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大班數學教案8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目 地 要 求
1、在活動中初步感知個位、十位、百位,滲透數位之間的關系。
2、喜歡認識數位的數學活動,體驗其中的樂趣。
準 備
1.教具準備:數字卡片;寫好的數字卡片若干。
2.學具準備:數字卡片;金色珠;寫好的數字卡片若干,如39、57等。
3.《操作手冊》第6冊19-20頁。
蒙氏數學:《感知數位》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請你像我這樣做。幼兒邊走線邊模仿老師做動作。
二、集體活動。
1.復習100以內的數。
教師拿出寫好的數字卡片,如39,先讀出卡片,然后取出數字卡片“30”和“9”,拼成數字卡片“39”。
2.認識數位。
數字“39”中,數字“9”所在的位置叫做個位,數字“3”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也就是個位上是數字“9”,十位上是數字“3”。
用相同的方法認識數字“139”,認識百位。
3.幼兒自己取卡片上的`數字,拼成200以內的數,再說說個位是幾,十位是幾,百位是幾。
三、操作活動
1、聽數說數。幼兒兩人一小組,一名幼兒隨意報出一個200以內的數字,另一名幼兒說說個位、十位、百位上的數字各是幾,互換角色反復進行。
2、幼兒自己拿數字卡片,根據數字卡片取出相應的金色珠。
四、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一、目標
學習按不同特征(肯定或否定特征)進行三次逐級分類;培養(yǎng)思維的多角度性。
二、準備
《娃娃臉》幻燈片1張(NO.93),如圖示;幾何圖形拼板(同圖中個形狀)各組1份,《娃娃臉》逐級分類練習圖紙(見練習冊NO.11)幼兒每個1張,彩色筆。
三、過程
(一)找不同
放《娃娃臉》幻燈片,讓幼兒觀察比較:這些圖形娃娃的臉有些什么不同呢?(大小不同、膚色不同、臉形不同)如按臉的大小或膚色或臉形分類,分別是幾個呢?讓幼兒分類數數(大臉:6個、小臉:6個;紅臉:4個、黃臉:4個,綠臉:4個,圓臉:6個,方臉:6個)。
(二) 找相同
每組幼兒將幾何圖形板合作進行分類,分類要求是:先按大的和小的分,然后按圓的和方的.分,再按黃的和不是黃的分。
(三)添進去
幼兒各自在《娃娃臉》圖紙上按分類標志檢查各級分類圖中,少了誰,補畫上去。
四、建議
(一)可視不同幼兒接受水平掌握分類次數,對進行三次分類有難度的幼兒完成到二次分類。
(二)小組合作用圖形拼板分類是要注意鼓勵每個幼兒都投入,并在分好后請各組推幼兒說說逐次分類的結果。
(三)幾何圖形片可選自《兒童數形寶盒》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一、活動背景
有一次,在我上角色游戲時,發(fā)現有個幼兒去商場買飲料,買回來的時候,她正好從我身邊走過,邊走邊計算著:“一瓶可樂2元錢,再加一瓶八寶粥3元錢,一共花了5元錢”,小女孩的一句話無意間提醒了我,我何不把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一些游戲環(huán)節(jié)結合到我們數學活動里,讓幼兒在模擬購物的同時,嘗試運用數的加減運算來進一步游戲,讓我們的孩子充分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于是在20xx年6月份,我在大二班安排了一次“超市大贏家”數學活動。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的:
1、了解超市購物的程序,初步學習使用10元以內的人民幣,體驗購物的樂趣。
2、嘗試運用數的加減運算解決購物中遇到的問題。
。ǘ┗顒訙蕚洌
1、物質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記錄表、一支鉛筆、三張10元人民幣。
(2)創(chuàng)設超市情景。
。3)幼兒平均分為紅、藍、綠三隊。
(4)黑板上面標明紅、藍、綠三隊。
2、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已認識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幣。
。2)幼兒已有初步的購物經驗。
三、活動過程:
1、以游戲“超市大贏家”導入活動。
。1)教師以節(jié)目主持人的身份介紹活動內容,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歡迎你們來到裕摯商場,參加我們舉行的'‘超市大贏家’這個活動,本次活動我們分為紅、藍、綠三隊進行比賽,三隊要按老師提出的不同要求進行三次的購物活動,每次購物后老師會組織三隊進行交流、檢查購物情況,能準確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及按要求購物的代表隊我們將獎給它一顆星,最后看哪隊的星星多就是我們本次活動的‘超市大贏家’,我們的口號是……”
幼:“超市大贏家,快樂帶回家。”
。2)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幣,請幼兒辨別它們的面額。
師:“在比賽之前我們先來看幾張人民幣,辨別一下它們的面額!
2、幼兒進行第一次的購物活動。
師:“我們第一次購物活動準備開始,請聽清楚老師的要求!
。1)教師介紹購物的要求:
①要求幼兒選兩種商品,商品總計必須是10元。
、谡堄變哼\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所購買商品的名稱及價格。
③音樂停購物時間到。
。2)幼兒進行購物,教師觀察其活動情況,并指導幼兒完成記錄。
(3)師幼交流購物情況。
師:“我們各隊各派一個代表來說說,‘我買了什么,又買了什么,我一共花了多少錢?’并把它編成一道應用題!
3、幼兒進行第二次的購物活動。
師:“第二次購物活動準備開始,請聽清楚購物要求!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1、認知橢圓形、清楚其特征能準確講出圖案名字與相像物品。
2、通過圖案的拼拆教學、培育孩子的觀測和察看力與研究力。
3、培育孩子準確使用動手操作教學材料、并服從動手操作教學規(guī)定。
教學預備:
橡皮泥、種種圖案數個、彩色筆、繩子、小棒、小隊動手操作圖、橢圓形與圓形紙每個人1份。
教學過程:
一、觀摩“圖案游王國”的模式溫習已認知的圖案,初步了解橢圓形的形狀特點。
1、啟發(fā)孩子觀測和察看“圖案游王國”里有何圖案?
2、找找“圖案游王國”里來了怎樣的'新伙伴?
3、猜猜新伙伴叫啥?跟讀“橢圓形”
二、比較橢圓形與圓形,區(qū)分其不一樣點。
1、孩子自由選取動手操作教學材料、開展比較橢圓形與圓形的不一樣。
A、將橡皮泥捏成橢圓形與圓形開展比較。
B、取橢圓形與圓形用疊加的方式比較兩種圖案的不一樣。
C、折疊橢圓形與圓形探究其改變。
2、請孩子將橢圓形紙上下左右對折,啟發(fā)孩子發(fā)現上下對折與左右對折出來的折印不同長。
2、要點指導能力比較弱的孩子教學。
3、讓孩子說說橢圓形與圓形有何不一樣?
三、使用“聽、取、摸、變、折”的游戲法,認知橢圓形。
1、請找到橢圓形,并講:我拿的是橢圓形。
2、通過摸摸、體會橢圓形的邊沒角、不扎手。
3、請用繩子變出橢圓形。
四、引導孩子說說四周日常生活中有那一些物品是橢圓形的。
五、小隊教學
1、組:以當個“小小魔術師”的模式啟發(fā)孩子將橢圓形添畫成種種物品。
2、組:給橢圓形涂色:將橢圓形找到來、涂上同一種色彩。
3、組:用橢圓形與圓形拼圖形。
4、組:看圖、數一下每種圖案各自有多少個、接著把橫線上對應的數字圈起來。
六、請孩子推薦自個兒的作品,夸獎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孩子作品。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嘗試讓紙站起來,并探索讓紙站得穩(wěn)的多種方法。
2.探索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增加紙的支撐力。
3.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白紙若干張、書若干本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書和紙師:書和紙是一對好朋友,可是他們今天吵架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們?yōu)槭裁闯臣埽?/p>
瞧!書神氣地說道:"當我站起來的時候,能穩(wěn)穩(wěn)地站住!"(老師操作:書本穩(wěn)穩(wěn)地站著)可是,紙聽了很不服氣地說:"哼,你能站,我也能穩(wěn)穩(wěn)地站著!"
2.猜想:你們覺得紙能站起來嗎?(請幼兒交流自己的猜測)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
1.到底紙能不能穩(wěn)穩(wěn)地站起來,老師今天為小朋友準備了紙,我們一起試一試,好嗎?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了解幼兒操作情況。
3.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方法。
4.小結:小朋友的手真巧,通過折、卷等方法,使紙站了起來,紙這會兒開心極了。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可是,書這會兒又說了:"我不僅能站住,而且還能把你紙穩(wěn)穩(wěn)地托起來呢!"(老師演示:書托起一張薄薄的紙)
1.猜測:紙也能托起書嗎?
2.到底能不能,我們試一試。(幼兒再次實驗)
3.幼兒嘗試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教師進行小結。
四、提升難度(幼兒第三次實驗)你們聽,書又說了:"你才托起一本書,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紙呢!"(老師演示:書托起好多紙)
1.紙也能托起很多書嗎?(幼兒猜測)
2.教師交代操作要求:
可以任意改變這張紙的形狀,讓它變小、變矮能托起更多的書。
3.幼兒操作嘗試,教師觀察指導,并給予幼兒一些提示和幫助。
五、教師總結:
紙的支撐力跟它接觸的地方和紙的高度都有關,上下接觸的.面大,它的支撐力就大,相反,接觸的面小,力就小。
活動延伸:
1.老師:工人叔叔阿姨根據紙的這些特性,用紙做出了很多物品,你知道的有哪些?(紙杯、紙箱、紙袋)
2.我們回家以后和爸爸媽媽再找找身邊還有什么物品是跟紙的特性有關的。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復習4以內數的組成,初步學習4以內數的加、減。
2。認識“+”、“-”、“=”符號,理解其意。
活動準備:
民族娃娃的貼片教具,數字卡片(1、2、3、4),“+”、“-”、“=”符號卡片,算式卡(4以內的所有算式),《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1。復習4以內數的組成 游戲:碰球或對數。例:“對4”的游戲,老師報“3”,幼兒要報“1”,合起來是4?刹扇擅變哼M行挑戰(zhàn)賽,看誰對的又快又正確。
2。學習4以內數的加法。認識“+”、“=”。
。1)教師口報應用題 師:幼兒園來了一個藏族小朋友,后來又來了兩個維吾爾族小朋友,現在一共來了幾位好朋友?(并出示教具)
。2)幼兒回答后,請幼兒說說是怎么樣算出來的?(先來了1個,后來又來個2個,一共來了3個小朋友)。
教師出示卡片;1、2、3,提問:這幾個數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并貼在與貼片教具相對應的地方)
。3)出示“+”和“=”符號卡片,并把其放在“1、2、3”數字中,形成算式:1+2=3。 教師:“+”就表示合在一起的意義,“=”就表示一共有多少,和在一起念1+2=3。我們用這個算式可以表示剛才的事情。
(4)幼兒學念算式。
(5)練習4以內其他加法算式 教師口報應用題,幼兒選擇正確的算式表示
3。學習4以內數的.減法。
。1)教師口報應用題 師:花園里有4個小朋友在跳舞,走掉了2個小朋友,還剩下幾個小朋友呢? 師:剩下2,這個數字式怎么得來的?
(2)出示“-”,認識并理解意義,形成減法算式。
師:“-”就表示去掉的意義,可以用來記錄剛才的事情。 例式:4-2=2,幼兒跟著讀。
。4)練習4以內的其他減法算式。
教師口報應用題,幼兒選擇正確的減法算式表示。
4。幼兒操作練習,完成幼兒用書:添上正確的符號,形成算式。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讓幼兒學會看稱,知道重的那一面向下沉。
通過看圖學會比較哪些物體重哪些物體輕
重點、難點:
比較三種物體的輕重
現代化教學手段:天枰、稱好重量的玩偶、幼兒畫冊
教學過程:
一、講解演示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個工具--天枰,它是做什么的呢?"教師向小朋友們展示天枰,告訴小朋友們天枰處于兩端平行狀態(tài)就證明兩邊一樣重。
2、師:"老師昨天看到了小豬和小狗還有小貓,它們請我們幫它們一個忙,它們說想比一比誰重誰輕,
3、教師開始演示,將小豬放和小狗分別放在秤的兩端,問小朋友哪個重,教會小朋友天枰沉下去的那一面的`物體是重的,而在上面那一端的物體相對就是輕的。
4、再將小狗和小貓放在秤的兩端進行比較,讓小朋友們說出誰重誰輕?為什么?
5師:"我們比較了小豬與小狗,小狗與小貓的重量,那我們還不知道小豬與小貓誰重誰輕呢?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這部分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小朋友們說出小豬比小貓重,因為通過它們與小狗的比較得出結論--豬比狗重,狗比貓重,所以豬比貓重。
6、師:"我們比較了小豬小狗小貓的重量,我們要看一看這里誰是最重的,誰是最輕的?"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讓幼兒學習比較三種物體的重量,說出誰是最重誰是最輕。
二、做《幼兒畫冊》練習
1、教師發(fā)放《幼兒畫冊》,向小朋友們介紹做題方法。
2、讓小朋友們用筆將圖片中重的物體畫上圈。
3、通過看圖。讓小朋友比較幼兒畫冊中的三類物體,在最重的物體后面畫對號,在最輕的物體后面畫圈,不重不輕的物體后面什么也不畫。
三、總結師:"今天我們幫助小動物們比較了誰重誰輕,我們回家以后自己找些物體來比較,然后明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好不好?"
活動反思:
1、用天枰來比較很直觀,并且導入的很有吸引力。
2、能掌握幼兒的重量概念,知道先教會他們重與輕的概念和秤的相應表現。
3、能夠及時的做練習題,來強化知識,使幼兒更好的掌握知識。
4、有些太抽象的問題沒有做好事先的準備。教具準備不夠充分。
5、對幼兒畫冊不熟悉,沒有向小朋友介紹清楚要求。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分餅》是本單元《分數》的第二課時,其實也就是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學習。教材創(chuàng)設了豬八戒分餅的情境活動,結合這一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 “帶分數“的意義,正確讀寫假分數和帶分數,了解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系。
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重點: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活動準備:繩子、剪刀、圓形、長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動過程:
1、分組活動(1)、請每組幼兒將繩子分成同樣長的兩份。(2)、每組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用什么辦法知道兩根是一樣長的?(3)、請每組幼兒將繩子分成同樣長的四份,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2、幼兒操作(1)、教師出示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教師示范做圓形的等分活動。(2)、請幼兒做圓形二等分、四等分的折剪活動(3)、請幼兒探索長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種不同方法。(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小?
3、使用幼兒用書。
大班數學教案:《分餅》課后反思
反思本課教學,有幾點啟示和一些不足,啟示是: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要很好的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服務。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學任務和發(fā)展學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為其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二,要有實踐空間。學生只有親歷動手、動口、動腦過程,才能提出屬于自己的發(fā)現、假設、問題,才能充分驗證、得出結論。三,從“獨白”走向“對話”。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有意義的知識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傳統(tǒng)的教學是“獨白”式教學,它忠誠于學科,卻忽視了學生;體現了權威,卻淡化了民主;追求著高效,卻忘記了意義。課堂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是師生在新課程中的成長之路。只有“對話”,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本節(jié)課中,新課程教學內容的實施不夠深入,透徹。部分學生在分餅活動中為玩而剪、沒有積極的參與到分餅活動之中。
學習效率不夠高。本人教學過程中知識點的銜接、過渡欠缺自然、流暢。課堂語言表達不夠規(guī)范、準確。應注意語言描述的規(guī)范性、邏輯性和嚴密性。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前進的動力。盡可能地多給學生一些活動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觀察、發(fā)現、比較、分類、自我表達的機會。由于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和40分鐘的制約,往往學生的探究不深入。要注重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在生活中學數學、把數學應用于生活中。最后,引導學生的口頭表達,語言描述也應注意規(guī)范性、邏輯性和嚴密性。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努力,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理念,向本校數學專家、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認真?zhèn)湔n,鉆研教材、教法,結合本班學生特點,向40分鐘要質量,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成績。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10-26
《圖形》大班數學教案01-02
大班數學教案《分類》02-08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07-24
大班《認識球體》數學教案05-04
大班數學教案(推薦)07-22
(通用)大班數學教案07-23
大班數學教案(精華)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