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出路》觀后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出路》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出路》觀后感 篇1
今天在上班的空隙時間突然打眼到了一部記錄電影,名字叫做《出路》。
鄭瓊導演的作品。他跟拍了不同家庭出身的3個孩子。
第一個甘肅山溝溝里的小女孩馬百娟,第二個湖北的高三復讀生徐佳,第三個家境優(yōu)渥的北京女孩,袁晗寒。
這三個出身各不相同的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些完全不同的境遇,雖然或者完全不同的生活,但他們在自己人生轉折點上都做除了屬于他們自己的選擇
馬百娟在16歲時,她嫁給了表哥作為自己的出路徐佳則是高考、工作、結婚,這是他的出路
袁晗寒高中退學后,去國外留學,畢業(yè)后開了一個藝術投資公司,這是他的出路
其中最令我感觸的幾個點分別是
馬百娟早上起床后掰了幾塊饃用熱水就著當早飯然后背著書包上學去了,黃土高坡崎嶇的山路上她像一只小兔子一樣奔奔跳跳…放學回到家后一個人做了豬食提著小桶去后山喂豬…16年西北山區(qū)小孩子的一天
徐佳復讀三年,小學文憑的媽媽干著苦力活來維持他的學業(yè),他的夢想就是希望能夠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去他爸爸的墳前給他看一眼,可考上大學等待著他的卻是迷!u過保險,做過流水線工人,當過工程師,他一直尋找著自己的出路
袁晗寒喜歡畫畫,高中輟學迷茫的她靠著媽媽的幫助在北京郊外開了一家咖啡店,后來只身去往德國,停滯一年后考上了自己原本喜歡的大學,大學期間像丟了自己的錢包這種對一個學生來說無法彌補的意外也被她和她媽媽在聊天中一筆帶過…上學期間走遍歐洲,后來回了北京也順理成章的創(chuàng)業(yè)
劇中就像徐佳說的,我知道我們自己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不公平的,但我們可以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片后我了解到,導演鄭瓊給徐佳講過袁晗寒的生活和選擇,包括她的個人作品。徐佳表示他知道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他接受這種不公平,在他的.努力下,他的下一代會達到袁晗寒的狀態(tài)。但相比馬百娟,他說他要好很多。導演也問了袁晗寒,問她怎么看,她擁有這么多機會,可以走遍歐洲,而其他人不行。她說她在出生的時候,也不能站在天上看,哪個好她就選哪個。而對于馬百娟,她對另外兩個人的生活完全沒有興趣。
的確,出身真的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小地方的一個企業(yè)可能加起來也沒一個一線城市的家庭有錢,我們沒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決定自己孩子的出身。記得初中班主任和我們說過的一句話:你們現(xiàn)在包括將來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給你們的孩子獲取一個更考前的起跑位。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不是一句不理智的空話。雖然很夸張,你可能聽了會感到厭煩,不屑。但是只要有人去做了,而你卻沒做,那落后的距離要是一輩子沒趕上,可能幾輩子也追不回來……
所以趁現(xiàn)在孩子還沒出生,你的階級還沒有完全固化,盡可能的去爭取吧…
《出路》觀后感 篇2
在中國,個人的命運也許是和家庭的命運相接的。
如第一個女孩:馬百娟。
她是一個大山里的孩子,我想她走山路去上學的情形,很多人都記憶尤深,她一路歡笑,甩著胳膊,眼睛里有光。
當她的表哥帶她去辦休學手續(xù)時,馬百娟還是想上學的',但在現(xiàn)實中,她沒有辦法繼續(xù)上學了。她的歸宿是嫁給她的表哥,那一年,她才16歲。她爸爸說“女孩子本來就是別人的,上學也要打工,不上學也要打工,那不上學也沒什么區(qū)別。”
也許她只是覺得不上學很可惜,但也接受了命運的安排,也許她并不覺得可悲。
第二個人物:徐佳。
走得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路,可能他走得路更難一些。農村里出來的孩子三次復讀?忌狭艘凰诲e的大學。上大學之前,覺得上大學一切都可以如愿了。其實上大學只是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上大學之后,徐佳在課上睡覺,也有人做與學習無關的事。徐佳的結局是比較不錯的。他的人生,是被命運推動著,按爸爸的遺愿考上大學,找工作,結婚。不管做什么,都要通過錢這個介質來完成。
第三個人物:袁晗寒。
袁晗寒是北京的上層人物。她是最自由的。她沒有想過自己在哪個階層,她覺得只要不餓死就好了。出生時,她已經(jīng)比別人高了一層。
《出路》觀后感 篇3
貧窮,對一位出身于農村的孩子來說,是多少熟悉的詞,走出大山,只要踏入了城市那一步,就會在無數(shù)個夢里,夢見自己睡在城市的草坪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你有,我有,家庭貧窮的男孩、女孩也有,都說付出總會有回報,那他們的付出卻換來了什么呢?
紀錄片的內容主要講了三個主人公,弘博軟件機構王振祥,斷手媽媽的女兒王盼,還有武漢大學珞珈學院的畢業(yè)生萬超,我是一名大二的學生,雖然還有一年多才能真正的接觸社會,但是經(jīng)過看完這集紀錄片后,又學到了很多,其中畢業(yè)生萬超的情況和即將要畢業(yè)的我們情況差不多,他在找工作中所遇到的情況也是我們以后的縮影,這也讓我瞬間產生了很多想法和共鳴。
高考那無煙的戰(zhàn)場已經(jīng)離我很久了,可是在紀錄片中又讓我感到了沉重的壓抑,考場外面全是充滿期待和盼望的父母,他們焦急的等待著,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微笑的走出考場,斷手媽媽的女兒王盼,這個來自大山里面的孩子,即使很努力,也會因發(fā)揮失常與重點大學失之交臂,媽媽的殘疾,爸爸的辛苦,房屋的殘破,支撐整個家庭的希望,就是王盼能夠上大學,找個好工作,給家庭減輕負擔,可是388分的成績毀滅了全家人的希望,世上最愛我們永遠是父母,不管有多苦,他們總是時刻為我們著想,同樣王盼的父母也是,他們付出自己的努力去供女兒念書,就是為了讓女兒學到知識,走出大山。
紀錄片的第二個內容講的是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私立教育機構,他們總是打著教育的幌子,去做事,但是當他們卸掉光環(huán)后,全是黑心
的企圖,因為他們沒有良心的欺騙,斷送了多少學子的前途,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網(wǎng)絡上會經(jīng)?吹胶吐犨^類似的教育講座,有時也會被他們慷慨激昂的`話震撼,現(xiàn)在反過來想一想,并不是所有的講座都是真正為我們著想,片中講到一位老師王振祥,說了他們中一些招生內幕,看的過程中,好想去罵他們,什么叫做把他們忽悠進來,再把他們送出去,中間也不管他們的死活,只是去騙那些貧困農村大學生的錢,來滿足自己的金錢欲望,我現(xiàn)在還是一名大學生,也沒什么社會經(jīng)驗,但是總會有這個觀點,我們每個人做事都要憑著自己的良心去做,當教育真的變成一個產業(yè)之后,那也許真的是社會一種悲哀吧。
記錄片的最后一個內容講的是武漢大學珞珈學院一名叫萬超的畢業(yè)生,一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大學生,樸實的外表,平常的家庭,雖然扣上了武漢大學的頭銜,但是找工作還是到處碰壁,對于萬超這個人給我的感覺就是呆呆的,雖然會說好,會與人溝通、交流。但是感覺還是很可憐,值得同情,他學的是國際交流與貿易這個很熱門的專業(yè),但看起來找工作還是不被人家看重,看到萬超這樣,自然就想到了我們自己,我們是快要畢業(yè)找工作的大學生,和他比我們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學歷低,學的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與那些本科生相比,我們又該怎樣技高一籌呢!片子還講到萬超是因為試用期不會用高級Excel 表而失去就業(yè)機會的,這也是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在投寫簡歷中有多少同學都是寫自己熟練掌握辦公軟件,但是當一組數(shù)據(jù),一堆資料放在我們面前,我們真的能處理好嗎?
魯迅有句話這樣說:“生活不要太安逸了,不然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今天的我們大多是被這樣安逸的生活所累,我想這樣說并不為過吧,生活中我們哪一位同學會吧打游戲聊天的毅力放到學習上?敢說是的人,我想不會太多吧。
“態(tài)度決定一切,細節(jié)決定成敗,”人生給了我們許多的選擇,選擇了正確的道理,并堅信走下去,那你就是成功者,否則你就是碌碌無為的走完一生。
【《出路》觀后感】相關文章:
思路決定出路10-05
退路與出路經(jīng)典美文10-06
回頭找不到出路散文10-06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作文12-16
思路決定出路哲理故事10-06
出路作文400字五篇07-18
尋找出路勵志文章08-09
出路作文300字5篇10-24
出路作文600字(精選26篇)09-22
思路決定出路,想法決定活法美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