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集合(2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1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體詩,本詩描述了秋風破屋、長夜沾濕的情景,反映了戰(zhàn)亂中詩人的痛苦生活,表現(xiàn)了詩人關心百姓疾苦的寬廣胸懷和濟世情懷,是杜詩中的典范之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內(nèi)容,掌握朗讀的韻律節(jié)奏。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
3、情感目標: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崇高情懷。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自主合作、討論探究法
[教學手段]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我們祖國燦爛的文學史中,唐詩是一串璀璨奪目的明珠。在這串明珠中,杜甫的詩作以其強烈的時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獨戰(zhàn)鰲頭,被譽為“詩圣”。他的詩作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有《石壕吏》、《江畔獨步尋花》、《月夜》、《春夜喜雨》等九篇作品。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杜甫(板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體味杜甫憂國憂民的感情,鑒賞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二、解題
1、“茅屋”:指詩人求親告友,于公園761年春,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的一座草堂。建成后,詩人十分喜悅!督溪毑綄せā分小傲魬賾虻麜r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就是茅屋建成后詩人在江邊獨自散步和雨中憑欄遠眺時喜悅心情的反映。
杜甫草堂至今猶在,詩因秋風破屋而作,茅屋憑詩人高風亮節(jié)而傳。千百年來,杜甫草堂是人們瞻仰的圣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眾口傳頌的詩篇。多少名人大家為此作詩題聯(lián),詠志贊嘆,現(xiàn)在,我們以名家的詩作題聯(lián)及詩人自己相關的詩句作引子,來共同欣賞學習這一名篇。
2、寫作背景:
從公元755年安祿山叛變以來,流轉(zhuǎn)兵間,奔波秦隴的杜甫,總算暫時歇下腳來。這時,他已經(jīng)四十九歲了?墒,好景不長,草堂營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發(fā)生了變化。公元761年2月,御史大夫崔光遠來兼成都尹。崔光遠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家伙,是個毫無學識的賭棍,對詩人杜甫當然不會尊重,杜甫心情惡劣。這年八月,恰恰遇到成都平原風雨成災,草堂不止一次遭遇暴風雨襲擊。一次堂前臨江一棵兩百歲的楠木也被連根拔起,屋漏把詩人搞得十分狼狽。在那個狼狽的夜晚,詩人想得很多很多,留下了這一名篇。
三、學習新課
(一)讀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
3、齊讀
(二)譯
1、閱讀課文提示,邊誦讀課文,邊參看注釋,有的,有的翻閱資料,有的互相詢問、討論;教師在學生行間查看,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
2、講清特殊詞意
3、參考翻譯
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這樣當面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有用處,只好回來,拄著拐杖,自己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頂漏雨,連床頭都沒有一點干的地方。象線條一樣的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zhàn)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中所動搖,安穩(wěn)得象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三)析
1、說說詩中描寫了幾幅畫面?抒發(fā)了作者的什么情懷?
明確:
秋風卷屋
群童抱茅憂國憂民
夜雨濕屋
2、挑出你們喜歡的詩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1)賞析生動傳神的字詞:
如:第一節(jié)“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寫出風的迅猛,還表現(xiàn)了茅草的動態(tài)。換成“吹”,風的力度不夠;“掀”表現(xiàn)不了茅草的動態(tài)。
“三”是虛數(shù),“幾”的意思,有時形容多,有時形容少,在這里說的是茅屋蓋得很薄,經(jīng)不起風吹。
第三節(jié)中“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拌F”表示a、很涼、很硬(天寒冷);b、色彩:很破舊、很臟,只有一被,無法拆洗(貧窮)。換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無被子破舊之意。
(2)品位含義豐富的詞語: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多方面理解。
如:第二節(jié)中“歸來倚仗自嘆息”,“嘆息”的含義是什么?
a、嘆息天公無情毀屋。b、嘆息兒童幼稚,不明作者苦衷。
c、嘆息黎民生活困苦(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初顯憂民思想。
再如:“長夜沾濕何由徹”中的“長夜”一詞一語雙關,既指眼前難挨的雨夜,又指戰(zhàn)亂造成的長時間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時局。
(四)總結(jié)遷移:
全詩共四節(jié),前三節(jié)描寫了秋風卷屋、群童抱茅、夜雨濕屋三幅畫面,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杜甫一家的不幸遭遇。然而令人佩服的是詩人在自己經(jīng)受生活上、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時,想到的不是個人,而是普天之下千千萬萬像他這樣處于困苦境地的“寒士”,表現(xiàn)了只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美好愿望,充分體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盡管在當時的社會里,詩人的愿望無法實現(xiàn),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寬闊的胸襟卻永遠閃耀著光芒,千百年來,人們一直不忘的絕不僅僅是他的詩,更是杜甫他這個人。
今天,你從杜甫的胸襟中得到了哪些啟示?主要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切身的感受。
四、結(jié)束語
憂國憂民的詩人,永遠會受到人們的愛戴。最后,讓我們懷著對杜甫的愛戴和敬仰,有感情地誦讀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2
教材分析:杜甫的這首詩,從到藝術都有很高的成就,從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杜甫作為現(xiàn)實主義詩人的偉大,而且可以從他關心人民的高尚精神境界里受到教育。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唐七言古詩篇幅長、容量大、用韻活的特點及杜詩基本風格;
2、進行朗讀訓練,理解詩中的細節(jié)描寫,精當?shù)挠迷~;
3、體會杜甫憂國憂民、推己及人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細節(jié)描寫、朗讀訓練、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杜甫的精神、情懷。
教學設想:加強誦讀訓練,這樣才能充分領會詩歌的內(nèi)涵及精髓,注重拓展延伸,促進由基礎性學習向研究性學習的質(zhì)的飛躍。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主要過程及設計意圖: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背景·導入
簡介:杜甫,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命運坎坷。唐肅宗上元元年,在親友的'幫助下,于成都浣花溪筑草堂棲身,但秋風破屋,夜雨屋漏,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因有此作。
了解背景知識,初步感受詩人感情。
1、激發(fā)學習興趣;
2、為閱讀教學準備必要的背景材料、感性知識。
二、感知·定向
1、范讀課文;
2、明確學習重點:
細節(jié)描寫
朗讀訓練
思想意義
3、解析“學習重點”,導入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
聽讀;
注意字詞讀音;
整體感知全詩。
1、使學生了解全詩概貌;
2、加強閱讀目標定向。
三、誦讀·品味
1、輔導朗讀第一小節(jié),注意重音、動詞;
2、提問:
“怒號”采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卷”換成“吹”、“刮”行不行?
3、引導想象:
后三句中描繪的景象;
詩人當時的模樣。
1、學生朗讀;
2、回答:運用擬人手法,表現(xiàn)了風的兇猛氣勢;“卷”字除表現(xiàn)風大之外,還表現(xiàn)了茅草的動態(tài)。
3、想象、表述、概括。使學生通過誦讀、思考、想象、表述,理解詩人用詞的準確,描繪的生動,并培養(yǎng)語言表述能力。
1、指名朗讀第二小節(jié)并輔導;
2、第二節(jié)寫什么?
3、“歸來倚杖自嘆息”,“嘆”的是什么?
4、評價詩人的“嘆息”。
1、朗讀;
2、概括:“群童抱茅”
3、討論回答:“嘆”的是:天公無情毀屋;
群童不明苦衷;
黎民生活困苦。抓住詩人之“嘆”分析,幫助學生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以突破難點。
1、范讀第三小節(jié)。
2、字詞輔導:
俄頃、向、黑
布衾、惡臥、徹
3、提問:
“鐵”換成“石”行不行?“長夜”是什么修辭手法?
這一小節(jié)寫什么?
1、參照注釋理解字詞;
2、答問:
“鐵”字說明被子的硬、冷、臟,且押韻;
雙關:既指時間,又指動蕩的社會。
3、齊讀這一小節(jié);概括:“長夜沾濕”本節(jié)難理解詞語較多,且又富有表現(xiàn)力,是以把它們作為使學生理解詩人長夜難眠的突破口,同時也是基礎知識的教學。
1、提問:為何還要寫第四小節(jié)?
2、分析:本節(jié)大意;
展示同一題旨的詩文:“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安得萬里裘,裹蓋四周垠。天下無饑寒,溫暖皆如春。”
評價古代知識分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3、提問:第四小節(jié)怎樣概括?
1、答問:由個人的不幸聯(lián)想到他人,深化了主題,表現(xiàn)了詩人崇高的思想境界。
2、齊讀這一小節(jié);
3、概括:“推己及人”突破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情感,并將教學導向深入,提升“這一節(jié)課”對學生素質(zhì)培養(yǎng)的意義,激活學生的潛在探究熱情,為本節(jié)課的作業(yè)布置做鋪墊。
四、整合·小結(jié)
1、設疑:
第四小節(jié)的用韻、詩句的長短、表達方式有何不同?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2、小結(jié):
歌行體的特點;思想意義。思考、答問:
第一小節(jié)押“ao”韻,后三節(jié)換韻;前三節(jié)以七言為主,第四節(jié)變?yōu)殚L句;前三節(jié)敘述,第四節(jié)抒情。分析后進行整合,使學生了解文體常識并對全詩產(chǎn)生完整的印象。
五、鞏固·延伸
1、課內(nèi)練習:
選出一處你認為寫得好的詩句并說說好在哪兒。
2課外作業(yè)上:
像這首詩一樣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詩文你還讀過哪些?搜集其中的名句,加以整理,并在課下與同學交流。
將這首詩改寫成文。
1、答問;
2、課外作業(yè)建議分組完成并在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流。
1、鞏固、拓展;
2、試圖引入研究性學習理念,促進由基礎性學習向研究性學習的飛躍。
備課小結(jié):
詩歌的教學,注重的是在誦讀中品味理解,因而備課中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的指導與訓練;而如何使學生由課內(nèi)走課外,使一節(jié)課不僅僅只是“一節(jié)課”而已,既是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也是當今考試形勢的要求,受“研究性學習”的啟發(fā),設計了一些相關環(huán)節(jié),雖有“效顰”之嫌,但還是想以此作一點嘗試。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相關文章: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02-20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優(yōu)秀教案03-07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3篇04-28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05-11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03-15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匯編6篇05-08
【熱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三篇05-11
【精品】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4篇05-02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匯編5篇05-04
【熱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四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