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魯班學藝》教案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班學藝》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魯班學藝》教案設計 1
獨立閱讀課文的教學結構基本成了定勢:
1.教師提出閱讀要求;
2.讓學生獨立閱讀;
3.師生共議閱讀結果。
這種結構定勢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能動獨立地閱讀課文。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自控力弱,獨立意識差,如果我們教師還局限于這種形式的定勢,只在結構上生搬三個步驟而不注意每個步驟(尤其是核心步驟)的形式變化,就會使“能動獨立地閱讀”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有名無實,使科學的規(guī)律轉化為教條的僵勢。怎樣避免上述情況的產(chǎn)生呢?我們的體會是在這種結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形態(tài)上章,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轉化定勢為變勢。為此,我們把眼下流行的智力競賽引進獨立閱讀課文的教學,試驗效果良好。下面以《魯班學藝》為例,談談我們的具體做法。
首先設計競賽題,這是上好課文的關鍵。設計智力競賽題要充分體現(xiàn)課文的教學目的要求與重點難點,還要注意競賽題的難易搭配與趣味調(diào)節(jié)。我們在教《魯班學藝》時,依據(jù)上述原則設計了十組必答題,六個搶答題。
必答題十組
一組:
。1)魯班是誰?請用三言兩語介紹一個有關他的傳說。
。2)找出課題的中心詞,課文從哪一節(jié)到哪一節(jié)是圍繞這個詞來寫的?
二組:
。1)選擇:《魯班學藝》的體裁是:A.童話;B.民間故事。
(2)選擇:課題《魯班學藝》:A.反映人物的品質;B.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三組: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2)演示三個詞所表現(xiàn)的動作:作揖、捊、擎。
四組:找朋友(用橫線將它們連接起來)
小標題:苦練下山拜師尋師
段落:一段二段三段四段
寫法:詳寫詳寫略寫略寫
五組:
。1)為什么故事開始就寫魯班遇到的困難?他遇到了哪些困難?
(2)這樣寫對突出文章的內(nèi)容有什么好處?
六組:
。1)課文中有哪些詞語可以反映魯班學藝的誠意?
。2)師傅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是什么?魯班為什么要“想了想回答”?這反映了什么?
七組:
。1)“大徒弟用斧子掙下一座金山,二徒弟用斧子在人們心里刻下了一個名字。”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2)對師傅提出的第三個問題,魯班為什么能馬上回答?這反映了什么?
八組:
(1)師傅是怎樣傳授手藝的?
(2)用具體的數(shù)字說明魯班完成下列事情的勤奮:修磨工具、練砍、練刨、練鑿、拆裝模型。
九組:
。1)課文為什么要寫“刨子長滿銹,鑿子又彎又禿?”為什么要寫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象一道彎彎的月牙?說明什么?
。2)結合上題談談你對“學了三個月的,手藝扎根在眼里;學了三年的,手藝扎根在心里”這句話的理解。
十組:
(1)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選擇:魯班是一個:A.手藝高超的`木工祖師;B.勤學苦練的有志青年;C.業(yè)精于勤,造福人類的好木工。
六個搶答題
1.課文詳寫魯班練砍、刨、鑿、拆裝模型,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2.讀完這一部分你產(chǎn)生了什么感想?
3.師傅教魯班學藝的過程,給我們什么啟示?
4.你對“只要你不丟師傅的臉,不壞師傅的名聲就夠了”這句話是怎么理解的?
5.魯班學藝的過程體現(xiàn)了魯班怎樣的學藝?
6.學了這課文,我們受到了哪些教育?
接著分每四個同學為一組,按優(yōu)、良、一般、差四個層次搭配。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討論完成智力競賽題。這是教學結構定勢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最后組織學生智力競賽。智力競賽的過程,實質上是師生共同參與教學的過程。其程序如后:
1.小組編號,以小組為單位重新安排座位,由教師或中隊干部任競賽主持人。另選兩人,一人計時,一人計分。
2.出示競賽題,公布競賽規(guī)則:
A.必答題:可以小組為單位(可討論回答)并計分。
B.搶答題:不能討論,獨立回答,答對,搶答者所在小組加分;答錯,搶答者所在小組扣分。
C.公布比賽成績,比賽情況,發(fā)獎。
把智力競賽這種方式引進獨立閱讀課文的教學,既可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又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能動性,深受學生歡迎。
《魯班學藝》教案設計 2
《魯班學藝》這篇課文講的是魯班年輕的時候,到終南山拜師學藝,經(jīng)過三年苦學,終于學好了手藝,成為木工祖師的故事。課文表現(xiàn)了魯班尊師敬人、為民造福、不謀私利的高尚品德。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魯班“學手藝”的重點閱讀,密切聯(lián)系學生“學文化”的實際,不失時機地寓思想教育于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ㄒ唬┰诮翌}中“導”激學生以“思”
首先,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審題,感知整體。
師問:你聽說過木工的祖師是誰嗎?好,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最后一課——關于木工祖師魯班(人物)的故事。既然是祖師,為什么學藝?(時間:年輕的時候),到哪學藝?(地點:終南山),把“學藝”一詞擴充一下(事件:拜師學習木工手藝),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把回答的“四要素”內(nèi)容連接概括起來,便抓住了課文主要內(nèi)容。
其次,引言啟導,激發(fā)學生讀書欲望。
師述:我們剛才通過讀題僅知道了故事概貌,其實課文內(nèi)容遠比這豐富得多,生動得多。課文講魯班“學手藝”,而我們大家則是“學文化”,同學們讀課文的時候,看有沒有值得借鑒學習的地方。這樣,學生便會在讀書中積極思考。
(二)在初讀中“扶”幫學生以“悟”
學生通過單一的瀏覽式讀書,對魯班印象興許是朦朧的,所以學生初讀課文時,教師要采用“扶”的手段,適時點撥,幫助學生悟解初讀自學中的疑難。
首先,教師提出初讀要求或步驟:
①初讀課文,說說課文大致意思;
、诶霉ぞ邥陂喿x中認識理解生字新詞;
③邊讀邊思考課后第一題中7個問題;
④根據(jù)課后第一題暗示,試給課文分段,想想各段分別寫什么。
其次,教師檢查初讀情況,引導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巧妙滲透思想教育。
例如,在引導學生理解“拜師學藝”一詞時,不是孤立地詮釋,而先讓學生弄懂關鍵性(疑難)的詞素“拜師”的`意思;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寫“拜師”的段落、“拜”的句子讀讀,聯(lián)系語境,學生不僅知道“拜師”是古代的禮節(jié),而且了解到魯班尊師的行為。最后,讓學生讀課文,看哪些地方描寫了魯班的尊師敬人,學生通過讀書知道魯班等師傅來,向老大娘作揖問路等內(nèi)容體現(xiàn)了這一點。這里,對“作揖”一詞理解,可采用演示手段,讓學生切身感受敬人之舉。這樣,“拜師”一詞的教學,可謂起到了“觸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妙,學生既理解了語意,又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既學到了知識與方法,又受到了思想教育。
。ㄈ┰诩氉x中“議”引學生“知”
雖然在初讀中,學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感染,但這僅僅是片面零碎的,還未能觸擊到文章中心。照如下線索,理清文章脈絡,弄清各段寫什么之后,直插“學藝”重點段的閱讀。
尋師—→拜師—→學兄—→別師
(1)坐等師傅
。1)磨、用工具
。2)口試過關
。2)拆裝模型
。3)學藝成功
教學要以讀書為本。教師引導學生邊讀邊議、讀議結合,從而理解課文,掌握中心。師問:這段里講魯班學好了手藝,現(xiàn)在請大家邊讀邊想,魯班學藝為什么能成功?學生通過讀書了解到:
、亵敯嗄スぞ邥r,“白天磨、晚上磨”,“一直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快了,刨子磨光了,鑿子也磨出刃來了”;
、谑褂霉ぞ邥r,他砍樹“砍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
、鄄鹧b模型時,更是廢寢忘食,“每一副都認真拆三遍安三遍”,時時琢磨,模型不離手。這樣感知后再經(jīng)過思考,從而明白,魯班之所以能學藝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勤奮學藝,刻苦磨練。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設疑:那么,是什么力量驅使他這么勤奮刻苦呢?引導學生學習第一段,了解到魯班上終南山拜師學藝,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難,明白魯班決心之大,這正是魯班學藝的巨大動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當然,魯班所遇的名師,則是成功的外在因素。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弄清師傅是怎樣教的,主要弄清師傅收徒前,“三考”魯班是何用意(一看懂不懂木工基本知識;二看有沒有誠心;三看學藝是為自己發(fā)財還是給人民做事)。對此,魯班作了滿意的回答。這時,教師啟發(fā)體會魯班答話的含義,從而明白魯班學藝正確的目的、端正的思想。最后圍繞“魯班的故事為什么廣為流傳”的問題思考,從而歸納出文章中心思想。
。ㄋ模┰诳偨Y中“點”促學生以“學”
在概括文章中心之后,教師要把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思想實際聯(lián)系起來,以加強人物形象對學生的感染?偨Y時,可以啟發(fā)學生圍繞
、倌闶窃鯓涌朔䦟W習上的困難的?
、谟恤敯嗄菢拥目炭嗑駟?
、畚覀儜撓螋敯鄬W習什么?等問題的討論,深入領會文章中心思想,并從中受到啟發(fā)與教育。
最后,教師在“結束語”中點化,實現(xiàn)知識遷移,使魯班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扎根,影響和支配學生由“知”到“行”。結束語可這樣設計:“魯班結束三年學徒生活告別師傅時,師傅對他曾說過一句話(頓,讓學生答出),F(xiàn)在,同學們五年(或六年)的小學學習生活即將結束,老師也有一句要送給大家,老師只要同學們不辜負老師和母校對你們的殷切希望,不管升學與否,都要以‘名聲’為重,像魯班那樣,品學兼優(yōu)!
《魯班學藝》教案設計 3
活動目的:
1.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人的聰明智慧
2.知道魯班是古代最著名的木匠,以及他對人類建筑的重大貢獻。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小熊貓學木匠》視頻、各種工具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運用周圍木制品,引入“木匠”這一概念
師:小朋友,老師讓大家看看我們周圍有什么是木頭做的東西?你們知道都是誰給我們做的嗎?
二、開始引入魯班這一人物
1.引導小朋友知道歷史上有魯班這個人
師:小朋友們誰知道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偉大的木匠?
2.拋出問題,幼兒是不是對魯班是事跡有所了解,
師:那有沒有人知道在魯班的身上都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3.根據(jù)幼兒的回答,開始敘述故事內(nèi)容
提問:小朋友聽完之后要回答老師,你覺得魯班是個什么樣的人?
4.故事講完后的提問
三、引入木匠的工具
1 . 木匠一般都靠什么工作的啊?
2.《小熊貓學木匠》的視頻播放,注意里面出現(xiàn)的工具的使用,讓幼兒上來模仿
、倏葱⌒茇埡蛶煾脯F(xiàn)在用的是什么工具?我們請小朋友來演示一下好不好?
、谀墙酉聛砜匆娦⌒茇堄霉ぞ撸覀兙屯R幌潞貌缓?
3.總結學木匠要有的精神
、偬釂枺何覀兛戳诵⌒茇垖W木匠,覺得他一個認真的徒弟嗎?
、谔釂枺耗囚敯嗍莻認真的徒弟嗎?你覺得一位優(yōu)秀的木匠有事什么樣的呢?
小結:小朋友都說了,一位優(yōu)秀的木匠應該。
4.發(fā)展思維。
、佻F(xiàn)在,魯班師傅說要收徒弟了,可是他要挑選一下,看說適合做他的小徒弟。報名的 舉手啊,說一說,你為什么想要當小木匠。
四、幼兒再次嘗試,選出的小木匠們聽指揮,模擬使用工具
總結反思:
第一次上社會課,有些陌生,盡管在大二的時候看到過學姐上過,但也都是模糊不清了,所以接到這個課就有些茫然。第一次寫的教案,老師對其不怎么滿意。首先,我的規(guī)格不是很符合,寫的條理不是很清楚,而且寫的有些像語言課。老師建議我上網(wǎng)查查好的教案,看看模版。于是我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的教案模版都是不錯的。第二次就用了網(wǎng)上的模版,把自己原先的教案做了修改,可是這一次。老師沒時間看了,說上了課再點評。
第二天帶上電腦就去上課了,一直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演習了幾遍,只是過了過。
開始上課,我就覺得我已經(jīng)開始跟教案背離,說的話越來越口語化。我?guī)缀跬浟宋业慕虒W目標,打亂了順序開始上。其實看得出來小朋友對上的內(nèi)容還是有興趣的。他們回答得也很積極,整個課上下來,氣氛我是很喜歡的。就是最不滿意的是結束有些茫然,不知道以什么形式結束,最后收得有些匆忙。
活動評價:
1、我在最開始導入中,是讓小朋友觀察教室里有哪些木制品,再問知不知道這些木制品是哪里來的,企圖引入木匠這個詞,最后的確是引入了。但老師覺得這個過程太過麻煩了,繞的太遠了?梢愿某梢婚_始就拿出椅子問他們知不知道這是誰做的,再讓他們觀察下周邊的.木制品。
2、在說到鋸子的發(fā)明,只是說了這件事,沒有聯(lián)系實際,老師的建議是鋸子的發(fā)明與否對生活有什么影響——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3、上的時候要注意生活的提煉,情感提升。比如說魯班割到手不是忙著疼痛,而是說自己動腦筋,總結規(guī)律,這樣才發(fā)明了鋸子。
4、選擇的視頻要更為目標服務。
5、老師上課出現(xiàn)的一些不好的詞語,還有小朋友一些無厘頭的話要接回來,整理好再拋回去。
6、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積累不足,會被小朋友問倒,這方面的問題,老師上一次的課給了我啟發(fā),對于自己還不太懂的問題,不用急著給小朋友答案,而是很誠懇地說自己需要再查查再告訴他們。
7、在我的課上,有些被小朋友牽住了。
《魯班學藝》教案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理解“跋山涉水”“切磋琢磨”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討論和分析,體會魯班學藝的艱辛過程和他的優(yōu)秀品質。
學習文中描寫人物的方法,如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不怕困難、刻苦鉆研的精神。
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技藝和古代工匠智慧的尊重與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理解魯班學藝的經(jīng)過,把握他的人物形象。
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表現(xiàn)魯班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等品質的語句。
2.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蘊含的道理,理解魯班學藝成功的原因,并能聯(lián)系實際談自己的感悟。
感受民間故事簡潔生動、富有傳奇色彩的語言風格。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朗讀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關于魯班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5分鐘)
播放視頻片段:播放一段有關古代建筑精美結構或木工技藝展示的視頻,如榫卯結構的動畫演示。
提問引導: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精妙絕倫的建筑和技藝是誰創(chuàng)造出來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關于古代著名工匠魯班學藝的故事。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自由朗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師巡視,糾正讀音錯誤。
檢查生字詞:通過多媒體展示生字詞,指名認讀,正音。如“械(xiè)、傅(fù)、袱(fú)”等。講解“跋山涉水”“切磋琢磨”等重點詞語的意思,可以通過圖片、動作演示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概括內(nèi)容: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明確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
3. 精讀課文,分析人物(20分鐘)
分析魯班學藝的'決心(5分鐘)
讓學生找出魯班決定學藝的語句,如“他決心上終南山拜師學藝”,并思考從這些語句中可以看出魯班是一個怎樣的人。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體會魯班的志向遠大。
研讀學藝過程(10分鐘)
不畏艱辛(3分鐘):找出描寫魯班在學藝途中克服困難的語句,如“他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蹚過了一條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又一雙鞋,終于見到了老師傅”,讓學生體會其中“一座又一座”“一條又一條”“一雙又一雙”等詞語所表現(xiàn)出的艱辛,感受魯班不怕吃苦的精神。
勤奮好學(4分鐘):在魯班到達終南山后,分析他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從“他每天從早到晚,勤學苦練”“他把師傅的本事都學到手了”等語句,引導學生體會魯班的勤奮。同時,找出師傅對魯班的考驗,如讓他磨工具、砍樹等,分析魯班是如何應對這些考驗的,進一步凸顯他的好學。
尊師重道(3分鐘):從魯班對待師傅的態(tài)度方面,找出相關語句,如“魯班給師傅行了個禮”“師傅,我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等,體會魯班尊敬師傅的品質。
總結魯班的人物形象(5分鐘):引導學生根據(jù)以上分析,總結魯班的人物形象,教師進行歸納和完善,強調(diào)魯班是一個有志向、不怕困難、勤奮好學、尊師重道的人。
4. 拓展延伸,感悟道理(10分鐘)
小組討論(5分鐘):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魯班學藝成功對自己的啟示?梢詮膶W習態(tài)度、面對困難的勇氣等方面展開討論。
全班交流(5分鐘):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fā)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引導學生將魯班的精神與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鼓勵學生在面對困難時要像魯班一樣堅持不懈、刻苦鉆研。
5. 課堂小結(3分鐘)
回顧課文內(nèi)容,強調(diào)魯班學藝的艱辛和他所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
再次點明魯班學藝的故事所傳達的道理,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向魯班學習。
6. 布置作業(yè)(2分鐘)
書面作業(yè):寫一篇讀后感,談談自己從魯班學藝這個故事中學到了什么。
拓展作業(yè):收集其他有關古代工匠的故事,下節(jié)課分享。
《魯班學藝》教案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認識并會寫文中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新詞語。
能夠復述魯班學藝的故事,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問題引導為線索,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習通過細節(jié)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fā)學生對民間故事的興趣,培養(yǎng)閱讀民間故事的習慣。
培養(yǎng)學生勇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了解魯班學藝的具體經(jīng)過,理解魯班的性格特點。
學習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感受民間故事的魅力。
2.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魯班學藝成功的內(nèi)在原因,體會其中蘊含的工匠精神。
引導學生將故事中的道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問題探究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學準備
1. 收集魯班的相關圖片、資料和視頻,制作多媒體課件。
2. 準備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道具,如魯班使用的工具模型等。
五、教學過程
1. 情境導入(5分鐘)
展示圖片,引發(fā)興趣:在多媒體上展示一些魯班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成果圖片,如魯班鎖、鋸子等,同時展示古代精美的木工建筑圖片。問學生:“你們知道這些神奇的發(fā)明和精美的建筑是誰創(chuàng)造的嗎?他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工匠魯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關于他學藝的故事!
介紹魯班:簡單介紹魯班的生平及在木工領域的重要地位,激發(fā)學生對魯班的崇敬之情。
2. 初讀課文,掃清障礙(10分鐘)
自主朗讀:學生自主朗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詞,嘗試自己解決讀音和理解問題。教師巡視指導,關注學生的朗讀情況。
集中識字: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生字詞,如“鋸(jù)、斧(fǔ)、凳(dèng)”等,指名認讀,其他學生跟讀。對于容易讀錯或寫錯的字,進行重點強調(diào)和講解。
理解詞語:結合課文語境,講解“徒步行走”“登門拜師”“廢寢忘食”等詞語的含義。可以通過表演、舉例等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
檢查初讀效果: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評價朗讀情況,重點關注字音是否準確、句子是否通順。
3. 深入研讀,剖析人物(20分鐘)
提出問題,引導探究(5分鐘):提出問題,如“魯班為什么要學藝?”“他是怎樣學藝的?”“在學藝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閱讀課文,自主探究。
分析學藝原因(3分鐘):學生回答第一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如“魯班從小就是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他特別喜歡木工活”,理解魯班學藝的興趣和志向來源。
剖析學藝過程(10分鐘)
克服困難(4分鐘):針對第二個問題,重點分析魯班學藝途中的艱辛。讓學生找出描寫路途艱難的語句,如“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七座山,過了七條河,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才來到終南山”,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體會魯班的堅定決心?梢宰寣W生在黑板上畫出魯班的行程路線圖,增強直觀感受。
應對考驗(6分鐘):分析魯班到達終南山后,師傅對他的考驗。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分別扮演魯班、師傅,重現(xiàn)魯班接受考驗的場景,如師傅讓魯班磨工具、砍樹等情節(jié)。在表演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魯班的耐心、細心和智慧,從他的動作、語言等方面感受他的優(yōu)秀品質。
總結人物形象(2分鐘):在分析完學藝過程后,引導學生總結魯班的人物形象。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魯班是一個有理想、有毅力、勤奮刻苦、聰明機智且尊師重教的人。
4. 拓展延伸,感悟精神(10分鐘)
小組討論(5分鐘):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魯班學藝的故事對我們今天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啟示。每個小組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討論,如面對困難的態(tài)度、學習技能的方法、品德修養(yǎng)等方面。
分享交流(5分鐘):各小組派代表發(fā)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引導學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內(nèi)涵,鼓勵學生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踐行這種精神。
5. 課堂總結(3分鐘)
教師和學生一起回顧課文內(nèi)容,重點回顧魯班學藝的經(jīng)過和他的人物形象。
強調(diào)魯班學藝故事所傳達的精神價值,鼓勵學生傳承和發(fā)揚這種精神。
6. 布置作業(yè)(2分鐘)
書面作業(yè):用自己的話把魯班學藝的故事寫下來,注意突出魯班的人物特點。
實踐作業(yè):嘗試用木頭或其他材料制作一個簡單的小物件,體會手工制作的樂趣和艱辛。
《魯班學藝》教案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理解“跋山涉水”“如饑似渴”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分析魯班學藝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概括內(nèi)容的能力。
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描寫魯班心理、動作的語句,感受其學藝的決心和勤奮。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習魯班不怕吃苦、勤奮好學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技藝和工匠精神的尊重與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了解魯班學藝的經(jīng)過,體會他學藝的艱辛和勤奮。
學習文中的生字詞,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2. 教學難點
理解魯班學藝成功的原因,引導學生將魯班的精神內(nèi)化為自己的學習動力。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朗讀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與魯班相關的圖片和資料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5分鐘)
展示魯班的圖片,提問學生是否知道他是誰,有什么杰出的成就。然后簡單介紹魯班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工匠,被尊為木工祖師,引出課題《魯班學藝》。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圈出生字詞。
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生字詞,如“械(xiè)、傅(fù)、徒(tú)、鈍(dùn)”等,指導學生認讀和書寫。
思考問題: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nèi)容。
3. 精讀課文,深入理解(20分鐘)
學習魯班決心學藝部分(第1 - 2自然段)
指名朗讀這部分內(nèi)容,思考:魯班為什么要學藝?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他學藝的決心?
學生交流回答,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他從小跟著家里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筑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chǎn)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他決心要上終南山拜師學藝”等語句,體會魯班對技藝的熱愛和學藝的決心。
學習魯班尋找?guī)煾岛蜕仙酵局胁糠郑ǖ? - 6自然段)
小組合作朗讀這部分內(nèi)容,討論:魯班在尋找?guī)煾档倪^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
小組代表匯報,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跋山涉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等詞語,體會魯班路途的艱辛。同時,引導學生感受魯班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學習魯班在師傅處學藝部分(第7 - 17自然段)
學生默讀這部分內(nèi)容,思考:師傅是怎樣考魯班的?魯班的表現(xiàn)如何?
師生共同交流,分析師傅的三次考試:一是磨工具,二是砍樹,三是拆裝模型。引導學生找出描寫魯班心理、動作的語句,如“他磨了七七四十九天,磨得所有的工具都閃閃發(fā)亮”“魯班拿起斧子,幾下子就把大樹砍倒了”“魯班把模型一件件拆開,又一件件裝好在草棚里整整干了一夜”,體會魯班的勤奮、聰明和認真。
討論:從魯班學藝的過程中,你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總結魯班學藝成功的原因。
4. 總結全文,拓展延伸(5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魯班學藝的全過程,總結魯班不怕吃苦、勤奮好學、有恒心、有毅力的精神品質。
拓展延伸:讓學生說說自己身邊有沒有像魯班這樣勤奮好學的人,或者談談自己在學習中應該如何向魯班學習。
5. 布置作業(yè)(課后完成)
抄寫文中的生字詞和自己喜歡的語句。
把《魯班學藝》的故事講給家人聽,并和他們分享自己的感受。
《魯班學藝》教案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正確認讀、書寫課文中的生字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魯班學藝的經(jīng)過和成功的原因。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fā)學生對魯班的崇敬之情,培養(yǎng)學生勤奮好學、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理解魯班學藝的艱辛歷程,掌握文中的重點詞句。
體會魯班勤奮好學、不怕困難的精神。
2.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悟魯班學藝成功對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啟示。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問題引導法、朗讀感悟法
四、教學準備
1. 收集魯班的相關資料、圖片、視頻,制作教學課件。
2. 準備生字卡片。
五、教學過程
1. 情境導入(3分鐘)
播放一段有關中國古代建筑的視頻,展示精美的木雕、榫卯結構等,提問學生:你們知道這些神奇的建筑技藝是誰發(fā)明的`嗎?引出魯班,介紹魯班在木工領域的卓越成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入課題《魯班學藝》。
2. 初讀課文,掃清障礙(12分鐘)
自由讀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的初讀情況。
學習生字詞
利用生字卡片,逐一出示生字,如“鋸(jù)、刨(bào)、鑿(záo)”等,引導學生認讀、組詞,并注意讀音和字形的難點。
出示文中的一些詞語,如“切磋琢磨”“心領神會”等,結合課文內(nèi)容講解詞語的含義,讓學生理解并積累。
檢查初讀效果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傾聽,糾正讀音錯誤。然后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魯班怎樣的故事,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3. 精讀課文,感悟品質(20分鐘)
分析魯班學藝的原因(第1 - 2自然段)
讓學生默讀這兩段內(nèi)容,思考:魯班為什么要學藝?文中是如何描寫他對木工技藝的熱愛的?
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如“魯班從小就參加建筑工程勞動,對木工活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交流體會,感受魯班學藝的初衷是源于內(nèi)心的熱愛。
體會魯班尋找?guī)煾档钠D辛(第3 - 6自然段)
創(chuàng)設情境:假如你是魯班,在尋找?guī)煾档倪^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這部分內(nèi)容。
組織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體現(xiàn)艱辛的詞句,如“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干糧吃完了,水也喝光了”等,通過朗讀這些語句,讓學生仿佛置身于魯班的處境,體會他尋找?guī)煾档钠D難,以及他堅定的信念。
領悟魯班學藝的勤奮和智慧(第7 - 17自然段)
小組合作學習:師傅對魯班進行了幾次考驗?魯班是如何應對的?在小組內(nèi)討論并找出相關語句。
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例如,在師傅讓魯班磨工具時,抓住“他白天磨,晚上磨,磨得膀子都酸了,磨得兩手起了血泡,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像一道彎彎的月牙”這一語句,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感受魯班的勤奮。在面對砍樹和拆裝模型的考驗時,引導學生體會魯班的聰明和悟性,如“魯班掄起斧子,幾下子就把大樹砍倒了”“魯班不慌不忙,照著師傅的要求做,把模型一件件拆開,又一件件裝好在草棚里整整干了一夜”等語句。
討論:從魯班學藝的過程中,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總結魯班的品質特點。
4. 總結全文,拓展延伸(5分鐘)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魯班學藝的整個過程,總結魯班學藝成功的關鍵因素,強調(diào)勤奮、熱愛、堅持等品質的重要性。
拓展活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談談從魯班身上學到了什么。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學習魯班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難,追求自己的夢想。
5. 布置作業(yè)(課后完成)
寫一篇讀后感,談談自己對《魯班學藝》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收集其他古代能工巧匠的故事,下節(jié)課與同學們分享。
【《魯班學藝》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讀《魯班學藝》有感05-29
讀《魯班學藝》有感(通用23篇)07-21
《魯班學藝》觀后感09-27
《魯班造鋸》教案01-19
學藝的作文03-19
魯班的故事(通用9篇)03-05
學藝優(yōu)秀作文01-07
猴子學藝作文04-15
小豬學藝作文06-11
老虎學藝作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