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高一語文《秋水》教案

時間:2022-11-29 08:35:32 紫陽 教案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一語文《秋水》教案(通用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語文《秋水》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語文《秋水》教案(通用8篇)

  高一語文《秋水》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了解莊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風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通過誦讀,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使學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小學階段就學過唐朝詩人王之渙的千古絕句《登鸛鵲樓》。(指名學生背誦)“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边@首詩的前兩句描繪出一幅壯闊遼遠的山河圖,氣勢宏大,筆意高遠。后兩句則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窮盡目力遙望千里,還須再登上一層高樓。這首詩給我們的啟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而現(xiàn)實生活也的確如此,人的認識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只會貽笑大方。這個道理,在先秦諸子散文中已有所闡述,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莊子在他的文章《秋水》中是如何闡述這個道理的。

  二、簡介《莊子》并解題

  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人,大體與孟軻同時或稍后。他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

  《莊子》一書,漢代著錄為五十二篇,現(xiàn)存三十三篇。其中《內(nèi)篇》七篇,通常認為是莊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有莊周門人及后來道家的作品。

  莊子的思想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別,在認識上走向相對主義。莊子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

  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曾經(jīng)這樣評價他的文章:“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莊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對話的形式,討論了“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的問題。課文節(jié)選《秋水》開頭的`一段,單看此文,寓意已經(jīng)有了新的理解。

  三、課文誦讀

  1.初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ㄖ该晃煌瑢W朗讀,其他學生糾正其讀音不準之處)

  誦讀指導:“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蔽恼麻_頭的兩句話寫秋天的雨水按季節(jié)來到,小股水流無以計數(shù),灌入黃河,浩浩蕩蕩,暢通無阻,無比壯觀。作者在此僅用了22個字就把黃河的壯闊描寫得淋漓盡致。誦讀時語速要緩慢而有氣魄,注意各分句之間的停頓。“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句中的“間”,讀時聲調(diào)要適當拖長,略作停頓后,再緩緩讀出“不辯牛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本湔b讀時語速要稍快,要將河伯的驕傲自滿之情讀出來。“于是焉”的“焉”在此是個語氣助詞,用在句中表停頓,“河伯欣然自喜”誦讀時重音要放在“欣然”二字之上!耙蕴煜轮罏楸M在己”,誦讀時一定要注意“以天下之美”之后的短暫停頓,二要將重音放在“盡”字上。因為一個“盡”將河伯的躊躇滿志,飄飄然描寫得淋漓盡致。

 。ń處煼蹲x,學生齊讀)

  “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句要用敘述的語氣讀出,語速適中。

  “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這是河伯“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面對大海的廣闊,然后向海神若發(fā)出的由衷慨嘆,是發(fā)自肺腑的自我批評。因此,誦讀時語速要稍慢,要讀出懇切的自悔之意,要處理好句子中的停頓,例如:“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句,讀出“且夫”后要稍作停頓,然后接著讀“我嘗聞少仲尼之聞”。

 。ń處煼蹲x,學生齊讀)

  2.再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1)給學生5分鐘時間,反復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提問:河伯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明確:“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焙硬鎸S河的廣闊,覺得天下之美盡在自己這里,因此欣然自喜。

  提問:河伯后來為何又望洋而嘆呢?

  明確:河伯“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泵鎸Σ憠验,無邊無際的大海,他深深地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嘆。

  提問:河伯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是如何自責的?

 。ㄐ〗M討論,交流看法)

  明確:河伯先引用俗語“聞道百,以為莫己若”來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的狂妄自大;繼而說自己曾經(jīng)不相信有“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現(xiàn)在親眼看到大海的無邊無際,才深深意識到自己目光的短淺;接著,發(fā)出慨嘆“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認識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寬廣,那自己的錯誤認識則永遠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淺陋將長久地被大方之家所恥笑。

 。2)學生齊讀課文后,思考下列問題。

 、偃目煞譃閹讓右馑迹

 、谌牡闹髦际鞘裁?

 、郾疚脑趯懽魃嫌泻翁攸c?

 、芙Y合實際,談談本文給你的啟示。

 。▽W生四人一組討論分析,交流心得,然后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①全文可分為兩層意思。第一層從“秋水時至”到“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寫黃河的壯闊和河伯的驕傲自滿。第二層從“順流而東行”至“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寫河伯見到大海后自嘆不如。

 、诒疚囊院由褚姾I駷橛,說明人的認識是有限的,通過開拓視野加以比較,就能感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驕傲自滿,就難免會貽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圻@篇文章通篇設喻,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說明哲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并在行文的過程中巧妙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如黃河的寬闊與北海的壯觀的對比;河伯的“欣然自喜”與“望洋向若而嘆”的對比。在對比中情節(jié)得以推動,在對比中河伯大徹大悟,有了新的認識。

 、軐W生甲:《秋水》一文使我認識到驕傲自滿會束縛我們前進的步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河伯就是順流而東行,望到了無邊無際的大海才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學生乙:學習《秋水》一文后,我更深刻地意識到,在限定的環(huán)境中,人的認識是非常有限的,就如河伯,他面對黃河,覺得天下美景全在自己這里,見到大海后,他才由衷地自嘆不如。這就告訴我們,必須不斷地超越自己,才會有所發(fā)展。

  學生丙:學習了這篇文章,我覺得,作為學生更應該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因為知識的海洋是無邊無際的,只有不斷探索,才能攀登高峰。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回答非常準確,認識也極為深刻。本文雖短小,卻寓有哲理,河伯面對海神的那番感嘆,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敖裎叶米又y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焙硬淖载熍c憂慮給予我們以深刻地啟示:為了祖國的騰飛,迎接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到來,我們更應該開拓視野,勇于創(chuàng)新,超越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攀登高峰,創(chuàng)造輝煌。

  3.三讀課文,結合板書,嘗試背誦。

 。ńo學生5~8分鐘時間,背誦課文,然后指名學生背誦,學生齊背誦)

  四、文言文知識積累

 。1)通假字

  涇流之大(“涇”通“徑”,徑直)

  不辯牛馬(“辯”通“辨”,辨別,區(qū)別)

 。2)古今異義詞

  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至于”,是動詞“至”和介詞“于”的連用,意為“到達”。今僅用作另提一事的連詞)

  東面而視(“東面”,臉朝東。今指東邊)

  (3)詞類活用

  秋水時至(名詞“時(季節(jié))”作動詞“至”的狀語:隨季節(jié),按季節(jié))

  順流而東行(方位名詞“東”,作動詞“行”的狀語:朝東,向東)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形容詞“美”,作介詞“以”的賓語,用作名詞:美景)

 。4)一詞多義

 。5)句式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判斷句!坝谩,……也”表示判斷)

  以為莫己若者(賓語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詞“己”作賓語前置。)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句。助詞“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用“見……于……”表示被動)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以……為……”是古漢語常見的固定形式,可譯為“認為……是……”“覺得……是……”)

  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非……,則……”,是副詞“非”和連詞“則”的配合格式,可譯為“(要)不是,就……”)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且夫”,連詞。連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開頭,可譯為“再說”“況且”,表示意思推進一層)

 。6)出自本文的成語

  望洋興嘆: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看到人家的偉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望洋,亦作“望羊”,仰視的樣子。

  貽笑大方:留下笑柄給內(nèi)行人,讓內(nèi)行的人笑話。貽,遺留。大方,大方之家,指修養(yǎng)很高、明白道理的人。常用作謙詞。

  五、小結

  《秋水》這篇課文僅節(jié)選了《莊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們同樣領略到了莊子散文的風行水上,自然成文,設喻巧妙,妙趣橫生的特點。不僅如此,還使我們深刻的認識到:人的認識是很有限的,只有開拓視野,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有所提高,順應時代的潮流。

  六、板書設計

 。裕

  高一語文《秋水》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領悟莊子的思想在《秋水》中的體現(xiàn)

  2.進一步體味莊子思想的深刻含義及現(xiàn)實意義。

  課前準備:完成第一課時詞語疏通的教學并要求全文背誦,請同學們以四人為組查找莊子最有名的寓言故事。

  教學安排: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二課時

  1.導入

  師:前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學習諸子百家散文,其中著名的有哪幾家?

  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師:著名學者南懷瑾這樣說:“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倍嗌倌陙,道家思想對亂世中飽經(jīng)創(chuàng)傷的心靈給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便是莊子。在現(xiàn)今高度發(fā)達的社會里,莊子思想對于我們或許更有一種特殊的感受和意義,今天就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莊子的精神世界。

  師:莊子是一個善于用寓言講故事的人,他講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們現(xiàn)在常用的“井底之蛙”就是其中的一個,有哪位同學能講給大家聽聽?

  生:井底之蛙對東海的大甲魚說:我快樂極了,出來時在井欄上跳躍,回去時在井底休息;在水里游的時候,水會浮起我,到水底的時候呢,有泥巴來按摩我的腳,可看看旁邊的小蝌蚪、小螃蟹它們就比不上我了。我獨據(jù)一池井水,跳躍其間,無比自在,你也進來享受享受吧!可是甲魚的左腳還沒有跨進去,右膝卻已被絆住了。它緩緩地說道:東海有一千里長,八千尺高,即便連年旱災水災海水都不曾為之減少或增加,這才是它真正的快樂呢!井底之蛙聽了之后若有所思。(可簡要講述)

  師:莊子通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生:不要自以為是,天外有天……

  2.領悟課文《秋水》中莊子的思想含義

 。1)師:那么課文《秋水》中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呢?請全體同學齊聲朗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

  生:以河伯與北海若的一段對話說明要謙虛,不能自滿;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強中自有強中手……

  (2)師:我們從課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請同學們散讀文章的第二段,從文中找出最關鍵的詞句。

 。3)師請生一邊回答,一邊自己出示板書:

  水——!斓

  小石小木大山

  中國——四!斓

  小米粒—大糧倉

  小洞穴曠野

  人——萬物

  毫末馬體

 。4)師總結歸納:

  我們來看看課文中的這幾個比較,“百川之水,莫大于!保暮Ec天地比,好似小石小木與大山,中國與海內(nèi)比,有如小米粒在大糧倉中,四海在天地之間,猶如小洞穴在曠野里,人與萬物比,又如毫末在馬體上,同樣的“四海”因為所比的對象不同,也被比成了“大糧倉”和“小洞穴”,同一個事物,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我們很自然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事物的大和小是相對的。(出示板書)

  水——!斓

  小石小木大山大和小

  中國——四!斓厥窍鄬Φ摹

  小米!蠹Z倉

  小洞穴曠野

  人——萬物

  毫末馬體

  3.由課內(nèi)知識延伸至課外,進一步理解莊子思想的深刻含義。

 。1)師點撥:由前面我們所得出的“大小是相對的”結論,很容易能想到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時間空間和物質(zhì)運動相聯(lián)系的相對論,空間的大小是相對的,時間的長短是相對的,《秋水》中的“少仲尼之聞”也反映出了另一種相對性,同學們想一想這指的是哪方面的相對性?(知識)

 。2)莊子有句與此有關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任何一件物象,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會得出不同的印象。在莊子看來,一樣事物可以是大,又可以是小,可以是貴,又可以是賤,事物沒有確定不變的標準,所以他提出了大小、貴賤、生死、物我等同的觀點,即齊大小、齊貴賤、齊生死、齊物我,這就是莊子思想頗具特色的“齊物論”。(出示板書)

  水——海——天地

  小石小木大山大和小齊(以…為同)大小天地與我并行

  中國——四!斓厥窍鄬Φ摹R生死→

  小米粒—大糧倉齊物我萬物與我合一

  小洞穴曠野

  人——萬物

  毫末馬體

 。3)師:這些看來很深奧的道理莊子也是通過講寓言故事的形式來告訴大家的,上節(jié)課后,我布置大家回去找一些莊子最有名的寓言故事,有沒有同學找到莊子講的有關生死的小故事?

  生講述“鼓盆而歌”的故事,師同時放幻燈。

  師點撥:這個看起來有點無情的故事恰恰體現(xiàn)了莊子的生死觀。人一旦死去,埋掉、燒掉化為泥土,散為塵垢,甚至連意識也沒有,這給人帶來了無限的恐懼,無怪乎王羲之要說“豈不痛哉”而莊子則認為人開始是沒有生命的,只有氣息形成“形”,“形”變成“生”,“生”又變成“死”,最后又歸為氣息。這樣生來死往的變化就好象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一樣自然。這樣的觀點不是讓人輕視生命、一心求死,而是要人呵護生命,不因為死亡的到來而憂傷生命。

 。4)師:下面我們要講的故事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關于莊子做夢的'故事,請查到這個故事的同學為大家講述一下。

  生講述故事,師放幻燈。

  師點撥:以夢喻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著名的有南柯一夢、黃粱美夢,都是些平生窮困潦倒的人,在夢中享盡榮華富貴,一旦夢醒,一鍋黃粱尚未煮熟,而南柯也不過是一個螞蟻窩。他們夢的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求之不得就產(chǎn)生破滅感。而莊子的夢更奇異、更優(yōu)美,翩翩而飛的小蝴蝶徜徉在大花園中,蝶兒飛舞在花叢間,逍遙在陽光空氣下,在這里天地萬物與我合二為一,達到了物我相忘的境界。莊子為我們營造了一個精神上無限自由的世界,從整體處觀察事物,從各個角度作全面的透視,不以人類為中心,不以自我為中心,取消了天地萬物和我對立的宇宙觀,達到萬物合一的境界。

  4.討論體會莊子思想在今天的現(xiàn)實意義。

  師;現(xiàn)實生活中物質(zhì)的欲望、名利都可以是牽制我們自由的東西,照莊子看來,人、物欲、自然等等都應該是一個和諧自然的整體,人類的行為與行事都應合乎自然的運行。對于現(xiàn)世人類無止境的貪欲與物化,莊子的思想無異是調(diào)劑人心的清涼劑。下面請同學們的四人小組討論一下現(xiàn)實生活中的那些例子是可以體現(xiàn)莊子思想的時代意義的。

  生討論略(可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對物欲過度的追求而失控浮躁等方面展開)

  5.師小結:莊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一節(jié)課的時間只能“蜻蜓點水”,其中的睿智與哲學還需要我們在課后進一步感悟與領會。在上課開始的時候曾經(jīng)說過,在我們心靈生病的時候,會需要進進藥店,可是任何藥也不能吃得過量,否則也會有負面的效應,所以關鍵的是對度的分寸拿捏。

  6.讓我們再全體朗讀課文《秋水》,體味其中的含義。

  高一語文《秋水》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莊子及其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積累文言詞匯。

  3、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學重點:

  在背誦的基礎上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式。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寓意。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著名學者南懷瑾這樣說:“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倒,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

  千百年來,道家思想對亂世中飽經(jīng)創(chuàng)傷的心靈給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莊子,魯迅先生曾在《漢文學史綱要》中這樣評價過他:“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苯裉煳覀兙蛠砀惺芷湮恼瞒攘Α

  二、介紹莊子

  (師生共同完成)

  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人,大體與孟軻同時或稍后。他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稱“老莊”。

  莊子的思想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別,在認識上走向相對主義。莊子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切順應自然。莊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建議該部分換用一些感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對莊子的興趣和喜愛,不要讓人誤以為你對莊子有厭惡之感)

  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

  高一語文《秋水》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莊子及其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積累文言詞匯。

  3.理解本文的寓意

  重點、難點

  1.重點:在背誦的基礎上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式。

  2.難點:理解本文寓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

  1.熟讀成誦,對照注解,自讀理解課文。

  2.了解莊子及《莊子》一書,初步了解莊子思想。

  二、課堂導入

  1.莊子與〈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辞f子〉道家經(jīng)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內(nèi)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為內(nèi)篇是莊子自著,外篇、雜篇是莊了的'門徒所著。〈莊子〉一書想象奇幻,構思巧妙,言辭瑰奇,善用寓言與比喻,文筆汪洋姿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2.基本思想:主張“天道無為”

  三、誦讀感知

  1.齊讀課文

  2.正音、疏通文意。

  3.解釋下列短語

  秋水時至 東面而視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始旋其面目 莫己若少仲尼之聞 見笑于大方之家

  4.特殊句式(相當于現(xiàn)代的固定短語),在課文中找出例句,并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非……則

  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2)見……于

  見笑于大方之家。

  四、探討

  1.河伯在什么情況下欣然自喜?

  2.河伯見了北海為什么“望洋向若而嘆”?

  3. 河伯為什么認為自己將“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4.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延伸

  1.歸納成語

  2.比較河伯和“坐井觀天”中的“井底之蛙”有何異同點。

  六、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

  高一語文《秋水》教案 篇5

  一、教學內(nèi)容

  《秋水》

  二、學習目標

  1、了解莊子及《莊子》

  2、學習本文用設喻的手法說明哲理的寫法

  三、學習方法

  1、積累成語望洋興嘆貽笑大方

  2、熟讀課文以致成誦

  四、作者作品

  莊子,名周,宋之蒙人。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生活極為貧困。據(jù)記載他曾住過陋巷,打過草鞋,并向監(jiān)河侯借糧。楚威王聞其賢,以重金聘為相,然辭謝不就,只求適己任性,以快其意。

  莊子是繼老子之后道家學派的大師。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并稱為“老莊學派”。從莊子的整個思想體系和政治觀點看來,莊子無疑是一個代表沒落奴隸主階級的哲學家。由于社會的根本變化,莊子的地位無法維持,這就決定他對現(xiàn)實極端不滿。他既不滿現(xiàn)實,又無法反抗它,就不得不走隱居遁世的道路。他是一個悲觀絕望的厭世主義者,覺得“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所以妻死則“箕踞鼓盆而歌!币虼耍f子的處世態(tài)度就是玩世不恭,隨俗浮沉。他好象非常膽怯、害怕,常說“無用之用”才是“大用”。這一切都充分表現(xiàn)一個沒落階級的思想觀點。不過,莊子的放蕩不羈,蔑視禮法和權貴,以及對統(tǒng)治者不合作,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曾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他還認為圣知仁義只是供統(tǒng)治者利用的工具,這些都是極為深刻的見解。

  莊子散文在先秦諸子中具有獨特風格。它首先是吸收神話創(chuàng)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虛構寓言故事,作為論證的根據(jù)。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義色彩。

  《莊子》亦名《南華經(jīng)》,今本《莊子》33篇,其中《內(nèi)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一般認為,只有《內(nèi)篇》可確認為莊子所作,莊子用寓言或散文表現(xiàn)他深邃奧妙的哲學思想,文章十之八、九是寓言。

  五、《秋水》全文

  主要通過河伯和海若的七段對話,本意是要申述莊子齊物論和相對主義的認識論。

  六、全文解析

  七、重難點

  1、《秋水》的文學性與哲理性

  2、詞類活用

  秋水時至順流而東且夫我常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3、特殊句式

  賓語前置: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 聞道百(定語后置)

  賓語前置句的.構成:

  (1)動詞(動賓)

  ①否定句賓語前置(否定詞、代詞)

  不患人之不已知/忌不自信/毋吾以也/未之有也/莫已若/弗之怠也(不懈怠筆錄)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古之人不余欺也

 、谝蓡柧滟e語前置(疑問代詞、賓語) 吾誰欺?沛公安在?毛將焉附?

 、塾谩爸薄笆恰弊魈豳e標志

 、芊轿幻~作賓語時,在謂語之前 項王西向坐北面而事之東面而視

  (2)介詞(介賓)

 、僖蓡柎~做介詞賓語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吾誰與歸

  ②一般詞作賓語倒裝是以謂之文也一言以蔽之

  4、文章除設喻說理之外還運用了對比手法

  (1)寫景對比

  (2)河神前后認識對比

  《秋水》課文說明

  課文節(jié)選自《莊子》中《秋水》篇的開篇部分。文中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對的,告誡人們不能囿于聞見而驕傲自大。

  課文可以分為兩層:

  第一層(“秋水時至”至“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寫黃河的壯闊和河伯的驕傲自滿。第一、二句寫黃河的壯闊。第一句寫秋水泛濫,“百川灌河”極言黃河之雄壯;第二句寫河面寬闊,“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極言黃河之開闊。一、二兩句同時也道出了河伯驕傲的原因。第三句寫河伯的驕傲自滿。他暗暗地高興,“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一個“天下”,一個“盡”,把河伯那躊躇滿志、飄飄然的神態(tài)描寫得淋漓盡致。在寫“壯闊”(一、二兩句)與寫“驕傲”(第三句)之間,有一個“于是焉”,強調(diào)說明河伯是在這個時候,在這種情況下“欣然自喜”的。

  第二層(“順流而東行”至“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寫河伯見到大海后自嘆不如。第四句“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文意由第一層過渡到第二層。第五句寫大海的遼闊,用了“不見水端”四個字,與前“不辯牛馬”相比則不可同日而語。兩相對比,河伯深感自己渺小,然后向海神發(fā)出由衷的感嘆。第六句用一個“于是焉”與第一層呼應,強調(diào)說明情況不同,時間不同,河伯的認識也不同了。河伯望洋興嘆的一番話中,包括三層意思:先是引俗語“聞道百,以為莫己若”,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的狂妄自大;然后說自己曾經(jīng)不相信“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批評自己的妄自尊大,如果不是看到了大海的寬闊,那自己的錯誤認識則永遠也得不到改正;最后,河伯認為自己的淺陋將長久地被大方之家恥笑。

  這篇文章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說明哲理,通篇都在設喻,在寫河神認識的前后變化時,用了對比的手法,如將黃河的壯闊與北海的廣闊作比較(前者是“百川灌河”,“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后者是“不見水端”),還將河伯前后的認識作了對比(“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嘆”)。

  《秋水》學案練習

  一、基礎驛站

  1、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徑流渚崖辯別望洋向若

  B、涇流勸諫旋轉欣然自喜

  C、爭辯窮匱孀妻遺笑大方

  2、對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輕伯夷之義(輕視)

  B、少仲尼之聞(名聲)

  C、吾非至子之門,則殆矣(危險)

  D、我之謂說(說的就是我)

  3、“今我睹子之難窮也”的意思是(  )

  A、現(xiàn)在我要看到你是那樣的困難。

  B、現(xiàn)在我想看到你,那是不困難的事。

  C、現(xiàn)在我看到你是這樣的無邊無際。

  D、現(xiàn)在我看到你,真是一言難盡。

  4、文學常識填空。

  《秋水》選自,莊子,名周,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為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是。與并稱“老莊”。《莊子》又叫,是由所著。全書現(xiàn)存篇。

  5、解釋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

  ①以天下之美     (  )

 、谝罢Z有之曰     (  )

  ③今我睹子之難窮也  (  )

 、芪抑^也      (  )

  二、綜合園地

  6、請根據(jù)課文有關內(nèi)容,歸納出兩個四字成語:

  7、與“莫己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項()

  A、秋水時至

  B、何陋之有

  C、順流而東行

  D、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高一語文《秋水》教案 篇6

  一、文學常識

  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代哲學家,散文家。他繼承并發(fā)揚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肚f子》散文,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二、重點字詞

  1.通假 不辯牛馬。 同“辨”,分辨 通假字

  2.活用 輕伯夷之義者 形容詞作動詞,輕視

  順流而東行 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

  3.特殊句式。

  ①聞道百,以為莫己若

  賓語前置。應該是“莫若己”。屬于賓語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這一類型。

 、谖衢L見笑于大方之家。

  被動句:見……于,見,被。

  狀語后置:“于大方之家”后置

  4.成語

  ①望洋向若而嘆曰

  望洋興嘆: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F(xiàn)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谖衢L見笑于大方之家。

  貽笑大方: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nèi)行人笑話。 大方之家:指修養(yǎng)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三、道理

  個人的見識有限,經(jīng)過比較,就會顯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貴自知之明;

  2、謙受益,滿招損;

  3、自大由于無知;

  4、知恥近乎勇;

  5、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

  6、有比較才能有鑒別。

  高一語文《秋水》教案 篇7

  一、理解課文闡發(fā)的人生哲理,力戒驕傲。

  二、學習對比的方法。

  三、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式。

  四、背誦全文。

  水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文字淺顯,學生在課上自讀、研討,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疑難處

  教師適當講解、點撥。

  課文語脈清晰,層次清楚,前后形成鮮明對比,利于背誦。教學中可充分利用課文內(nèi)

  容和結構的特點,指點背誦的方法。

  指導學生理解、積累和正確使用成語“望洋興嘆”、“貽笑大方”。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一、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正音:

  2·學生簡述課文內(nèi)容,其他同學補充糾正。教師將暴露出來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理解疑難詞句

  學生質(zhì)疑,課堂討論,教師講解。

  梳理語言知識:

  1、古今異義

  至于:古義,到了。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

  面目:古義,臉。今義:臉的形狀,相貌。

  或表示另提一事。

  大方:古義,深明大道的人,或轉通某種學問的人。今義:

 、俨涣邌荩

  ②自然,不拘

  束;不俗氣。

  河:古義,特指黃河。今義,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2、詞性活用

  秋水時至(名詞做狀語,按時。)

  順流而東行(名詞做狀語,向東。)

  東面而視(名詞用為動詞,面對。)

  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意動詞,以…·

  3、特殊句式

  聞道百(定語后置)

  以為莫己若(賓語前置)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

  4、成語

  望洋興嘆(望洋,仰視貌!巴蚺d嘆”“望水興嘆”屬生造。)

  見笑大方(貽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

  三、理解思想內(nèi)容

  課堂討論:這則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啟發(fā)學生敞開思路,大膽發(fā)表看法。下述觀點都符合文意:

  人貴自知之明;

  謙受益,滿招損;

  自大由于無知;

  知恥近手勇;

  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

  四、指導背誦

  這篇課文結構簡單,層次清楚,可采用關系法背誦。先劃分層次,概括層意。第一層上

  有兩句,第一句寫黃河的壯闊,第二句寫河伯驕傲自滿。兩句之間的連接語是“于是焉”。

  第二層也是兩句,第一句寫北海的廣闊,第二句寫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組合。利

  用關系法把握語言結構,有利于背誦。

  還可采用排詞法。課文用對比方法寫河伯認識的前后變化?商崛 ⑴帕袃上鄬φ盏.

  詞語:

  河與海的比較:

  河伯認識的變化

  課后練習還介紹了問題法。所提的三個問題恰好針對三個內(nèi)容要點,邏輯性強。運用

  此法掌握內(nèi)容梗概,利于背誦。

  課上背誦練習:

  個人默記一兩篇后,由老師帶領集體背誦。集體背誦好·互相提醒·腦記耳聽口誦·可

  加強記憶。

  五、布置作業(yè)

  1·制作詞語、句式卡片。

  2·筆譯全文。

  3·寫讀后感。

  高一語文《秋水》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

  2.了解莊周及他的哲學思想,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教學重點、難點:

  一、 導語設計:

  今天我們來學習莊子的《秋水》。先來看幾幅對聯(lián):

  架上南華秋水篇,屏間北苑春山畫。

  人在南華秋水,家居北苑春山。

  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

  《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此處“南華秋水”即指《莊子》中的《秋水》篇。明清時期的張岱、宋時的李塗更是直抒胸臆,來表達對莊子《秋水》篇的仰慕和嘆佩:

  南華秋水意,千古有人欽。

  ——明清·張岱

  不讀莊子秋水篇,見識終不宏闊。

  ——宋·李塗

  從以上可以看出莊子的《秋水》篇對文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tài)度,人生觀、價值觀等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秋水》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使這些文人紛紛為之傾倒呢?也許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從中懂得一二。

  二、簡介作者:

  戰(zhàn)國時哲學家,散文家,宋國蒙人。他繼承并發(fā)揚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

  莊子認為世間一切事物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無論大小、貴賤、壽夭、生死、善惡、得失、榮辱都是相對的。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 。

  譯文:天下沒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沒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長壽,而傳說中年壽最長的彭祖卻是短命的。

  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

  譯文:死生都一樣,可與不可無差別。

  之所以著重介紹莊子的相對主義哲學思想,是因為“相對主義”貫穿于我們即將學習的《秋水》中。

  三、朗讀課文并正音(略)

  四、研習課文:

  1.河伯的心理前后有何變化?找出關鍵句。

  明確: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嘆

 、俸硬蚝味跋病?(請一生朗讀相關內(nèi)容,師點評指導)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時:名詞—狀語,按時令;

  川:河流;

  河:河伯,黃河之神;

  涇流:直流的水波;

  辯:通“辨”,分辨,辨別

 、诤硬蚝味皣@”?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2.河伯面對海神若,又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呢?(請一生朗讀,師點評指導)

 、俾劦腊伲詾槟喝粽,我之謂也。

  聞道百:定語后置,“聞百道”;

  莫己若:賓語前置,“莫若己”;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謂我也”;

  此句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為盡在 己”的狂妄自大。

 、谇曳蛭覈L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且夫:句首助詞,表更進一步議論;可譯為:“而且”、“況且”、“再說”;

  少:輕視,看不起;

  聞:見識,見聞;

  此句批評自己見識的狹隘。

  這句話經(jīng)常有人做出相反的闡釋,現(xiàn)特補充本科《秋水》(節(jié)選)剩余部分中海神若的話,以便于大家理解:

  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譯文:伯夷辭讓它(指天下)而博取名聲,孔丘談論它而顯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驕傲與自滿,不就像你先前的洋洋自得嗎?

 、劢裎叶米又y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也矣。吾嘗見笑于大方之家。

  非……則:表假設,不……就……;

  殆:危險;

  見……于:表被動;

  大方之家:見識廣博、修養(yǎng)極高的人

  此句“殆”字闡明驕傲自滿的危害性。

  3.本文對我們有何啟示?

  (1)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見而固步自封;

  (2)謙受益,滿招損;

 。3)知恥而近乎勇;

  (4)承認自己渺小是超越局限,走向偉大的開始;

  五、探討:《秋水》的`哲學思想。

  在這節(jié)課的開始,我們說過,莊子的《秋水》篇讓無數(shù)人為之傾倒,根據(jù)我們剛才所學,似乎并未見出其特別奇異之處。其實“人不能驕傲自滿”并非莊子本文所要表達的人生態(tài)度;要想真正明白莊子的表達意圖,得聯(lián)系《秋水》全文。為此,給大家補充了相關內(nèi)容。

  以道觀之,何貴何賤,是謂反衍……何少何多,是謂謝施。

  譯文:用道的觀點來看,無所謂貴賤,貴賤是相互轉化的……無所謂多少,多少是相互轉換的。

  萬物一齊,孰短孰長?

  譯文:萬物原本是齊一的,誰為短誰為長呢?

  教師總結:從海神的話中我們可以明白,《秋水》全文所宣揚的還是莊子一貫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壽夭、禍福、窮通、貴賤、得失、成敗等等都是完全相對的東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應一切任其自然。

  莊子的思想雖有消極、虛無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標卻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達到一種不為外物所束縛、所統(tǒng)治的絕對自由獨立的境界。多少年來,莊子思想對飽經(jīng)創(chuàng)傷的心靈給予了莫大的慰藉,即使在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也有它獨特的作用。

  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 ,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

  語言特點:

  《莊子》以豐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構成了瑰瑋奇詭的藝術境界,具有散文詩般的藝術效果!肚f子》的語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躍,節(jié)奏鮮明,音調(diào)和諧,具有詩歌語言的特點。

  再次齊讀課文。

【高一語文《秋水》教案】相關文章:

《秋水》教案07-20

《秋水》教案(15篇)03-02

《秋水》教案15篇02-23

《秋水》的公開課教案08-26

高一語文優(yōu)秀教案01-03

高一語文必修一教案01-31

高一語文必修四教案08-26

高一語文師說教案04-21

高一語文《鴻門宴》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