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電影《天渠》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看電影《天渠》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黃大發(fā)修渠引水。電影《天渠》是由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平正仡佬族鄉(xiāng)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fā)先進事跡改編。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黃大發(fā)帶領群眾克服重重困難,歷時36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鐵錘、鋼釬和雙手,修建了一條全長9400米的“生命渠”。徹底改變了草王壩村沒水沒路沒電,村民靠吃救濟糧為生的落后歷史。
影片一開始描述了草王壩村十年九旱,需要依靠迷信獻雞求雨的場面,黃大發(fā)幾次帶領村民挖渠都以失敗告終,打擊了村民的信心。但他不甘心,目不識丁的他去水利站學習挖渠技術一去就是幾年,回來后他向縣里申請籌集資金,帶頭捐錢,甚至變賣棺材和女兒的嫁妝,他說:“我在中國地圖上看到了遵義,但看不到草王壩,這個我們世代生存的地方,不修這條渠,以后地球上也不會再有草王壩,這渠我修定了!”他的堅持最終打動了村民,他們變賣全部家當終于啟動了這項工程。黃大發(fā)帶頭苦干,年輕人都不敢下的懸崖峭壁,他二話不說就給自己綁上了繩,還把兒子安排到最遠的工段,一句“干部做,群眾看”堵住了妻子的嘴。因為修渠,女兒的病一拖再拖,最后病重去世,黃大發(fā)連最后一眼都沒見到。他無暇沉浸在悲傷中,繼續(xù)帶領群眾埋頭苦干,一干就是36年。這條“天渠”終于修好了,他們引水造梯田,糧食產(chǎn)量暴增,有水有糧就有了錢,村里通了電,修了路,造起了學校,草王壩再也不是原來的草王壩了!
36年,用生命造渠,愚公黃大發(fā)雖沒有豪言壯語,但絕對算得上一個對黨忠誠,對群眾負責,有能力有擔當?shù)暮酶刹俊⒑命h員。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傳承了黨的優(yōu)良作風,清正廉潔,克己奉公。他是人民的信仰,是時代的先鋒。
身為一名列車乘務員,我與他遵循著一樣的宗旨——為人民服務。我要向這位偉大的人民公仆學習,學習他對待工作積極主動、投入忘我,遇到困難迎難而上,兢兢業(yè)業(yè),奮斗不止的精神。我要更加熱愛工作,積極主動地學習業(yè)務,更周到熱情地為旅客服務,解決旅客困難,自覺接受批評和監(jiān)督,主動彌補自身的不足之處,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和服務質量,向黨組織看齊,做優(yōu)秀乘務員,為鐵路旅客運輸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
身為一名生活在新時代溫飽不愁的年輕人,我更應該學習黃大發(fā)不忘初心,持之以恒的信念,和清正廉潔,兩袖清風的高尚情操。我要克己自律,勤儉節(jié)約,不鋪張浪費,不貪圖小利小惠,根據(jù)自己的實力和需求購買奢侈品,不與人攀比。遠離社會不良風氣,做一個正直清白的人。
【看電影《天渠》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天渠電影觀后感(精選5篇)08-10
電影《天渠》觀后感(通用6篇)08-10
渠清如許作文04-08
《紅旗渠》觀后感12-06
紅旗渠觀后感12-28
游紅旗渠作文04-13
電影紅旗渠觀后感12-07
紅旗渠電影觀后感12-06
看電影觀后感11-05
看電影日記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