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500字 推薦度:
-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推薦度:
-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通用1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唐山大地震》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
今天下午,我們玉海中心小學去西山人民大劇院觀看了一場感人的電影: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是投資了一億多人民幣的歷史巨作,反映了那場可怕的唐山大地震!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在那個漆黑的夜晚,唐山發(fā)起了7點8級大地震,那位母親為了救出兩個孩子,和父親一路艱難的沖上廣場,可死神的到來帶走了孩子的父親。最后,這場天災(zāi)帶走了唐山二十四萬的生命。這是多么的悲慘!
不過,在這場可怕籠罩之間,還存在著暖暖的親情!就在那場大地震毫無聲息的降臨到唐山時,房屋的倒塌,造成了不計其數(shù)了人員傷亡。突然“轟――”的一聲,大地裂開了。由徐帆飾演的'那個母親,為了救出兩個孩子,不惜自己的生命,沖進了地震范圍中,用自己的雙手在廢墟中尋找著自己的孩子,哭號聲驚天動地,響徹人心。等她們找到兩個孩子時,發(fā)現(xiàn)他們倆正同時被塊大石板壓著,往左翹向右靠,網(wǎng)游前向右靠,迫在眉睫。這個可憐的母親作出了這一生中最難的選擇――救出了男孩:方達。之后,上帝大發(fā)慈悲,倒在人群中的方登,在雨中奇跡般的睜開了眼睛。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2
跟爸爸媽媽,表妹一起看完了唐山大地震,心情很是復(fù)雜。
突然想寫些感想出來,算是觀后感吧。
之前看過很多電影,好萊塢的大片,港片,馮小剛導(dǎo)演的電影也有看過很多,從來沒有看完一部電影感觸這么深,深的讓我必須馬上寫下這篇日志。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上映的第八天,上海的票依然很難買,普通場90元每人,根本買不到3d的電影,這情形讓我想起了看阿凡達的時候,也是一票難求。
看片子之前,就知道一定會哭,而且哭的很慘,我還跟老爸老媽開玩笑說要帶好紙巾,每人一包,各顧各的。
整部片子有很多感人的話語深深震撼著我,開頭剛地震完的時候,一對子女被埋在廢墟下,丈夫已經(jīng)為了自己被砸死,徐帆對著天空大聲的喊老天爺,你個王八蛋。看到此段不禁淚下,怪天嗎?怪,真的很悲慘!怪天嗎?不怪,是人類自己破壞了生態(tài),老天只是在提醒著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為生態(tài)做出貢獻,我想21世紀最艱巨的任務(wù)就是保護我們的賴以生存的'地球吧。
當一對子女被埋在下面,而自己必須做出選擇一個,犧牲一個的的抉擇時,那是多么痛苦,我記得徐帆說了5,6遍兩個都要,并且愿意給別人做牛做馬求大伙救孩子,但是再不救就一個也活不了的時候,她輕輕的說了救聲弟弟。當小王登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她流下了一滴淚,心也碎了,后來她奇跡般的沒死,我想是上天的恩賜吧。小王登死里逃生后一個人無助的走在路上,周圍都是廢墟,她突然沒有的方向,要找媽媽嗎?不要,媽媽放棄了她。后來偉大的解放軍就出現(xiàn)了,那一句別怕,叔叔帶你回家,又讓我落淚。感謝這些最可愛的人,他們總是出現(xiàn)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
跟爸爸媽媽一起看的電影,但是他們那個年代的人看的感想跟我的還是不太一樣的,同樣是哭,但是為人父母的他們應(yīng)該更能體會徐帆的痛苦。
爸爸說他看到徐帆給長大的王登下跪的時候哭的很傷心,那一段感觸確實很深。 元妮說“你是從哪冒出來的,怎么不給我個信兒呢?!”,幾乎是撕心裂肺的喊出來的。那一句“媽沒騙你!西紅柿都給你洗好了!”也讓我很難受。。。時隔了32年的重逢,遲到了32年的西紅柿。
當然看這部電影也并不是一直在哭,當看到很多植入式廣告的時候,影院的多數(shù)人都笑了,不知什么時候中國的電影越來越多這樣的廣告了,但是我想就像馮導(dǎo)說的,那是必須的,也無傷大雅,只是讓電影的商業(yè)氣息更重點…電影里的廣告看的我老是笑場,明明想哭的時候卻突然沒了眼淚,劍蘭春酒,白象電池,飛利浦電話,工商銀行,kappa服飾,寶馬汽車,中國人壽,蘋果手機,電腦。工商銀行那個字寫的大啊,實際的工行存折我是沒見過那么大的,還有中國人壽的廣告,雷死我了,居然還有臺詞…不得不說馮導(dǎo)牛啊…
劇中一直敘述著人間的溫暖美好,唯有陸毅演的楊志,我看了那個不爽啊,什么人啊,就是個混球,那一句:懷孕是個小事故,很容易糾正的!又笑翻了大家…
徐帆飾演的元妮因為自己的選擇也痛苦了半輩子,再沒嫁人,不是沒人要,只是哪個男人會用生命來愛我,那是怎樣的愛情…念叨的最多的話是:沒了,才知道什么是沒了。我想我還沒有體會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我想有機會我會再次看這部影片,再去感受這句話的意義。
劇中陳道明飾演的養(yǎng)父也是很讓人感動的角色,親人,永遠是親人,很平淡的臺詞,但是他說起來就讓人感動,不得不說陳道明的演技真是很優(yōu)秀,從康熙王朝到手機都非常實力派…
方達在汶川地震杭州余震的時候跟自己的下屬說了句“小震不用逃,大震逃不了,這句話很多人在笑,我卻又想到他之前對他媳婦說的話,我媽給我我3次生命。當和姐姐重逢的時候方達對姐姐說,倒塌的房子都蓋起來了,可我媽心里的房子永遠蓋不起來,三十二年守著廢墟過日子,是啊,媽媽一直活在悲劇中,但是是方登的錯嗎?不是,對于一個幾歲的孩子來說放棄意味著什么呢?開始一直自閉,到后來跟爸爸說“不是我不記得,而是我忘不掉!看到這里心抽痛了一下…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3
前幾天,看唐山大地震淚眼朦朧,百感交集。這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靈的好電影。好似一道靈魂的清洗劑,讓人懂得什么是精神,人應(yīng)是什么樣的。
智慧大師劉一秒曾說過,人和動物有區(qū)別在于人有精神而動物沒有;人有夢想,人懂得愛,人知感恩,人會負責任,人會互相幫助。從這個角度講,有很多人都沒有進化成人,還活在動物的層面。所以馮小剛大師用藝術(shù)詮釋了什么是大寫的人。
故事中元妮為自己的選擇承擔了32年的責任。房子震倒了,又建起來,而她的心中仍然是廢墟。她一直活在女兒和丈夫的世界里。32年沒有忘記對女兒的愧疚,對丈夫的愛。她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而不是活在物欲橫流的物質(zhì)世界。她是愛和責任的代表和化身。方達是一個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有為青年。天助自助者,他在地震中活了下來,他身上延續(xù)著父親和姐姐的生命。從這個角度來講,他一個人為三個人活,要活出個人的樣子。所以他身上有著強烈的夢想和使命。他要去闖一下證明自己行不行,從出外打工踩三輪車到開旅游公司當老板,成為一個成功人士。在杭州有公司、有房子、有漂亮太太,他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從這個角度講他又是夢想和責任的代表。方登是一個悲劇的角色,她認為母親選擇了弟弟,放棄了她。她認為被這個世界遺棄了,她的心中一直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怨恨,所以她的心態(tài)一直不好,性格也不夠綻放,后來她自己不愿遺棄她的女兒,未婚先育并退學。她自己成為一個母親,帶著孩子給別人當家庭老師堅強的活了下來。她給養(yǎng)父買的羽絨服和圍巾,從這可以看到她的感恩,她懂得感恩。汶川大地震中,她看到一個母親為自己女兒選擇了截肢腿,她承受的痛苦,她明白了母親的不容易,原諒了母親。后來母親對她的下跪和看到在墓地里母親為她準備的課本,她的心震憾了,她的心打開了,她折磨了母親32年,也折磨了自己32年。心打開了,重新找到了幸福和快樂。
電影中養(yǎng)父、養(yǎng)母所代表的是人類相互的幫助和愛。養(yǎng)父母是一對很優(yōu)秀的`素質(zhì)很高的軍人,他們把愛無私的給了方登,培養(yǎng)她、教育她、愛她。他們是軍人,也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他們是人類的楷模和美好的化身。
所以這部電影中說是地震,而真正的震撼在人的心中,馮小剛大師用藝術(shù)的手法在人們的心中掀起了一次地震。讓生活在現(xiàn)代紛繁暄囂的世界的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很多人都觸及到了心靈深處最柔軟的地方,使很多人都揭下了虛偽的面具,像一個孩子般地發(fā)泄自己的情緒,有的默默流淚,有的甚至嚎啕大哭。所以這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是找回自己精神家園的好電影,是一部倡導(dǎo)愛、責任、夢想和感恩的好電影,是教導(dǎo)一個人如何做人的好電影。鼓勵各位經(jīng)理都去看,帶著業(yè)務(wù)員去看,看過后分享,讓大家都懂得人的含義,懂得夢想、責任、愛、感恩和相互幫助的力量。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4
《唐山大地震》就是這樣一個地震中的家庭:
一家四口,爸爸、媽媽、姐姐和弟弟,地震之后,爸爸去世了,而姐姐和弟弟被壓到了一個水泥板下,F(xiàn)在只能翹一頭,結(jié)果是弟弟這邊呢,就壓迫姐姐。如果是姐姐這邊就壓著弟弟。絕望的母親選擇了弟弟。而姐姐,卻沒有被壓死,而是在停尸車上醒了過來,被一家解放軍撫養(yǎng)。
一轉(zhuǎn)眼就是32年,弟弟讀完高中后十分頑劣,獨自到了杭州闖蕩,后來成為了一個大旅游公司的董事長,有了自己的家庭 (又一次還鬧出了一個大笑話:一個十分輕微的地震,大家都倉皇而逃。而他呢,卻說:“回來回來,都回來上班,這是小震打針你也跑不了!”)。而姐姐卻在杭州讀醫(yī)科大學,但后來卻意外的.懷孕了。他堅定地生下了這個孩子,后來又到了加拿大嫁給了一個外國律師。
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他們二人在一起抗震救災(zāi),弟弟的貨物在汽車和直升機上,一時無法到達,于是他就率領(lǐng)人員一起去前線抗震救災(zāi)。意外的和姐姐重逢,他們抱在一起喜極而泣。
命運就是這樣,看似艱苦,卻不是沒有溫暖。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5
1976年7月28號,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那一天,在短短的23秒,使一個和諧美好的城市變成一片廢墟,使和睦美滿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使二十多萬生命傾刻與世長辭,也為此給唐山人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痛。
今天,我去觀看了《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整個過程拍的感人逼真,把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呈現(xiàn)給了我們,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感覺自己也親身經(jīng)歷了一場大地震。給了我們一種視覺的沖擊,一種視覺的震撼。讓我們和劇中人一起悲傷,一起哭泣。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家庭在唐山大地震后失去了孩子的父親,母親十分痛心,當她還沒有走出這黑暗的陰隱時,這位母親又將面臨著一個艱難的抉擇,他的孩子,一對龍鳳胎,都被壓在了同一塊預(yù)支板下,而如果救姐姐方登,就要壓著弟弟方達,如果相反也要壓著姐姐,面對著親情的考驗這位母親做出了救弟弟的選擇,頓時,姐姐方登的心好像一下子跌到了萬丈深淵。后來,母親帶著弟弟回了新建的家,而姐姐在死人堆里竟然奇跡般地活了過來,并被好心人收養(yǎng),許多年后,他們紛紛長大成人,可是姐姐并不想認她的母親,也許她還在生氣,生他媽媽救弟弟的氣。2008年,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8級特大地震,許多志愿者紛紛加入了救援隊伍,方登方達也不約而同地參與了救援工作,并最終相認與母親團聚的`故事。
整個故事感人至深,情節(jié)跌宕起伏,讓我們知道親情勝過一切,親情十分偉大,母愛十分偉大,人間的大愛無疆。
感謝《唐山大地震》電影給了我那么多的震撼,讓我懂得愛的重要性,讓我懂得珍惜愛,珍惜現(xiàn)有的幸福。人間只要有愛,一切困難便可以無所畏懼。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6
我有個習慣,越是廣告宣傳厲害的電影,我越是不愿看,但這次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是個例外。近日,赴臨江門新開張的五麟影城看了《唐山大地震》,頗有些失態(tài),灑淚之外,心靈受到的震撼超出以往任何一部電影。
像地震這一類題材拍成電影,一般都會極力渲染災(zāi)難場景,靠高科技制作取勝,《唐山大地震》開頭也有這樣震撼的鏡頭,但縱觀全片,直接展示災(zāi)難的鏡頭不及五分之一,其余全是寫震后家庭和人的命運,非常普通而平實,我以為這正是馮小剛的高明之處——以一個普通家庭為切入口,展示地震背景下人的命運悲喜、生命的脆弱堅韌。從這個意義上看,我認為《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純粹的災(zāi)難片,而是一部命運片、心靈片,影片給予觀眾的不單單是視覺的沖擊,更有內(nèi)心深處的疼痛、撕裂、炙烤和反思。
觀看《唐山大地震》,我的思緒也回到了34年前的1976年,那時我剛好10歲,讀小學五年級,記憶中那年的暑假特別熱,特別漫長,全國各地都鬧地震。那年代消息閉塞,小道消息滿天飛,弄得人不得安寧,晚上不敢睡家里,就在家門口搭一張涼板,小孩子睡上面,大人干脆不睡,三五一群坐著擺龍門陣,稍有風吹草動,大人立馬讓我們頭頂枕頭往桌子啊涼板啊下面鉆,鉆了好些日子也沒見地震來,大家就松懈下來。不久,唐山地震,不過那時封鎖了消息,一般人只知道唐山華北那邊發(fā)生了地震,至于震級、死亡人數(shù)、救災(zāi)情況等等,是不可能公開報道的。直到三十年之后,國家才公開了唐山大地震的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其中24萬死亡人數(shù)尤為刺痛中國人的神經(jīng)?梢赃@樣說,唐山大地震既是天災(zāi),也有人禍,是那個特殊年代下中國人悲苦命運的濃縮與寫照。
從唐山到汶川,我們經(jīng)歷了太多太多的.天災(zāi)人禍,承受了太多太多的悲歡離合。生命已逝,往事已已,那些關(guān)于愛情和親情、生存和生命的傾訴與呼喚永遠銘刻在我們的心中。借用電影中的一句對白結(jié)束我的嘮叨:大地震震的不是房屋,是我們的心靈!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7
這部影片使我獲益匪淺,在這部電影中,我可以感受到生命誠可貴,在這部影片中,我可以感悟到大愛人間,在這部影片中,我可以領(lǐng)悟到生命的真諦。
在觀看電影前我看到剛剛退場的人群中有幾位紅著眼圈不斷抽噎的觀眾,想必是被電影的情節(jié)所感動的人吧!
在電影的開始從唐山地震前,街坊四鄰祥和生活的場面到徐帆飾演的元妮一家的幸福家庭,緊接著,轉(zhuǎn)入地震發(fā)生的情景,然后又從元妮不顧個人安危,舍命救自己的孩子的情景,丈夫舍身救妻子的情景,解放軍支援部隊救援的情景,認領(lǐng)孩子的情景,到后來社會發(fā)展,孩子們的發(fā)展,姐姐回家的場景,可謂刻畫得淋漓盡致,影片詳略得當,核心情感突出,是我看過影片當中,最具有真實情感,最能把握人物情感的影片。
這部電影讓我感到父母的愛永遠是最深沉,最博大的',無論是親生的,還是養(yǎng)父母都一樣,父母永遠希望自己孩子好,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優(yōu)越,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那曾經(jīng)受過的苦,受過難的人們,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珍惜眼前,充分合理利用自己目前良好的條件努力拼搏,多為社會做貢獻。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8
1976年7月27日晚,一個安靜的唐山小巷正沉浸在綿綿的夢鄉(xiāng)中。涼涼的晚風,冉冉的燈火,只有魚缸里的魚兒在水中蹦跳著,似乎在訴說著心中的不安。果然,地面上揚起火紅色的地光,迅速蔓延著,冷笑著。地動山搖,將這個寧靜的小巷變成了可怕的廢墟。
一、1976年7月28日地震時,孩子們八歲
有這樣一個家庭,爸爸、媽媽、兒子和女兒,原本幸福,卻在這可怕的唐山大地震里,喪失了他們幸福的權(quán)利。爸爸為了救孩子,在廢墟中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孩子們被埋在一塊水泥板下,不能動彈。媽媽望著孩子,傷心悲痛,卻無能為力,束手無策。
“只能救一個,你趕快做決定吧!”
“兩個都得救!”
“快點做決定,不然兩個都沒救!”
弟弟在廢墟中無力的呻吟,姐姐吃力的拿起石頭砸呀砸,一下,兩下砸進媽媽的心里,像針扎似的令人生痛。冷風無情,任由這位母親的淚水順臉頰肆意流淌。
“救弟弟”母親撕心裂肺的抉擇。
姐姐的心變得冰涼,兩行清淚流到水泥地上。
那晚,媽媽抱著認為死去的女兒哭了很久很久。
可憐天下父母心!是怎樣的悲痛絕望,讓這位母親做出所有人心痛的決定。
二、時光停留在1986年
女孩十八歲了,有一對夫婦收養(yǎng)了她,她的生活很幸福,至少,不再像十年前那樣凄慘困苦。
每當女孩想起十年前的那一幕時,就會頭痛,這時養(yǎng)父母就會心痛的'幫她按摩,讓她放松。但是十年前的那句“救弟弟”,讓她無法釋懷,讓她絕望。她像一只警覺的小鹿,生怕再一次受傷害。
她不去打聽母親的下落,而她可憐的母親,以為她死了。
三、1995年,孩子們長大了
時光過得真快,十九年前還是八歲的兒子女兒轉(zhuǎn)眼間二十七歲。他們都成家立業(yè)了。
孝順的兒子要給媽媽買房,她不要,她說要守在爸爸和女兒的身旁。搬家了,他倆認不得回家的路。
兒子搖搖頭,無可奈何。
誰又能知道,這位母親在用這種方式折磨自己,為十九年前的決定向女兒懺悔呢?
四、2008年,汶川地震現(xiàn)場
這時的汶川一如當年的唐山,慘不忍睹。
弟弟和姐姐都知道地震的恐怖和危害,但他們卻不約而同地去了汶川,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在那里,一位女孩的腿被埋在廢墟里出不來,余震不斷,為了救女孩,官兵冒著危險試著各種方法救女孩,看到這女孩母親堅決地說,“鋸?fù)取,腿鋸了下來,女孩得救了,而傷心欲絕的母親在廢墟前痛哭。
姐姐望著這一幕,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想到當年母親的艱難抉擇。
后來,一個偶然,弟弟與姐姐相認,一起回到了母親家里,那個令姐姐魂牽夢繞的地方。
媽媽望著女兒,竟跪了下來,痛哭32年前。女兒忽然明白母親的難處。她32年不回家,是為了折磨母親,而母親也折磨自己32年。
五、尾聲
后來,這一家人一定過得很幸福。
從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時隔32年,母愛始終散發(fā)出令人沉醉的芬芳。唐山大地震的這個故事,令人感動。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這樣,母愛的芬芳一直伴隨我們,母親永遠最無私釋放著奪目的光芒!短粕酱蟮卣稹分械哪赣H是偉大的,而我們的母親也如同她一樣無私、一樣偉大。母愛滋潤我們成長,母親的教誨讓我們一生都受益匪淺。向天下所有的母親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9
像所有的人一樣,在看完《唐山大地震》后,我已是滿臉淚水。影片中所表現(xiàn)出的父愛、母愛、姐弟情,讓每個人都為之落淚。
“寡言的愛”
大愛,并非無言,而是寡言。
拒絕了嶄新的房子,寧愿獨自居住在狹小的院落里,守著丈夫和女兒的遺像;明明幾年都獨自吃著年夜飯,她卻說自己并不孤獨;在母女終于重逢時,她沒有喜形于色,而是靜靜地洗了幾個西紅柿,靜靜地實現(xiàn)了32年前那個似乎永遠無法完成的“諾言”……愛沒有太多的語言,卻靜靜地滋潤著子女的心靈。也正是為了這一份執(zhí)著,這位母親在家鄉(xiāng)苦苦地等待,她相信自己真正愛的人正在天空中對她微笑?墒,1976年的那場地震,在她心中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傷痕,卻像電影中方達說的那樣:“倒塌的房子都蓋起來了,但她心里的房子再也沒有蓋起來。她就守著心里的那堆廢墟過日子”。一份牽掛,支撐著這個平凡的母親,讓她頑強地活著。
望著病危的養(yǎng)母,方登淚流滿面,一個飽含親情的吻,永遠地刻在了她的心里。雖然并非親生母女,盡管話也不多,但這份親情像海底的暗流,默默地涌動著。也許,這位母親終其一身也不知道女兒的身世,但她仍一如既往地愛著她。
也許,愛并不需要太多的語言,但它卻是永遠也無法沖淡、永遠也無法磨滅的。也許,當我們熟睡時,父母的目光正默默地撫摸著我們。真正的愛,寡言,卻濃郁。
“無悔的愛”
面對自己身世不明的“失憶”的女兒,這對年輕的夫婦花費了大半生。他們并不后悔、只是默默地付出。
在他沖進樓房的一瞬間,山崩地裂。他為兒女付出了生命,但他不后悔。只是,他的離去,在年幼的方登方達心中,留下了難以彌補的傷痛。
在搶救失敗后,方登和方達的母親必須在他們之間做出選擇,她的'心在滴血。在一次次的聲嘶力竭的喊叫“兩個都要救”之后,她終于用微弱的幾乎聽不見的聲音說道:“救弟弟”。之后,她抱著方登的“尸體”失聲痛哭。她希望自己的女兒不要恨她。她不后悔。
愛,不后悔。一旦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再回頭。所以,我們應(yīng)該珍惜每一天,不要刺痛父母的心。否則,有時想后悔,卻已經(jīng)遲了。
“無恨的愛”
在見到蒼老的母親和殘疾的弟弟時,方登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情,淚水從眼眶中溢出。她那顆堅冰一般的心開始緩緩融化,對母親的恨漸漸消散。恨如冰,愛如陽光。恨家人,只不過是沒有理解家人深沉的愛。親人的目光,可以打動任何人的鐵石心腸。
親人永遠是親人。親人的愛就像水,能磨去磐石尖利的棱角,也能沖走溪水中堆積的泥沙。
“大愛無疆”
2008年,汶川。地動山搖,天昏地暗,滿目瘡痍。有的人在睡夢中,但他們再也沒有醒來。原本的高樓瞬間化為廢墟——就像1976年的唐山。
沒有太多的理由,沒有因勞累而產(chǎn)生的后悔,為了同一個目標,許多人聚集在一起。也正因為這無疆的愛,遠隔大洋、分居兩地的方登和方達終于重逢。32年啊,時光磨平了棱角,僅剩心中那份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愛。
“沒了,才知道什么是沒了”。似乎只有失去,才能明白得到的可貴。大愛,不僅對親人,還對同胞。團結(jié)起來,災(zāi)難永遠打不倒我們。
祝愿唐山、汶川和玉樹的人們,生活因愛而變得美好。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0
今天晚上,我們?nèi)易陔娔X前觀看最新出來震撼大家的《唐山大地震》的電影。這部電影震撼了許多觀眾。1976年7月28日,上帝給唐山一次嚴重的懲罰,發(fā)生了7.8級地震。影片開始很震撼人心,我們知道,連動物都知道要逃命了,當主人公在車上聊天時,一對龍鳳胎還在屋里睡覺。突然,天空發(fā)紫,接著就發(fā)生一場巨大的地震。因此,弟弟和妹妹都被壓在了同一個石板上面。
主人公一直說著:“兩個都救!”可是,人類之前對上帝犯下太過于嚴重的錯誤,救一個孩子是應(yīng)得的。可能是因為,那個時候,重男輕女。在救人的時候,母親毅然選擇了弟弟。在奶奶要把他抱回去的時候,為什么不在之前活生生的時候?之后發(fā)生的情節(jié)令人感動至極,親人的'相認,怨恨的解除,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后,我覺得我們要珍惜好身邊的親人,珍惜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所以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1
1976年,是中華人民忘不了的一年,這一年,發(fā)生了多件大事:偉大的領(lǐng)袖毛澤東和我們心目中的好總理周恩來同志逝世,還有中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地震———唐山大地震……
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唐山市民都沉浸在夢鄉(xiāng)的時候,忽然在主人公方達和方登的家的,魚缸里的魚跳了出來,這表示地震的前兆,忽然,地開始搖動了,巨大的震動振醒了方達的一家人。爸爸先感覺到,急忙沖出自己的'房間,一路跑一路叫:“大家快跑!地震來了地震了!”邊說邊沖向自己孩子的屋子里,孩子一邊叫一邊向外逃跑,突然房屋倒塌了,兩個孩子被壓在了廢墟下,而父親卻陷如地層去世了……
救援隊尋找到了方登和方達,他們開始就他們,但一開始就無能為力,因為兩個孩子都壓在一快水泥板上,只能救一個,母親都想要,但不可以的,“這邊發(fā)現(xiàn)了被困人員”友鄰救援隊說,這邊的就想趕過去了,勸母親快做決定,母親迷茫的說:“救兒子。”壓在水泥板下的王登哭了。
可喜的是王登在尸體堆里活過來了,是解放軍叔叔收養(yǎng)了她,一直養(yǎng)到她長大,她讀上了大學的醫(yī)療系,打算將來為困難的人們服務(wù)。方達因為右手殘疾,只能拉三輪車養(yǎng)母親。
10年后,王登結(jié)婚生了孩子,叫點點。她的丈夫是加拿大人。方達的孩子也叫點點!王登成為了一名醫(yī)生,方達是一家軟件公司的老板,20xx年5月12日,王登的丈夫告訴王登中國發(fā)生又發(fā)生了8。0地震,王登決定去當志愿者,方達也參加了,為災(zāi)區(qū)捐贈救援物資。兩人是在一頓晚飯相認的……
方達帶王登去看母親,母親痛苦欲絕的看見這自己女兒沒死,30年了,每天守著自己女兒,從此過上快樂的生活…
這部電影真的很好,體現(xiàn)出了一母親對兒女的慈愛,表現(xiàn)了人民面對地震堅強不屈,自強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只要萬眾一心,眾志成誠,一定能戰(zhàn)勝困難,取得成功!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2
災(zāi)難總是以迅急的速度降臨,又以迅急的速度離開,只留給世間一片廢墟和慘敗,讓人們眼睜睜目睹無數(shù)鮮活的生命頓時卻又永遠的失去色彩。我想這是大自然在以另一種方式證明人類的弱小。
二十三秒的地震,三十二年的感情糾結(jié)。
我無法真正體會最為一個母親的李元妮舍女救子時內(nèi)心的劇痛和無奈。兒子和女兒,失去任何一個都將成為一個母親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口。但地震留給母親選擇的余地卻顯得那樣小的可憐,就像別人給你出了一道單選題,明知給出的兩個選項都是對的,但偏偏要你放棄一個,你可能不服氣的反駁題目出的不公道。但在大自然面前是沒什么公道可言的,生命可能就在彈指一揮間便灰飛煙滅,大自然從不會吝惜一個生命的死活。最終,母親選擇了兒子。即便他知道無論選擇哪一方,對另一方都會造成致命的損傷,這是一個母親的選擇。
在大地震來臨之際,父親則如擎天柱一般撐起一片生命的綠地。父親總是在最險要的關(guān)頭迸發(fā)出前所未有的能量與信念,這便是父愛的偉大之處。在你最緊要的關(guān)頭,父親仍然能能夠清醒的告訴你:別怕,有我在。生命的韌度從父親身上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出來,讓人肅然起敬。但父親還是走了,親情的力量還是沒能奪回大自然對生命的'審判權(quán)。
終于,生命的精彩在這一剛一柔中毫不保留的展現(xiàn),無論結(jié)果如何,我們都應(yīng)以一個贊頌者的姿態(tài)去祈福他們。
其實電影自始至終都在演繹一場關(guān)于親情的故事,給人以透徹心扉的感動。讓人在冷酷的自然面前仍然能夠感受到愛的溫存。地震再強烈也震不倒用愛構(gòu)筑起來的心墻,這便是人類的偉大之處。于是,我們有理由相信,父母親人的愛才稱得上人間至愛,而我們更不能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在他們愛的呵護下,我們應(yīng)該更加努力的汲取營養(yǎng),茁壯成長,以此來報答父母以及所有愛過、疼過我們的人。
震后,愛尚存。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3
晚上,我與爸媽一同看了一部《唐山大地震》電影。里面有個叫方達的男孩一家原本幸福的生活,在一天晚瞬間變得支離破碎的故事。
地震在一天晚上來襲,孩子們都睡下了,建筑工地上的機器在轟隆隆地響,工人叔叔還在加班,恩愛的爸既無還在說笑,路上的行人你來我往。這時,天空一片紫色,整個城市都在抖動,屋頂?shù)耐咂陲w舞,電線短路,到處都像在放煙花,睡得正香的孩子們被驚醒,哭喊著叫媽媽、爸爸。在這次地震中,許多人都失去了親人,方達也失去了爸爸和姐姐。
之后,方達和媽媽相依為命了兩年,方達經(jīng)過努力有了自己的公司,有老婆、孩子,在另外一次地震中,方達遇到了認為已經(jīng)在地震中遇難的姐姐。姐姐親身體驗了另一位媽媽的'無奈和痛心。這時她意識到自己怎么和媽媽選擇弟弟的無奈。跟著弟弟回家,跪在媽媽面前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通過這部電影,讓我感覺到了: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會一帆風順,總會有坑坑洼洼的困難等著我們?nèi)ッ鎸Γ詫捜莸男娜Υ齽e人。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4
題記:一個互助友愛,有關(guān)恨,有關(guān)期待與親情的故事。
34年以前的那一場驚天動地的地震災(zāi)害,觸動了成千上萬人的心,那五個恐怖的關(guān)鍵字,唐山地震,在我腦子里印得一清二楚。我看到,地面在突然間越來越頭暈?zāi)垦,天上由黑發(fā)紅,隨后由紅變紫;我聽見,那閃著等的大廈,傳出茲茲的響聲,只是是在幾秒以內(nèi),一座摩天大廈,在霎時間煙消云散,變成一片渺無聲息的廢區(qū);我看到,地面上自來水管裂開,水沖著天上;我看到地面裂開,大家的焦慮,也有那聲嘶力竭的一聲:媽那響聲,在我腦子里縈繞了好久好久。
雨,下起,舍得下那麼蒼涼,只看到許多的人躺在泥濘不堪的地面上,坍塌的廢區(qū)中,她們躺在血泊中,一些活下來的大家已經(jīng)救治,可她們也全身是傷。
元妮,老公用自身的生命換得了她的生命,在哀痛閑暇,她察覺自己的兩個孩子還活著,被一塊青石板壓著了兩邊。但是,這時大家卻發(fā)覺青石板沒法伸出,砸了這里一頭,傷了另一頭;砸了另一頭,傷了這一頭。2個只有救一個,母親堅定不移說:兩個都獲救!兩個都獲救。】稍裙ぷ魅藛T沒有辦法,最終母親只有痛心地說:救侄子!親姐姐小方登暗夜里清晰地聽到這兩個令人心醉的關(guān)鍵字,她失落了,想不到,母親挑選了侄子!可伶的小方登不但要被厚重的青石板壓著,她年幼的`內(nèi)心也要承擔被母親拋下的痛楚,對她,毫無疑問是較大的損害。
侄子被救回來了,一只手臂卻沒有了!
此刻,我好像看見許多的棄兒露宿街頭的模樣,應(yīng)對家人的拋下,應(yīng)對生死抉擇,內(nèi)心的外傷遠遠地超過了的身上的疤,的身上的痛,我覺得,那應(yīng)是多么的難受啊,她們的兒時,一定被蒙到了一層黑影,那將是始終也忘不掉的,如同方登常說的:不是我想不起,我只是忘不了!由于忘不了,因此,她們只有把全部的痛楚掩埋在心靈深處,埋得很深很深。
相對來說,大家的兒時,不知道比她們好上幾千倍乃至幾萬倍。大家的兒時里,有爸爸媽媽的仔細照料,我能粘到媽媽的身旁;有教師同學們的熱情協(xié)助,我能和她們一起玩樂;有長輩的疼惜,我能發(fā)發(fā)小脾氣。大家的兒時,就好像一場夢,夢中,有大家含淚的笑容;兒時,就好像一曲悅耳的鋼琴彈奏,歌曲中,有大家銀鈴一樣的歌唱。童年是開心的,幸福快樂的,無拘無束的。
小方登在死尸堆里驚喜一樣的活了,她站了起來,她很無奈,人在雨中淋著的她不清楚為何自身也要活在這個全世界。她并沒有去找媽媽,早已記事簿的她難以釋懷媽媽的毫不在意。她,恨媽媽,恨媽媽挑選了侄子。她,離開,她要離去這里。見到小方登那類失落的目光,我很痛心,盡管我明白她的媽媽也是不得已,可我心確實特別疼,為小方登而痛心。
可是,幸運之神一直給垂青討人喜歡心地善良,這名小姑娘碰巧被一隊中國人民解放軍夫妻收留了。
直至08年512大地震,方登跑去戰(zhàn)線援助,在救治他人的全過程中,她被一個母親的個人行為所打動了,她總算了解了母親那時候的情緒,漸漸地放下了對媽媽的恨,她感覺侄子還能活著,真棒!而在受災(zāi)地區(qū),她的侄子方達,也在做志愿者援助,她們相逢并重逢了,她返回了哪個32年讓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的家,看到了飽經(jīng)滄桑的母親。見到母親給自己提前準備了番茄,它是地震災(zāi)害前母親承諾為自己的。念書的書籍,母親也是買兩個。母親做餃子的兩手,垂下著的頭,害怕應(yīng)對閨女的目光,一幅幅界面在我腦海中出現(xiàn)。我看到這位杰出的母親興奮得為自己的閨女下跪一直說不起,濃濃真情使方登慢慢地了解了母親,懂了母親的愛。
媽,抱歉,我整整的摧殘了您32年!抱歉,抱歉,抱歉它是末尾的情況下幫我震撼人心較大的一句話,也是最溫暖人心的一句話,小小一句抱歉,盡管不可以把全部的內(nèi)疚都表現(xiàn)出來,可是,擁有這話,母親就早已考慮了,對閨女的過失早已所有遺忘,再多的憎恨都會這一刻被濃于水的血融化了!
家人,始終是家人,無論發(fā)生了什么,無論碰到哪些艱難,無論怎樣不理解爸爸媽媽的毫不在意,但爸爸媽媽到最終一直會寬容,包容大家。她們常常對大家做的蠢事既往不咎,僅僅期待大家可以勤奮,可以糾正錯誤,而大家是不是為爸爸媽媽想過?
在大家由于爸爸媽媽做的菜不合胃口鬧脾氣的情況下,你是不是想起爸爸媽媽每日的辛勤工作?還記得又一次爸爸媽媽由于工作中回家要晚一些,讓我和姐姐先搞好飯,等她們回家再做菜,而我和姐姐以便給爸爸媽媽一個意外驚喜,給他降低一些壓力,大家、用家中的一些蔬菜水果,搞好了飯,只等爸爸媽媽回家就開飯了。1小時之后,爸爸媽媽總算回家了,而由于是夏季,氣溫很熱,爸爸媽媽全頭是汗,累到很。我?guī)桶职謰寢屵f上一塊純棉毛巾,她們擦完臉以后覺得精神實質(zhì)許多了,又看到一桌的菜,還一直說我和姐姐聽話,我內(nèi)心甜滋滋。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5
這周日下午,我又看了一遍《唐山大地震》。
同前兩次一樣,看完之后我難過了很久,一個人在家里抽泣。然而過后仔細品味,我發(fā)現(xiàn)三次讓我流淚的理由,或者說悲傷的對象,是不盡相同的。
第一次主要是為災(zāi)難的殘忍和人物的悲慘命運而哭,第二次主要是為了那個母親的掙扎而哭,到了第三次,我除了為電影,為人物落淚之外,還為我自己感到悲傷。
這時,一個疑惑突然就從心中升起。我突然就想問自己,為什么還有這么多這么多的災(zāi)難,我卻沒有付與同等的悲憫?同一類的地震,有的甚至有更多的傷亡。還有海嘯、泥石流等等諸多災(zāi)難,我在新聞中看到時,從沒給予過一句超越“哦,可千萬別發(fā)生在我身上”之上的評價。甚至對于南京大屠殺,我即使會在歷史試卷上寫下“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一類的話,內(nèi)心也從無過深的觸動,只是對“三十萬”這個數(shù)字有一個冷漠而疏離的印象。
為什么?為什么!難道我天生就是一個冷漠,冷酷,甚至冷血的人嗎?我想不是的,否則,我又怎會為那個唐山的家庭屢次落淚呢?
我開始想,用力地想,我想這之間有怎樣的差別,又是什么樣的隱蔽的力量促使我作出兩幅截然不同的姿態(tài)來。
我似乎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
“三十萬”,這可怕的“三十萬”!它是罪魁禍首,是差別產(chǎn)生的'根源。
人不是冷漠的,但數(shù)字是無情的。一個數(shù)字,只是一個符號,輕飄飄地鉆進人的耳朵里,除此之外,再無甚功效了。我們在聽的時候,聽到的是“死了三十萬人”,于是就只是“死了三十萬人”,這就完了。
可不該是這樣的。哪能是“三十萬人”,應(yīng)該是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再一個人……每個人生命的消逝,哪怕是意外中的喪生,都該是值得哀悼、同情的。他們每個人,都是獨立而可愛的個體啊!這么能用一個簡簡單單的“三十萬”來掩蓋、代替!他們中,有俏皮可愛的小孩兒,會拉扯著衣角向我們要糖吃;他們中,有善解人意的鄰家兄長或是姐姐,會在我們摔倒時溫柔地把我們扶起來;他們中,有不茍言笑的努力工作的大叔,用有些彎了的背,扛起了一個家……他們就是我們,就是我們親的,愛的人!
可悲的是,許多人早已習慣用“數(shù)字”打量災(zāi)難,記錄“災(zāi)難”,我們的新聞媒體,也在有意無意地以這樣的方式來轉(zhuǎn)述“災(zāi)難”。這樣看來,某些人對于災(zāi)難所缺乏的同情心和對生命所缺乏的敬畏心,似乎也解釋得通了。
可這是不對的,是不對的!
下一次,再有一個數(shù)字冷冰冰地入侵,我們能不能,能不能去“打撈”出它背后的一個一個的人來?一段一段的生命來?
你看《泰坦尼克號》的悲劇,若沒有rose和jack的凄美的愛情,是否也只在我們記憶中淪為一起“死亡xx人”的沉船災(zāi)難呢?
而當災(zāi)難只是用數(shù)字來描述和概括的時候,這又何嘗不是另一個災(zāi)難呢?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09-01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09-01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5篇11-09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5篇)11-09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5篇11-04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5篇)05-11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匯編15篇07-19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合集15篇)11-22
《唐山大地震》觀后有感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