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匆匆》教案 推薦度:
- 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案 推薦度:
- 《匆匆》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匆匆》教案模板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匆匆》教案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匆匆》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四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通過品讀來賞析語言文字的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一、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談話激情,導入 課文。
2、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自己讀,讀單元提示,明確本文在單元中的位置,再通讀課文,了解課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這篇文章作者要告訴我們什么”,要求學生認真、全面地讀課文,讓學生先進行充分的讀書活動,讀后開始發(fā)言。
。ā巴ㄗx全文,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進行初讀感悟,并進行教學信息的反饋,以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既達到了整體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發(fā)了學生深層次賞讀課文的興趣。)
二、品讀、賞析、讀中悟情。
1、教師:《匆匆》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形象生動地描述下來,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語句值得我們品析和深思。
2、請同學們認真研讀課文,找出含義深刻的或自己喜歡的句子,向同學說說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學生讀課文,進行圈、點、勾、畫并準備發(fā)言。
。ㄟ@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話題輻射全文,通過以說代講、以讀促講來學習課文,既突破重點和難點,又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但這一話題有一定難度,教師應(yīng)加以引導點撥。)
教師從以下幾方面引導:
(1)品讀疊詞和短句的妙用。如疊詞的應(yīng)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輕輕悄悄”、“伶伶俐俐”,這些詞用得巧妙,細致入微地刻畫時間的蹤跡,表達作者的無奈之情!叭サ谋M管去了,來著盡管來著;去來的時間又是怎樣的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這些句子都是短句,簡樸、輕靈,讀起來令人感到格外的輕巧、婉轉(zhuǎn),越讀越愛讀。
(2)品讀各種修辭手法寄寓的含義。排比:“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寫出了時間的流逝;擬人:“時間能‘跨’能‘飛’”,讀起來倍感親切。說過去的日子“如輕煙”、“如薄霧”、“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寫出時光匆匆,表達作者無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時間的心態(tài)。
。3)品讀文中精彩句段!坝谑恰词值臅r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边@個排比句具體寫出了日子是怎樣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排比句式,說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樣流逝的,以此來進行聽、讀、說、寫的訓練!澳懵斆鞯母嬖V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引導學生注意這個前后照應(yīng)的設(shè)問句,體會它的好處,引導學生去思考:作者回答這個問題了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4)引導學生重視文章的表達方法與內(nèi)容的關(guān)系。文章第一段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理解時僅僅讓學生知道運用對比手法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對比手法的運用恰當?shù)乇磉_了作者對時光飛逝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留戀之情。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惟有時光不再,去了,就一去無回。作者通過鮮明的對比把這種情感表達得自然、貼切、耐人尋味,喚起了讀者的共鳴,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5)注重引導學生在品析過程中誦讀文章,力求達到“讀讀品品,品品讀讀”的教學氛圍。
。ā耙宰x促講,以說代講”,促進了學生感悟,培養(yǎng)了語感。既避免了“滿堂問”的現(xiàn)象,又使教學產(chǎn)生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2、3)
三、誦讀、積累優(yōu)美句子。
1、這篇文章精妙的詞語、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們學習。
2、請同學們根據(jù)剛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認識,找出文中你認為寫的好的語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讀之中,然后記憶,看誰記得多記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2)、背一背你喜歡的句子。
4、配樂輕聲齊讀。
教師隨著文章的情感掌握音樂的音量大小。
。ㄟ@一板塊的設(shè)計,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積累語句,通過“找出文章中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的學習活動,提供學生選擇的機會,以發(fā)揮個性,較好地達成教學目的1、3。)
四、延讀,從課文內(nèi)容想開去。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安排在課堂內(nèi)外兩部分。
課內(nèi):學生學完課文后,可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對時間的體驗來談?wù)劯惺,可以從一首詩談起,或從名人名言談起,或從一件事談起,各抒己見?/p>
課外:
。1)引導學生走近朱自清,去讀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讓學生感受作家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提高寫作能力。
(2)閱讀有關(guān)時間寶貴的詩詞、文章、名人名言。
。3)召開讀書報告會。
。ń滩氖菍W生學習語言的資源,但在信息社會中,教材顯然已經(jīng)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資源,教師必須積極拓展新的領(lǐng)域,引導學生從課文內(nèi)容想開去,從教材向外延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匆匆》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充分認識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激發(fā)愛惜時間的情感。
2、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自主正音,積累疊詞。
3、引導學生從課題想開去,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借助資料初步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難點:學生能夠借助資料,豐富自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統(tǒng)覽全文。
首先,讓學生談一談“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語言中什么時候用到“匆匆”一詞;然后,引導學生初步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說的“匆匆”指什么,從哪些語句可以體會到時間的“匆匆”,并交流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根據(jù)課文語言流暢上口和情感表達直白濃烈的特點,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視學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視學生朗讀中談體會和朗讀中的師生評價、交流,真正達到有感情朗讀的要求。
在學生朗讀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背誦感受深的.段落。
三、激發(fā)興趣,為文配畫。
1、激發(fā)興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為他的文不僅僅是文,還是畫,更是詩,詩情畫意,讀后能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就被拍成了電視散文MTV,請大家賞美畫,聽美文。看完《荷塘月色》后,再引導學生為《匆匆》一文拍電視散文MTV。
2、再讀課文,感悟散文意境,為下一步的圖畫創(chuàng)意打基礎(chǔ)。
3、小組合作,構(gòu)思畫面,畫外配音。
這一環(huán)節(jié),請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創(chuàng)作一兩段內(nèi)容,要求有朗讀,有畫中景的描述,舉例如下(第一自然段)。
生(甲):(描述場面)一望無際的田野,金黃一片,豐收在望,一派秋天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們呼朋喚友,相約一起飛向南方。春染大地時,它們又飛到了這去年住過的地方。
生(乙):(朗讀)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生(丙):(描述場面)燕子飛過青青的柳梢,飛過鮮艷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讀)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
4、交流展示。
小組學習后,充分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相機評價、鼓勵。
四、動手實踐,擴展學習。
讀好課文后,布置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guān)惜時的現(xiàn)代詩歌、古代詩詞、名言警句、故事等,辦專題手抄報。手抄報辦好后,開展手抄報一周展活動。在展出期間,學生可以觀摩閱讀,可以相互比較,還可以交流經(jīng)驗,進行口語交際。展出結(jié)束,從材料掌握、書寫、版面設(shè)計等方面評出優(yōu)秀小報。
《匆匆》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充分認識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激發(fā)愛惜時間的情感。
2、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自主正音,積累疊詞。
3、引導學生從課題想開去,整體把握全文內(nèi)容,借助資料初步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落實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借助資料,豐富自己的理解。
教學準備:
《冬去春來》的樂曲、學生的相片、學習資料、讀寫練習。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自主讀書。
1、重視體驗,激發(fā)興趣。教師:(音樂聲起。)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聽到的是一首名為《冬去春來》的輕音樂。(出示學生的照片)你們看到的是咱們班幾位同學在兒時留下的美好瞬間。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來之后,他們長成什么樣子呢?請看(請這幾位同學站起來。)——他們真是越變越可愛。那么,他們,不,還有你們,包括老師在內(nèi)的未來會怎樣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請先生寫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們應(yīng)該如何把握現(xiàn)在,開創(chuàng)未來。
2、感知課題,激發(fā)聯(lián)想。由課題想開去,貼近作者的情感。板書課題)請看文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主發(fā)言)
3、感知資料,激發(fā)情感。你們在課前收集到哪些關(guān)于這篇文章和作者的資料呢?請同學交流、匯報收集到的資料。(出示教師整理過的資料)
從這個表中不難看出作者學業(yè)有成,事業(yè)有進,24 歲時就寫下了《匆匆》這篇文章,真可謂是年輕有為。希望這些資料能幫助同學深入學習。(附資料)
二、整體感受,自主積累。
1、學生自讀全文,看看自己能讀懂什么?找出讀得不準確或不流利的詞語和句子,一會兒請同學自主匯報。(引導學生從內(nèi)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積累。)
2、小組內(nèi)輪讀課文,學生互相聽讀,要求讀得既準確又流利。
。鋵嵄菊n時讀的要求,為有感情地朗讀做準備。)
3、同學匯報朗讀各段。其他同學認真聽讀,可以隨時畫下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是自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整體感悟,自主交流:
1、請同學說一說喜歡某句話的原因以及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還可以進行質(zhì)疑。
自主匯報。質(zhì)疑有可能集中在第四自然段,作者連續(xù)自問,意在表現(xiàn)當時的彷徨以及受到新思想影響后的覺醒。教師一方面引導學生借助經(jīng)過整理的資料了解當時的背景,1919年2月《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
同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創(chuàng)辦《詩》月刊,這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還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2年4月寫下了《匆匆》一文。朱自清當時被人稱為年輕而卓然的詩人。
一方面變換讀的形式,如自讀,指名讀,師生問答讀(例如,生讀“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師讀“沒有!鄙x“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師讀“沒有。”生讀“我來到這世界,轉(zhuǎn)眼間也將的回去罷?”師讀“不行!”生讀“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師讀“絕對不能!”等。教師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所表達的要抓緊時間,有所作為的感情。
四、課堂反饋。(附讀寫練習)
五、作業(yè):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試著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資料。
【《匆匆》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匆匆》教案08-24
《匆匆》教案03-02
朱自清《匆匆》教案10-06
《匆匆》教案(精選20篇)09-23
《匆匆》語文教案02-14
《匆匆》教案15篇02-18
《匆匆》教案(15篇)02-18
《匆匆》教案精選15篇03-04
《匆匆》教案14篇03-08
匆匆教案設(shè)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