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

時間:2024-04-14 06:59:24 教案 投訴 投稿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使學生經歷猜測、探索、驗證的過程來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易混淆,故教學時應講清它們之間的關系,比較它們的長短,使學生能正確、深刻地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投影儀(或掛板)、米尺;學生準備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幣、一枚一元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快樂學堂——由浙江大學網絡信息系統(tǒng)有限公司提供

  由學生測量的結果引入毫米;蛘哂上旅娴挠螒蛞。

  測量游戲:同學們,你們每組桌上有一個籃子,籃子里有幾種東西(“一元硬幣、一分硬幣”各一枚、一張紙條、一塊橡皮),請你們看看分別是什么?誰能用尺子準確測量出它們的長度或厚度?(小組合作)然后小組匯報。

  猜測:一元硬幣的厚度。測量一枚1元硬幣或1分硬幣的厚度為什么不能用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一枚1元硬幣(1分硬幣)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單位都不合適,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二、探索新知

  1.認識毫米。

  繼續(xù)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快樂學堂——由浙江大學網絡信息系統(tǒng)有限公司提供

  觀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發(fā)現?(同桌交流)

  匯報交流: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用兩支筆的筆尖指著,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厘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

 。ò鍟1厘米=10毫米)。

  你身邊什么物體的實際長度接近1毫米?

  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長度。

  練習:

  量出一枚1分硬幣的厚度。

  填一填: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動手操作:用學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厘米”做單位時,一一測量很麻煩。)

  獨立探索:你感覺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匯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就要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莼ハ嘤懻摚哼@個單位規(guī)定為多長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2)問: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2分米的長度。

  (3)學生用直尺量1米長的繩子,每1分米作一個記號,問: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練習

  與同桌互量從手腕到指尖有多長?

  三、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繼續(xù)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練習區(qū)——由浙江大學網絡信息系統(tǒng)有限公司提供

  1.量出數學教科書的寬是幾分米幾厘米幾毫米?(1分米4厘米4毫米)

  2.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投影或掛板出示)。

  一把米尺的長是1(),一把米尺的長是10(),一把米尺的長是100()

  一個墨水瓶高約1(),教室的門高約是2(),寬約是1()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即直觀又準確地記住它們之間的關系呢?

  五、板書設計:

  1、毫米、分米的認識

  2、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比較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幣、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們猜一猜,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后教師說明:老師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師:米和厘米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個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師:請大家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師:我們每天上課都要用到數學1號本,你們知道數學課本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厘米嗎?自己量一量。

  生:1號本的長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寬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師:1號本的寬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長呢?

  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1號本的寬,就要用一個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來量。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起直尺認真觀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線以外,還有刻度線嗎?

 。ㄟ有一些小刻度線,這些小刻度線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師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圖。

  提問:從0刻度到刻度1是幾厘米?

  教師讓學生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在刻度0到刻度1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從刻度1到刻度2是幾厘米?數一數,在刻度3到刻度4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這就是說,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師讓學生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

  量完后教師說明: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生共同用手勢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夾住1分硬幣,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間有一條小縫,它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

  教師指出:銀行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0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教師讓學生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厚度大約是幾毫米?

 。5)說一說,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6)小組合作,每位組員挑一樣身邊的實物,量一量它的長度。匯報。

  (7)共同完成書P22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的)。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動手操作:用學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厘米”做單位時,一一地量很麻煩。)

  ②獨立探索:你感覺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蹍R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芙處熣f明: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要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⑤互相討論:這個單位規(guī)定為多少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dm”(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2)問: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2分米的長度。

  (3)學生用直尺量1米長的繩子,每1分米做一個記號,問: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練習質疑。

  討論完成:書P23下面部分。

  三、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1、書P23做一做

  2、在()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蠟筆長6()跳繩長2()課桌高7()

  粉筆長75()鋼筆長14()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塊橡皮厚12()旗桿高9()

  四、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1)同桌互量從手腕到中指底部有多長?

 。2)在作業(yè)本上畫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長的線段。

 。3)拿一瓣蒜頭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盤子里。先看看它幾天后發(fā)芽,再記錄發(fā)芽一周內蒜葉的生長情況。

  反思:《毫米、分米的認識》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學習內容,在該課程學習之前,學生已經認識過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對長度有初步的感知,為進一步認識毫米和分米奠定了基礎。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是一個從表象到抽象的過程,單位只有在與數字結合時才有意義,也只有在實際測量中才能被感知,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注重突出以學生活動為主,讓學生在獨立活動、小組合作活動中感知長度單位的意義,通過自主地探究和學習來發(fā)現不同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1、讓學生感受到毫米和分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產生的必要性

  教學長度單位時首先要引出單位。我就從我們已經認識的兩個長度單位入手,先讓學生回顧米和厘米兩個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有利于學生新知的掌握。然后提出如果要量一枚硬幣的厚度,還能用這兩個長度單位么?在學生原有認知背景和新的認知沖突中引出毫米,使學生產生比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既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又讓學生初步感受毫米與已認識的米、厘米之間的關系。發(fā)現不到1厘米,那就需要學習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通過以舊引新,激活了學生的知識儲備,激發(fā)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2、注重“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量一量……課程標準中也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一開始,我就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初步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中我收集了電話卡、一分硬幣、課桌、鑰匙、字典等等,在估一估、量一量的過程中,讓學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讓學生多“做”,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數學的意義、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

  3、從學生相對熟悉的毫米入手,通過結構化地認識毫米,遷移到分米的認識

  在最初設計這節(jié)課時,我認為學生其實已經認識了厘米和米兩個長度單位,具備了一些測量的基本芳法。這節(jié)課是否可以改變一下傳統(tǒng)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嘗試學習新的單位。特別是在學習過毫米時,學生通過認一認、找一找、量一量、、畫一畫這一系列的活動,形成了縝密的知識結構,再遷移到分米,讓學生經歷一個用結構的過程。學生能夠運用已有的經驗來自主學習和分析分米,教師只是起到引導和監(jiān)督的作用。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通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方式參與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經歷對分米、毫米地初步認識。

  4、重視用手勢比劃1分米和1毫米,提高估測能力

  用手勢表示長度單位,是建立相關概念的重要活動。概念是反映對象本質特征的思維形式。把直尺上的、物體長度上的共同特征——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來,用手勢比劃這樣的動作拉動了思維,形成了概念。先提供一定的參照物分米管和硬幣來具體地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長度,接著經歷“比劃——在尺上驗證——修正比劃——再驗證”的過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漸做到盡可能地準確。另外,估測能力既是生活實用的能力,也是建立分米意義的重要手段。學生掌握了用手勢比劃1分米、1毫米后,就好像隨身帶了一把尺,便于他們隨時進行估測。讓學生先依靠工具估一估數學書的長度、課桌的寬度目測手表、鍛帶的長度等,從借助工具到直接估測,逐漸加大難度,使學生一步步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初步培養(yǎng)估計的能力和意識。

  5、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首先是在學生自主探究時放手不夠,擔心學生不能得出相應的結論,引導和提示過多從而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在分米的學習時,教學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借助毫米的學習自主研究分米與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學生研究之前給予一些研究方法的提示,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就局限在框架之中沒有得到更好的發(fā)揮。其次是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不夠明確,導致教學過程顯得有些混亂,這對整個教學目標的達成產生了影響。最后是在課堂組織方面,由于課堂經驗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忽略學生的聽課習慣,以及表揚語還應該更有針對性、具體性、豐富性。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

  2、能力訓練點:

  通過直觀演示和學生自己操作,注意培養(yǎng)觀察、分析、綜合、動手、遷移、推理創(chuàng)造等能力。

  3、德育滲透點:

  啟迪學生主人公意識,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通過教學,初步滲透由量變到質變的辨證思維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使學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概念,理解單位間的進率;

  2、難點:用毫米和分米作單位準確測量。

  三、教具、學具準備:

  1分硬幣、米尺、紙條(待量)、電腦課件。

  四、教學過程:

 。ㄒ唬⿲W前準備。

  1、提問:請同學們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們學過的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問:我們在表示什么物體的長度時用米作單位?舉例說說。什么物體用厘米呢?為什么?

  3、出示1分硬幣,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狀?(圓形)請你來量量這個圓形最寬的地方大約是幾厘米?誰來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夠不夠1厘米?

  4、引出課題,看來光有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還不夠用,我們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或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還需要一個更小的單位,誰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學生能回答出毫米)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電腦出示米尺放大圖。

  提問:你能找到1毫米嗎?請認識的'幾名同學上臺給大家指指看。引導學生說出厘米中間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

  這幅圖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實際的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幣幫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幣,把1分硬幣的厚度對準尺子上的1小格,你發(fā)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四人小組討論:怎樣測量比較準確?學生回答出步驟,說不全可互相補充。師強調:硬幣與尺子一定要垂直。先把硬幣捏在指間,再把硬幣慢慢從指間抽出,指名說說指間留下的小縫大約有多寬?再把硬幣塞回去檢查一下。把硬幣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說說這條小縫的寬約是多少?

  (4)小組活動:

  數一數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問:你發(fā)現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還能怎么說?(10毫米=1厘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5)畫一畫:在紙上畫出1毫米有多長。最后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

  (6)電腦出圖,看米尺填數。在紙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頁3題,看圖說出別針和釘子的長度。

  (8)量數學書的厚度,指名匯報,說說產生誤差的原因。(書紙厚度不同)強調:量時從尺子的0刻度線量起。

  2、認識分米:

 。1)提問:量數學書的長度時用毫米作單位合適嗎?為什么?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單位就好了,讓學生猜一猜有沒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請同學告訴大家。

 。2)小組活動:量指定紙條的長度(10厘米),師說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讓學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長,用手比比,說說1分米是幾厘米,再閉上眼睛想一想。(板書:1分米厘米)

 。3)提問:請你用1分米紙條與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畫一畫:在練習本上1分米長的線段。

 。ㄈ╈柟叹毩暋

  1、量一量彩帶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填上合適的單位。

  床長2( ) 桌子高( ) 從家到學校500( )

  橡皮長30( ) 文具盒厚4( ) 樓房高30( )

  小組活動:借助繩子作工具,量出杯子側面一周的長度。師巡視,指名匯報方法。

  2、電腦出圖:小螞蟻爬房頂(三角形邊長分別為1米5分米,90厘米,9分米),一共走了多長?

 。ㄋ模┛偨Y。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毫米 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并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導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厘米,也會用米和厘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后匯報:

  書的封面長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書的封面寬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繼續(xù)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匯報:書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寬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 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教學例1.

 。1)啟發(fā)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fā)現了什么?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20厘米還多7個小格;

  寬是14厘米還多5個小格;

  厚是8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請同學們數一數,1厘米中間(從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2~3、5~6、9~10等每一厘米長中又發(fā)現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

 。3)教師演示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4)請同學們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厘米=10毫米(繼續(xù)演示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5)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倮蠋煴硎1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學生將1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1毫米的長度觀念.

  ③用手勢表示1毫米、1厘米

 。6)測量(分組操作并填空)

  ①量一量一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

 、诹恳涣繑祵W課本的厚度,大約是____毫米.

  ③

  2.認識分米.教學例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一數1分米中有多少個1厘米?(繼續(xù)演示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fā)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3.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間有多少關系?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書)

  4.量出3分米長的帶子給大家看.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隨堂練習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么關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判斷下面敘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6毫米.

  跳繩長2厘米.

  課桌高7米.

  粉筆長75分米.

  布置作業(yè)

  5米=()分米 40厘米=()分米

  2分米=()厘米70毫米=()厘米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5

  一、鋪墊孕伏

  1.導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厘米,也會用米和厘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后匯報:

  書的封面長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書的封面寬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繼續(xù)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匯報:書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寬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教學例1。

 。1)啟發(fā)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fā)現了什么?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20厘米還多7個小格;

  寬是14厘米還多5個小格;

  厚是8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請同學們數一數,1厘米中間(從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2~3、5~6、9~10等每一厘米長中又發(fā)現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厘米長度內都有10個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4)請同學們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厘米=10毫米板書:=

  [1厘米=10毫米 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5)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①老師表示1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趯W生將1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1毫米的長度觀念。

 、塾檬謩荼硎1毫米、1厘米

  借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6)測量(分組操作并填書)

  做一做(66頁)

  通過直觀操作總結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fā)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于積極的思維之中。

  2.認識分米。教學例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一數1分米中有多少個1厘米?(板書)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fā)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qū)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3.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

  1米、1分米、1厘米之間有多少關系?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書)

  4.測量,做一做(67頁)

  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兩次認識,掌握4種長度單位,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鞏固發(fā)展

  鞏固發(fā)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并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進行,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備注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么關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練習十七 第1題。(分組練習)

  5.判斷下面敘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6毫米。

  課桌高7米。

  粉筆長75分米。

  四、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布置作業(yè):練習十七 第2題,填在書上。

  六、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的認識

  例1 例2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6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長度觀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重 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難 點: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測量物體的長度。

  關 鍵:采用直觀演示與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教 具:課件、米尺、學生尺 、線繩、各種小物體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師:每組的紙上都畫有一條小線段,你們能精確量出它的長度嗎?試試看!1、學生分組活動。2、匯報: 量不出小線段的長度。

  師:怎樣才能量出小線段的長度?

  生:要是知道一個小格是多長就能量出。

  師:你想 怎樣解決這個疑問?

  生:看書。

  師:請同學打開書60頁,自學例1。

  點評:有疑才有思,通過量線段這個小環(huán)節(jié),教師故意為學生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疑問,積極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規(guī)律。

  師:誰能告訴老師一個小格是多長?

  生:一個小格長1毫米。

  師:你能具體說說是怎么規(guī)定的嗎?

  生: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

  師:我們一起看大屏幕:(教師自制課件動態(tài)演示)。

  師:這是一個放大的1厘米,咱們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小格?(一邊數,一邊動態(tài)演示)這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2個小格是幾毫米?5個小格是幾毫米?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師:量一量,一分硬幣有多厚?

  生:1毫米。

  師: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以小組為單位,量一量你身邊的小物體的長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記錄,分工明確。

  學生分組活動。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匯報。

  師:當我們量的物體比較小或要求我們量的.比較精確時要用毫米作單位,當要量比較長的物體時,就要用一個比毫米大的多的長度單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嗎?打開書61頁,自學例2。

 。 1)學生自學。(2)學生匯報:10厘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

  師: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繼續(xù)以小組為單位,看看那些物體可以以分米作單位來量一量。(1)學生分組活動。(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量出3分米長度的繩子給大家看。

  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那些長度單位?

  (大屏幕出示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師:觀察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幾?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出來嗎?這節(jié)課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師出題考考你好嗎?

  點評:在新授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實踐操作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比如以毫米、分米為單位量身邊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既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精神,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并且充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親切感,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也很好。

  三、鞏固練習

  1、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1)蠟筆長6( )。 (2)跳繩長2( )。

 。 3 )課桌高7( )。 (4)粉筆長75( )。

 。5)別針長34( )。 ( 6)小紅身高120( )。

  2、判斷

 。1)小名身高134米。( ) (2)一根繩長15分米。( )

 。3)一塊橡皮厚1米。( ) (4)10分米=1厘米。 ( )

  3、兒歌

  長度單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長,有的短, 有的不長也不短。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記,靈活用。

  點評:在鞏固練習階段 ,采用了學生喜歡的一些形式,如:選擇、判斷、兒歌等,既檢驗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寓樂。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生知道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長,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

  2、知道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進率,學會簡單的測量。

  教學重點:讓學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體觀念。

  教學難點:讓學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體觀念。

  教學準備:尺子、硬幣、米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1米大概有多長?

  2、出示米尺,問:我們可以用這根米尺干什么?

  3、你能用它來量數學課本的寬,鉛筆的`長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學習米以外的其它長度單位。揭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厘米先介紹1厘米,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2厘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舉例說明什么物體大約1厘米。量一量你的鉛筆有多長。試一試

  2、認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1分米等于10厘米,2分米等于幾厘米?3分米呢?1米是鑠多少分米?1米又是多少厘米?

  3、認識毫米1厘米中間有幾個這樣的小格?每小格的長就是1毫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1厘米等于幾毫米?2厘米呢?量很短或很薄的物體就要用毫米做單位。量一量硬幣的厚度。

  三、鞏固練習

  1、量一量練一練1、2、3

  2、4、5

  四、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8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分米與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活動中經歷測量物體的過程,體驗分米、毫米的產生是日常測量的需要。感受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2、通過觀察、實踐操作、合作探究等數學活動,豐富學生的感知,正確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知道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比一比誰的眼力好”、“估一估大約長多少”、“猜一猜大約有多厚”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覺估測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正確建立表象。

  教學難點:

  正確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直尺、米尺、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境激趣引入新課

  小兔拔蘿卜:(讓學生體驗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測量的需要)。

  二、觀察操作探索新知

 。ㄒ唬┱J識毫米

  1、觀察直尺,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長度,再說說自己的發(fā)現。(每個1厘米中都有10個小格)

  2、指出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3、請每位同學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長度,并用手勢比劃比劃。

  4、再任意找出兩個數,數數它們之間有幾個小格?并把它記下來。

 。ㄓ锌赡艹霈F:1厘米=10毫米3厘米=30毫米……)

  5、你發(fā)現了什么?(板書:1厘米=10毫米)

  6、學生量1分硬幣的厚度,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7、猜一猜:大概幾頁書的厚度是1毫米?再合作驗證。

  8、你還能說出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

  9、說一說生活中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單位。

 。ㄐ〗Y:測量比較精細的物品或要求量得精確的時候一般用毫米作單位,如:手表的零件,測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單位。)

  10、每人在袋子里找出一件這樣的物品。(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

  (二)認識分米

  1、小兔繼續(xù)拔蘿卜:測得蘿卜的.長是10厘米。

  2、誰知道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板書:10厘米=1分米)

  3、國際上把10厘米規(guī)定為1分米。從剛才老師的敘述中你聽懂了什么?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從哪兒到哪兒,并和同伴相互交流。

  5、畫一條1分米的線段,同桌相互驗證。

  6、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用手勢表示時教師要注意作方法上的指導)

  7、先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的長度,再比劃驗證。

  8、比一比誰的眼力好: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有1分米?

  9、小組合作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三、綜合實踐拓展應用

  1、同桌合作:喜歡量身上哪個部位都行,并把它記錄下來。

  2、估一估: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大約是多少,再量一量。

  3、游戲:我來說,你來“比”。

  4、改正數學日記中的錯誤:

  今天早晨,我從2米長,5米高的床上起床后,來到衛(wèi)生間,拿起16分米的牙刷,9分米的牙杯刷牙洗臉后,吃完早飯匆忙上學去。學校離我家不遠,大約有80毫米,我以每步4米的步伐走到學校。老師上課了,我拿起14毫米的鋼筆和4米厚的練習本認真地作起了筆記。

  四、總結回顧強化新知

 。1)本節(jié)課你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2)學了長度家族四兄弟后,我們在測量的時候就要選擇合適的單位。

 。3)用手勢比劃比劃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大約有多長?

 。4)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后可以量一量整個蘿卜的長度。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9

  教學目標:

 、偈箤W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導學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間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知道分米、毫米這二個長度單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學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時利用直尺,觀看分米、毫米標準的長度,觀察1毫米、1分米的長度,在腦中建立表象,并讓學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長度幫助學生感悟用心體會。

  2.練習法。學生鞏固知識和形成各種學習技能需要反復的練習,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在教學認識分米、毫米時,讓學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為參照物。

  教學學法:

  1.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和培養(yǎng)學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觀念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際的應用能力。

  2.學會與人合作養(yǎng)成良好習慣。在估計測量中,由于毫米相對較小,容易出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分工完成,在課堂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回憶學過的二個長度單位是什么?比劃一下1米長度和1厘米的長度嗎?

  二、教學新知

  1、認識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請你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劃一下。

  師提問:生活哪些物體的長或厚約為1毫米?

  3、學習厘米與毫米的關系追問:通過剛才比劃和觀察,你發(fā)現什么?

  毫米是相對較小的長度單位,通過觀察你發(fā)現。

  (1)厘米與毫米有什么關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師:拿出數學書,讓學生觀察其厚度,你覺得數學是多厚?

  (2)分米的認識

 、俜置

  出示一條10厘米長的小棒,讓學生估,引出這條是10厘米。

  師:這也是一個長度單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預計學生能知這是1

  分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師: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

  畫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讓學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長約1分米的'物體,來幫助學生建立觀念。

  ②分米與米的關系

  師:2分米長約是多少,用手比劃一下?4分米?10分米?

  師:你發(fā)現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1米=10分米。

  3.長度單位的系統(tǒng)化和展望

  談話: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長度單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請你把它們與原來學習過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隊,從大到小排好?引導學生發(fā)現:相鄰單位的進率都是10。

  三、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這節(jié)課我安排的練習題

  都與幾何測量、幾何直覺直接相關,符合當前課改精神。

  四、課堂總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及時反饋。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收獲的信息進行和篩選和整理,完善知識結構,并及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10

  教學目的:

  1、在實踐活動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長度單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長度表象;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關系。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并且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并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3、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準備:學生(尺子、一張大約3厘米長的小紙條);教師(課件、米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小朋友,上個學期我們學過哪幾個長度單位?

  生:厘米和米。

  小朋友們還記得哪些關于厘米和米的知識?大家一起用手來比劃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長。

  二、認識毫米

  1、認識1毫米

  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有什么東西比1厘米還要短呢?

  生:眉毛、眼睫毛、螞蟻、硬幣的厚度......

  這些東西都不夠1厘米長,我們用什么樣的長度單位表示長度呢?

  生:毫米。

  對!毫米是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小朋友猜猜看,1毫米有多長呢?你們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長度,你能找出來嗎?請大家試著找一找。

  讓學生說一說1毫米在尺子上到底有多長?教師引導說出:直尺上1厘米之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請小朋友在尺子上比劃一下1毫米有多長。

  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呢?讓學生說一說

  2、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讓學生猜一猜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學生說并說明是怎樣想的?可以引導學生數一數尺子上1厘米中間有幾個小格。(板書:1厘米=10毫米)用鉛筆尖指出從0刻度開始5毫米的刻度線。比一比,誰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線;8毫米呢?

  3、估一估,量一量

 。1)我們的數學書大約有多厚呢?先讓學生用眼睛估測,再小朋友

  自己動手測量,學生量出是6毫米。(板書:毫米)。

  (2)先估測再測量桌上小紙條的長度,引導說出小紙條長度為3厘米4毫米或34毫米并追問3厘米4毫米是怎樣換算為34毫米的,理由是什么?

  三、認識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剛才我們認識了比厘米還小的單位毫米,小朋友再想一想,有沒有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長度單位?

  對!分米。(板書:分米)

  老師手上有個盒子,它的邊長正好是1分米,小朋友們想一想,這個盒子邊長要是用厘米表示,大約是多少厘米呢?

  先請學生猜一猜,再請人上臺量一量是10厘米,問學生這說明了厘米和分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說明1分米等于10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長度

  請學生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的長度

  生:(0~10、15~25......)

  怎樣從尺子上找最快?引導說出找0~10最快。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引導說出插座的邊長、軟盤的邊長、粉筆的長度、學具盒的長、文具盒的寬等。)

  3、畫一分米的長度

  每位同學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集體反饋你是怎么畫的?(課件演示畫一分米的動畫)

  4、比劃一分米的長度

  學生用手指比畫出1分米的長度,同桌驗證。

  5、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再說出或者展示驗證的辦法。(老師可以展示米尺,讓學生一起數一數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6、估一估,量一量

 。1)數學書的邊有多長?先估一估長度,再量一量。引導說出書長為2分米多4厘米、大約2分米、24厘米。

 。2)同桌學生不用尺子,估測課桌和椅子的高度大約是多少分米,并交流方法。老師記錄學生估測的數據。然后請同桌合作分別實際量一量分別是多少厘米,說說各接近幾分米,并比一比誰估計得最準確。

  四、練習

  1、給物體選擇合適的單位

 。ㄕn件出示)一張床長大約2()、一根黃瓜長大約2()、一顆牙齒長大約4()、一塊黑板長大約40()、一枝鉛筆長大約1()5()。

  2、選擇合適的測量單位。

  老師家的房子要裝修,我要計算客廳的長度,選擇什么樣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請學生說出自己選用單位的理由。讓學生意識到可以根據物體的實際長度來選用合適的單位。

  3思考題:

  辨一辨

  我們來讀一讀一個小朋友寫的一篇數學日記。

 。ㄕn件出示)

  今天,我系好了一條長大約6厘米的紅領巾,和老師同學們坐了一輛長大約6毫米的公共汽車去春游。我在一棵大約8米高的樹邊吃了一大約2分米長的面包。然后捉了一只大約6分米長的螞蟻。

  (學生可能會笑,讓學生說說笑的理由,并幫忙改一改數學日記,可以讓學生比畫一下這些物體的實際長度來幫助學生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來的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你能將它們按照大小順序排列一下嗎?(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

  同桌之間用手勢比畫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約有多長。

  課外活動。

 。ㄕn件出示問題)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國際上采用什么樣的符號表示?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21至24頁

  教材分析:

 。ㄒ唬┓治鼋滩乃幍牡匚缓妥饔

  學生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本單元中, 、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 ,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這些長度單位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ǘ┓治鼋滩牡木幣乓鈭D

  1、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

  2、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3、重視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重點:

  體驗 1 毫米、1 分米的實際長度,形成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

  1、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2、能夠根據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和計算。

  策略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實際操作等突破重點,通過學生小組交流、匯報、動手操作,計算等突破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厘米,已經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測量問題,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在教學時,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他們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要注意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動手操作與認真思考相結合,在測量中,學生可能對毫米的測量更難掌握一些,可讓學生多操作,單位換算和計算也要加強。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測量,使學生明確毫米、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長度單位。

  2、通過觀察,使學生知道毫米與厘米、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學生學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培養(yǎng)學生估測的意識,提高學生估測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復習舊知。

  (1)師生一起回憶,曾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 。

  (2)請同學們以厘米為單位,分別測量曲別針、鉛筆的長度。

  (3)集體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的。

  2、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根據掌握的知識,估計一下我們的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老師板書學生估計的結果。 提出問題: “究竟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誰估計的結果更接近準確數據呢?”請同學分成小組對數學書的長、寬、厚進行實際測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分組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和厚。

  (2)組織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對測量結果進行交流。

  數學書長:不到 21 厘米,差 2 個小格。 寬:不到 15 厘米,差 2 個小格。 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個小格。

  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足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引出毫米:當測量結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 1 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2、學習 1 厘米10 毫米。

  請同學們拿出直尺,從直尺上選定 1 厘米的長度,數數在 1 厘米的長度里有幾個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有什么特點?(長度相等) 通過觀察和數格從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個小格,長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

  老師板書:1 厘米10 毫米

  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長度,形成直觀現象。

 。1)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寬或厚約是 1 毫米?然后動手量一量看你說的對不對。 (硬幣、超市會員卡、鑰匙等)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為單位計算的?

 。3)說一說,數學書的長、寬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學生尺的厚度是幾毫米?然后同桌同學合作驗證猜得對不對。

  三、鞏固練習

  1、第 3 頁做一做

  2、第 5 頁練習一第 1、2 題及第 3 題的前 2 題。

  四、課堂小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12

  教學目標

  1.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2.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形成初步的知識體系。

  3. 進一步發(fā)展同學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

  4. 培養(yǎng)同學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課件,紙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幣。

  公開課教案JIAOXUE SHEJI數學三年級培訓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老師有個驚喜的發(fā)現,發(fā)現大家都長高了!你現在有多高,知道嗎?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

  師:請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約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

  答:答案不統(tǒng)一,要想準確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辦呢?

  生:量一量。

  師:誰能幫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丈量結果。)

  板書:1米39厘米

  師:剛才誰估測的比較接近1米39厘米?

  師:這里面有咱們學的幾個長度單位?

  生:兩個,米和厘米。

  師:那么1米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米長的紙條)

  1厘米呢?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厘米長的紙條)

  師: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墼u析:本節(jié)課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一節(jié)課,教師由談話引入,圍繞著同學身高的變化這一話題展開討論,親切、自然,切合實際,同學興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參與到學習中來,不只為這節(jié)課的順利進行做了良好的心理準備,同時,又巧妙地進行了舊知的復習,為后邊的新知研討打好了知識基礎。]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13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0-61頁的內容,《毫米、分米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結合教學,向學生滲透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同時培養(yǎng)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病⑼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問意識、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的建立,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量出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過程和在實際測量中的靈活應用。

  四、教具、學具

  米尺、硬幣、直尺、紙條等。

  五、教學過程

 。ㄒ唬┣榫骋,激發(fā)興趣

  1、師:同學們,中國第一個航天員是誰?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無聞、刻苦鉆研的科學家,花費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過程中不能有一點點的失誤。你認為在研制過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學生可能答:飛機的性能,駕駛員的技術,準確的測量等。

  師:首先得經過精確的測量,絲毫誤差都可能導致失敗。

  (這一環(huán)節(jié),加強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系,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復習長度單位:米、厘米

  問:那么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到什么單位?

  一米的長度大約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1米大概有多長?1厘米大概有多長?

  (對已建立的長度觀念的復習,為新知作準備.)

  3、測量紙條的長度。(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拿出紙,,看誰能量出紙條的長度?

  師: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夠1米,用什么單位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ぐl(fā)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為合作探究作準備。)

 。ǘ┖献鹘涣鳎剿餍轮

 。薄⒄J識“毫米”。

  (1)調查研究后,匯報交流,小學數學教案《《毫米、分米的認識》》。

 。1)師:關于毫米的知識,你都知道什么?拿出你的直尺,把你所發(fā)現的說給同組同學聽聽。(合作學習,老師巡視。)

 。2)匯報交流: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3)師問:用鉛筆的筆尖指著,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厘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4)用鉛筆尖指出從0刻度開始5毫米的刻度線。

  比一比,誰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線;8毫米呢?

  (5)提問:你身邊什么物體的`實際長度接近1毫米?

 。2)親身體驗1毫米到底有多長?

  師:這是一枚一分硬幣,你先估計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實際測測,看估計的對不對?

  師:除了一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還能舉出長度是1毫米的物體嗎?

  師:到底1毫米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一下。

 。ǎ常⿲嶋H測量:

 、 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計一下這本數學書有多厚?實際測一測,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導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的方法)

 、 任選你喜歡的物品,測出它的長度。(小組操作、互評、反饋)

  教師小結: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在課堂上體現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認識分米。

 。ǎ保┮敕置祝合旅嫖覀冏鰝智力小游戲。

  師:這是兩根紙條,只用尺子測出其中一根的長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長度。

  請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組到前邊來給大家演示。

  師:10厘米、10厘米地測,這個方法真好,這10厘米的長度還可以說是多長?有誰知道?(板書:分米)

  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第二個長度單位:分米。

  問:1分米是幾厘米?40厘米是幾分米?為什么是4分米?

 。ò鍟1分米=10厘米)

 。ǎ玻w驗1分米的長度:

  師:1分米有多長呢?伸出你的兩指,比一比多長是1分米?

 。ㄟ@一拃的長度就是1分米)

 。ǎ常 滲透米和分米的關系。

  創(chuàng)設情境:一天老師叫小老鼠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但是它的直尺斷了一節(jié),小老鼠不知如何畫。請你幫助幫小老鼠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悟出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用一把無起始刻度的直尺。)

  師:1米里有幾個1分米?10個1分米是多少?

  板書:1米=( )分米。(10分米就是1米。)

 。ㄈ╇A段小結,突出重點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

  現在我們一共認識了4個長度單位,今后我們在測物品的長度時,有時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時要求特別精確地話,還可以用毫米做單位,那么這4個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每個小組的同學研究一下。(學生匯報略)

  (四)鞏固反饋,學以致用

  蠟筆長6( );跳繩長2( );課桌高7( );粉筆長75( );

  蠟筆長60( );跳繩長200( );課桌高70( );粉筆長75( );測量教室的寬用( );書的厚度用( );成都到北京的距離用( )。還有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我們還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才能解決新問題。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能掌握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

  2.借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小棒等。

  教學步驟:

  一、鞏固復習米和厘米

  1.學生猜老師的身高

  2.告訴學生,老師的身高是168厘米,問,那是幾米幾厘米呢?

  3.問:這里有哪些長度單位?

  4.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5.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二、通過自身體驗引出毫米

  1.過渡語:我們人有身高,我們身邊的文具也有身高,同學們看看這兩件文具分別有多長?

  2.是剛剛3厘米嗎?那再仔細觀察,估計一下,多余的地方有前面一樣的幾小格

  3.看來同學們的估計能力還是很強的,那現在說一說這塊橡皮有多長了嗎?回形針呢?

  4.用幾厘米幾小格來表示太麻煩了,今天我們就要學到一個比厘米更小,更精確的單位--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概念

  1.你們知道怎樣的長度就是1毫米呢?

  2.在尺上找到一毫米,請同學上來指一指(一般會指從0刻度開始的)

  那尺上哪里還有1毫米,同舊之間互相指一指

  其實尺上每1小格都是一毫米

  3.你們知道了尺上1毫米的長度,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厚度大約是1毫米呢?

  4.測量2分幣的厚度

  5.用手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

  6.畢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裝進自己的腦袋里

  7.你們現在已經認識了1毫米,你想對它說些什么?

  四、通過估計測量,建立幾毫米的概念

  過渡:是啊,1毫米實在是太小了,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卻真有用毫米作單位才能測量的物體。

  你們瞧!

  這幅兒童畫里畫的是什么?

  那你們想不想知道螞蟻有多長?一粒米又有多長呢?

  老師已經把它們畫在了作業(yè)紙上,請同學們先估一估,它們各有多少毫米?

  現在測一測,看看你們估得對不對?

  你是怎么測量的?

  五、認識厘米和毫米間的'關系

  1、其實剛才同學們已經很聰明地從尺上找到了4毫米、6毫米,知道有幾小格就.幾毫米?那現在你們能不能準確地告訴我橡皮有多長,回形針有多長?

  2.又有厘米,又有毫米,如果只能用毫米作單位,那又該怎么說呢?

  3.你為什么說是33毫米啊?你怎么想的?

  得出1厘米=10毫米

  4.請學生在自己的尺上找出1厘米,數數它里面是不是有10小格

  5.那回形針呢?共有幾毫米?為什么?說清理由

  6.即時練習

 。1)我們無意間發(fā)現了這么大的一個秘密,真是太了不起了,那么你們能不能用這個大發(fā)現,完成下面幾題?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崩迕祝剑ǎ┖撩

  4厘米=()毫米

 。福昂撩祝剑ǎ├迕

 。常岛撩祝剑ǎ├迕祝ǎ┖撩

  1米=()厘米=()毫米

 。2)測一測

  看來同學們已經很清楚厘米和毫米的關系,接下來我們就來用一用毫米這個單位?

  A.估一估,這個四邊形其中兩條邊的長,只能用毫米作單位,再測一測,你估的對不對?

  B.測一測書本的厚大約有幾毫米?先估后測

  C.說一說,測量什么樣的物體的時候要用到毫米作單位?

 。3)填上合適的單位

  以前我們就知道如果亂用單位就會出錯或者鬧笑話,因此我們要合理的運用這些單位,那同學們看看,在()里該填上哪一個合適的長度單位?

  鋼筆長14____

  粉筆長75____

  樓房高15____

  鐵釘長50____

  大頭針長3____

  大橋長200____

  六、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些什么?有哪些收獲?

  七、拓展延伸

  還有比毫米更小的單位存在,以后我們還會學到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15

  教學目標 (1)初步同學認識分米、厘米、毫米,知道這些單位的實際長度,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以和它們之間的進率。

  (2)掌握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會用尺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3)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概括等方法,培養(yǎng)同學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發(fā)明、能力。

  教學重點 讓同學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體觀念,這也是難點所在。

  課前談話

  1.談話(出示直尺):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嗎?(直尺)對,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直尺,那你們知道人們?yōu)槭裁匆l(fā)明直尺呢?

  過渡:人們?yōu)榱藴蚀_的知道物體的長度發(fā)明了直尺。那直尺是通過什么信息告訴我們物體的長度的呢?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直尺。

  2.同學觀察自身的直尺,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整理。

 。1) 同學觀察直尺上有什么?(尺子上有長長短短的線,有數字,大格,小格。)

  指導并板書:直尺上這些長長短短的線有個名字叫做刻度線。(板書 刻度線)

  (2)找一找:數字和線是怎么排列的?

  指導并板書:數字0對的長刻度線取名叫0刻度線,你知道這個0表示什么意思嗎?(這里的0不是表示沒有,而表示起點)你也能學著給數字1對長刻度線取名嗎?(1刻度線),數字5對的長刻度線就叫( )?

 。3)描述:相鄰的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我們稱它為小格的長度怎樣?相鄰的長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我們稱它為大格,數一數你的直尺一共有( )個大格。一個大格里面有( )小格。

  3.小結:直尺就是通過這些刻度線和數字告訴我們長度的。

【《分米與毫米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10-05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04-02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01-18

《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案02-20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案11-18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15篇01-18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案15篇11-18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案(15篇)02-26

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3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