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教案模板匯編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兩小兒辯日》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兩小兒辯日》是一篇文言課文。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zhí)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既滲透了要主動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并大膽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也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 設計理念:
借助《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學生將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信心,并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根據(jù)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反復誦讀課文,產(chǎn)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在教法上準備通過有效的誦讀解讀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韻,品味古文的特質(zhì)。
教學重難點: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讀出古文的韻味。
2.理解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和兩小兒勤于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題、釋題
1、“辯”字入手,導入課題。
由“辯”字引導學生說出本課的辯論者是“兩小兒”,辯論的對象是“日”從而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黑板,兩個辛之間加上一個言字旁?是個什么字?(師板書“辯”字)來我們用它來組詞。區(qū)分“辯、辨、辮”。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關于辯論的古文,同學們都預習過了,現(xiàn)在告訴老師,文中辯論者是誰?辯論的對象是什么?
2、齊讀課題。說出課題的意思。并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的特點“簡”。
師:簡,文言文行文簡練。我國古代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寫成的,其中許多不朽的作品歷來以簡約精練著稱。
二、探究閱讀方法,初讀感知
1、討論歸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師:面對如此行文簡練的文言文,同學們都有哪些方法來學習它,來理解它?
2、學生自讀課文。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用自己熟悉的學習古文的方法來自讀課文,看看你自己能讀懂些什么。注意讀準字音,有不懂的地方標記下來,在接下來的講解中重點聽。(出示課件中自讀提示。)
3、指名讀全文,問其讀后的感受,有何困難,引導學生讀古文要注意停頓得當。 師:一曲完畢,現(xiàn)在,哪位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課文?
師:在讀的時候與白話文相比有何感受?有什么困難嗎?
師:文言文在古代是沒有標點符號的,現(xiàn)在你們看到課本上的標點符號都是后人自己加進去的,讀文言文要注意兩點,一要慢,二要停頓的當。這樣才能讀得通順流暢,讀出古文的韻味,F(xiàn)在請聽老師是怎么讀的,老師讀的時候在什么地方停頓了,注意用單斜線標記出來。
4、教師范讀,指導學生找到停頓點,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律,讀出節(jié)奏。(出示課文 停頓點課件)
5、學生自行練讀一分鐘后齊讀正音。
三、精讀課文,深入讀思,加深理解,疏通文意
1、學習第一段,由學生說出整句話的含義,在理解文意后,達到熟讀成誦,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游”和“斗”,使學生分辨出“說”和“辯”的區(qū)別,從生活積累中感受“辯斗”的氣勢,為語感訓練作準備。
師:孔子東游,游是什么意思,是游玩的意思嗎?
師:見兩小兒辯斗。我們知道,辯的意思是?那為什么還要加個斗字?從這個斗字,你們可以看出什么?
師:辯論和說話一樣嗎?
師:回想平時你們在和別人爭辯的時候是用怎樣的一種語氣?
師:所有同學把課本合上,跟我背“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小結(jié):多好,把文言文的意思弄懂后,很容易就可以根據(jù)意思背誦出來,文言文也不是很難,消除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
2、學習二至五段,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斗”的內(nèi)容,分清“辯斗”的觀點和理由。
。1)師:下面請同學們完成兩項任務。(課件出示)
第一,用不同的符號畫出兩小兒“辯斗”的內(nèi)容;
第二,看看兩小兒的觀點分別是什么?又各自說出了什么理由呢?
。2)師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日的觀點及理由,兩小兒針對太陽在不同時間與地球距離的遠近擺出截然不同的觀點,指導學生用肯定的語氣讀出兩小兒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的態(tài)度。重點講解“車蓋、盤盂”,并通過觀看實物圖片使學生更直觀理解。
師:誰來說說兩小兒的觀點?(板書總結(jié))
師:兩小兒的觀點剛好怎么樣?一個遠,一個近?相反,好,大家再來讀讀第二、三段,感受一下這種反差,注意讀出爭辯時認為自己是對是那種肯定的語氣。
小結(jié):
師:原來啊,兩個小孩在爭論太陽早晨和中午哪個時候離人近,哪個時候離人遠。那么他們又各自擺出了什么理由呢?一兒曰。。。
師:第一個小孩的理由是什么?誰來用自己的話說說?
師:你在古裝電視節(jié)目中見過車蓋嗎?是什么形狀的?有多大?給大家比比?(課件出示車蓋圖片)
師:那盤盂是什么?古代盛水的器具。有多大?比給我看看?
。ㄕn件出示盤盂圖片)
師:一個小孩說了,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只有盤盂那么小,平常我們再看東西的時候是“近大遠小嗎?”這個小孩說的有道理。來,我們把自己當成這個小孩,讀讀他的話。
。3)兩小兒根據(jù)各自的感覺、體驗提出理由證明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的觀點。兩段句式、結(jié)構一致,都以反問句式結(jié)束,應注意反問句的讀法。其中“大如車蓋”“如探湯”應重讀,“如盤盂”“滄滄涼涼”應輕讀,使之讀起來有對比的語調(diào),形成兩峰對峙,爭辯不下,亟待
解決的高潮。重點講解“滄滄涼涼、探湯”,體會日初出滄滄涼涼、日中時如探湯的感覺。 師:另一個小孩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誰來說說?
師:滄滄涼涼是種什么感覺?在什么時候會感覺到滄滄涼涼呢?
什么叫探?誰來做做探的動作?
湯是什么?是我們今天吃飯時喝的湯嗎?
師:現(xiàn)在大家試想自己把手伸進滾燙的熱水里,然后把那個動作做出來。
師:感覺到燙了嗎?好,現(xiàn)在帶著剛才想象到的感覺,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個小孩說的話。一兒曰:。。。。
師:另一個小孩說了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的,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大家再想想,冬天我們烤火的時候是“近熱遠涼”嗎?這個小孩說的也有道理。
師:所以這個小孩說得也有道理。
四、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誦讀表演
1、用白話文進行辯斗。
師:既然大家覺得兩個小孩說的都有道理,就請各位同學把自己當成其中的一個小孩,同桌間用自己的話來辯論辯論,注意辯論時的語氣。(同桌練習,后指名初辯,后學生評議。) 師:誰覺得自己最像文中的小孩?
2、用文言文進行辯斗。
師:白話文辯得不錯,那要是用古文來一次,效果一定更好。怎么樣,先同桌試一試。(同桌練習,學生推薦兩名同學辯論。)
3、全班“齊辯斗”。男女色分角色辯斗。
4、小結(jié)明理,引導學生體會兩小兒善于觀察。得出觀察角度不同,看一個問題出發(fā)點不一樣,而結(jié)果不同。
師:太陽是遠是近,兩小兒各有不同的結(jié)論,其根據(jù)是什么?
師:兩小兒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
師;從兩個小孩身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五、學生簡介孔子,課后明理
1、學習第六段。引導學生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師:在兩小兒的辯論形成兩峰對峙,爭辯不下之時,孔子來了,兩個小孩問道,“孔先生,你說我們兩個到底誰說的對呀?”孔子能判斷嗎?能決斷嗎?文中怎么說?
師:孔子不能決也,同學們,你們來說說你們了解的孔子?
師:孔子這個古代博學多才的大家,面對兩個小孩的問題,他是什么態(tài)度?
師:同學們,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啊,如此博學的孔子也有難解的問題,所以天下有沒有所有事情都知道的人?
師:沒有,因此,我們要像孔子學習。
師:在2500年前的孔子不能決也,你能說出正確的答案嗎?太陽離地球的遠近到底如何呢?(出示課件太陽地球圖片)
2、學習最后一段。兩小兒見孔圣人不能裁決,笑曰:“孰為汝多知乎?”,這句話也采用反問句式,讓學生重點理解兩小兒對孔子的態(tài)度,明確兩小兒的笑并無譏諷之意,指導學生讀出活潑、輕松的語調(diào),以表現(xiàn)小兒的天真可愛。
師:兩小兒見孔圣人不能裁決,就笑了說:“孰為汝多知乎?”,“熟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連起來就是?
師:兩小兒的“笑”是怎樣的笑呢?
師:一起讀出小孩的活潑、天真可愛的語氣。
六、辯日小結(jié),誦讀全文。
師:這篇課文我們就講完了,從這學習到了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在求知時要實事求是的,最后請同學們帶著對兩個小孩的佩服,對孔子的敬仰,在優(yōu)美的古琴聲中再讀一遍課文。
七、板書設計:
一兒一兒
日初出近(大)遠(涼)
日中遠(小)近(熱)
孔子不能決也實事求是
陳寧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文章。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感受古文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能根據(jù)注釋讀懂課文內(nèi)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講。
教學難點:理解字詞古今不同含義,如語氣詞“乎”。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1、今天學習第30課《兩小兒辯日》(齊讀課題)
2、學生匯報預習收獲。
3、根據(jù)學生匯報,補充有關知識。
二、展示目標
我們已經(jīng)學過文言文《對弈》,你能結(jié)合學習文言文的體會和本課要求,說說這篇課文我們該完成些學習任務?(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明確重點學習任務)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初讀課文。
2、學生談課文大意。
3、質(zhì)疑:在預習過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ǘ┬〗M交流
1、重點理解分歧較大的詞句以及不懂的問題。
2、小組內(nèi)質(zhì)疑、釋疑。
。ㄈ﹨R報討論,交流情況
1、住關鍵詞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們的解釋放在句中說這名話的意思嗎?
2、聯(lián)系舊知識理解詞意。
3、古單音節(jié)詞變?yōu)殡p音節(jié)詞理解詞意。
如“孰為汝多知”中“為”在這兩課的注釋中有“說”、“是”等意思,它們用在這兒恰當嗎?想想現(xiàn)在“為”一般可組哪些詞,它在這句話中是什么意思?
同樣的,“知”可以變成什么詞?
(四)再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同桌互說。
4、指名說。
5、集體評說。
6、想一想:這兩個小孩爭的是什么問題,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7、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小孩是根據(jù)不同的'感覺說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
8、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嗎?(引發(fā)學生爭辯,根據(jù)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收集資料,將課內(nèi)學習延伸到課外。)
9、剛才你們已經(jīng)深入理解了內(nèi)容,你們能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嗎?(學生運動自由組合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指導學生把兩個孩子說話的語氣表演出來。)
10、大家再讀讀這篇課文,看誰能把兩個孩子說話的語氣給讀出來,齊讀課文。
。ㄎ澹┙涣鞣椒,背誦課文
1、理解課文結(jié)構,即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
2、自己背誦課文,比比誰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誦,說方法。
4、集體背誦。
5、總結(jié)全文。
四、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查閱有關資料,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
3、向?qū)W生推薦閱讀《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書設計:
日初出 日中
一兒 近(車蓋) 遠(盤盂)
26 兩小兒辯日 孔子 不能決也
一兒 遠(滄涼) 近(探湯)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
1. 節(jié)奏分明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 了解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有執(zhí)著的探索精神;
3. 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教學設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同學們對語文感興趣,我認為辦法之一就是不斷地換換上課的花樣(尤其是文言文),如:課本劇、朗誦比賽等。本文兩篇文章篇幅短小,內(nèi)容并不難懂,故教學時重點應放在朗讀和背誦上。但朗讀與背誦離不開字詞句的理解,于是我想到了每節(jié)課的三分鐘演講,想先讓大家整體感悟兩個故事,然后引出一場擂臺賽。
【課前準備】
1.分好兩大語文興趣小組的任務;
2.反復朗讀兩篇短文。
【教學過程 】
一.整體感悟:
1.(第一大組代表)三分鐘演講(由一位同學講《夸父逐日》的故事,一位同學拿道具太陽、桃林,一位同學演夸父。)
2. 評講三分鐘演講引出第二大組自認為更勝一籌的節(jié)目《兩小兒辯日》(旁白1人,兩小兒2人,孔子1人,孔子的學生1人,老師可參與扮演孔子。)1
3. 兩小組皆不認輸,引出老師準備好的.一場擂臺賽。
二.重點研讀:
1. 老師給兩大小組分任務:第一大組負責《夸父逐日》問題解答;
第二大組負責《兩小兒辯日》問題解答。
2. 老師提要求:a.各大組把本組所負責的文章讀熟、讀透,預測老師可能會提哪些問題。(字詞句讀背都要注意。)
b.分組討論:相互解答本組成員所提出的疑問(側(cè)重讀與背)。
c.其間,老師為了讓學生全員參與,可把兩大組學生的學號分別放在兩個抽簽盒中。
三.合作探究:
1.擂臺賽開始:
(1).老師先分別從兩個抽簽盒中各抽一個學號,讀本組所負責的課文,老師選出讀的最好的為擂主先答題,如答不出來,有兩次向本大組求援的機會,答對一次得一分。
(2).老師出題:.《夸父逐日》:(如第一大組為擂主,先出以下各題)
a、生字注音:逐 渭 澤
b、生詞解釋:逐走 入日 不足 大澤 鄧林
虛詞:飲于河、渭 道渴而死 棄其杖
c、翻譯句子:飲于河、渭 道渴而死 化為鄧林
d、刪去標點,讀全文(略)。
E、三分鐘內(nèi)背誦全文。
《兩小兒辯日》:(如第二大組為擂主,先出以下各題)
a、生字注音:盂 孰 汝 滄
b、生詞解釋:辯斗 去人 日中 盤盂 滄滄涼涼
虛詞:問其故 一兒以日初出遠 而日中時進也
c、翻譯句子: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及其日中如探湯 孰為汝多知乎
d、刪去標點,讀全文(略)。
E、三分鐘內(nèi)背全文。
(3)老師統(tǒng)計總分,選出下一輪(附加題)擂主。
(4)附加題: 《夸父逐日》:說說你對夸父這一神話人物的認識。
《兩小兒辯日》:由孔子不能決也你受到什么啟示?
(5)師生共同評出這次擂臺賽的冠軍,給予鼓勵。
(6)全體同學齊聲朗讀兩文。
四、課內(nèi)延伸。
聯(lián)系實際啟發(fā)學生學習古人執(zhí)著探索的精神和謙虛誠實的品德。
1)、《夸父逐日》這篇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陕(lián)系同學們平時的學習情況,鼓勵大家要像夸父那樣在學習上做到堅持不懈、敢于探索。
2)、〈〈兩小兒辯日〉〉這篇短文說明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盡的,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所以要謙虛誠實,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陕(lián)系同學們平時的學習情況,告誡大家學習中不能不懂裝懂,要謙虛好問,才能有所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
(1)〈〈讀〈夸父逐日〉有感〉〉或〈〈讀〈兩小兒辯日〉有感〉〉
要求:A 字數(shù)300字左右。
B 要聯(lián)系實際。
(2)兩大興趣小組在練習本上完成剛才對方的賽題。
專家點評:
這一教學設計滲透著新課標關于閱讀教學的新理念。它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可操作性強。它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力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既注重合作是學習,又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審美個性;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既強調(diào)了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言,即積累文字法、詞法等知識,構建其知識結(jié)構,又不淡化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文,即從文本中獲取審美體驗。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4
一、上課內(nèi)容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冊中的一篇文言課文。文章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zhí)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既滲透了要主動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并大膽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也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
二、學習目標
1、根據(jù)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反復誦讀課文,產(chǎn)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故事蘊含的哲理。
四、教學環(huán)節(jié)
1、以“辯”為眼,初識“辯日”
2、讀通課文,掌握斷句
3、理解內(nèi)容,深解“辯斗”
4、多種角度,升華“辯斗”
5、拓展延伸,熟練運用
五、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
。ㄒ唬、課前兩分鐘
背誦《論語》中的名句
、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谥疄橹恢獮椴恢,是知也。
③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弊釉唬骸俺劦,夕死可矣。”
。ǘ⒁浴稗q”為眼,初識“辯日”
1、同學們,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兩個辛之間加上一個部首可以構成幾個不同的字? (用日歷牌換字)
2、我們今天學的課文中有一個“辯”字,《兩小兒辯日》,結(jié)合預習課題中的辯你是怎樣理解的? 這個課題是什么意思?
辯論的結(jié)果怎樣呢?誰又參與了這場辯論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進入課文的學習。
3、這是一篇文言文,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文言文?(楊氏之子、伯牙絕弦、學弈),你是怎樣學習的? 交流文言文學習方法。
師:我們今天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誰能介紹一下《兩小兒辯日》的作者和出處?
生介紹列子和《列子·湯問》。
。ㄈ、讀通課文,掌握斷句
、迳宰x課文
師:把書打開,我們先來試著讀一讀課文,爭取讀得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㈡生練讀課文,指一生讀課文。
㈢師范讀: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斷句方面存在困難,老師給大家范讀一下,認真聽,看看你的停頓是不是和老師一樣呢?師范讀,讓學生照著教師的樣子讀一讀。
㈣找一生讀,師評價
㈤學生再練,齊讀(課件出示全文斷句)
(四)、理解課文,深明“辯日”
㈠師提出要求:課文你們讀得真好,現(xiàn)在看書,結(jié)合書下注釋和你自己查閱的資料,想想你都讀懂了哪些內(nèi)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可以提出來和大家交流。
、嫔x文思考,并小組交流
、缃涣鞴沧h
1、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辯斗:辯論,爭論。東游:向東游學。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么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么原因。
師追問:關于這句話,你還了解什么?預設生答:全文總起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出場人物有三個:孔子和兩個小孩?鬃拥纳健煷笃聊贿m時出示孔子像,屏幕介紹:孔子,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后世尊稱為圣人。
師再問:聽了同學老師對孔子的介紹,再讀讀這句話,你又讀出了什么?(孔子虛心,不恥下問;兩小兒的辯論很精彩,連孔子都吸引了。)
師引:這是一場__________的辯斗。(激烈、精彩、引人入勝)
指導朗讀:你想怎樣讀這句話?指兩生讀,評價,自讀。
2、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以:認為。去:離。日中:中午。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到了中午時候遠。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中午的時候近。
師再追問,引領學生理清兩個小兒的觀點。相機板書:
日始出 日中
一兒近 遠
一兒遠 近
師:課文中有一個小孩的話沒有直接說,你能變成和第一個小孩一樣的句式嗎?點一生說,大屏幕出示: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師指導朗讀:結(jié)合你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你持一個觀點,另一個人非和你對著干,你說東,他非說西,你會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呀?(很著急想表白自己,不服,想用觀點壓住對方,想找人評評理。)假設你們是兩個小兒,你能辯一辯嗎?練習一下。一生說一個孩子的觀點,再點生,點評,自練。再說另一個孩子觀點,練習說好。點兩組學生角色對話,點評,讓生注意語速快點,觀點咬字清晰些。再練習。師:這真是一場__________的辯斗。(針鋒相對,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
3、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理解:及:到。盤盂:盛東西用的器皿。為:原因。探湯:把手伸進熱水里。拓展“赴湯蹈火”,理解湯的意思。及其,教師追問怎么知道意思的?(聯(lián)系“及”的意思)課件出示“車蓋、盤盂”
理清兩個小孩各自的理由,教師完善板書:
日始出 日中
一兒近 遠
大(如車蓋) 。ūP盂)
一兒遠 (滄滄涼涼) 近(如探湯)
師:他們分別從什么角度說的?(視覺和感覺)一個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一個認為初升時離人遠。同樣的事物太陽,兩個小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了不同的結(jié)論?磥,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jié)果也就不一樣。
指導朗讀:他們各自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支撐觀點,講起話來自然理直氣壯,胸有成竹。師引讀:一兒曰__________,指一生讀。師點評。師再引,一兒曰________,再指一生讀。師點評:是比喻句,把比喻成什么慢點讀,重讀。反問句應語氣強些。找兩生分角色讀,反復讀幾遍,層層深入,語氣漸強。
師:這真是一場________的辯斗。
4、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決:判斷。孰:誰。汝:你。知:知識。整句話的.意思說,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多呀?
師:孔子不能決也。這是這件事的結(jié)果?鬃硬荒軟Q,你能決嗎?點生說。師課件出示圖解,中午和早上一樣遠。
師:孔子被尊稱為圣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對兩個小兒關于太陽遠近的辯論,竟然不能決也。這簡直?你怎么看這個問題?(從“兩千多年前,人們的科學還不夠發(fā)達,對于宇宙的探索還不夠深入,不知道情有可原。”“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很了不起!薄叭朔巧,孰能無惑?就是淵博與孔子,也一定有自己不知的知識。)
師:孩子們,你們能從客觀的角度上公正的看問題,非常了不起。那么你們說,兩個小孩的笑是嘲笑嗎?誰能讀出這種天真?點一生讀,點評,師范讀,齊讀。
(五)、多種角度,升華“辯斗”
兩小兒辯日,這一辯,辯出了什么?
1、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jù)。
2、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3、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jié)果就不一樣。
4、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5、兩小兒天真活潑。
師:這一辯,真是令我們受益匪淺啊!讓我們有感情的再讀讀這篇課文。齊讀。
六、拓展延伸,熟練運用
完成課件上的練習。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日始出 日中
一兒近 遠
大(如車蓋) 。ūP盂) 孔子不能決也
一兒遠 (滄滄涼涼) 近(如探湯)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5
課文簡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十一冊語文教材選入的文言文。選編的意圖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使學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品味感悟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意識到知識無窮,學無止境。這文言文文意比較淺顯,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孩子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各持一端,爭執(zhí)不下,連博學的孔子也不能判斷。
設計理念:
文言文的教學應重視朗讀,在指導學生體會文言文讀法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朗讀練習,感悟語感。因為文不甚深,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文意的理解并不很難,況且學生們已有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和經(jīng)驗,因此,采取讓學生讀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解疑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增強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對照注釋,理解句意。
3、能復述故事,背誦課文,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生初步接觸古文,因此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把弄明白短文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教學過程:
一、以圖引文,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兩小兒辯日圖,讓學生說說這幅畫的意思?
2、通過對畫面的理解,而明白課題《兩小兒辯日》的“辯”即為“爭辯、辯論”,他們究竟在辯論什么?
二、啟讀、試讀,體味語感
1、教師用稍慢、輕松的語調(diào)讀課文。
2、聽課文錄音,讓學生感覺你認為文言文怎樣讀?
3、學生自由發(fā)言聽了范讀后的想法。
4、用學生自已的方法試讀課文,將讀不準的地方畫下來,糾正后反復讀。
5、指名分小節(jié)讀。
(讀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朗讀中所體現(xiàn)的情感來自于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理解。因此給足學生讀的時間,通過多途徑、多角度、多方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文本。)
三、通讀、參讀,潛心會文
1、要想清楚的知道這文言文的內(nèi)容,我們還需要一個小幫手,誰知道這個幫手是什么?(在此滲透學習古文的簡單方法如:查字典、問老師、看注釋等)
2、我們借助注釋,自由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的意思進行猜想,可以給老師提出來,也可以和小組的同學商量。
。ǚ攀肿寣W生探討課文中的疑難,通過各種途徑來解疑、釋疑)
3、組織交流,結(jié)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W生通過自由探討得到的認識、理解,需要老師進行整合、補充,因此,老師在學生討論之后,要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讓學生突破疑難,從而讓學生對每個問題得到一個完整、清晰、正確的理解)
4、出示“孰”、“汝”明白其意思。提問:在你積累的詞語中有哪些詞也當“你”講?(君看一葉舟、子非吾友也、您好、任爾東西南北風)文章中的“你”指誰?你對他了解嗎?
四、研讀、精讀,深入情境
1、你認為文中的兩個小孩誰對誰錯?你支持哪一個呢?(給學生一個自由的選擇的空間,自然形成一個辯論的氛圍)
2、現(xiàn)在我們就展開一個小小的辯論,一方是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方是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每組選已的代表,再讀課文,找出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觀點和理由。
3、進行辯論,弄清兩個小孩子的看法及原因。
。ㄓ懻摻涣魇翘诫U究學習的一種方式,在課堂討論中可為學生的思維表達更寬廣的.空間。目的是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
五、背誦積累、延伸
1、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全文。
2、學生試背課文。
3、課外延伸: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沒能回答兩個小孩子的問題,是因為當時的科學技術不發(fā)達。到了今天,如果能穿越時空,你到了遙遠的古代遇到了兩小兒辯日,你將怎么呢?請你在課下查閱資料和同學們合作來完成兩小兒辯日續(xù)。
課后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力求讓自已是一個等參與者,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自主的探究。因為初學古文,學生們對朗讀的興趣很大,通過范讀、試讀學生們基本上都能把課文讀通順。在理解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一部分學生借助注釋也不能真正明白文意,教師便引導學生用猜想的方法去試一試,效果很好。在理解課文之后,因觀點不同而展開辯論則更適合了學生的心理,通過辯論加深了理解和體驗。
【《兩小兒辯日》教案】相關文章:
《兩小兒辯日》 教案01-22
兩小兒辯日教案10-13
《兩小兒辯日》教案01-11
《兩小兒辯日》 教案07-17
兩小兒辯日的教案范文04-22
兩小兒辯日教案15篇01-19
兩小兒辯日教案(15篇)01-19
《兩小兒辯日》 教案15篇01-22
《兩小兒辯日》教案15篇01-30
兩小兒辯日教案精選15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