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觀后感
《刮痧》觀后感【1】
總覺得這是一部以西方手法拍攝的電影。影片中隨處可見的“矯情”、“個人主義”、“敏感”、“歇斯底里”(許大同在聽證會上的爆發(fā)、妻子狂打游戲、影片最后許大同爬高樓等等)無不是好萊塢電影的代表元素。用西方的電影元素講述一個捍衛(wèi)“中華文化”的命題本身就很滑稽,就像影片中唐人街的老中醫(yī)用英文把“氣”翻譯為某個中文意思是**(忘了什末詞了,不過確實是一個和“氣”毫無關系的詞語,呵呵)的詞語的場景,讓人發(fā)笑。
也有可能影片的作者想用西方的價值系統(tǒng)和詞語重新對其以“刮痧”借代的中華文化進行解釋(或者說用一個更專業(yè)點兒的詞,解構),但是我懷疑他是不是能表達清楚。反正我是看不明白的,當檢方的律師轉述許大同小說的細節(jié)的時候,誰會想到“一拳打碎腦袋,腦漿遍地”是許大同用英文描寫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中的主角孫悟空呢?當然,也有可能,影片的作者也是反對這種“解構”手法的。不過,我不明白,當許大同口口聲聲為中華文化辯護的時候,影片的'作者的立場又在哪里呢?反對?或者說他自己也從來沒有想清楚過。
我十分懷疑許大同“捍衛(wèi)者”的身份,我在想,當他用英文對妻子、兒子說“iloveyou”的時候,當他用“一拳打碎腦袋,腦漿遍地”描述孫悟空時,各自對應的是“中華文化”的哪一種情感?或者說根本與文化無關?就像與趙燕被打案一樣,不過是駭人聽聞(倒是很像京油和青皮)。
影片的作者所講的故事根本不能算作一種“文化沖突”,因為我覺得真正的文化沖突是不需要證據的,就像教皇理所當然的覺得中國教民不應該祭祖,而康熙也同樣理所當然的覺得中國人當然得祭祖。許大同的美國同事用自身的刮痧經歷最后說服法官“不是虐待”,表明這個在中國引起軒然大波的“事件”,不過是一場誤會。
影片中唯一的值得注意的是法官和那個作為檢方證人的許大同的女鄰居,當她喋喋不休的發(fā)表對“中華文化”和“中國人”的“宗教”般的感情時,是法官而不是“中華文化捍衛(wèi)者”許大同阻止了她,而且不是用“宗教”般的手段。確實,法官只能判斷世俗爭議,文明(文化)的沖突不在他的受理范圍。
至于影片的作者的最終意圖,最有可能是在亨廷頓和一些中國人喧嚷“文明(文化)沖突”的時代,以實踐的方式對各種文明進行甄別、選擇(就像那個法官),從而完成文明的融合,開出文明的新時代。
《刮痧》觀后感【2】
該片講述了一個移民家庭在美國生活時發(fā)生的故事:5歲的華裔孩子丹尼斯鬧肚子發(fā)燒,在家的爺爺因為看不懂藥品上的英文說明,便用中國民間流傳的刮痧療法給丹尼斯治病,而這就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后父親許大同虐待孩子的證據,繼而在法庭上下引發(fā)了一系列的矛盾沖突,一個原來美好幸福的家庭轉眼間變得支離破碎。
看了這篇影片后感想頗深,我總體上感受到了影片中要表達的東西。
父子之愛,母子之愛,夫妻之愛,祖孫之愛,朋友之愛。
通過很多的細節(jié)描寫讓人感受到父愛溫暖博大。許大同與其父親的愛及許大同和丹尼斯的愛。許大同在法庭上的一段獨白最能代表所有父親的心聲。…現在我不這樣想了,我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希望他幸福、健康、快樂。我為自己是一個父親而自豪,像所有的父親那樣,我愛我的兒子勝過一切。值得注意的是,許大同的父親在給大同的信中寫道:我如今別無他求,就是盼著你們一家三口,能平平安安的…均用了平安二字?峙逻@是父子之愛的最好表達,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還有,影片中許大同在聽證會上表現的急躁沖動,與他作為一位工程師的性格完全不同,我認為是因為他對將要喪失孩子監(jiān)護權的焦慮以及恐懼造成的。影片中許大同冒著觸法的威脅,偷偷帶走孩子。隨后警察發(fā)現他們。為了不讓孩子知道真相,他帶孩子玩起了警察捉小偷的。這個場面輕松快活,孩子在愉快中睡了。而影片結尾許大同攀爬9層樓,把他對孩子的愛推向頂峰。影片另一場父愛是許大同的父親對許大同的`愛。如他找到檢查官說明刮痧的實情,如機場淚流滿面的父親,以及痛斥大同鄉(xiāng)逃避的父親。這就是父親對孩子的愛!
《刮痧》中許大同夫婦在事情發(fā)展中的不同表現,很好的展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愛的不同表現,同時也表現出夫妻之愛的不同。許大同對妻子的愛是深沉的,簡寧對丈夫的愛是細致的?催^這部電影的人大概都不會忘記許大同夫妻二人喝酒的場面。在這之前,簡寧先做的是收拾大同的房間和阻止大同喝酒。當兩人喝醉之后,簡寧說大同是臭狗屎,大同表示了認同,這是對由于自己不冷靜失去兒子的最深的自責。但當簡寧說自己賤時,大同卻表現出無比的激動,阻止妻子這么說。在這里表現出男人的愛,不善措辭,卻又深沉如海。這里也表現出男人堅強背后的軟弱一面。
《刮痧》觀后感【3】
上周周末觀看了老師推薦的電影《刮痧》,感覺影片非常好看,有幾個出彩的看點,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因此想跟大家在這分享一下。我認為《刮痧》是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適合不同文化程度的觀眾觀看,具有諸多的成功之處。
《刮痧》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北京移民家庭在美國生活時發(fā)生的故事:5歲的華裔孩子丹尼斯鬧肚子發(fā)燒,他的爺爺由于剛從北京到美國,不懂得藥品上的英文說明,便用中國民間流傳已久的刮痧療法給丹尼斯治病,沒想到這卻成為了丹尼斯父親許大同虐待孩子的證據,鬧到了法庭上去。在法庭上,一連串的矛盾沖突更是接踵而來,一個原來幸福美好的家庭就這樣轉眼間變得支離破碎。
對中國人來說只是一件小小事情的刮痧,為什么一到美國就變成了一件要打官司的麻煩事了呢?刮痧在中國經歷了幾百年甚至是幾千年的歷史,為什么一到美國也變成了虐待兒童的違法行為了呢?這些問題都很自然而然地引起人們對它的思考。
在很多人看來,這些問題的出現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許大同一家的飛來橫禍歸根到底也是由于中西文化差異。但是,在我看來,與其說許大同一家飛來橫禍是由于中西文化差異所致,還不如說是由于法院沒有對違法證據進行正確認識與核實所致。因為中西文化差異對法院判案來說這本身就是一個客觀存在著的因素,它不可能會成為許大同一家飛來橫禍的直接制造者。只有當文化差異或者說文化盲區(qū)不被認識時,才可能造成法律的不公正,才可能給許大同一家?guī)頇M禍。
這部片子中的主要線索——刮痧來說。刮痧作為中國的一種醫(yī)學文化,在中國流傳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然而,在美國的文化里就沒有對刮痧進行“科學”的解釋。因而,刮痧不為美國人所知也不奇怪,丹尼斯背部所留下的刮痧的痕跡被美國人認為是一種虐待兒童的證據,這也是不足為奇的。但是,作為一個法治的國家,不能因為人們對刮痧的不了解或是不承認而沒有對刮痧這一證據進行認識和核實,也不能因為中國文化的與美國文化的不同而進行排斥不加以考慮。
因為法律講求的是正義,法院判案講求的是事實。然而,在這部影片中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在還沒有真正了解刮痧,還沒有真正了解文化差異或是文化盲區(qū)的情況下,法庭就作出了剝奪許大同對兒子扶養(yǎng)權的決定。這無疑就是對違法證據沒有進行正確認識與核實,從而造成法律與正義的背道而馳,最終造成許大同一家悲劇的產生。
設想下,如果法院能夠切實地去了解刮痧,去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對違法證據進行正確認識與核實。它還會作出如此荒唐的判決嗎?我想那絕對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見,許大同一家的不幸,與其說是中西文化的差異所致,還不如說是隱藏在中西文化差異背后的沒有對違法證據進行正確認識與核實所致。
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楚地看得出這是那位美國律師為了贏得這場官司所采取的一種手段。這一切的一切在中國人看來是多么的不可思議,然而,在這部影片中,這些不可思議的做法卻成為了說明許大同有暴力傾向的證據,更不可思議的是這一證據還得到了法院的認同。這難道是中西文化的差異的錯?不,在我看來,這更多的是沒有對指控許大同有暴力傾向的證據進行正確認識與核實的錯。那位美國律師還能把它作為贏取官司勝利的手段嗎?我想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一言以蔽之,這也說明了許大同一家的不幸,是由于沒有對違法證據進行正確認識與核實所致。
父愛,這是影片另一個閃光點。影片中許大同在聽證會上表現的急躁沖動,與他作為一位工程師的性格完全不同,我認為是因為他對將要喪失孩子監(jiān)護權的焦慮以及恐懼造成的。影片中許大同冒著觸法的威脅,偷偷帶走孩子。隨后警察發(fā)現他們。為了不讓孩子知道真相,他帶孩子玩起了警察捉小偷的游戲。這個場面輕松快活,孩子在愉快中睡了。而影片結尾許大同攀爬9層樓,把他對孩子的愛推向頂峰。影片另一場父愛是許大同的父親對許大同的愛。如他找到檢查官說明刮痧的實情,如機場淚流滿面的父親,以及痛斥大同鄉(xiāng)逃避的父親。這就是父親對孩子的愛。
綜上可見,在《刮痧》這部影片中,許大同一家的不幸歸根到底是由于沒有對違法證據進行正確認識與核實,從而致使法律與正義背道而馳所致。具體來說,許大同一家的不幸是隱藏在中西文化差異背后的沒有對客觀存在的違法證據進行正確認識與核實,從而造成判決的不公證,法律與正義的背道而馳所致。
《刮痧》影片中許大同一家的不幸,就是由于沒有對違法證據進行正確的認識與核實從而造成判決不公正的結果。在這個時候,最容易讓我們想到的`一句話,就是弗蘭西斯·培根曾所說的:“一次不公正的判決,其惡果相當于十次犯罪!币苍S有人會說《刮痧》只不過是一部影片,只是一種藝術,不足以說明什么。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藝術除了高于生活之外,它還是來自于生活。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不缺乏由于對違法犯罪證據沒有進行正確認識與核實而造成不公正判決的案例。
看完《刮痧》這部影片之后,再聯系我國當前的法治現實想想,真是感慨萬端。到底法律成為正義的代名詞還需要多長的時間呢?記得曾經我在班中做過這樣的一個調查,就是對法律的可信度的調查。但調查結果卻令人感傷,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法律不可信,這不是因為法律的本身是惡法,而是因為司法的不公正從而導致法律不能代表正義的不可信。但愿意在不久的將來,法律不會因為司法的不公正而與正義背道而馳,至少也不會由于沒有對違法犯罪的證據進行正確認識與核實而造成法律與正義背道而馳。那時,法律真的能夠成為正義的代名詞,在再一次對法律的可信度調查中,人們的回答都是這樣:“是的,我相信法律”。
《刮痧》是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適合不同文化程度的觀眾觀看,有諸多的成功之處,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當然,事情最后得到圓滿解決,法庭的起訴撤銷。這種結果的產生,除了人正常的良知以外,更多的是由于相互之間的溝通和理解。我想,《刮痧》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大同”,其目的或者其象征也就在此吧!如果說這部電影是一個寓言,其寓意也正在與此。
《刮痧》這部電影雖然只有100多分鐘的片長,但是它所折射出來的精神內涵卻不容小覷。透過《刮痧》有助于我們更好理解中美文化差異,更好在全球化的今天走向世界。但是我們還需要更多好得作品來開拓我們的視野。
《刮痧》觀后感【4】
《刮痧》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 故事情節(jié)至真至純 讓人感念 催人淚下。影片演繹了人世間的親情、愛情、友情以及對社會和諧地渴求、向往 同時 由于文化的差異而導致的跨文化交際的失敗也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發(fā)生在圣路易斯——美國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 男主角許大同來美八年 事業(yè)有成 家庭美滿 作為一位游戲開發(fā)人員 新研制開發(fā)游戲銷路暢通 在年度行業(yè)頒獎大會上 他激動地告訴大家ξ野美國 我的美國夢終于實現了。然而接下來的發(fā)生的一件事卻使他夢中驚醒 兒子丹尼斯發(fā)燒肚子疼 剛來美國的爺爺由于看不懂藥瓶上的英文說明而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中醫(yī)療法“刮痧”給孫子治病 而這恰恰成了許大同一次小小意外事故后虐待孩子的證據 法庭上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證人和證詞使他百口難辯 最終失去了對兒子的監(jiān)護權。為了能讓即將回家的老父親見上孫子一面 許大同觸犯法律把兒子從兒童福利院“偷”了出來為了讓兒子回到幸福的家而被迫與妻子分居為了搶回給兒子的禮物而近乎瘋狂的與強盜大打出手為了圣誕夜和家人團聚而冒著被摔死的危險毅然順著管道爬上位于九樓的家……一幕一幕 讓人心潮澎湃 久久回味 深深思索。
影片在表現中美差異的同時ひ脖澩锪碩暈幕趨同、文化融合的一種向往。從昆蘭走過唐人街的瓷器店で咨沓⑹浴骯勿稹敝小〈有澩笸擺脫險情ぢハ戮察、居民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中ご鈾爬上九樓的家だダ家患液投童福利院的領導向他祝賀圣快樂せ隊回家中す壑諍孟罌吹攪宋鞣餃舜過了中西文化的壁壘た始接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ぷ鈧棧故僑思淶惱媲檎絞ち艘磺。惯m碌慕峋止倘煌昝廓さ是也決不能忽視文化差異性的一面ふ餼鴕求我們加強交流和溝通はM在不久的將來ひ桓觥按笸”的世界真的會出現在我們面前。
《刮痧》觀后感【5】
刮痧是2001年出品的一部電影,由鄭曉龍執(zhí)導,梁家輝、蔣雯麗、朱旭主演。該片以中醫(yī)刮痧療法產生的誤會為主線,反映了華人在國外由于東西方文化的沖突而陷入種種困境,后又因人們的誠懇與愛心使困境最終被沖破的故事。
中國由先秦時期百家爭鳴開始,到漢代的獨尊儒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倫理觀,講究尊老愛幼,講究祖先崇拜,講究后代的繁衍,由此也形成了我們中國特色的“打是親,罵是愛”的傳統(tǒng)觀念,只有在我們這個國土之上生長起來的人才能夠真正的理解其內涵。影片中許大同的兒子小丹尼斯對此就是一個不理解,以致和他的玩伴矛盾不斷。這個是家庭倫理上中西文化的差異。
另外一個,醫(yī)學上的差異也是讓西方人很難理解中國的刮痧治療術。在法庭上,許大同說到中醫(yī)的脈絡,律師和法官都茫茫然。其實,別說西方人,就是中國人,即便是中醫(yī)醫(yī)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醫(yī)理論的陰陽、五行、經絡,何況時外國人呢?
按“百家講壇”中王新陸教授的《解讀中醫(yī)》的講座來說,中西方在開始的時候,醫(yī)學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從生產生活種積累起來的經驗,都講究整體論治,起初都是巫醫(yī)不分。只是隨著歷史的進程,在后來才逐漸逐漸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了各自的理論體系。西方從蓋倫的《子宮圖譜解剖》走向了實證論,走向了微觀;我國從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傷寒論》奠定了辯證施治的基礎。
其實這部電影也可以讓我們思索一下中醫(yī)的出路究竟在何方?由于中醫(yī)學的時間長,且需記的特別多,悟性亦很重要,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想要把已經式微的中醫(yī)學再度煥發(fā)活力和口碑,尤其是在世界上贏得普遍的認可,尤其顯得艱難和意義重大!
可幸的是,中醫(yī)學在治療好些疑難雜癥的療效上引起了世界上很多人的關注,它的個性化治療亦逐漸受到了重視。
《刮痧》觀后感【6】
《刮痧》這部電影借一件小事反映了中美文化(或者說東西方文化)的沖突。電影中許大同的父親的一句話最能說明這個問題。他說,刮痧在中國已經幾千年了,怎么一到美國就說不清楚了呢?其實說不清楚的何止是刮痧這種傳統(tǒng)的中醫(yī)療法。象許大同代替父親承認是自己給孩子“刮痧”,許大同對上司說的“我打孩子是對你的尊重”等等中國的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在上司桑蘭那里又何曾得到理解和認同。 中國傳統(tǒng)文明古國,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與民族傳統(tǒng),兩千年儒家文化孕育下的華夏民族,忠孝禮儀深入人心。民族思想,愛國情操,是每一個公民,更加感性化。
美國現代文明國家,區(qū)區(qū)三百年歷史,但短暫的歷史恰恰使這個國家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沒有思想的`累贅。現代的國家,主要體現在他的法律之上。法理,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部分,依法辦事,是這個國家更制度化,更規(guī)范化。
當兩個文明國家相撞時,又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
中國,兩千年的發(fā)展與延綿,社會每個方面,人們都擁有他們祖先的經驗,人們的行為準則,更多的是來自于社會的默許,也就是一套自己人公認的行為規(guī)范。美國,短暫的歷史,決定他必須有一套自己人必須承認的社會準則。而此要在短暫的時間里是實現,就必須依靠明文規(guī)定也就是法。
兩個文明各自獨立,沒有好與壞,中國,你不能說他不行,()因為他的民族依靠這個幾千年就沒有走過滅亡的道路。美國,你不能說他不行,因為他的現代民主,是美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望塵莫及。
美國,法律深入到社會每一個角度,每件事都將法律,涉及到人的就要講人權,孩子,一個敏感的話題,父母教育孩子,在中國人眼里,天經地義,深入人心,對于美國人來說,他們要保護孩子的合法權利,不允許他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在這個問題上的巨大分歧,就要求必須要交流,才能解決彼此的分歧,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才能避免一些重大的錯誤。
《刮痧》觀后感【7】
《刮痧》只是一滴水,而蘊藏在其中的卻是因種族,區(qū)域,傳統(tǒng)和文化不同而形成的激情澎湃的汪洋大海。在美國,尤其是在以保守和“居民頑固”著稱的密蘇里州,最能體現出這種對外來文化的排斥,因此影片把故事的發(fā)生地放在了這里。雖然影片是從“教子”這個角度去反映不同文化沖突的,但我們仍能從故事的一些其他側面加深對這種沖突的認識和了解。比如主人公許大同為了自己和洋人老板的所謂“面子”,當著洋人老板的面打了自己兒子一記耳光,非但沒有找回自己和洋人老板的面子,還落得一個有嚴重暴力的惡名,連他的好朋友——就是那個洋人老板都不能理解和原諒他。起因是因為許大同的兒子丹尼斯在和洋人老板的兒子一起玩兒時,互相打鬧。洋人老板的兒子來告狀,許大同讓丹尼斯給人家道歉。丹尼斯拒絕了,許大同怒了,就給了兒子一巴掌。
許大同的這一巴掌,第一是為了給自己找回面子。
父道尊嚴是古老中國千年儒家文化的典型特征。君臣父子,天常地綱,不得僭越。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能不亡。按許大同看來,他叫丹尼斯給小朋友道歉,丹尼斯必須無條件執(zhí)行。拒絕就是抗命,就是不給自己面子,就是挑戰(zhàn)尊嚴。于是他給了兒子一掌。
許大同的這一巴掌,第二是為了給自己的老板一個面子。
許大同在美國混的小有成就,皆因有老板大力提攜和扶助,因此他們也成了好朋友。老板的兒子被自己的兒子打了,當著老板的面讓兒子給對方道個歉,老板一定覺得很有面子。兒子不聽話,挨了打,老板的面子就找回來了。甚至許大同的'父親都當面夸大同這一巴掌打得好,說:“當面教子,背后教妻,”一幅自詡的表情。
但許氏父子全都錯了。
從洋人老板和妻子目睹許大同打兒子那一巴掌時錯愕的表情里,觀眾讀懂了,中美兩種文化的碰撞和摩擦開始了。
林語堂先生在《臉與法制》一文中說,中國人的臉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丟,可以賞,可以爭,可以留。有時好像爭臉是人生第一要義,甚至傾家蕩產而為之也不為過。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既無財產也無地位,但卻有的是面子,一旦被人傷了面子,比父母死了還難受。面子幾乎統(tǒng)治了中國人的心靈,“人要臉,樹要皮”,“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足見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之大之先。
而美國人則不同。美國人不是不講面子,只是不像中國人把面子擺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他們在原則問題上,絕不講面子。比如在法庭調查時,許大同的老板當著許大同的面,承認許大同打了自己的兒子。事后當許大同責備他“不夠朋友”出賣自己時,他囁嚅著說,“那我也不能撒謊啊”。
造成中美文化差異的原因是復雜的,表現在講面子問題上,更突出了這種差異的互不包容。中國人是一個非常看重集體主義原則的群體,人與人之間講究和諧,互相依存,互相幫助,這是幾千年農耕文明培育的一種生存法則。落后的農業(yè)生產方式實際上是一種非常脆弱的生存紐帶,維系在上面的人們,無法脫離它的束縛。沖突的結果必然是毀滅現存的秩序,造成生產關系的又一次調整,使得苦難得以無休止的輪回。因此中國人愿意忍讓,尊重別人,把和諧看得比天都大,把集體看的比天大,把面子看得比天大,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輕言戰(zhàn)端,絕不輕易得罪別人。這也是中華大一統(tǒng)歷經離亂,而中華民族一直統(tǒng)一不散的一個重要原因。
許大同想給自己的老板面子,沒想到自己落得一個很沒面子的結局,他那關于面子的幾
乎全是來自中國的理論和做法,使他陷入絕望。兒子被兒童福利局監(jiān)護;妻子分居;父親愴然回國,他只能自嘲自己為一堆“臭狗屎”。
《刮痧》所表現的沖突,只是中西文化全部沖突的一個縮影,這種沖突還將長久的繼續(xù)存在。重要的不是改變,因為無法改變——兩個民族幾千年形成的思維和認知,只能隨著交流的加深而逐漸融合。重要的是習慣和相互適應——當觀眾們看到影片結尾許大同一家人激情的相擁在一起接受包括公訴人在內的那么多美國人的祝福時,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相互適應和融合呢。
《刮痧》觀后感【8】
這是一部充滿愛的影片,催人淚下。而在這其中與愛產生沖突矛盾的,就是那不適切的制度。顯而易見,這是由于中西文化差異所造成,在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贅述,我更想談談關于人與制度的問題。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人做任何事情想講求證據,哪怕對人類本能的愛也需要用證據來論證。在我看來,這是多么可笑啊,可是這對他們而言卻是非常嚴肅的問題。孩子不是父母的孩子,是社會的孩子。當父母不能很好照顧孩子時,就應該由社會來承擔。這看似是非常好的社會福利制度,可是從心理學上分析這能替代得了親子間的那種微妙的感情嗎?況且,怎樣的一個標準才叫做父母虐待孩子呢?這種量化的標準就是所謂的真理嗎?
當我們不斷宣揚西方國家制度健全,福利完善時,當我們一再笑話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時,我們又是否想過,難道我們就真的要分出個對對錯錯嗎?如果非得分清的話,我倒想說說自己的一些看似片面的想法。
美國人相信上帝,相信制度,甚至相信只有計算器才能夠進行運算,我認為這恰恰是對人自己的一種不信任。西方很多心理學家、哲學家都認為人生下來就是寂寞的、弱小的、充滿了各種不安全感,所以才會用各種方式來保護自己。一個良好的制度就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和諧,這一點沒錯。然而太健全的法制、太講求科學上的真,卻不見得是好事,因為往往會禁錮著人本能的欲望或者情感釋放;蛟S有人會說,如果沒有制度這個社會就會亂套,人們就沒有了基本的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墒,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不是制度,而是人自身的素質。因此,我們還是回到了人的.話題上。(觀后感 )如果我們的教育是為了人,把人人教育為一個至善的人,那么我們的制度還需要強制嗎?制度肯定還是會形成的,可這就叫做“約定俗成”,或者叫做一種風俗、民俗,是不加強制性的,因此也不會因為制度的神圣不可侵犯而造成世間的多少悲劇。畢竟制度是不長眼睛的,不知道事件之中的錯綜復雜,而人卻是可以體會其中的。況且,制度這個東西也不可能完全健全,因為它始終代表著的是某個群體的利益,不可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從心底里,不相信人自身,只有靠外界的一切制度、科學來形式上地維持著這個社會的運轉,在我看來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明社會。
再看看中國,或許不健全的法制未必是一件壞事,至少我們可以制度之中有人情,具體事情具體分析。我們相信事在人為,所以影片中的許大同才會做出各種出格的事情,如幫父親隱瞞真相,偷孩子到機場,攀爬9層樓等,因為他知道什么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正因為相信事在人為,他也具有像孫悟空一樣的反抗精神,對神圣制度的反抗。這種為了愛而直面制度的精神,恰恰是一個活出了大寫的“人”的人,不是一個制度下的奴隸。當然,或許又有人要說,中國確實因為制度不健全,使很多不法分子侵犯他人權利,危害社會。誠然,我又得說,這不是制度問題,而是我們部分中國人的素質問題。我們不是要教育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而是要教育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的好公民,F在,我們國家的教育處處都顯現出西化的痕跡,而我們自己的好的東西卻慢慢退步。很欣慰最近幾年,國家開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但可惜的是某些地方卻把弘揚傳統(tǒng)文化當做一種政績來做工作。在影片的結尾處感人至深,這位從不讓學習中文的中國孩子,開始跟著父母學起了母語。在稚嫩而又充滿希望的母語聲中,結束了影片。
其實,在我看來一個社會中不可侵犯的制度規(guī)范越多,反而凸顯出這個社會中的人越缺乏人的味道,缺乏生命的味道。
【《刮痧》觀后感】相關文章:
《刮痧》觀后感11-05
刮痧電影觀后感06-16
關于刮痧觀后感09-19
刮痧的觀后感優(yōu)秀10-30
刮痧電影觀后感11-21
電影刮痧觀后感08-09
《刮痧》觀后感5篇07-15
《刮痧》觀后感(精選24篇)11-17
《刮痧》電影觀后感范文03-28
刮痧觀后感(精選26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