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科學的教案

時間:2023-02-09 13:39:04 教案 投訴 投稿

科學的教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的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的教案15篇

科學的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動物有不同食性。

  2.有探索小動物食性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實物:小雞、小鴨、小兔,小米、小魚、小蝦、玉米面、菜葉。

  教具:小動物圖片,食物圖片。

  過程建議

  1.帶幼兒分別參觀小雞、小鴨、小兔的家,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外形、動作,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小動物的外形和動作,模仿幾種動物的叫聲。

  2.小動物吃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3.試一試:提供各種食物,幼兒依自已意愿選擇食物喂小動物。

  4.交流:我喂小動物吃了什么食物。

  5.匯報:將動物愛吃的食物圖片,粘貼在小動物圖片下:小雞愛吃玉米面和菜葉,小鴨愛吃小魚、小蝦和菜葉,小兔愛吃菜葉。

  延伸提示

  日常生活中,根據(jù)幼兒興趣繼續(xù)讓他們探究其他小動物的`食性。

科學的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料紙若干,調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么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天,老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起喊一、二、三。ń處煋u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么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知道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告訴老師!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老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里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谡l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劭偨Y:我們現(xiàn)在一起來試一試,然后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ǔ鍪敬蟮.示范調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色,并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才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么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么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調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可以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并記錄)

  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范。

  5、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并記錄

 、偎{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調色卡,還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后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用記錄卡記錄下來。ㄓ變鹤杂蛇x材操作并記錄)

  ②變出了什么?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劢處熆偨Y: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游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么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么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么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幼兒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

 。惤约眩

科學的教案3

  設計意圖:

  孩子們的平衡能力比較弱,為了鍛煉幼兒這方面的能力,我設計了本節(jié)課。

  活動目標:

  1、能在較窄的路上行走,行走時能兩臂側平舉保持身體平衡。

  2、在游戲中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

  活動準備:

  1.4個果籃,橘子若干。

  2.人手一根長約70CM的棒子。

  3.輕松歡快的'音樂《小駿馬》、《向前沖》,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師幼跟隨音樂《向前沖》做動作,活動一下肢體。

  二、活動過程:

  1、幼兒手拿棒子,騎竹馬隨音樂跟教師騎竹馬做運動。

  2、幼兒自由玩棒子,嘗試一物多玩。

  棒子可好玩了,除了可以騎竹馬,還能怎么玩呢?請小朋友動腦筋區(qū)玩一玩,然后一會來告訴老師哦。

  3、游戲摘橘子

  教師請幼兒簡單介紹后,讓幼兒觀察教師搭建的小路。在小路前站成一排,教師交代玩法。

  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橘子熟了,讓我們一起騎著竹馬去果園里摘橘子。去果園還要經過一條小路,到了小路那,我們要放下竹馬,走在小路上,千萬不能走到小路外面去。(教師邊講解邊示范)。走到果園后,每人摘一個果子再走回來。

  幼兒玩摘橘子的游戲,教師巡回指導。游戲進行2-3遍。當橘子摘完后,結束游戲。

  教師游戲。

  三、放松活動:

  師幼隨音樂《小駿馬》做放松活動。

  活動反思:

  通過這節(jié)課,孩子們的平衡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在游戲活動中,玩的特別快樂。

科學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道電能可以轉化為機械能。

  2、了解簡單的串聯(lián)電路。

  3、知道加速空氣流通產生風。

  4、幼兒通過完成風扇的制作,體會成就感并提高動手能力。

  5、激發(fā)幼兒自主制作風扇意識,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

  6、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采用的科學方法:

  提問法、討論法、實驗法 。

  幼兒材料:

  小馬達、風葉、電池(電池屬于公共材料,留下或下次帶兩個)

  雙入電池盒、風扇紙模

  教師材料:

  同上

  實驗步驟:

  1、將電扇圖片摳下

  2、將圖片有線處折疊

  3、將電池與電機相連接

  4、將電池盒粘貼在圖片后部

  5、將電機如圖安裝在圖片上, 將圖片上面固定

  6、將扇葉與電機連接

  7、完成

  8、安裝電池和葉片,觀察現(xiàn)象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1、猜謎語:冬天不用夏天用,有風不用沒風用。插電扇葉轉起來,涼風快快跑出來。謎底(電風扇)

  2、電風扇有什么用途及原理

  電風扇有什么用?它為什么能使人感到涼快?(能使人感覺涼快,加速空氣流通產生風,)

  3、吸引幼兒制作興趣:小電扇真有趣,,我們大家一起制作一個電風扇吧。

 。ǘ┗顒舆M行中

  1、材料探索

  (1)認識各種材料,知道其用途。

  教師出示各種材料:小馬達、扇葉、開關、電池、雙入電池盒、風扇紙模,并進行說明和提問。依次說出材料的名稱和特征(名字、材質、顏色、形狀等)

  再讓幼兒猜想各種材料之間的關系和作用:扇葉要怎樣安裝?馬達的作用是什么?開關有什么作用?

 。2)了解電池的正負極

  如果想讓電風扇轉起來,怎么辦?一定要用電。那么我們把電池裝入電池盒,怎么裝?電池的安裝:正極和負極安裝正確才能發(fā)電。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1)教師組裝步驟:先將電池裝入電池盒,扇葉插入馬達,將紅線和黑線分別插入馬達的銅口內系住,然后將與馬達連接的紅線與電池盒上的紅線連接,與馬達連接的'黑線與電源開關一端連接,電池盒上的黃線與開關另一端連接,組裝好后,開關電源,風扇會相應開關。

 。2)引導幼兒組裝電風扇。

 。3)教師指導幼兒操作。幼兒一起來快樂做風扇

  3、總結:電能可以轉化為機械能。機械能促使空氣流通產生風,

  (三)互動課堂

  1、根據(jù)互動課堂問題進行提問

  (1)小朋友們想一想,手指能放在電風扇里嗎呢?(不能)

 。2)萊克和波波在有一定距離的地方吹電風扇,可以嗎?(可以)

  (3)身體出汗時能吹電扇嗎?(不能)

 。4)電風扇在轉動時,能直接拔插銷嗎?(不能)

  2、游戲: 腦筋急轉彎:有個人一直對著風扇吹,為什么還熱的大汗淋漓?答案:因為風扇沒轉,而那個人在吹它。

 。ㄋ模┙處熍c幼兒一起總結和提問并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電能可以轉化為機械能。機械能促使空氣流通產生風,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評:誰的電風扇轉起來后能感到涼快?

  (五)總結延伸

  什么事物會用到串連電路?

 。┧喉、成品、袋子帶回家。

  活動反思:

  教師在活動中思路清晰,重點難點把握準確,指導明確具體,能夠用多種方式積極、及時、有效地應答幼兒的需求,始終以支持、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激發(fā)幼兒勤于思考,敢于發(fā)言,在整個活動中,良好的師幼、同伴關系有效地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

  小百科:電風扇簡稱電扇,也稱為風扇、扇風機,是一種利用電動機驅動扇葉旋轉,來達到使空氣加速流通的家用電器,主要用于清涼解暑和流通空氣。廣泛用于家庭、教室,辦公室、商店、醫(yī)院和賓館等場所。

科學的教案5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發(fā)展依賴于生存的環(huán)境,幼兒每時每刻都在與環(huán)境發(fā)生交流,環(huán)境是幼兒發(fā)展的資源,幼兒只有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才能獲得發(fā)展!倍鐣w速發(fā)展的今天,資源的不斷開發(fā)和浪費的日益嚴重,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已成了不爭的事實。如何讓幼兒從小樹立起環(huán)保的意識,增加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感呢?我利用幼兒日常熟悉的垃圾生成教育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認識各類生活垃圾,了解哪些是可以循環(huán)再用,并通過分類操作,更好地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培養(yǎng)了環(huán)保意識,達到玩中學,玩中做的目的,從而真正發(fā)揮了孩子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與生活的關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嘗試給垃圾分類。

  3、知道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1、收集來的礦泉水瓶、可樂罐、塑料袋、廢舊電池、果皮、廢紙、樹葉等廢棄實物或照片。

  2、做紙漿的工具、三個垃圾桶、白色卡紙和水彩筆。

  3、有關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相關圖片和影像資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1、教師:“什么是垃圾嗎?環(huán)衛(wèi)工人為什么每天都要清掃垃圾呢?”

  2、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教師:“如果我們的周圍都是垃圾,生活會變得怎么樣?我們應該怎么辦?還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處理垃圾?”

  教師:“今天,我們撿來的垃圾應該怎樣處理呢?為什么?”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介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教師:“我們可以怎樣給垃圾分類呢?”

  教師:“像塑料制品、玻璃、金屬、紙制品這樣還可以利用的垃圾叫作可回收垃圾,像腐敗的菜葉這樣沒有用的垃圾叫作不可回收垃圾。”

  2、認識有機垃圾。

 。1)教師:“菜葉等垃圾腐爛后會有什么用?”

 。2)學習詞匯:有機垃圾。提問:“還有哪些也是有機垃圾?”

 。3)看影像資料(一):回憶菜葉的'變化,了解菜葉等垃圾在土中會腐爛,這些垃圾可以慢慢變成肥料,讓其他植物長得更好。

  3、認識有害、有毒垃圾。

 。1)看影像資料(二):觀察塑料袋的變化,并與菜葉的變化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塑料袋不會腐爛,只會越積越多污染環(huán)境,動物不小心吃了會有危險,我們把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盡量不用或少用這些東西,以保護環(huán)境。

 。2)教師:“我們小朋友都知道還有一種垃圾有毒,是什么?誰來說說廢電池對我們有哪些危害?”

 。3)看影像資料(三):了解廢電池的毒害,知道廢電池要作特別處理。

  教師:“廢電池是有毒垃圾,亂扔能使一大片的土地不長莊稼或污染水源,我們要把它進行單獨回收,專門處理。

 。4)經驗擴展:“還有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

  4、觀察“做紙漿實驗”,認識可回收垃圾。

 。1)提問:“老師是怎么做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小結:紙可以做成紙漿再造出新的紙,紙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叫 ‘可回收垃,圾’,學習詞匯:‘可回收垃圾’。

  三、垃圾分類。

  1、看影像資料(四):垃圾分類、回收的錄像片段。

  提問:“垃圾車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的產品?”

  2、認識“回收利用”標記。

 。1)出示“回收利用”的標志,讓幼兒根據(jù)圖意猜測該標志的含義,并說說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一標志。

 。2)講解“回收利用”標志含義。

  提問:“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為什么?”(紙、玻璃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經過加工處理,可以制造出新的產品。)

 。3)啟發(fā)幼兒設計“不能回收利用”的標志圖。

  提問:“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為什么?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焚燒或深埋。)

 。4)將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圖片按可以回收利用與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兩類,教師檢查幼兒分類情況。

 。5)教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回收利用這些物品,就能凈化環(huán)境,保護資源。

  3、引導幼兒將垃圾分類。

 。1)教師:“怎樣才能讓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處理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游戲:看誰做得對。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3)出示貼有標志的三只垃圾分類裝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廢舊電池回收),請個別幼兒將垃圾按標志分類。

 。4)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并進行分類。

  四、 學習制作垃圾標記及分類垃圾桶。

 。1)出示垃圾桶,提出制作標記來區(qū)分垃圾桶。

  教師:“老師這兒的垃圾桶都一樣怎么辦呢?我們該做什么樣的標記呢?”

 。2)幼兒分組進行設計垃圾桶標記,在白紙卡片上畫標記。

  (3)展示各組幼兒設計的標記,請幼兒介紹為什么要這樣設計標記。

 。4)教師給每組幼兒提供垃圾桶,請幼兒粘貼標記。

 。5)師幼共同欣賞彼此設計的標記并說出其含義。

 。6)欣賞兒歌:

  小朋友 講衛(wèi)生 廢棄物 不亂扔

  歸好類 可再生 節(jié)資源 保環(huán)境

  活動延伸:

  1、將垃圾分裝桶放在活動室的一角,督促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2、開展“大手拉小手”活動,向父母宣傳垃圾分的意義,做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活動評析: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幼兒知道了更多關于垃圾的知識,了解了不同垃圾的處理方法,同時學會了簡單的分類。活動中,運用的錄像和實驗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幼兒的思維積極,發(fā)言大膽,而分組教學給了幼兒更多的發(fā)言機會。垃圾分類標志圖的設計更給了幼兒主動參與及繼續(xù)思考的機會,教學效果較好!

科學的教案6

  《不同形狀的拼圖形》

  教學目的:

  1、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分辨出三種不同的圖形。

  2、學習句型“這是由**和**拼成的”。

  3、體會操作圖形組合的樂趣,鍛煉幼兒動手能力。

  教學準備:

  1、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圖形鋪成小路。

  2、每人一份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3、貓頭鷹頭飾

  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

  老師扮演貓頭鷹爺爺:小朋友,你們好!我是貓頭鷹爺爺,今天我要在森林博物館開畫展,邀請小朋友們去看畫展!

  2、去畫展的路上

  1)老師:這條路真有趣,它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啊?

  幼兒回答: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2)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呢?圓形。

  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個圓形。

  3)接下來我們看到什么形狀?三角形。

  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共有幾個三角形。

  4)再接著我們看到什么形狀呢?正方形。

  我們數(shù)一數(shù)正方形共有幾個。

  3、看畫展

  教師出示一幅畫,上面畫有太陽、送書、小房子,請幼兒說一說這些畫是由什么圖形拼貼成的。

  4、幼兒用圖形拼貼

  在操作過程中,老師從旁指導。

  5、欣賞拼貼作品。

科學的教案7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物品標記,能用對應的方法找到存放自己物品的位置。

  2、能區(qū)分自己與別人的物品,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活動準備

  1、實物圖標若干張。

  2、活動前已讓幼兒選擇過自己喜愛的`圖標,教師在其中的一張上寫好幼兒的姓名,將該套圖標中剩下的幾張分別貼到茶杯櫥、毛巾架等處。

  活動過程

  一、認圖標。

  出示插有實物圖標的紙板,讓幼兒回憶自己選擇的圖標,并在紙板上指認出來。

  教師核對圖標上的姓名,說對的就讓幼兒將圖標取走;說錯的,教師給予一定的提示。

  二、明確生活用品使用規(guī)則。

  告訴幼兒,在幼兒園里每個人都要使用自己的一套生活用品:

  茶杯、毛巾、小床等,并說明每個小朋友只準用自己的物品。

  三、尋找自己的生活用品。

  讓幼兒手持圖標自由走動,去對應茶杯櫥、毛巾架等處的相同圖標,

  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用品所在位置后,再將手上的圖標還給老師。

  活動中,教師提醒幼兒看看自己的圖標旁邊是哪些圖標,豐富幼兒表述方位的詞匯和語句,

  如:我的圖標旁邊是小兔子圖標等。

科學的教案8

  科學活動:

  認識中秋節(jié)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體驗民族節(jié)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jié)日,了解簡單的節(jié)日風俗和有關的。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教案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并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嫦娥奔月》

  教案過程: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jié)日。

  2、介紹中秋節(jié)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jié)有叫團圓節(jié)。

  3、了解人們在中秋節(jié)的活動。

  問:你是怎么過中秋節(jié)的?你喜歡過中秋節(jié)嗎?為什么?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么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科學的教案9

  活動目標

  1、明白螢火蟲的特征,并用發(fā)光物模仿螢火蟲。

  2、仿照故事結構編故事。

  活動準備

  1、"故事":調皮的光光。

  2、手電筒。

  3、螢火蟲發(fā)光的原因及方式介紹,1~10的數(shù)字卡數(shù)套。

  活動過程

  一、結合幼兒用書,運用故事大書與幼兒分享故事《調皮的光光》:

  1、提示幼兒注意故事畫面的變化,猜想故事的資料。

  2、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層變哼吙磿呅蕾p故事。

  二、與幼兒一齊展開討論,幫忙幼兒理解故事資料。

  1、故事里有誰說了什么事情

  2、你喜歡光光嗎為什么

  3、如果你是光光,會把發(fā)光的本領用在哪里

  三、見到說明螢火蟲發(fā)光的特征、原因及方式。

  1、誰見過螢火蟲(如果有幼兒看見過,請他講述他的經驗。)

  2、螢火蟲為什么會發(fā)光

  玩"螢火蟲找朋友"的游戲:

  3、將幼兒分為數(shù)組,每組6~7人,當雄螢火蟲。

  4、將數(shù)字卡分給各組,每組數(shù)字卡的張數(shù)、數(shù)目相同;同時每組發(fā)一只手電筒。

  5、拉上窗簾,關上燈,教師持手電筒當雌螢火蟲,一明一暗地打光數(shù)下。

  6、各組幼兒根據(jù)教師所打出的次數(shù),找到對應的數(shù)字牌后,以自我這一組的手電筒打光響應;

  動作最快且正確的一組表示找到了朋友,請一名幼兒"飛"到教師身旁。

  四、仿照故事《調皮的光光》的.結構,創(chuàng)編故事《我的昆蟲朋友》。

  請幼兒結合個人的經驗,想象一個自我與昆蟲朋友的故事。

  指導幼兒用畫面的方式把故事表現(xiàn)出來,做成一本自我的故事書

科學的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采集活動,使幼兒發(fā)現(xiàn)周圍世界有各種各樣的樹葉,激發(fā)幼兒觀賞大自然的興趣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學習分類的技能,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利用采集到的樹葉拼成圖案,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只采集盒(放樹葉用)。

  活動過程:

  1、通過采集樹葉的.活動,激發(fā)幼兒觀賞各種樹葉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在我們幼兒園活動場地的周圍,有許多大小不同的樹,有的是常綠樹,有的是落葉樹,樹上長著不同的美麗的葉子,落葉樹的葉子有的已經掉下來了。今天我們每人那一個采集盒到活動場地四周去采集一些樹葉,尋找你喜歡的、不同的、漂亮的樹葉。小朋友可以到樹下去拾落葉,如果有的地上沒有,你可以輕輕的采摘幾片!

  2、幼兒討論交流采集的樹葉,鼓勵能力弱的幼兒大膽發(fā)言。

  師:“請把小朋友自己采集的樹葉放在桌子上,你們看看、摸摸,還可以聞聞,然后告訴大家,你采的樹葉是什么樣子的?”

  3、學習分類。

  師:“你們采集了這么多不一樣的樹葉,現(xiàn)在把你們的樹葉進行分類,可以分成兩類、三類,愿意怎么分就怎么分!薄罢埿∨笥迅嬖V大家,你把樹葉分成了幾類?你是怎樣分的?”“剛才你們有的是把樹葉按形狀分的,有的按大小分的,有的按顏色分的,這樣我們看到了樹葉是各種各樣的,它們形狀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不同,非常美麗。”

  活動結束:

  引導幼兒進行樹葉粘拼圖案的游戲,鞏固地各種樹葉的認識。

科學的教案11

  設計理念:

  每次吃餐點的時候,孩子們都會興致地觀察、說我的餅干是小熊的,我的餅干是圓的,也有一些孩子喜歡把餅干放入果汁或牛奶中沾著吃,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各種形狀的餅干特別感興趣。《綱要》中指出:對周圍的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于是,拿起身邊的材料,將日常的生活活動設計成一個科學探究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大的空間,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品嘗、思考、想象……滿足幼兒的愿望,促進幼兒的'感官能力與想象力,并使幼兒在自由、主動的嘗試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感官,大膽表達,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各種感官來感知餅干的特性。

  2、樂于參加活動,觀察、發(fā)現(xiàn)餅干與水的前后變化。

  活動重難點:運用多種感官感知餅干的特性。

  活動準備:

  透明的一次性杯子裝上溫水,人手一份;每人一碟餅干(4塊);手洗干凈;每桌一塊濕毛巾。

  活動過程

  一、激趣引題

  1、幼兒聽音樂表演歌曲《做餅干》。

  2、請餅干變魔術。

  二、多種感官,感知餅干的特性

  1、看一看,碟子里的餅干都是什么樣子的?(都有哪些

  形狀)

  2、摸一摸,摸上去是怎么感覺?

  3、聞一聞,有什么味道?

  4、數(shù)一數(shù),碟子里有幾塊餅干?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

  5、嘗一嘗,餅干是什么味道的?(請每位小朋友選一塊

  自己喜歡的餅干咬一口)

  6、幼兒相互交流:咬掉一口的餅干有了什么變化?咬掉

  一口的餅干像什么?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7、一塊餅干吃完了,現(xiàn)在還有幾塊餅干?

  8、再選一塊自己喜歡的餅干,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

  和邊上小朋友說一說:你的餅干是怎么樣的?

  9、吃好后,數(shù)一數(shù),碟子里還有幾塊餅干?

  三、實驗操作,發(fā)現(xiàn)餅干與水的前后變化

  1、幼兒猜想:今天我還帶來了餅干的好朋友,看看是誰呀?如果餅干在水里洗一洗小腳,請你猜猜餅干會有什么變化?水又會有什么變化?

  2、幼兒自由動手操作實驗。

  3、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交流餅干的前后變化。

  4、現(xiàn)在碟子了還有幾塊餅干?

  5、根據(jù)幼兒的喜歡再拿一塊餅干試一試。說說感覺怎么樣?

  6、觀察下杯子里的水有什么變化?這些沉在水里的是什么東西?

  四、結束

  1、餅干吃完了,我們應該干什么了?

  2、師幼一起拿著水杯去漱口。

科學的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透過猜猜、看看,比較黃豆、赤豆、綠豆,并說說其特征及用途。

  2、了解、認識各種豆類食品,激發(fā)幼兒喜歡吃豆類食品。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豆罐(黃豆、赤豆或綠豆)。

  2、相對應的豆制品及照片。

  3、豆寶寶介紹自己的豆制品的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

 。1)幼兒搖搖、聽聽、猜猜豆寶寶。

  師:“這天,我們那里有很多的豆寶寶,你們愿意和它們一齊玩嗎?”

  幼齊:愿意。

  師:“那好,我們輕輕把小椅子下面的豆罐罐拿起來,請你輕輕地搖一搖、聽一聽、猜一猜里面藏了哪位豆寶寶?”(幼兒自由交流)

 。2)幼兒打開罐子,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哪種豆寶寶?

  幼A:黃豆。

  幼B:紅豆。

  幼C:我的是綠豆。

 。ㄔu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透過搖搖、聽聽、猜猜,一下子激起了他們的興趣,把他們引入了活動中,為下面的活動作了鋪墊。)

  2、自由探索。

 。1)聽聽、看看、說說三種豆寶寶的不同。

  師:“老師這邊也有三個豆罐子,我來搖一搖,你們聽聽會發(fā)現(xiàn)什么小秘密?它們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

  幼齊:不一樣。

  師:“為什么發(fā)出不一樣的聲音呢?”

  幼A:因為里面裝得豆豆不一樣。

  幼B:有的豆豆小,有的豆豆大。

  幼C:因為有的是綠豆,有的是赤豆。

  幼兒自由取出一粒豆寶寶,看看長得怎樣樣的?和旁邊的小朋友的比比,看看是不是一樣的?

  師:“看看你的豆豆是長得怎樣樣的?和你好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樣?”

  幼A:我的豆豆是紅色的。

  幼B:我的是綠色的,是綠豆。

  幼C:我的是黃豆,比多多的綠豆大。

  幼D:我的和米沂的也不一樣的,我的是紅色的,她的是黃色的。

 。ㄔu析:孩子們在簡單愉快地氛圍中自由探索、自由討論,透過和好朋友的豆豆的比較,發(fā)現(xiàn)它們的`不同,不是教師一味地灌輸孩子們的知識,是他們自己找到的、自己發(fā)現(xiàn)的,因此在此他們也玩得很開心,同時也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知識。)

  (2)送豆寶寶回家。

  師:“它們的顏色、大小、形狀不一樣,那把你手里的豆寶寶送到它們的家里去吧!”(幼兒根據(jù)豆豆的標記送它們回家。)

 。3)幼兒討論:你喜歡哪種豆寶寶?為什么?

  幼A:我喜歡黃豆寶寶,它能夠變成豆腐吃的。

  幼B:我喜歡綠豆寶寶,我吃過的。

  師:“對,豆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它能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此刻,我們就去參加一個豆制品展覽會,看看你喜歡的豆寶寶變成了什么?”

  3、幼兒交流討論:

 。1)你喜歡的豆寶寶變成了什么?

  幼A:我的變成了豆腐。

  幼B:黃豆寶寶變成了豆?jié){。

  幼C:我的是綠豆湯,是綠豆寶寶變的。

  幼D:豆沙是紅豆寶寶變的。

 。ㄔu析:透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很豐富的,在家常見的、常吃的一些豆制品還是能夠認出來的。孩子們選取自己喜歡的食品,發(fā)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同時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

 。2)把豆制品送到相應的豆寶寶那里。

 。3)看照片,請豆寶寶檢查。(聽錄音)

 。ㄔu析:孩子們自由選取,并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送它們回家,再看照片、聽錄音讓孩子們自己檢查、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以他們?yōu)橹行模岣咚麄兊膮⑴c性,同時在集中注意力看聽時,對豆制品已經有了必須的認識。)

  4、小結:小朋友們真棒,豆寶寶很開心,要謝謝你們。豆寶寶不僅僅能夠做這么多好吃的食品,而且都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所以我們要多吃、常吃豆制品,讓我們身體長得棒棒的!

  活動評析:本次活動采用農村特有的資源:黃豆、赤豆、綠豆,這三種豆也是孩子們常見的、比較熟悉的,較為他們理解。在活動中,讓孩子們搖搖豆罐、聽聽聲音、猜猜豆豆,一系列的自由探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起了他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簡單、愉快地氛圍中,不僅僅掌握了一些豆豆的特征和用途,還明白了它們所做成的相應的豆制品,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以孩子為中心,自主性有了必須的提高。

科學的教案13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建議

  1、提供能用語言表達科學觀察及科學現(xiàn)象的環(huán)境,如:有探究空間的動植物和自然現(xiàn)象等,為幼兒語言表達提供相應的素材。

  2、根據(jù)各教育活動的需要,提供相關的材料、圖書及操作的機會等,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活動的過程,及事物的變化。

  3、根據(jù)幼兒已有經驗,創(chuàng)設以科學真奇妙為主題的互動墻飾及自然角,引領幼兒關注并用語言表達生活中常見的有趣的現(xiàn)象。

  區(qū)域活動建議

  1、鼓勵幼兒關注并用語言表達生活中出現(xiàn)的有趣的現(xiàn)象,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2、鼓勵幼兒講述帶有科學色彩的圖書、圖片及文學作品等,

  3、組織幼兒展開對科學實驗的猜想、記錄、及談話分享等活動,使幼兒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對科學現(xiàn)象的認識和感受。

  4、鼓勵幼兒圍繞科學話題進行師幼之間、同伴之間的交流,幫助幼兒嘗試記錄要點。

  家園共育

  1、建議家長注意發(fā)現(xiàn)孩子對事物變化的興趣,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并協(xié)助孩子按其自己的想法進行探究。

  2、引導孩子閱讀涵蓋科學內容的圖書、連環(huán)畫等文學作品,和孩子交流相關經驗及感悟。

  3、啟發(fā)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生活中常見的有趣、新奇的事物,鼓勵孩子能大膽的設疑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感。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的流暢性。

  4、鼓勵孩子用繪畫等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或想法,引導幼兒嘗試尋求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如:查找圖書、資料等方法,既豐富孩子解決問題的策略又提高閱讀能力,調動對閱讀書籍、認讀漢字符號的興趣和欲望。

  日常生活教育

  1、在自然角種養(yǎng)殖孩子們熟悉、喜歡、感興趣的動、植物。每天利用早入園的時間或環(huán)節(jié)過渡等時間,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它們的生長、變化等情況,定期做好植物生長報告。

  2、定期或不定期的請孩子將自己新的發(fā)現(xiàn)講給老師和同伴聽,激起幼兒對身邊事物的關注,培養(yǎng)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其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的自信心。

  3、利用戶外活動、陽光充足的時間開展“看手影編兒歌”的活動。活動初始階段,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或以平行游戲的形式吸引孩子發(fā)現(xiàn)繼而關注這一現(xiàn)象,從模仿老師、模仿同伴過渡到自己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手影游戲,并大膽嘗試根據(jù)手影創(chuàng)編兒歌、謎語等。

  活動1、烏鴉喝水(故事)

  活動目標

  1、能傾聽故事,知道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2、理解故事的內容,體會故事中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見解。

  3、豐富詞匯:漸漸、升高

  活動準備

  1、教師根據(jù)故事內容制作多媒體動畫或圖片。

  2、教師備好配樂磁帶和錄音機。

  3、活動前有相關溶解、沉積等知識經驗。

  活動過程

  1、教師繪聲繪色的講故事第一、二段后,設置疑問:

 。1)你打算用什么辦法來幫助烏鴉喝到水?

 。2)你為什么用這個辦法?

  2、教師續(xù)講故事最后一段。

 。1)說說烏鴉用的是什么辦法?(引導幼兒理解漸漸、升高的詞義)

  (2)你覺得它的辦法怎樣?

  重點:能傾聽并理解故事的內容。

  難點: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語言完整,思路清晰。

  3、教師邊播放動畫或演示圖片完整講述故事。

 。1)提問:故事的名稱?

 。2)提問: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

 。3)你知道為什么會成功嗎?它要是向水里放糖、沙等其他的東西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4、再次欣賞故事,鼓勵

  幼兒跟著講述。

  活動建議:

  1、區(qū)域活動語言區(qū)中,放置故事圖片及錄音機,鼓勵幼兒講述故事。

  2、在科學中投放相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感受其中的奇妙。

  活動2、曹沖稱象(故事)

  活動目標:

  1、能傾聽故事,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2、理解故事的內容,體會故事中有趣的現(xiàn)象,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見解。

  3、理解詞意:龐大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到動物園參觀大象,使孩子知道大象是很龐大、很重的動物。

  2、具備一些有關物體沉浮的已有經驗。

  3、大象照片,教師根據(jù)故事內容制作多媒體動畫或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大象照片,引導幼兒說說大象什么樣?引導幼兒理解詞匯“龐大”的含義。

  2、設置問題:想一想用什么方法給大象稱體重?鼓勵幼兒大膽的假設、表達自己的想法。

  3、教師借助孩子給出的答案展開討論:

 。1)他的這種辦法行不行?

 。2)沒有這么大的稱,又該怎么辦呢?

  4、教師播放動畫或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看,邊看邊引導幼兒遵循故事的進展用自己的話講述動畫或圖片的內容。

  5、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安靜傾聽。

 。1)提問:故事的名稱?

 。2)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誰?

  (3)事情發(fā)生在什么時候(年代)?

 。4)曹沖用了什么辦法知道了大象的體重的?

  重難點:能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6、回放稱重的部分,請幼兒重點觀看,說說:

 。1)他用的什么方法?采用的幾個步驟完成的?

 。2)他用的這個辦法和我們以前玩過的什么游戲差不多?

  (3)你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

  活動建議

  利用活動區(qū)游戲及自由活動時間鼓勵引導幼兒大膽、完整地講述故事。

科學的教案14

  【活動目標】

  1、觀察認識蘿卜種子,了解蘿卜種子變成蘿卜的生長過程。

  2、嘗試用按、壓的方法種植蘿卜。

  3、關注植物生長,愿意連續(xù)觀察自己種植的蘿卜。

  【活動準備】

  1、蘿卜生長過程圖片。

  2、蘿卜種子若干、松軟的泥土、廢舊的杯子、罐子人手一個、大蘿卜,

  3、幼兒的小動物標簽一套。

  【活動過程】

  一、出示蘿卜的種子以及大蘿卜,激發(fā)幼兒興趣。

  1、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蘿卜種子。

  師:小朋友的桌面上有什么,你們見過嗎?它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

  2、出示大蘿卜。

  師:這又是什么?他是什么樣的啊?你們知道嗎,這些白白的'大大的蘿卜就是這些小黑種子長大變成的了。

  二、了解蘿卜的生長過程并學習種植蘿卜。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師:仔細看看蘿卜是怎樣長大的。蘿卜生長在哪里?種下去的種子過一段時間會怎樣?(發(fā)芽期、幼苗期、肉質根生長期)小朋友們多吃飯吸收營養(yǎng)才能長大,那我們的蘿卜吃什么呢?(蘿卜的生長環(huán)境、種植季節(jié)、成熟時間)

  (小結:秋季、夏季種植最適宜,兩至三各月成熟,水分、陽光充足有助于蘿卜的生長)

  2、學習種蘿卜的方法。

  師: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嘗試一下種蘿卜?

  (1)種植需要的材料

  師:那種蘿卜我們需要哪些材料呢?(幼兒討論)

  (2)教授種植方法。

  師:看看老師是怎樣種的。(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老師的種植方法:用手將蘿卜的種子按到土里,再澆點水。)

  3、幼兒嘗試種植。

  教師觀察指導,幫助又困難的幼兒。

  三、引導幼兒在接下來的日子,觀察管理自己種的蘿卜。

  師:蘿卜種好了,接下來我們可得好好照顧自己的蘿卜,讓它趕快長大!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由于準備充分,蘿卜種子、蘿卜生長過程的盆栽、蘿卜等實物以及圖片的出示,不斷地吸引幼兒,加上教師的引導,孩子們觀察的很仔細,了解了蘿卜生長的一系列過程。同時也增強了他們想要種植蘿卜的期望,所以在種植環(huán)節(jié),孩子們都能積極的參與。之后,小朋友將種植好的蘿卜帶回家自行管理。我覺得本節(jié)活動還可以做個延伸,如:教師設計蘿卜種植觀察記錄表,請家長幫助幼兒一起管理并記錄蘿卜生長的過程,讓幼兒能夠親身體驗,同時也增強管理能力。

科學的教案15

  活動目標

  1、經過觀察不一樣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xiàn)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自我嘗試動手制作的本事。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著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

  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透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先的一樣大

 。ù罅、小了、和原先一樣)。

  2、啟發(fā)、探索。

 。1)為什么透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范并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

  然后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3、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4、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么不一樣、

  (平:―樣大;凸:放大;凹:縮。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趣味,用不一樣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一樣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嘗試制作望遠鏡,教師巡回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制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

  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我制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

  進一步了解望遠鏡的作用并享受自我動手制作的樂趣。

 。ń處熖崾就h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解放軍t望。)

  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玩耍自制望遠鏡,對周圍事物進一步探索。

【科學的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的教案11-02

科學之旅教案11-23

有關科學的教案04-09

科學教案04-06

《哪里的科學》教案08-26

科學的活動教案11-25

科學的種子教案01-11

科學魚的教案01-15

科學教育的教案02-03

科學《光》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