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東陽馬生序公開課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送東陽馬生序》公開課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送東陽馬生序》公開課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送東陽馬生序》公開課教案1
【教學設計的理念】
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角色的轉變,強調(diào)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我們課堂上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關注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尊重學生在學習課程中特特的體驗等?傊n堂教學已不是老師教教材而是怎樣用教材教,使學生學會學習,為今后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本節(jié)課是通過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學內(nèi)容的重組加工】
。、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實際,從以下三個維度來確定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的翻譯課文。并熟讀背誦課文。還要理解文中通過對人物描寫方法來體會人物性格特征,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⑵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泛讀和學生自己朗讀,鼓勵學生進入情境,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指導下了解作品主旨,并能表達自己的獨特體驗。
、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本文通過了解作者艱苦勤奮的學習經(jīng)歷,激勵學生發(fā)奮讀書,培養(yǎng)艱苦奮斗的精神。
2、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直至背誦,積累常用文言賜予。學習作者的好學精神和求學態(tài)度。
。、教學難點:
自主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方式的構建】
。、教學技術和手段的使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著應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親和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使學生在融合、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在對本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探究中,尊重學生的好方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我覺得老師力求做到與學生共同討論,與學生共同學習,同時用激勵性的語言肯定他的成績,讓學生不斷的探究、感知、形成分析問題和合作的精神,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本文搜集到的資料和一些相關內(nèi)容通過計算機展示給大家,讓它在重組的教學過程中,起到最佳的輔助作用。
。、教學經(jīng)歷和體驗:
在兩年的課改實踐中,特別是在現(xiàn)行的過渡教材的使用和自學輔導教材的試驗過程,我越來越深切的感覺到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性,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教會學生學知識比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于是對這一課,就體現(xiàn)了這樣的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情境,整體感知,審美鑒賞,拓展延伸。通過這一教學模式,可使學生掌握閱讀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本節(jié)課就是用此種教學模式來實現(xiàn)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養(yǎng)成的。
。场⒔虒W評價的選擇:
我認為評價并不是老師的專利,初中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情感、和思維方式、和獨立的人格。所以本節(jié)課我將采取學生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的方法。通過這種評價,幫助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不斷地了解自我,戰(zhàn)勝自我、發(fā)展自我。把評價的權力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中站起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及步驟】
。、創(chuàng)設情境:
用乙武羊匡的故事引入,能激發(fā)他的學習興趣,又是課文中相關內(nèi)容,沒有脫離實際。
2、整體感知:
通過教師泛讀,學生朗讀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受到很大的感染后去理解課文,就更容易又更深刻一些。在此基礎上讓他們讀課文,學生就更愿意接受和挖掘作品內(nèi)涵。
。、審美鑒賞:
這一步驟是師生共同賞析課文的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對文章進行探究的過程,學生在師生共同賞析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疑問,疏通文章,理解文章。在合作中分析出主人公的形象,并學會了如何去分析人物,體會人物的情感。并且通過教師的引導,把握了文章思路與主題。并且也是鍛煉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好方式。
。础⑼卣寡由欤
語文教學中,一篇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的延伸性是很大的,關鍵就看學生能否走出課文,得到新的感受和體會,這也是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通過對東陽馬生形象地分析,讓學生延伸到現(xiàn)實社會當中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觀和價值觀。同時這也是學習這篇文章最有價值的地方。
《送東陽馬生序》公開課教案2
【教學目的】
。薄W習對照的寫法。
。、否定句代詞賓語提前和主語省略的用法。
。场㈩I會苦學方能成才的道理。
【重點難點】
。薄φ盏膶懛。
2、倒裝句和省略句。
【教學設想】
自讀課。
此課可要求學生熟讀,并能背誦其中重段落,領會方中蘊含的深刻思想,并學習對比
的寫作方法。
授課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指南錄〉》
“序” }
《送東陽馬生序》
│ 1、書序(序跋)
│ 《太史公自序》
│ 敘述著作旨趣
│ 《齊民要術序》
序│
│2、贈序
│ 《送孟東野序》
│ 寫給臨別親朋的
《送薛存義序》
二、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180,字景濂,號潛溪。浦江(浙江義烏縣)人。元末明初文學家。
明初:受任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講經(jīng),修《元史》。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諾(參與撰寫朝廷重要文書)。因長孫列入胡惟庸黨,全家謫往茂州,中途病死。
“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另二人是劉基和高啟)。著有《宋學士文集》。
三、自讀課文,并作分析
1、逐段分析。
全文包括3段
。ǎ保⿺⑹鲎约涸谇嗌倌陼r期嗜學勤讀,不怕艱難困苦的.堅強意志和刻苦精神。
簡析:
家貧無書
艱
天大寒,手指不可屈伸
求書 借書學習
勤 手自筆錄,弗之怠
遍觀全書
無師與游
艱
趨百里外求師
求師
師
勤 (對比)
生
奪走辛勞
艱 余
生活艱難 (對比)
從師 同舍生
略無慕艷意
勤 (側寫)
中有足樂者
正面寫自己得到學習的最大快樂,側寫專心求學,刻苦勤奮。
。ǎ玻┡u當時太學諸生學習條件優(yōu)越而不知好學,勉勵他們不要辜負好條件,應當專心至致志,努力學習。
簡析:
無凍餒之患
無奔走之勞
太學生良好學習條件
有師可問
有書可讀
。ㄅc上一段處處對比)
以“今”開頭,轉入與過去學習條件的對比,聯(lián)結自然。然后作出有力的論斷,勉勵太學生德成業(yè)精。
(3)說明作“序”的原因和目的。
簡析:
撰長書—辭甚暢達(書面表達能力)
馬生“善學” 論辯—言和而色夷(口頭表達能力)
學習—用心甚勞(原因)
扣題。道為學之難以勉勵馬生。
2、歸納寫作特點。
。ǎ保┩ㄟ^敘述自己親身經(jīng)歷說明問題,令人有親切感,易于接受。(有情節(jié),選材典型)(2)描寫人物生動形象。
先達──德隆望尊。
門人弟子──虛心好學,尊敬長者。
。ǎ常⿲Ρ弱r明。
師 余 前人 昔 昔 昔
生活 師 書 (生活、學習條件)
生 同余生 今人 今 今 今
四、小結
。保S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現(xiàn)實意義)。
。玻畬Ρ仁址ǖ倪\用。
五、作業(yè)
1、整理課文字、詞知識。
。、書題二、三。
【附錄】
板書設計
送東陽馬生序
書序
文體
贈序
昔(余) 今(太學諸生)
求書
凍餒之患
奔走之勞
求師 無
有師可問
有書可讀
從師
〖對比
自道為學之難 勉勵德成精
《送東陽馬生序》公開課教案3
【教學設想】
通過寫自己年輕時期讀書的艱苦,勸人利用便利的條件,虛心求教,認真讀書。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這種勤奮善學的精神,并掌握其中的一些重點字詞,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泵献右舱f:“夫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都說明了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于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板書課文標題)
二、介紹作者和作品
1、介紹作者:
學生自讀課文注釋①,教師補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開國文臣,明初文學家。他年少時受業(yè)于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為翰林院編修,因為身老不仕,隱居龍門山著書。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學提舉,讓他為太子講經(jīng),修《元史》,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后因長孫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著有《宋學士集》。
2、介紹本文的體裁特點: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zhì)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的一種寫法。
三、朗讀全文,并疏通疑難字詞的讀音
要求學生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
嗜學、怠、叩問、綺秀、裘葛、謁余、撰
四、學生自由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五、學習課文第1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1段。
2、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字詞:
、、余幼時即嗜學:我從小就愛好讀書。
、啤⒏ブ。悍穸ň浯~作賓語前置。之:指抄書。
、恰⒋T師:大師,對學者的尊稱。
、、先達:有地位有聲望的前輩。據(jù)有關資料來看,可能是指黃滑。
⑸、未嘗稍降辭色:態(tài)度一直嚴肅。辭色:語言和臉色。
、省⒃少|(zhì)理:援疑,提出疑難;質(zhì)理,質(zhì)詢道理。
⑺、蓋余之勤且艱若此:蓋,句首發(fā)語詞。’我求學時辛勤艱苦的情況大體就是這樣。
3、指名學生翻譯部分重點句子。
4、思考: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學生討論后明確:這一段是講述作者本人求學的艱難和用心之專。
5、思考:文章是如何寫出自己學習時的困難條件的?請引用原文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回答。
學生討論后明確:主要體現(xiàn)在借書抄錄,衣食粗劣,生活簡樸,跋涉艱難等方面。主要語句有: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⑵、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⑶、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余則組袍敝衣處其間
6、思考: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么?
明確:從本段最后幾句話可以看出,作者認為,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7、根據(jù)課文,用自己的話描述以下作者求學時候的情景。
明確:要求學生描繪,一是檢查學生對課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準確描述出來,必須理解文句的準確意思,在此基礎上,再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二是要學生體會作者求學艱難,從而感受到自己求學的幸福。
六、學習課文第2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2段。
2、學生采用結合注釋、相互交流、向老師提問等不同方式,理解本段中的重點語句,疏通閱讀障礙。
3、思考以下問題:
、、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文章從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明代太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
⑶、作者寫這些太學生學習條件優(yōu)越的用意何在?
學生討論后歸納:這一自然段主要是說明今之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yōu)越。這些內(nèi)容與前一段的內(nèi)容形成鮮明的對比,并從四個方面與前面作者求學的情況形成對比:
衣食:廩稍之供、葛裘之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組袍敝衣
住宿: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行深山巨谷
從師:未有問而不告──未嘗稍降辭色、叱咄
書籍: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經(jīng)過四層對此,顯而易見昔日艱難和今日條件的優(yōu)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夠業(yè)有所精,德有所成;而處于優(yōu)越條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說明其用心不專。
七、學習課文第3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3段。
2、學生自行翻譯之后,教師指名學生翻譯本段。
學生翻譯后,教師引導學生互相討論,訂正其中的錯誤,使學生準確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
3、思考:請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
明確:點明這篇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圖。
學生概括歸納后,可以引導學生對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作進一步闡述。
八、領會文章寫作上的基本特點
本文在寫作上,注意了記敘、描寫、議論三者的自然結合。
本文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有些地方適當?shù)丶右凿秩竞兔枥L,使文章增添了文采,顯得更加生動具體。比如,寫到百里之外向碩師名人求教的情景,寫了周圍的環(huán)境,寫了“先達”的表現(xiàn),寫了自己求教時的謙虛恭謹。文字簡潔,而人物神情躍然紙上。又如寫奔走途中的艱難,寥寥數(shù)語,情態(tài)畢現(xiàn)。寫同舍諸生的服飾華貴,采取了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更襯托出作者的樸素與艱苦。敘述、描寫的同時,還適當?shù)卮┎辶俗h論,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講述了今之太學生的優(yōu)越學習條件后,進而推論出:“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這就是通過今昔對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九、布置作業(yè)
【《送東陽馬生序》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送東陽馬生序公開課教案04-08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03-31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02-03
送東陽馬生序的教案03-10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02-15
《送東陽馬生序》優(yōu)秀教案01-30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15篇12-16
精選《送東陽馬生序》教案三篇04-14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5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