生角色互換,最后一起向我發(fā)問:Miss Yang,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師生互動中,實現心靈和感情的再次交流。
㈣操練、鞏固
就此完成新知的教學,但語言的內化必須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因此教學的下一環(huán)節(jié)便是句型操練,句型的操練我采用機械操練和趣味操練相結合。
機械操練的形式主要有聽錄音跟讀、師生問答、男女生問答、個人問答、小組練習、同桌練習等,充分采用由群體到個體再到群體的教學理念,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多角度的練習,教師參與到學生的操練當中,給學生以指導,體現教師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地位。
趣味操練主要在機械操練的基礎上進行,利用實物投影儀請孩子將自己的全家福展示給大家。這個活動是這樣來開展的,請一個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上臺展示照片,全班同學向他提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他作了There are five,my grandpa、grandma……的回答后,他再點出好朋友的名字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這樣,通過一個"開火車"的游戲,以及work in pairs等多種不同方式的操練鞏固,使學生在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中,全方位、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檫\用拓展,深化新知,發(fā)展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在教學的結束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小調查"活動,發(fā)給每個同學一張調查表,讓每位同學當一名小記者,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詢問別的孩子家里的人數,以及各家庭成員的職業(yè),并填入表格,進行統計。在此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非常有必要請一名學生配合在班上做示范,如:T:Hello,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S:There are five, my grandpa,my grandma,……T:What’s your father?S:He is a doctor.讓全班同學特別是學習能力稍差的同學能有模仿的對象,最后將調查結果再班上作展示。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了語言的教學原則"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就用",并提高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著力創(chuàng)設各種語言情景,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口語交際的能力,通過聽、說、演、做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面向全體學生,鼓勵他們大膽的說,不忽視任何一個學生的每一個細小的進步,在每次練習和活動中,及時給學生表揚和鼓勵,并在小組榮譽欄作記錄,把英語學習和情感教育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八、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會給學生美的享受,給學生書寫起示范作用。我這樣板書濃縮了教學內容,使學生對新課內容一目了然,對教學內容有深刻印象。
師說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教材內容要點:
第一,浮力;第二,物體的浮沉;第三,浮力產生的原因。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對浮力這一節(jié)內容的研究是在小學自然課和生活經驗中已經熟悉浮起的物體受到浮力并結合前幾節(jié)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液體的壓強、壓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識來展開的。這一節(jié)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浮力的研究為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礎。浮力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3、教學目的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對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繹推理能力等。還要培養(yǎng)學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對學生進行實踐觀點的教育。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浮力概念貫穿本章始末,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對物體浮沉和浮力產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綜合應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因而對理論分析和推理論證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側重于對直觀現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這兩個知識點既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這是素質教育對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學生分析
任教班級屬農村中學,多數學生上進心強,學習態(tài)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浮力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fā)生興趣的現象。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fā)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5歲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可以借助實驗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方法
這節(jié)課可綜合應用目標導學、分組實驗、直觀演示實驗、講授和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以教師
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從實驗數據總結出結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教學程序
教學中要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1、新課引入:
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學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課便以課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課題,引導學生思考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講授新課:
任何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實驗。這節(jié)課主要采用實驗的方法來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將書中圖12-2這個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索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增強了他們的感性認識。為了使學生能認識到浮力是液體對物體向上托的力,這里我增加設計一個用手托石塊使彈簧秤示數減小這樣一個隨堂小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概括總結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請同學們從日常生活和常見的自然現象中舉例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在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這個重、難點時,日常生活中一些錯誤的經驗或思維定勢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模糊的觀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體下沉,輕的物體上浮"。這里可以演示一個小實驗:一根小鐵釘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塊在水中會上浮,大木塊顯然比小鐵釘重。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學這時會提出小鐵釘下沉是因為鐵的密度大。教師可再演示一個小實驗:一個廢牙膏殼密度沒有變,空心時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團后在水中會下沉。說明密度也不是決定浮沉的條件。這樣經過演示,討論和分析,糾正了錯誤觀點,引導學生從運動和力的`關系角度來討論物體的浮沉條件,對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關系,根據二力合成知識,由學生討論得出物體的浮沉條件。
這時強調物體上浮、下沉是運動過程,此時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結果是沉到液體底部,上浮的結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并再演示一下浸沒在水中的木頭的上浮過程,以加深印象。漂浮與懸浮的共同點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容易使學生產生“物體的漂浮與懸浮是一回事或一個物體在同一液體中既漂浮又懸浮”的錯誤觀點,這時我用一個乒乓球和一個空心金屬球投入水中分別演示漂浮與懸浮實驗。使學生直觀比較出漂浮是物體浮在液面的平衡狀態(tài),物體的一部分浸入液體中。懸浮是物體浸沒在液體內部的平衡狀態(tài),整個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強調同一個物體在同一液體中既漂浮又懸浮是不可能的。
揭示浮力產生的原因這又是一個重、難點。這時可請同學回顧做過的一個舊實驗:六個面扎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體,當它浸沒在水中時,六個面的橡皮膜均向內凹進,而且前后左右面凹進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進的程度要大。引導學生密切聯系原有的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識,通過由淺入深分層次的分析,把突破難點的過程變成鞏固和加深對舊有知識理解應用的過程,變成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的過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浮力等于物體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最后再用如下演示實驗加以驗證:
。1) 將石蠟投入裝水的燒杯中,觀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
(2) 將石蠟放在另一燒杯底使其和杯底緊密接觸,沿杯壁緩慢注水觀察其是否上浮從而通過實驗證明前面理論分析得到的結論。并指出這也是物理學研究的方法:從實踐到理論,再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達到從小培養(yǎng)學生研究物理的正確方法的目的。至此,教材內容已經講授完畢,浮力作為同學們新認識的一種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了。
根據農村學校學生情況,我繼續(xù)引導同學們思考課文后的"想想議議",由此引入對決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學生經過合理猜想,討論,設計出探索決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方案。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得出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與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浸沒后深度改變無關。受時間、器材限制,浮力大小與物體本身密度、形狀等因素無關可以通過演示實驗加以說明。這樣就為下一節(jié)學習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懸念,作好鋪墊,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
。、反饋和鞏固:
這節(jié)課教學容量大,所以反饋和鞏固主要留待課后完成。如果課堂上有剩余時間,可請同學回顧板書內容,歸納出通過本節(jié)課學到的三種測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稱量法,為下一節(jié)課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實驗作準備。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懸浮和漂浮的區(qū)別。三是求壓力差法,指出這是浮力大小的決定式。
。、板書設計 :
第一節(jié):浮力
1、 什么是浮力
2、物體的浮沉(1)下沉:F浮<G
(2)上。篎浮>G
(3)懸。篎浮=G
(4)漂。篎浮=G--物體的一部分浸入液體中
3、浮力產生的原因
5、布置作業(yè):1、2、3、4、5
師說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蒸發(fā)是常見的一種汽化方式。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和蒸發(fā)吸熱是解釋許多現象的基礎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經常用到。學生對于蒸發(fā)現象很熟悉,因此,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適當的實驗,讓學生自己經過分析、比較得出結論,并注意引導學生把知識運用于實際中去。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知道蒸發(fā)快慢的速度與什么因素有關,以及蒸發(fā)吸熱才能解釋一些有關的現象,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中都很有用,所以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難點:用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和蒸發(fā)吸熱解釋現象,這兩點知識既是本節(jié)重點又是難點,學生往往不能用來解釋有關的現象。做好實驗,使學生對蒸發(fā)吸熱獲得深刻的印象,同時在解釋現象時提醒學生注意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不要想當然地回答問題。例如回答扇扇子會感到涼快,不要因為一說涼快就認為是扇扇子能降溫,而要運用蒸發(fā)吸熱降溫來解釋。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及本節(jié)的教材特點,確定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蒸發(fā)現象,理解蒸發(fā)快慢的條件;
2.知道蒸發(fā)吸熱利用蒸發(fā)降溫;
3.會用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和蒸發(fā)吸熱解釋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2.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如何使用控制變量法,通過實驗來研究一個量隨兩個量變化的定量關系;學習通過實驗總結物理規(guī)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養(yǎng)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說設計理念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jié)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四、說教法
根據以上設計理念,針對本節(jié)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確定本節(jié)采用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實驗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設疑激趣引出課題──分組討論解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教師點撥解疑釋惑──創(chuàng)意設計應用實踐──總結評估交流感受──課后實驗鞏固強化等一系列探究過程,讓學生在自主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找出規(guī)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實驗能力。具體教法包括:提問法、談話法、分組討論法、實驗法等。
五、說學法
為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實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針對本節(jié)內容和以上教法,學生主要為實驗探究法和討論歸納法。
六、說教學流程
。ㄒ唬┰O疑激趣引出課題
上課時,教師可以用棉花蘸酒精在黑板上寫兩個大字(例如:汽化或蒸發(fā)),字很快就沒有了,同時聞到了酒精味。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自然引出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二)分組討論解決問題
1.用談話法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會出現以上現象?
2.學生分組討論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
通過對這個現象的討論分析,不難得出以下結論:
。1)汽化:液態(tài)──氣態(tài);
。2)蒸發(fā):只在液體表面緩慢進行的汽化現象;
。3)蒸發(fā)可以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
3.教師引導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的蒸發(fā)實例;
4.學生繼續(xù)分組討論蒸發(fā)現象實例:
學生匯報蒸發(fā)例子,例如:在晾曬衣服時,不管烈日炎炎,還是陰天,都可以干,只不過是速度不同,一方面強調蒸發(fā)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同時引出蒸發(fā)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設計意圖:讓學生緊密聯系實際,從生活走進物理。
。ㄈ┎孪爰僭O設計方案
蒸發(fā)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這是理解層次,應作為重點討論,要求學生不僅記住這三個因素是怎樣影響蒸發(fā)快慢的,而且應能結合實際舉例說明。為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分三步進行:首先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分組討論、猜想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然后互相交流并且舉出實例,不同意的可以反駁;最后學生設計可行性方案以便驗證自己的猜想。
設計意圖:“控制變量法”在以前學習中曾經接觸過,在這里引導學生逐步學習應用到自己的探究中去,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ㄋ模⿲嶒烌炞C得出結論
在充分討論猜想之后,根據設計的可行性方案利用身邊的器材驗證自己的猜想,最終得出結論。
學生交流實驗過程,例如:在兩塊玻璃上分別滴一滴酒精,一組:將其中一滴酒精攤平。二組:對其中一滴加熱。三組:對其中一滴酒精扇風。對比總結
出蒸發(fā)快慢與何因素有關。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ㄎ澹┙處燑c撥解疑釋惑
用分子動理論觀點解釋蒸發(fā)現象及影響因素。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從理論的高度深層次來認識蒸發(fā)現象及影響因素,應該說相對難度較大。可以首先由教師用分子動理論觀點解釋蒸發(fā)現象是如何產生的,然后由學生用分子動理論觀點解釋影響因素。
在運用分子動理論觀點解釋蒸發(fā)現象及影響因素之后,教師讓學生一個小實驗:在同學胳膊上擦一些酒精,考慮如何使酒精盡快蒸發(fā)?
學生很容易就可以想出方法,在進行實驗同時會感覺擦酒精處涼,說明蒸發(fā)吸熱。然后安排學生進行實驗對結論進行驗證:拿兩支溫度計,其中一支玻璃泡外包一層紗布,用滴管滴上酒精,觀察兩支溫度計的示數,再對二者扇風,從而得出蒸發(fā)吸熱的結論。
在得出結論之后,可引導學生進行下面的推理分析:液體蒸發(fā)溫度降低──與周圍環(huán)境有溫度差──從周圍物體吸熱──周圍物體放熱溫度下降──液體蒸發(fā)產生致冷作用。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的方法。
。﹦(chuàng)意設計應用實踐
在學習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以后,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聯系實際講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和蒸發(fā)致冷。
例如:電冰箱、冷風機致冷;狗夏天吐舌頭;夏天用電風扇吹風;天熱時往地上灑水……
另外,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課外資料,例如:噴灌……
第二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出一部分創(chuàng)意設計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
設計意圖:設計開放性試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ㄆ撸┛偨Y評估交流感受
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對今天學生上課的表現進行正確地評價,及時表揚學生的閃光點;
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生互相交流討論,談對本節(jié)課的感受。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ò耍┱n后實驗鞏固強化
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一個簡易實驗:驗證(1)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2)液體蒸發(fā)吸熱有降溫致冷作用。
設計意圖:為學生構建開放性的課堂,從物理走向生活。
七、談教學反思
本節(jié)的內容,從知識上看并不難,但應給予足夠重視,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有很豐富的生活經驗,要充分利用,為此在課堂上做一些相關的實驗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學生在平時有時觀察不是很仔細,在課上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觀察、體會,最后得出結論,對于訓練學生思維是大有好處的。
師說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本課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選自江蘇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換個眼光看老師》的第一框題。
“換個眼光看老師”位于課程標準中的第二大板塊——“我與他人的關系”。本課不僅是該單元前兩課的拓展與延伸,同時也為下面兩個框題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ǘ┙虒W目標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更加充分、全面的了解教師,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正確對待教師的表揚與批評,從而進一步增進與教師之間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讓學生盡可能通過有效的方式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提高與老師交往的能力,如學會換位思考等。
了解教師工作的特點,知道教師的工作是特殊的、艱辛的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從而更好的在日常的學習中了解教師、理解教師,與教師進行良好的溝通。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難點:了解教師工作的特點。
教師工作最大的特點在于每天和學生交往,其交往不僅僅是文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對話、情感的交流。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他們的.興趣愛好、氣質修養(yǎng)等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二、說學情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在處理與他人的關系中還需要進一步的引導與幫助,而教師則是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相處時間最長的角色,深刻的了解教師及其工作特點,不僅可以增進師生情感,更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在活動中感悟和體驗,使學生加深對教師的了解度。
三、說教學方法
。ㄒ唬┙谭
1、情境教學法。
2、啟發(fā)式教學。
(二)學法
1、合作學習法。
2、自我探究法。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板塊式教學,即三大板塊:“關注老師”、 “體驗老師”、“感悟老師”。同時努力做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可能保持課堂氛圍活躍而不混亂。
誦讀短詩“風在水上寫詩,云在天空寫詩,燈在書上寫詩,老師在黑板上寫詩!保ㄕn本第63頁)并讓學生思考“教師”這一稱謂的由來。
詩歌導入
活動一: 分組討論。找?guī)讉組的代表發(fā)言,描述自己老師一天的工作生活。從老師所做的工作中我們知道教師工作的內容有哪些?
活動二:組織對話。根據我們這么多年來與老師的交往,請你談談你認為教師工作有哪些特點。(從工作對象、工作時間等方面認識)
關注老師
分組表演。讓學生自己扮演老師與學生的角色,表演一段你認為平時可能發(fā)生的場景。
體驗老師
活動一:自由發(fā)揮。讓學生用一句話形容自己的每一位任課老師。
活動二:分組演講:我最喜歡的老師是____,因為……
感悟老師
課堂小結部分讓學生自由完成,既可幫助學生鞏固本課的知識,又可培養(yǎng)其歸納與概括的能力。
課后作業(yè):
1、每個人將你最想對老師說的一句話寫在紙上,下節(jié)課進行交流。
2、預習下一框題
總結講演
1、教師工作的內容
2、教師工作的特點
3、教師的多重角色
設計意圖:
1、簡明扼要
2.突出重點
師說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祖父、后園和我》是傳奇女作家蕭紅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的第三章。與整部小說批判國民劣根性、批判封建統治勢力和腐朽的傳統習慣、風格沉郁悲憤不同,課文所選部分顯出一些亮色,塑造出“祖父”這一和藹可親、風趣幽默、富含愛心的感人形象,寫了“我”和祖父在后園游戲、勞動、玩耍的童年趣事,寫出了濃濃的親情,更寫出了“我”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濃濃的祖孫情、生動的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詩化的語言是本文的幾大亮點。
二、 說學情
本文篇幅較長、敘事較多,但文章內容是從兒童角度敘事,符合兒童心理,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三、 說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新課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為本”,具體表現為“三位一體”的理念,因此我將本課確立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文章細膩的筆法,學習把事物寫具體。
【過程與方法】
師生互動,探究本課寫人敘事富有表現力以及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祖孫深情,體會親情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四、 說重難點
教師引領學生以讀代問、以讀代講、以讀代答等多種教學形式,重點讓學生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句和課文片斷,領會其對表達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難點:體會本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五、 說教法學法
【教法】
欣賞教學法、啟發(fā)教學法
【學法】
圈點勾畫、品讀賞析
六、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 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
在歌曲《童年》中,教師導入:童年的我們都曾有過一個屬于自己的秘密花園,它可能是一個舊玩具,也許是一只裝滿雜物的小紙箱,抑或是貼滿了卡通圖畫的發(fā)黃的日記本……它們曾經滿載著我們小小的欣喜,小小的滿足,小小的心愿,小小的快樂,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著名作家蕭紅的充滿自然之趣的后園,去探尋一段與眾不同的童年歲月。
(二)我了解
學生根據課前預習簡介作者及作品《呼蘭河傳》。
教師總結補充。
(出示幻燈片)
。ㄈ┪蚁矚g(初讀)
1、大聲朗讀,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
2、在自己覺得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段落下面劃上波浪線。
在這美妙的后園里你欣賞到了哪些美好的自然景物?
。ǔ鍪净脽羝
。ㄋ模┪乙捜ぃㄌx)
1、在充滿自然之趣的奇妙后園里,一定發(fā)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你能找出來嗎?要簡要概括。
明確:①種小白菜
、阽P地(“狗尾草”事件)
、邸拔摇痹诤髨@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揚水“下雨”
、堋拔摇痹诤髨@自由得跑,大聲得笑
、荨拔摇迸c祖父討論“櫻桃樹為什么不結硬套、不開花”
、蕖拔摇苯o祖父草帽插花
2、在歡聲笑語中,你能看出祖父和“我”有什么樣的性情嗎?你是從哪句話中發(fā)現的?說一說。
明確:“祖父” 慈愛勤勞、幽默風趣,有一顆童心
“我” 天真活潑、頑皮可愛,有一顆自由的心
。ㄎ澹┪倚蕾p(精讀)
這座后園美不美?祖父和“我”可愛嗎?作者通過細膩而優(yōu)美的筆觸,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蜂飛蝶舞、充盈著無限快樂和童趣的世界。下面讓我們一起仔細品味這些優(yōu)美的句子,去發(fā)現它美在哪里?(圍繞“我喜歡”環(huán)節(jié),劃波浪線的句子來答,可適當補充)
。ɑ脽羝鍪荆
【示例】: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這些景物描寫平實貼切,運用了擬人、排比修辭,用兒童的口吻,以兒童的眼光來觀察,傾注著小孩子對自然景物的情感。在一個小孩子的眼里,一切自然景物都是有生命的東西。在孩子的眼里,自己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身邊的一切也都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用兒童的口吻來描寫景物,就充滿了孩子的歡樂和真摯。
。┪腋形颍ǹ偨Y)
本文寫了新鮮漂亮的、自由的后園,勤勞慈愛、風趣幽默的祖父和天真活潑、頑皮可愛的“我”,你認為作者想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思想?
。ǔ鍪净脽羝
作者回憶了 “我”與祖父在后園的種種活動 ,表達了作者對快樂、 自由 、溫馨的 童年生活 的贊美,對 濃濃親情 的眷戀,以及對自然美、人情美的向往。
。ㄆ撸┪蚁蛲ㄍ卣惯w移)
我們看到了后園里無憂無慮的童年,品出了“我”與祖父濃濃的親情,更有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請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反復朗讀,細細體會。
明確:“太陽在園子里是特大的……”“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一到后園里,我就沒有對象地奔了出去……休息好了又是跑”
(八)作業(yè)
A、在下列詞語中任意選出五個,把它們連接成一段話(不少于50字)。
嘴饞玫瑰玩膩了明晃晃
毛嘟嘟藍悠悠 寂寞 閃爍
B、閱讀《呼蘭河傳》
。ň牛┌鍟O計
祖父、后園和我
師說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要說的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的第21課——《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稁熣f》是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論說文。文中韓愈批評了“恥學于師”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為師。表現了他不顧流俗,銳意改革世風的進取精神,F依據教學課標、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說明。
一、說課標、考綱、教材和學情
(一)關于課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誦讀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的用法;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ǘ╆P于考綱
據《大綱》要求,高考《考試說明》對古文閱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要求:
、倮斫猓芰蛹塀級):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诜治鼍C合(能力層級C級):篩選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坭b賞評價(能力層級E級):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ㄈ╆P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皟芍亍笔侵钢匾曊b讀,重視積累;“一輕”是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練習設計上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認為文言文教學應體現這種傾向,多誦讀、多積累,培養(yǎng)語感,避免大量無效的分析。
。ㄋ模╆P于學情
經過初中和高一上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
針對以上的分析情況,《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學法、教法和教學程序確定如下。
一、說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掌握、積累實詞“師”“傳”“從”“道”、虛詞“之”“其”“而”“乎”“所以”的意義和用法。(重點)
2、區(qū)別古今異義詞語,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ǘ┠芰δ繕
1、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用多種語氣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難點)
2、培養(yǎng)學生自讀注釋、疏通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重點)
。ㄈ┑掠繕
1、培養(yǎng)學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戰(zhàn)的精神和勇氣。
2、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二、說學法、教法
。ㄒ唬⿲W法
1、誦讀法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誦讀法成功的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tài),如節(jié)奏、語調、語氣等,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當然
,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fā)現的過程,老師應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察語氣,逐步讀出“情味”來,揣摩文意。因此,范讀、多讀尤為重要。
2、圈點法
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唐彪曾說:“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于領會,而句讀無訛!蔽覐膬煞矫嬷笇В阂皇侵笇褂萌c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注。
3、提問法
這是打破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自解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老師質疑。
4、練習法
這是鞏固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一個“精”字!熬殹辈磺蟆岸唷,,應求
“精”,要用最少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也培養(yǎng)學生的做題能力。我設計了一套課堂鞏固練習,重點鞏固課文重要詞語,當堂“消化”。
。ㄈ┙谭
1、點撥法
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我主要點撥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樣準確理解一詞多義的幾種方法,通過比較,溫故知新,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歸納法
從高一上學期開始,我一直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這樣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例如《師說》第一課時講解重要實、虛詞,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傳”“師”“道”等實詞義項及“之”“其”“所以”等虛詞用法。
三、說教學程序
。ㄒ唬┛傮w設計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教學整體思路:通過誦讀把握全文;通過質疑師生互動;通過歸納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通過精練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師說》一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誦讀,理清思路,積累實虛詞;第二課時主要是誦讀,歸納實、虛詞,分析論證結構。
。ǘ┑谝徽n時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及解題(2分鐘)
學生齊讀注釋①;補充作者相關內容及文學常識(屏幕展示)
2、整體把握(共21分鐘)
1)教師配樂示范朗誦(4分鐘)
2)難讀、異讀字讀音點撥指正(屏幕展示)(1分鐘)
3)教師誦讀指導(2分鐘)
4)學生自由朗讀(4分鐘)
5)個別學生示范朗讀(4分鐘)
6)齊讀(4分鐘)
7)理清全文思路(板書)(2分鐘)
3、著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鐘)
1)一學生示范朗讀,其余學生看注釋疏通文意(2分鐘)
2)學生質疑,教師點拔,師生互動(6分鐘)
3)師生歸納重點詞語、句式(3分鐘)
4)學生試
背誦第一段(2分鐘)
4、課內鞏固練習(共4分鐘)
出題(屏幕展示)
5、布置作業(yè)
五、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精華所在。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師說
韓愈
為師作用:“傳道受業(yè)解惑”
一段從師必要:“不從師,惑終不解”
擇師標準:“無貴賤、無長少,道所存,師所存”
古之圣人——今之眾人
二段對其子——于其身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
醫(yī)、師、工——士大夫
“智不能及”
三段:師生,師道關系
四段:寫作緣由
【師說說課稿】相關文章:
師說說課稿11-03
師說說課稿11-26
【熱門】師說說課稿11-23
【薦】師說說課稿11-22
師說說課稿【熱門】11-20
精品師說說課稿11-19
【精】師說說課稿11-20
【實用】師說說課稿11-25
師說說課稿【精】11-21
師說說課稿【熱】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