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

時間:2023-02-23 08:12:08 教案 投訴 投稿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使學生知道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道理,并能熟練地口算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用數學的意識。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11~20各數,能準確數數、讀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并能比較數的大小。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道理,并能熟練地口算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難點:

  理解11~20各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11~20各數的組成,由以“一”為計數單位,到以“十”和“一”為計數單位的連用,是學生認知上的飛躍,也是學生認知的難點,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道理。

  三、教學用具:

  課件、小棒等。

  四、教學過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學生數出自己開學以來獲得“紅花”的數量。

  2、指名匯報,教師利用板書簡單記錄學生匯報的數(9,18,12,20……)。

  3、揭示課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比10大的數,今天就來認識這樣的數。

 。ǘ┨剿餍轮

  1、【電腦出示教科書P73的主題圖】

  教師:圖上哪些物體的數量比10多?小棒有多少根呢?

  讓學生隨著電腦演示,一根一根地數。

  問:如果10根分一堆,這20根小棒可以分幾堆?(兩堆)把每一堆捆成一捆,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幾捆?每一捆就是一個十,捆成2捆,就是幾個十?一捆里有幾根小棒?(10根)。

  10根就捆一捆,說明一捆就是一個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一個十就是10各一,10個一就是一個十。

  20里面有幾個十?

  老師說出(111520),學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說說所擺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數的組成

  手擺小棒

  每個學生擺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后再擺出1根。

  問:1捆小棒表示什么?1根呢?現在桌上小棒有幾個十和幾個?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嗎?

  教師: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全班齊讀:“11”。

  12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15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捆小棒表示幾個幾?2個十是多少?

  教師:2個十是20,左邊的“2”表示2個十,右邊一個1也沒有,就寫0,這個數讀作二十。全班齊讀:20。

  拍手歌。

  1個十,1個一,合起來是11;1個十,2個一,合起來是12;

  1個十,3個一,合起來是13;1個十,4個一,合起來是14;

  1個十,5個一,合起來是15;……2個十,0個一,合起來是20。

  提問:14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電腦出示直尺圖

 。1)出示標有0~10各數的直尺,請同學們讀一讀,說說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預設)

 、購淖笸,數越來越大;從右往左,數越來越小。

 、谙噜彽膬蓚數之間相差1。

 。2)出示直尺11~20的刻度,讓學生幫助11~20各數找到相應的位置。

 。3)從小到大讀一讀0到20之間各數,再從大到小讀一讀。

 。4)10后面的一個數是多少?

  15前面的一個數是多少?

  13比15大還是?

  14和16中間的一個數是幾?

  比10大又比15小的數是哪幾個?

  4、出示計數器

 。1)分清個位和十位

  出示個位1個珠子,十位1個珠子,問:用數怎么表示?是多少?

  出示個位6個珠子,十位1個珠子,問:用數怎么表示?是多少?

  出示個位沒有珠子,十位2個珠子,問:用數怎么表示?是多少?

  (2)小結: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有1個十在十位上寫1,有2個十在十位上寫2。有幾個一在個位上寫幾。

  5、教學十幾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師拿出計數器,先撥出12,再在個位添上3顆珠子,讓學生根據撥珠的過程說出一道加法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2+3=

  學生正確說出這道題的結果并不難,但要清楚說明算理,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

 、僬l知道12+3等于多少?

 、谀闶窃鯓酉氤鰜淼?

 。12是1個十和2個一,3是3個一,合起來是1個十和5個一,所以得15;蛴脗位上的2和3相加,再加十位上的1,也得15。)教師說明,第一種想法是道理,第二種想法是算法,口算時怎么想都可以。

  請你們試著算一算17-4=□。同學間相互說說怎樣想的'?(從1個十和7個一中去掉4個一,還剩1個十和3個一,也就是13,所以17-4=13。)

  6、學習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在12+3=15這個算式中,我們把加號前的12和加號后面的3都叫加數,等號后面的得數15叫和。在17-4=13這個算式中,我們把減號前面的17叫被減數,減號后面的4叫減數,等號后面的得數13叫差。教師一邊講,一邊板書如下:

  小結:這節(jié)課學習的十幾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口算時,可以用數的組成來進行計算,也可以用個位上的數相加減進行計算。

 。ㄈ⿲嵺`應用

  1、基礎應用

 。1)數數

  學生獨立數出教材第73頁“主題圖”中不同學具的個數。并說說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2)按要求數數

  同桌互相檢查完成教材第74頁“做一做”第2題。

  (3)按要求讀數

  完成教材第74頁“做一做”第3題。

  2、鞏固延伸

 。1)比比誰的卡片舉得快

  學生拿出寫有0~20各數的數字卡片,教師或學生依次提出問題,其他學生思考出答案后將相應數字卡片舉起來,速度快且正確者獲勝。

 、1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數是什么?

 、谠16和19之間的數有哪些?15前面的數是什么?

 、蹖W生像老師一樣提問,學生按要求舉數字卡片。

 。2)向生活延伸

  說一說在實際生活中,在哪里見到過11~20各數。

 。ㄋ模┱n后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內容是: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并且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了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并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和相關的加減法。數學問題是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課后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用11—20各數說一句話,通過進行有關數的表述,來加深同學們對數的概念的理解,讓同學們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這個道理。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2

  教學內容: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例1、例2,第74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正確地數出11~20個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充分感知10個一是1個十,初步感受十進制;讓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樂于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初步培養(yǎng)數感。

  教學重點:

  1、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索交流,掌握一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

  2、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體驗計數單位“十”。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鉛筆,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禮物,你們看是什么?(鉛筆)

  請你猜一猜老師手中有多少支鉛筆?(學生猜想)

  同學們猜的'都不一樣,想要知道到底有多少支鉛筆怎么辦?(數一數)

  師生共同數一數鉛筆的支數,得到答案12支。

  二、動手操作,經歷探究過程

  1、擺一擺:

  用數一數的方法同學們知道老師帶來了12支鉛筆,可是每次都這樣數多麻煩呀!怎樣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有12支鉛筆呢!請同學們數出12根小棒代替鉛筆在桌子上擺一擺。

 。▽W生實踐活動)

  2、說一說:

  學生匯報,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擺的。

 。ǜ鶕䦟W生的回答,大屏幕逐一出示各種情況)

  你覺得哪種擺法最好,一眼就能看出是12呢?為什么呢?

  3、認識10個一是1個十

 。1)在數學中,1根小棒就是1個一,2根小棒就是2個一……10根小棒就是10個一。

 。2)為了便于一眼就看出是10根小棒,在數學中就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這一捆小棒有幾根呀?(10根)所以在數學上給它一個名字叫十。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個十。

 。3)10個一是幾根,1個十是幾根,所以10個一是1個十。(板書:10個一是1個十)

  推薦合同范本:

 。4)在數學上只要是10根小棒就把它們捆成一捆,就是1個十,這樣更容易看。

  (讓學生把10根小棒用皮筋捆起來表示1個十)

  4、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

 。1)引導學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擺出12,并說出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12。

  (2)出示數字11,12,13,14,15,16,17,18,19,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數字,用小棒擺一擺,并說說這個數字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出示19根小棒

  設疑: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呢?你發(fā)現了什么?

 。ㄟ@時又滿了一個十,只要是1個十就要捆成一捆。)

  現在有幾個十了呢?(2個十是20)(板書:2個十是20)

  5、生活中,你在哪里見到過10個物體在一起的情況呢?(一盒鉛筆,一板藥片,一包濕巾,一盒巧克力,一套書等)

  出示課本第77頁第7題,指導學生完成。

  6、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數字朋友呢?(出示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三、認識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1,讀一讀:

  從直尺上讀一讀各數。你發(fā)現了什么?

  2、數一數:

  從7數到13;從9數到20;從19數到10;從15數到8。

  3、找一找:

  比12多1的數是幾?10和12的中間是幾?與18相鄰的數是幾?

  15在那兩個數的中間?

  四、實際應用:

  1、數一數,畫一畫:P76。

  師生共同邊數邊畫,感受先找到10,再接著數比較容易數清楚。

  2、數一數:P76,3、4

  啟發(fā)學生2個2個的數,5個5個的數,初步建立起數感。

  五、總結收獲:

  今天的數學課你有什么收獲呢?說一說生活中你在哪里還見到過11~20各數呢?

  六、作業(yè)布置:

  在回家的路上,家里,電視里找一找哪里有我們今天認識的11~20各數,并把它們的組成說給爸爸媽媽聽。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十進制計數法;初步培養(yǎng)數感。

  2、通過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樂于思考的習慣。

  3、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數數、讀數和寫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寫數,體驗計數單位十。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1、談話引入

  教師(課件出示主題圖情境):我們熟悉的學具和水果卡片來和我們做游戲了。

 。1)引導觀察。

  教師:這幅圖中有什么?試著數一數分別有多少個。

  教師:圖中學具的數量有的超過10了,是哪一種?它們各是多少個?

 。2)引入新課。

  教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比10多的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樣的數。(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2、初步感知

  教師:請你想一想,這些學具卡片放置散亂,怎樣就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有多少?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后得出:所數的物品超過10個時,把10個看作一份更清楚。

  教師:下面我們通過數小棒來繼續(xù)研究11~20各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11~20各數的數法和讀法

  (1)教學11。

  教師指導學生先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教師:捆成一擱,10個一就變成了1個十。接著該怎么數呢?

  教師指導學生在1捆小棒的基礎上再添加1根。

  教師: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個十,讀十;1根小棒是1個一,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讀作十一。

 。2)教學12。

  教師:剛才我們已經數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1個十和2個一,是12,讀作十二。

 。3)教學13~19。

  教師指導學生在11的基礎上1根1根地繼續(xù)添加小棒,學生邊數邊說:1個十和3個一,是13,讀作十三;1個十和4個一,是14,讀作十四;1個十和5個一,是15,讀作十五1個十和9個一,是19,讀作十九。

  數完后,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個十,再添加幾根小棒,合起來就是十幾。11~20各數都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4)教學20。

  教師: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樣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根?

  學生討論后明確: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散著的小棒又夠10根,把這10根再捆成1捆,就有2捆小棒,是2個十,即20。讀作二十。

  教師:夠10根就捆成1捆,這樣表示數更清楚(滲透以十為新的計數單位)。

  2、教學11~20各數的數序

 。1)教學20以內各數的順序和大小。

  教師(出示標有0~10各數的直尺):請同學們讀一讀。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的11~20各數也想在直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請大家來幫忙。

  讓學生分別幫11~20各數在直尺上確定位置。由此認識11~20各數從小到大排列的順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教師先引導學生各自讀一讀0~20各數,再集體齊讀,加強對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的整體感知。

  (2)在活動中強化學生對數序的認識。

  先整體認識11~20各數,如13前一個數是多少,13的后一個數是多少11比13大還是小17和19的中間數是多少16的相鄰數是多少等。

  其次可以在游戲活動中深入思考:在0~20各數中,哪個數離18最近、哪個數離18最遠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做一做第1題

  教師:在數數的過程中為了有序、不重復也不遺漏有什么好辦法?(使學生懂得要認真仔細,按照一定順序去點數,幫助學生積累數數經驗,熟練掌握點數的`方法。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2、做一做第2題

  指導學生按照題中提示練習分段數數,讓同桌或好朋友互相數給對方聽。從一數到二十;從七數到十三?筛鶕䦟嶋H情況適當增加數數練習。

  3、做一做第3題

  指導學生準確認出、讀出題目中給定的數。

  4、拓展練習

  教師:同學們已經認識了11~20各數,讓我們來幫小動物解決問題吧一一猜休息室門牌號。

  教師(課件出示休息室和小動物):森林里,小動物們正要舉行運動會,這是小動物的休息室,請你根據老師提供的信息猜一猜小動物們的休息室的門牌號各是多少。

  教師提供信息,學生來猜,具體如下。

 。1)小兔子的門牌號是由1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小兔子的門牌號是多少?

  (2)小豬的門牌號是11和13的中間數。小豬的門牌號是多少?

  (3)小羊的門牌號是16前面的那個數。小羊的門牌號是多少?

  (上面關于組成的練習也可以設計為本班學生參與的游戲活動。如給學生胸前分別配戴11~20各數的號牌,由教師或學生說組成,請學生猜是誰的號牌。以此吸引學生,并在游戲中強化對組成的認識。)

  四、聯系生活實際

  1、展示生活中的數

  教師:其實生活中有許多地方會用到11~20這些數。

  教師課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數的資料。

  教師:生活中經常要用到11~20各數。如:溫度計上的刻度;限速牌上的限速標志;日歷上的日期都會用到11~20各數。

  2、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fā)現11~20各數

  教師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在生活中見到過的11~20各數,并充分肯定學生合理的發(fā)言,鼓勵學生多留心觀察生活。

  五、全課小結

 。1)鼓勵學生交流本課時學習的內容和收獲。

 。2)教師對全課時的知識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總結。總結時注重激發(fā)學生認識數、發(fā)現數的興趣,為后續(xù)學習做準備。

  六、板書設計如下。

  11~20各數的認識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4

  本課教學使用了powerpoint幻燈片技術支持。主要運用在學習新知的兩個片斷的學習中。片斷一:在矛盾沖突中揭示記數法。片斷二:在遷移學習中建構以新的認識。

  片斷一中,運用幻燈片的圖片展示功能和動態(tài)演示功能展示同學們數笑臉的過程及10個笑臉轉換成1個大拇指的動態(tài)變化。片斷二中,同樣運用動畫演示功能展示10根小棒變成1捆的過程。還有展示11——19各數的小棒擺法全景圖,讓學生比較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

  幻燈片的運用,用虛擬的圖片代替了實物圖片,省去了老師制作教具的麻煩,幻燈片的播放功能代替了老師的操作,同時它的靈活性是老師操作無法相比的。既節(jié)省了資源和勞動力,又能幫助孩子深刻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六、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環(huán)節(jié)

 。ㄈ纾簩、講授、復習、訓練、實驗、研討、探究、評價、建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支持(資源、方法、手段等)

  導入:片斷一

  師:1班的教室里有個評比欄,誰表現的好老師就會給他貼一個笑臉,小朋友們天天都要去數。今天咱們一起來幫他們數一數。

  1、先看小美的。(課件)

  師:小美的這一欄貼滿了。再貼怎么辦呢?

  他們老師想了個辦法,誰有了10個笑臉就可以換一個大拇指。(課件)

  2、再來數小東的。(課件)默數,可以換時提醒老師。

  3、接著看小西的。(課件)可以換嗎?

  4、小波得了多少個?(課件)

  5、小濤得了多少個?(課件)看誰數得又對又快。

  師:原來小濤跟小波一樣都是13個,為什么小濤的笑臉數得沒小波快?

  師小結:1個大拇指表示10個笑臉,這10個就不用數了。這種方法不但便于記數,還便于數數。(介紹古代的祖先用石子記數,并且用較大的石子代替10個小石子的記數方法)

  生:數小美的笑臉數。(從1,一個一個地數到14。)

  生:數小東的笑臉數。(從1數到18)

  生:數小西的笑臉數。(8個)

  生:數小波的笑臉數。(13個)

  生:數小濤的笑臉數。(13個)

  生:交流數得快的原因。

  課件出示小美的笑臉圖。

  課件10個笑臉圈起來,閃爍,換成大拇指。

  課件出示小東的笑臉圖。(1到18,數夠10個換成1個大拇指)

  課件出示小波的笑臉圖。(1個大拇指,3個笑臉)

  課件出示小濤的笑臉圖。(13個笑臉)

  講授:片斷二

  師:(出示11根小棒)

  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根?

  師:有沒有辦法很快數出11根?

  師介紹:數學上我們一般把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課件)

  師引導:這是1根小棒,是1個一,那么10根小棒是幾個一?

  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個十。想一想,10個一,和1個十有什么關系?

  師:那11根小棒怎么擺,就能很快數出來?

  生交流擺法:先擺1捆,再擺1根。

  師:拿12根小棒,比比誰快?擺后交流。

  師:快速拿14根,15根,16根,18根小棒。

  師:(課件)仔細觀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一根一根地數。

  生:交流很快數出11根的方法。

  生操作:很快數出11根小棒的擺法,并交流。

  生操作:快速拿12根,14根,15根,16根,18根小棒。

  生:比較觀察,感知規(guī)律。

  課件演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過程。

  課件出示11、12、14、15、16、18根小棒的擺法圖。

  七、教學特色

 。ㄈ鐬閭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為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等)200字左右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到20,是有這種能力的。所以在出示笑臉時教師就讓學生練習數出20以內的.數,滲透自然界數的基本單位“1”的觀念。實際生活中10個笑臉換1個大拇指的事例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讓學生初步直觀體會把“10個一”變成“1個十”是實際生活的需要,數學文化在學生的活動中得到了有機浸潤。

  讓學生嘗試將11根小棒擺成1捆帶1根是對先前“笑臉”經驗的激活和利用,學生動手操作將10根小棒捆成1捆,是對“10個一是1個十“的強化。在學生明確了11的擺法后,讓學生充分感知12、14、15、16、18的擺法,通過對擺法、數的特點的觀察,以及與小棒擺法關系的比較,認識到十幾里都有1個十。體會擺十幾根小棒都是擺一捆帶幾根,直觀感知十幾是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讓學生對十幾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5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的,為后面20以內的進位加法做好鋪墊,也為下學期100以內乃至更大數的.認識打下基礎。在教學中先通過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動,讓學生體會10根小棒可以看做10個一,1捆小棒可以看做1個十,進而理解“10個一就是1個十”。接著讓孩子擺12根小棒,突出把十作為一個計數單位。最后借助擺小棒的活動數數、讀數,初步學會認、讀11~19各數,掌握“十幾”所表示的含義和順序。在此基礎上完成“19添上1根是多少根”這個問題,解決“2個十是20”這個關鍵問題。

  二、學生分析

  10~20各數學生能數出來,但是對于它們的組成不了解。還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簡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樣能讓學生感知10個的數的簡便性,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來理解和建立數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樣實效地組織活動也是本節(jié)課所要考慮的重點。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數出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會讀寫11—20各數,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2、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認識數位“個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

  3、在建立數概念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借助學具操作直觀進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四、教學環(huán)境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網絡多媒體環(huán)境教學環(huán)境□移動學習□其他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6

  (一)教學內容

  11~20各數的認識

  分兩段編排:

 。1)11-20各數的認識;

 。2)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ǘ┙虒W說明和教學建議

  (1)11-20各數的認識

  11-20各數仍然是從數概念的幾個方面:數數、數的順序、比大小、序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來認識的。教材安排了三個例題,例1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從數數、數的組成、讀數幾個方面來認識;例2教學數的順序和比大;例3教學寫數(具體說明三個例題的是什么),序數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熟悉,沒再安排例題,只在練習中鞏固。

  雖然仍然是從這些方面認識,但由于數的范圍不同,數的特點也不同了,因此側重點也不同了。

  如數數,10以內是1個1個地數,11-20不僅要以“個”為單位數數,還要以“十”為單位數數。11-19計數的結果就是一個十和幾個一,20是2個十。所以這里數數要從認識計數單位“十”開始,由此了解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借助計數單位“十”認識11~20各數。

  教材在認識11-20各數時,就是在認識計數單位“十”的基礎上,借助計數單位十來認識11~20各數的。

  ◇結合數的組成按數位寫數。

  教材把用小棒計數的'結果,先用計數器(是數位的具體化)表示出來再對照教學寫數。還通過11中兩個1的對比,讓學生體會位值的意義。

  ◇豐富數數的經驗

  為了豐富數數的經驗,本單元在練習中安排了2個2個、5個5個地數的習題(這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數數方法)。

 。2)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例4教學十加幾及相應的減法,主要是通過操作(擺小楱)利用數的組成進行計算。一方面可以鞏固11~20各數的認識,同時也為后面學習進位加法做準備。

  例5,教學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為以后學習多位數的進位加和退位減做準備。這里通過在計數器拔珠計算,使學生看到,這里的加減法實際上是相同單位(個)在進行加減。在這里第一次給出“加數”“和”“被減數”“減數”“差”等名稱,只是讓學生認一認,不要求學生背下來,隨著老師的使用,讓學生熟悉。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7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能正確數出11—20物體的個數。

  2。 通過看圖數數,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序觀察、分類觀察等良好的觀察習慣。

  3。 在學習數學的具體情景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鞏固數序知識,滲透算法多樣化,使學生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主動探索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掌握11—20這些數的順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激發(fā)興趣課件出示例6插圖,提問:大家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信息?表揚學生觀察的`非常仔細,看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這個問題該怎樣解答?組織學生討論

  二、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領會新知讓學生匯報討論的結果教師對學生想出的辦法給予肯定

  三、模擬訓練,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教材79頁“做一做”

  2.練習十八第5題和第6題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8

  教學內容:

  第84頁-85頁的內容(11-20各數的認識)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并且知道這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并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

  3、培養(yǎng)學生操作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應用意識。

  4、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向學生進行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識的教育。

  重點難點:

  11-20各數的`認識以及組成

  教學準備:

  小棒、蘋果教具、尺子、電腦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放錄音,歌曲《快樂的星期天》

  (同時)師:快樂的周末來到了,老師領著假日小隊的同學去軍屬李奶奶家?guī)秃檬拢@時他們正穿過一條喧鬧的馬路。(電腦出示主題圖)

  2、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有什么?

  數一數,他們的數量各是多少?

  (各小組討論,討論后,各小組派代表匯報結果,教師選擇性地板書)

  3、師:同學們觀察地很仔細,想像很豐富,那你們再觀察黑板上這些數,你們能發(fā)現什么?

  生:這些數都沒有超過20。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和11―――20各數

  (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二、操作觀察、探索新知

  1、數小棒,感知滿十

  師: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滿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邊,繼續(xù)數,又滿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嗎?(學生數小棒,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一學生上臺跟全班同學一起數。

  數完后,師問:通過剛才數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幾個十?2捆呢?

  2、擺小棒,學習數的組成

  (1)認識15

  請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擺一擺,看誰擺得又對又快。

 。▽W生擺,教師巡視,發(fā)現不同的擺法,把不同的擺法指名學生展示在黑板上。

  問:這幾種擺法你最喜歡哪種擺法?

  看你擺好的15,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是由一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9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

  2、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

  3、初步掌握11—20以內數的順序。

  4、使學生初步了解十進制。

  5、知道10個一是1個十,2個十是20。

  6、初步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

  7、初步培養(yǎng)估計的意識,獲得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能正確地讀出11—20各數。

  教學難點:

  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裝在小盆里,12根,每人一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電腦:機器貓]

  師: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

  貓:小朋友,你們好,我叫小叮當,今天我想跟你們一快兒學習,你們愿意嗎?

  貓:太好了,我在學校里也是一個好孩子,已經得到很多小紅花了,不信你們數數。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小叮當得到了多少朵小紅花,好嗎?舉起右手,一邊打手勢一邊數。[數到10]

  [電腦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問號]

  師:再往下數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數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10更大的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然后再幫小叮當把小紅花數完。

  二、實踐操做,初步認識11—20各數。

  1、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

  師:老師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些小棒,就在小盆里,數一數你有幾根小棒,在桌上排成一排。(小盆里都是12根小棒)

  學生匯報,指名2人把小棒拿到講臺上數一邊。

  師:再來看看小叮當有多少根小棒?[電腦出示12根小棒]我們也來幫它數一邊。

  學生數

  貓:每次都要這樣數,太麻煩了,我有一個擺小棒的好辦法,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我有十幾根小棒。

  師:小朋友,小叮當到底想到了什么好辦法,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他有十幾根小棒呢,猜到的小朋友也用這種方法把自己的小棒擺一擺,讓自己和別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有十幾根小棒。

  還沒有猜到的`也可以跟同座商量一下再擺。

  學生活動,匯報兩人展示

  師:你們看看誰的方法最好?小叮當和他想的一樣嗎?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10

  第七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和加減

  (共3課時)

  第一課時:11~20各數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4~85頁,練習十四1、2兩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教學重、難點: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

  教具、學具準備:直尺,20根小棒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新授:

  (一)、教學數數:

  1、 師:(出示主題圖)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圖上有老師帶小朋友過馬路。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圖上有多少人?

  生:……(學生報得數)。

  師:你是怎樣數人數的?

  生:先數同學有9個,再添上1個老師,一共是10個。

  師:你還看到了什么?

  生:……

  師:誰會從1數到20,從20數到1?(指名回答)

  學生活動:同位互相數一數。

  小結:小朋友,我們要做一個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好孩子,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

  2、出示直尺,開火車讀數。

  3、p87 第2題。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連線畫圖的'游戲,請你從1到20,按順序把點連起來。比一比誰連得又快又好。

  展示連好的作品,全班一起按順序讀,檢查。是什么呀?

 。ǘ、數的組成:

  教學計數單位“一”。

  一根小棒表示1個“一”,兩根小棒表示2個“一”,那么,三根小棒呢?師繼續(xù)出示4.5.6……

  2、教學計數單位“十”。

  請你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個“一”就組成一個“十”。

  11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師示范出示小棒。

  那么13呢?請你用小棒擺一擺。一生演示。

  p87 第1題。請你用小棒擺一擺。反饋時一邊擺,一邊說。

  口述各數的組成。開火車練習。

  應用:

  今天我們認識了11~20這些數,你在生活中見過這些數嗎?誰來舉例。

  三、小結: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11—20各數的讀、寫法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6頁,練習十四3、4、5

  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讀、寫11~20各數。

  教學重點:正確的書寫11~20各數。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p87第3題。

  找到了嗎?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認識11—20各數。

  新課教學:

  1、教學數的讀法。

  出示12,你們知道怎么讀嗎?為什么讀十二呢?你能用小棒擺一擺嗎?利用小棒進行操作,讓學生邊操作邊說數。左邊的10根相成一捆,在右邊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讓學生說出一共是十幾,并且說出這個數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在學生理解數的組成的基礎上教學數的讀法。例如12,因為有1個十和2個一,所以讀作“十二”。

  2、教學數位表。

 。1)、每個計數器的上邊都有一些小棒:左邊有三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個十,對著十位,用1個珠子表示;右邊有幾根小棒,是幾個一,對著個位,用幾個珠子表示,合起來就是十幾。因此,對著十位寫1,表示有一個十,對著個位寫幾,表示有幾個一。

 。2)、在計數器上表示出11,讓學生觀察11的個位和十位上的“1”有什么不同?

  3、教學數的寫法。

 。1)、出示1捆和4根小棒,并提問:這是多少根小棒?有幾個十?幾個一?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把1捆小棒放在計數器十位的上面,把2根小棒放在個位的上面。再邊提問邊板書,有1個十,就在十位上寫l,有4個一,就在個位上寫4。最后,再著重說明:十位上是1就表示1個十,個位上是4,就表示4個一。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使學生掌握20以內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說法和寫法。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xù),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

  同時又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好動,喜歡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童話故事。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或其他的數學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

  一年級的學生基本上已經會數數到20,也已經認識11~20的數,知道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教學目標

  掌握20以內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說法和寫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20以內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說法和寫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老師這里有一幅圖片,你們看看,認識嗎?

  演示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圖

  生1:是我們在過馬路。

  生2:放學了,老師帶我們過馬路。

  師:對,就是你們。隊伍排得可真整齊。我們學校的門口就是一條馬路,車來車往,小朋友們上學時也要和老師帶著時一樣,過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過。既遵守了交通規(guī)則又安全。

  2、觀察:圖中有什么?有多少?

  3、導入新課:生活中常常會碰到物體個數超過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

  二、新課展開

  1、數數

 、佟⒗蠋熯@里有一些小棒,請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來數一數,

 、勰悴聦α藛?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讓自己和別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集體交流:出好方法。

 、蕖党10根小棒,十個一是(),捆成一捆,一個十是()。

  接著數到20根,同桌互數,指名數。

 、、怎樣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體有多少。

  2、數的組成

  擺小棒,說說是十幾,這個數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①指名說11

 、、添上1根,同桌互說后交流。

  ③、13-18各數任選一個跟同桌說一說,再交流。

 、軘[19說一說再添一根有幾個十是幾根。

  3、數的順序

 、倏粗背呱系臄,從0讀到10,再從10讀到20

 、谔釂枺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還是?17比14大還是?你發(fā)現了什么?

 、壑该麛禂,從七數到十三,從十二數到二十,從十八倒數到九。

 、躊87練習十四,連一連,看看會有什么驚喜?

  三、鞏固延伸

  1、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東西可以用十幾來表示?

  2、比一比誰翻得快

  找出數學書第8、12、17、20頁。介紹好方法,現在往前翻還是往后翻,再翻幾張,為什么?數出10張,看看有多厚,再數20張,看看有多厚。

  四、: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板書設計

  放大的課本上的圖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按學生的座位分三組,從每個組找同學提問,回答正確加100分,打錯不加分。

  教學反思

  學習活動,促進獨立思考以及在小組中的'合作與交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平時我發(fā)現我班學生在翻書時速度較慢,一頁一頁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還是往后。學了20以內數的順序后,讓學生翻翻書,根據數的順序來確定往哪邊翻;體驗一下10張、20張的厚度增強數感來確定大概還要翻多厚,增快翻書的速度。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12

  一、創(chuàng)設情境,直接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小明沒有帶小棒,老師準備借一把小棒給他,你們猜猜大約有多少呢?

  生猜

  師:猜得真多,到底誰猜對了?怎么辦呢?

  生數(師展示)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探索過程

  1、探索

 。1)擺

  師:小朋友,你們帶來了多少根小棒?不說出答案,試著擺一擺,怎樣就能讓別人一眼看出你有多少根?

  生擺,11-20各數的認識(參賽)。

  (2)說

  師:誰愿意把自己的擺法跟大家說一說?其他小朋友認真聽一聽!

  生說。

  師:還有與他不同的擺法嗎?(師根據學生的說,作好展示)

  師:小朋友真不錯,想了這么多擺法,咱們來評一評,誰的擺法最好?為什么?

  生評。(獎勵)

  哪些小朋友的擺法跟他一樣?請舉起你的小手。 哇,這么多聰明的小朋友!

 。3)學

  師:想知道小明是怎么擺的嗎?咱們一起去看看!誰說說他是怎么做的?你認為他這種做法好嗎?為什么?你們也能像他這樣做嗎?與好朋友合作綁一綁!

 。◣燀樖帜靡焕Γ﹩枺耗銈兘壍倪@一捆就是1個幾?這個十里有幾個一?

  2、讀數

  (1)看,小明擺的是多少?有幾個十和幾個一?現在你知道11是怎么合成的嗎? (11)

  小結:對,11是由1個十和1個一合成的!

  (2)這又是多少 ?它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合成的?學生說 還有誰能說說! (12)

 。3)小朋友,你們帶來的.小棒是多少?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多個學生說!

  小朋友, 20呢?你們會擺嗎?把你擺的舉起來!誰能說說你為什么這么擺嗎? (20)

 。4) 小朋友看,你看到什么?有多少個?它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問兩次)13、15、16、17

  3、休息(咱們休息一會!)

  4、數的順序和大小

  (1)師:小朋友,今天除了來了這么多叔叔阿姨外,還來了位特殊的朋友,是誰?

  請小朋友拿出這位特殊的朋友,按順序讀讀他身上的數字?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說,小學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參賽)》。

  師:小朋友,看著這尺子,我想到了許多問題:

  15前一個數是幾? 誰告訴我!

  比16多1是幾?

  19比20少幾?

  18的鄰居有哪些?

  10離15近,還是19離15近?

  師:誰也能看著尺子上的數提問給老師回答? (獎勵)

  三、綜合應用

  (1)師:小朋友,你能把咱們今天學的數字娃娃從你的學具袋里請出來嗎?

  瞧!他們好亂的,能幫他們排排隊嗎?說說你是怎么排的?還有不同的排法嗎?

  (2) 聽口令,找朋友:A、請你找出比11大歲的朋友?B、請你找出比18小3

  歲的朋友?B、請你找出15的鄰居?、、、、、、

 。3)小朋友,湯老師手上拿著一張數字娃娃,你們猜猜會是多少呢?“大了,小了,對了!

 。4)師:小朋友,你知道嗎?這些數字娃娃是咱們的好朋友,他們時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你能從中找出哪些數字娃娃?

  這是一張“過路圖”,調皮的數字娃娃躲起來了,你能找出來嗎?在我們生活中,你還見過或聽過哪些數字娃娃的名字?

  四、小結

  小朋友,你們今天學得開心嗎?

  唱歌曲走出教室!“如果感到快樂,你就拍拍手起!”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13

  教學內容:

  課本73-74頁及練習十七中的部分練習。

  教學目標:

  1、認識11-20各數,能熟練地數11-20各數,會讀會寫,并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

  2、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估”的意識。

  4、通過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的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準備:

  小棒、鉛筆。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知

  1、數數

  小朋友們,你們會數數嗎?我們來一次數數比賽怎么樣?老師先提出比賽要求,從1開始數,誰在相同的時間里數的數多誰就是數數小能手,比賽開始!

  學生在30秒內獨立數數。

  讓學生數1—20

  引導全班一起數11—20

  揭題:今天我們就主要來學習11—20這些數。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14

  設計說明

  本節(jié)內容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xù),又為后面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做好了準備。學生基本上已經會數到20,對11~20各數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以下兩點:

  1.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在樂中學。

  小學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本節(jié)課的內容都是抽象的數,單憑老師講,學生一點興趣也沒有。在教學中設計了用擺小棒數數的方法,讓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學習11~20各數,知道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它們的組成,并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和課件演示,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

  2.注重動手操作,在玩中學。

  教學中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知識結構出發(fā),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操作、觀察、交流、討論,從直觀到抽象,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如在理解計數單位“十”,建立“十進制”的概念時,把12根小棒作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數具體化,圍繞中心問題“你認為哪一種擺法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小棒”,學生進行積極地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究,然后匯報擺的方法:1根1根地擺;2根2根地擺;5根5根地擺;一邊擺10根,另一邊擺2根;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種擺法。學生各抒己見,初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從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動手操作,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運用轉化理解10個一是這一捆,1個十也是這一捆,經歷10個一是1個十的知識形成過程。通過擺一擺、說一說,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2個十是20。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新課

  課件出示教材73頁主題圖。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你能分別數出來嗎?

  (1)蘋果有幾個?(2)石榴有幾個?(3)桃子有幾個?(4)梨有幾個?

  橘子、香蕉這些比較少。但是,小棒、球、正方體比較多,我們要細心數一數。(學生分別數出小棒、球、正方體的個數,并匯報)

  師:我們在前面已經認識了10以內的數。今天,我們來學習比10稍大一些的數。(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數物體的個數,引入11~20各數的認識,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教學例1。

  師:以前在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的時候,同學們都習慣用小手指來幫忙,可是今天學習比10稍大一些的數,小手指不夠用了,老師請來了小棒來幫助同學們學習。

  1.動手操作。

  (1)請同學們1根1根地數,數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樣擺就可以讓大家一眼看出你擺的是10根小棒。(學生操作,可以捆成一捆)

  (2)提問:這一捆是幾個1根呀?是多少根?(是10個1根,是10根)

  教師說明:1個十里有10個一,10個一就是1個十。

  2.合作探究。

  師:你認為哪一種擺法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小棒?為什么?

  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小組內討論、交流,并匯報做法。

  預設 生1:1根1根地擺。

  生2:2根2根地擺。

  生3:5根5根地擺。

  生4:一邊擺10根,另一邊擺2根。

  生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

  小結:擺12根小棒時,先捆成一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這樣的擺法表示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就是12,看起來比較清楚。

  3.拓展延伸。

  (1)讓學生根據12的擺法,快速擺出11、13、18、19各數。

  (2)學生動手操作。

  (3)你覺得20應該怎么擺?為什么?

  預設 生1:在剛擺完的19根后面再放1根。

  生2:20根就是2個10根,把10根捆成一捆,放2捆,這樣就能很快地看出來。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15

  教學內容:

  西師版數學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57頁~第60頁,認識11~20各數。

  教材地位: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并且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十位和個位,認識計數單位“十”和“一 ”,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會正確讀、寫11?20各數;熟練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能口算10加幾;通過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體會11~20各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作用和價值。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積極主動探索、動手操作并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十位和個位,認識計數單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會正確讀、寫11?20各數;熟練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能口算10加幾;通過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法學法:

  1、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的學習方式去認識11-20各數。

  2、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數一數、擺一擺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組成、數的順序和大小。

  3、創(chuàng)設一系列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擺一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鞏固新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教具導入法”

  師:大家看看這里,這是我給大家準備的獎品。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來摸一摸。

  學生猜后,師打開袋子,展示鉛筆,并和學生一起數一數。

  數到10以后,還多余幾根,師問:接著怎么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給予評議。

  師:“同學們的想法真不錯。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11~20各數’。”板書課題,并朗讀2遍。

  當學生碰到“猜一猜獎品是什么?”這種情景,心里活動是十分積極的。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學習過程

  1、明了問題,思考解決方案

  師問:“剛才我們一根一根的數鉛筆3是不是很麻煩呢?”“當鉛筆擺出來時,怎樣讓別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幾根呢?你有什么辦法嗎?”

  這兩個問題打開學生的思路后,讓學生討論,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

  2、優(yōu)化表達方法。

  師:“哪種方法好一些?”來讓學生理解用一捆來表示10最方便。

  3、學習數位順序表及其意義。

  在這里,通過教師引導“數一數算珠有多少?”“看一看這些數如何在計數器上表示出來!。然后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理解數位及數位順序。

  4、學習書寫數字的時候,我現在田字格中示范,直觀的讓學生學習如何寫好數字。同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教學時我也沒有把所有的數都讀寫完,可讓學生自己在認數的基礎上試著去邊讀邊寫。

  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重視學生數概念的抽象過程,用“小棒一算珠圖一計數器一讀寫數”這樣的教學過程,體現了“直觀一半抽象一抽象”的認知過程。學生不但認識了“十位”“個位”兩個數位,還通過用計數器強調位置值(同一數字在不同數位表示的'數的大小不一樣)在計數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對數概念的理解。

  5、學習計算10加幾時,我引導學生借助觀察、操作等活動,根據11?20各數的組成來寫10加幾的加法算式,并理解10加幾的口算方法,在溝通知識間聯系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

  6、在尺子上最容易看到數的大小。教師讓學生觀察準備好的尺子,輕松完成“大些”和“大得多”的教學。

  三、鞏固新知。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安排了數數比賽的活動、擺小棒的游戲和找朋友的數學活動。

  1、分組比賽,看哪組數得最好。

  A、從11數到20 B、從7數到13

  C、19倒數到10 D、從11數到18

  2、擺小棒的游戲。

  師出示數字卡片,一個擺一個讀數和說數的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數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數字相同的好朋友。

  這些活動針對性強,趣味性好。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呢?后,讓學生自由回答,再總結得出:會算10加幾的算式,知道10加幾得十幾;會比較數的大小,能用“大一些”、“大得多”來進行數的比較。教師:祝賀大家有這么多的收獲!這節(jié)課學會了10加幾的加法,20以內的其他加法怎樣計算呢?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02-28

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01-27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2-19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2-10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2-13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04-12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8-14

11到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4-15

11~20各數的寫法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