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胡同文化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胡同文化教案優(yōu)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胡同文化教案優(yōu)秀1
教學目的
1、用朗讀的方式學習本課的語言
2、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
3、品味北京胡同所蘊含的文化韻味,對胡同文化有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
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
教學難點
品味北京胡同所蘊含的文化韻味,對胡同文化有自己的見解
教學時數(shù)
教學過程
導入:
問題:1.你對汪曾祺有什么了解?
2、你了解北京的胡同嗎?
3、你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文化的含義嗎?
自讀課文并討論
1、概括北京胡同的特點。
第一段:北京城四方四正。
第二段寫胡同的'原意,胡同取名的來源有很多種。
第三段寫胡同的寬窄。
第四段寫“胡同是貫通大街的網(wǎng)絡”。
第五段寫胡同與四合院是一體。
2、學生朗讀課文6-9段,教師配樂范讀10-12段,概括胡同文化的特點。
第六段:北京人大都安土重遷。
第七段:北京人愿住“獨門獨院”,平時過往不多。
第八段:北京人易于滿足,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
第九段:北京人愛瞧熱鬧,不愛管閑事。
第十段到十二段:舉例說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
3請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感情。
親切、欣賞、不滿、批評、懷舊、悵然低徊。
4品味語言:
1讓學生自己讀第8段、第11段對話部分找同組同學分角色朗讀、第12段讀“這二位同聲說”后面的部分、第13段。讀的過程中體味句中蘊含的感情。
2仿照“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的形式表達一種感情。
語言特點總結:
汪曾祺的語言文白夾雜,有時極雅,有時極俚,時能出人意表。他重視從古典文學中汲取營養(yǎng),他的語言有文人氣,但又和現(xiàn)代語言融合無間,是一種純熟,寓絢爛于平極的語言。
延伸討論
隨著時代的進步,北京的胡同日漸被高樓大廈取代,更多的在高樓中長大的人認同“高樓文化”“社區(qū)文化”,你怎樣看待這樣的變化?
作業(yè)布置
以居住環(huán)境與人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胡同文化教案優(yōu)秀2
目標
1.了解胡同文化的要義
2.探究胡同文化深刻的歷史成因
3.領會作者面對胡同文化的衰落所流露的感情
重點、難點
認識特定的居住方式對當?shù)氐木用裎幕挠绊,引導學習分析認識自己的居住方式與居民文化的關系。
課時:
一課時
過程
1、快速閱讀課文,勾畫文章各段中心句。
2、結合課文1—4段,說說北京胡同的特點?
3、拓展:為什么北京人的方位意識如此強烈?
北京,幾代王朝定都于此。帝王在此登基理事,按禮制:皇帝坐北朝南,文武大臣序齒排列,分列兩旁,一切都井然有序,等級森嚴,這一切深深植根于北京人思想意識,使得他們對方位以及方位所蘊含的文化因子特別敏感。
例(1)《鴻門宴》: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例(2):一人假稱欽差大臣,矯傳圣旨,馬上讓人看出破綻。原來,那人宣讀圣旨時所站的方位不合禮制。
可見,人們已賦予方位一定的文化內涵,講方位,從某種意主上講,就是講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封建文化,就是講封建禮教,封建正統(tǒng)。
4、長期生活在這種方正的胡同里的北京人,其生活及文化必受深刻影響,閱讀6—12段,回答胡同文化實質(精義)是什么?有何表象特征?
拓展:
(1)從居住條件分析胡同文化植根于何種文化土壤?
——浸透濃郁的'道家思想,一種“小國寡民”意識,“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執(zhí)著于“根”觀念!巴饷娼鸶C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這是典型的安貧樂道,封閉保守的傳統(tǒng)思想。
。2)從飲食上條件分析胡同文化植根于何種文化土壤?
——“大白菜文化”,內涵是不慕奢化,甘于清貧,固守恬談,克已復禮,易于滿足。
。3)北京是民主運動的策源地,最早樹立起科學業(yè)民主的大旗,為何老北京表現(xiàn)出一種明哲保身的冷漠呢?
——歷史古都,皇城根旁,天子腳下,深受壓迫,各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5、隨著胡同的衰敗、沒落,胡同文化也在走向消亡。站在“西風殘照,衰草離披”中,涌上作家心頭的又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懷舊、憂傷、豁達、超脫)
6、小結
汪曾祺以他長期居住的。北京胡同里發(fā)現(xiàn)了特有的胡同文化,可見特定的居住環(huán)境與方式對一種文化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
7、知識遷移
學生看四川茶館現(xiàn)象,分析茶館對四川居民文化產生的影響。
板書:
胡園文化
胡同文化教案優(yōu)秀3
【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中等職業(yè)學校文化基礎教學用書《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是學會梳理文章思路。在對本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著力于引導學生概括出文章的要點,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課文。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為攝影藝術集《胡同之沒》寫的一篇序言,是一篇匠心獨運,充分顯示作者個性風格的小品文。京味語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所以應該好好的讓學生品讀、欣賞,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此外,通過本文,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查閱資料,對廣州本土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和反思,這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與加強實際語文應用能力訓練來說,是很好的材料。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基礎一般,具備初步的概括能力,進一步梳理思路的概括能力有待提高;南方學生對北方的風土人情不是很了解,但通過與廣州本土文化做對比學習,對作者復雜的情感更容易引起共鳴;學生運用網(wǎng)絡工具搜索資料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共同提高查閱資料的應用能力,培養(yǎng)新的學習習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閱讀全文,了解北京胡同的有關知識及其中體現(xiàn)的文化內涵。
。2)能力目標
通過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點,掌握概括要點、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
通過誦讀與討論,體味本文京味語言特色,培養(yǎng)審美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
此外,通過拓展研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觀察生活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領會“胡同文化”的“封閉”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義,學會辨證地評價“胡同文化”產生的背景和原因,體會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對身邊的文化現(xiàn)象進行關注與思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概括要點、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訓練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胡同文化的內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對胡同文化的感情;對身邊的文化現(xiàn)象進行關注與思考。
【教法學法】
教法擬采用任務驅動法、跳讀法、討論法;學法采用合作探究法、誦讀法
【環(huán)境與資源】
多媒體課室
【課時安排】
二課時(80分鐘)
【課前準備】
1、自讀課文,找出各段的關鍵句,并思考以下問題:
。1)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點?
。2)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內涵是什么?
(3)作者對胡同有怎樣的感情?
2、分組合作:提前一周左右布置并安排好學習小組,教師給與適當指導
以“西關文化”為主題,利用網(wǎng)絡資源查找資料,每個小組一項具體任務:可以圖片展覽、放映多媒體資料等形式展示成果,并選派一名同學進行解說。
參考選題:陳家祠、茶文化、飲食文化、西關大屋、騎樓宅居文化、花市風情、粵劇風俗文化等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5分鐘)
易中天老師的《讀城記》說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在他的筆下,北京是一個大氣的城市,廣州則是一個生猛鮮活的大市場。
提問:北京城的城市名片有哪些?
學生討論,提出長城、故宮、圓明園、胡同、四合院等等。
播放音頻評彈《說唱胡同》,投影胡同的圖片資料。
教師: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的居住方式,它們就像廣州的騎樓、西關大屋一樣,也成為了北京城的地方文化的載體。
讓我們來看看北京的胡同是什么樣的?它們有什么特點?胡同里的文化又有什么特點?
二、作者簡介(5分鐘)
請同學們簡要介紹你所了解的汪曾祺。
汪曾祺,1922年出生,當代作家。作品有小說《受戒》《大淖紀事》等。寫的內容大多是他對已經(jīng)逝去的歲月的回憶。作品中展示的是蘇北水鄉(xiāng)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誘人的地方風俗,以及真正普通人民的美好的情愫與品性。作者注重挖掘生活在舊時代的下層人民身上的善與美,把人引入歷史文化境界,討取往昔生活中的美趣。他的小說具有一種散文美,并不著意于小說的結構,而是以樸實自然的文筆,抒寫生活的內在詩意。
三、整體感知、梳理思路(20分鐘)
1.胡同文化
請引用作者的一句話回答什么是“胡同文化”?
明確:第5段中“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讓我們來了解孕育北京市民文化的環(huán)境——胡同。
2.篩選有關“胡同”及“胡同文化”的信息。
。1)哪幾段寫胡同?
明確:1-4段。
。2)胡同的特點是什么呢?(速讀,并搶答)
明確:
第1段方正(“方正”也是皇城建筑格局的特點)。
第2段胡同的取名。
追問:第3段具體寫了什么特點?到底是哪一句?
明確:文中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那就必須用自己的話將兩個意思同時歸納進去,想想看該怎么說?
第3段胡同的大小和多少(寬窄、數(shù)量)。
第4段方便,安靜(胡同是貫通大街的網(wǎng)絡)。
小結:以上在概括內容要點時,我們主要采用了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摘錄文中語句,另一種是根據(jù)理解由自己組織語言。
提示概括要點的方法:
①找關鍵句,如總起句、總結句、主旨句、關鍵詞等;
②對沒有關鍵語句的,找出全段圍繞其闡述的規(guī)律性的內容加以概括。
(3)依照這兩種方法概括第6至第12段要點。
第6段封閉,安土重遷。
第7段北京人也很講究“處街坊”
第8段易于滿足(知足)。
第9段北京人愛瞧熱鬧,但是不愛管閑事
第10段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
文章第十一、十二段分別舉“我的小說”和“生活”中的兩個例子來說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沒有要點可以直接畫出。
明確:這里具體介紹了“胡同文化”的特點。
3、根據(jù)概括出來的各段要點,分析段落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劃分層次。
明確:
第一部分(1—4),介紹北京的胡同。布局,影響,取名,數(shù)量。
第二部分(5—12),胡同文化的特征。從居住、交際、娛樂、飲食、處世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三部分(13—15),作者對胡同文化沒落的感受與思考。作者寫到北京胡同文化在時代大潮的沖擊下的衰敗和沒落,帶有明顯傷感的情緒。
4、作者是如何安排“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體會文章的結構整體安排的匠心。
明確:作者在第5自然段指出:“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tài)。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本文的樞紐,它連接著“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兩部分。先說胡同,再說文化,最后扣住“沒”字,寫今日胡同衰敗的現(xiàn)狀、必然消失的前途,順理成章抒發(fā)作者對胡同及胡同文化的感受,層層深入,步步推進,合乎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符合人們的認識心理。
四、突破難點,探究學習,理解胡同文化的內涵(10分鐘)
普普通通的胡同,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氣息,這種文化內涵表現(xiàn)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流露在作者的筆端。
1、胡同文化的內涵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向我們展現(xiàn)“胡同文化”的?
討論明確:先寫人們的生活習慣,再寫他們的人際交往,然后寫到處世哲學及精神面貌。
。1)居住方式上“獨門獨院”,而且安土重遷,舍不得挪窩兒;飲食條件上有窩頭就知足了,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大白菜文化。
。2)為人處事上愛熱鬧不愛管閑事,典型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2、北京人在生活方面封閉保守的種種表象,其實質是什么呢?胡同文化的精義是什么?
“忍”,用書上的八個字概括:“安分守己,逆來順受”。
3、這樣一種封閉保守,易于滿足的文化形態(tài)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生深入探討
教師解讀:1北京城的建筑格局,方方正正;2北京城悠久的歷史。
胡同文化是一定歷史發(fā)展階段的產物。其實這不僅是北京人的一種傳統(tǒng)心態(tài),試想中國有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所以封閉守舊是一種民族心理,慣于忍耐更是一種民族性格。
林語堂在30年代就指出:“遇事忍耐為中國人的崇高品德,凡對中國有所了解的人都不否認這一點,然而這種品德走得太遠,以致成了中國人的惡習。”作者舉了兩個例子來證明老北京的“忍”勁。“睡不著瞇著”這話形象地活畫出一個“北京小市民”的形象。“瞇著”,就是本來睡不著但又非得把眼微微閉上裝睡!氨本┬∈忻瘛睂ι鐣弦恍┏舐F(xiàn)象本也看不慣,但非把眼微微閉上假裝看不見,求的只是自家門前干凈而已。
五、品味語言,體驗情感(10分鐘)
1、課文中語言富有京味,這些語言既寫出了北京人日常生活的心態(tài),也表達出作者對這種“封閉”“忍”的'文化的情感,請同學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朗讀。以下句子重點品味:
(1)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么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充分表現(xiàn)了北京人極其滿足的心態(tài)。
。2)‘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睡不著瞇著”這話實在太精彩了!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瞇著。北京人,真有你的!——活畫出其神態(tài),對“忍”最好的注解。
——“真有你的”贊賞還是否定?(有調侃、嘲諷,更有無奈。)
。3)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獣嬲Z表現(xiàn)出胡同之沒帶來的惆悵傷感的悲涼。
明確作者本文語言特點:樸實、雅致,自成風格,富有表現(xiàn)力。
2、比較朗讀(用普通話和廣州話分別讀下面的句子):
“有窩頭,不錯。大腌蘿卜,好。小醬蘿卜,很好。臭豆腐滴幾滴香油,OK。蝦米皮熬白菜,耶!”
學生討論與原文的區(qū)別,評價:呆板,單調,無生活氣息。兩廂對比,還是原句京味兒濃。
3、胡同離我們遠去,作者對這種“封閉”的、以“忍”為精義的胡同文化持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集中體現(xiàn)在哪幾段?(展示幾幅衰敗的胡同的照片)
學生齊讀最后三段,注意要能進入作者的感情世界,讀出韻味來。
明確:懷舊,傷感,無可奈何!
態(tài)度很復雜,既喜歡又否定,在情感上“懷舊和感傷”,但當他直面衰敗的胡同時,也認識到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封閉的胡同文化走向沒落是必然的。所以,無奈中有懷念,批判中有失落。
展示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態(tài)度——
“過去的總歸要過去,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在無可奈何之中,總有新的希望在生長!
——汪曾祺《日子就這么過來了》
六、拓展遷移,綜合活動(25分鐘)
胡同文化是北京的市民文化。生活中,常聽到這樣的說法,蒙古有草原文化,江南有水鄉(xiāng)文化,“胡同、草原、水鄉(xiāng)”構成了文化誕生的生活環(huán)境。讓我們來了解孕育廣州市民文化的環(huán)境——
請同學們選擇廣州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現(xiàn)象(西關騎樓、東山洋樓、城中村、恩寧路、獵德村、陳家祠、飲食文化),進行實地調查或利用網(wǎng)絡信息,整理搜集資料,撰寫調查報告或小論文,闡述自己對這些舊民居的認識和看法;也可以將其制作成演示文稿(PowerPoint),可以展示廣州西關文化的全景或多樣風貌。
。ㄈ蝿照n前布置,課堂展示)
學生展示,教師評價。
參考內容:
1、以陳家祠為標志,體現(xiàn)書院文化、姓氏文化、儒家文化;
2、以茶樓、艇仔粥、中藥行為標志,體現(xiàn)茶文化、飲食文化、中成藥文化和中西結合的飲食醫(yī)藥文化;
3、以西關大屋、騎樓為標志,體現(xiàn)宅居文化、街市文化、古巷文化;
4、以花市、粵劇為標志,體現(xiàn)風俗文化、風情文化。
七、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5分鐘)
1、請同學們回顧本課所學的學習重點:概括要點,梳理思路的方法。
2、對傳統(tǒng)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
胡同的沒落,是歷史變遷的必然結果。保守封閉的胡同文化終將隨著胡同的衰落而沒落,高樓大廈代替了紅墻碧瓦,古老的廣州騎樓也將煥發(fā)新的容顏,獵德村將會變成廣州新的商業(yè)中心,新的文化、新的意識正在興起,希望同學們能在時代的變遷中記住傳統(tǒng)!
3、布置作業(yè):將小組合作的作業(yè)形成文字,談談自己對廣州文化的認識與看法。
【胡同文化教案優(yōu)秀】相關文章:
胡同文化教案07-12
《胡同文化》教案01-24
胡同文化的教案03-22
關于胡同文化教案07-12
胡同文化教案15篇07-13
《胡同文化》教案15篇01-24
胡同文化教案(15篇)01-23
胡同文化教案精選15篇02-17
胡同文化教案(精選20篇)02-14
胡同文化教案(集合15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