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秋聲賦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秋聲賦讀后感 ,歡迎閱讀與收藏。
秋聲賦讀后感 1
《秋聲賦》作于嘉佑四年(1059),歐陽修時年53歲,是他繼《醉翁亭記》后的又一名篇。它駢散結(jié)合,鋪陳渲染,詞采講究,是宋代文賦的典范。
讀罷全文,唯其肅殺,卻見清明,即悟未悟,將以何種心境應(yīng)和這秋聲。感秋之悲猶如體驗死亡,不知歸于消極還是坦然面對人生,更增添了明白與勇氣。秋聲自然,葉落如歸,人又有何不同,隨其榮發(fā),終歸沉寂,散失如塵。既然任誰不過如此,何須有悲!澳钫l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此句有前文為證,凡傷皆因心,啟人無爭。而我卻體會到另一種真,那就是于肅然中看到清明,常懷一顆平常心,少一些名利計較,多一些涉世的勇氣。自然,淡然,坦然。
“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dāng)殺。”這是自然規(guī)律,于人如何呢。
讀歐陽修的.《秋聲賦》正值乍暖還寒的時節(jié)。雖不是秋日,但和著歐陽子嘆息般的囈語,我仍然依稀從撲面而來的暖風(fēng)中辨認(rèn)出肅殺的氣息。讓我試試聆聽我自己的秋聲。
秋聲賦讀后感 2
隨手翻到《秋聲賦》這一篇,現(xiàn)在不正是秋天嗎,剛好,看看古人筆下的秋。
名為《秋聲賦》,自然是從秋聲入筆。“初淅瀝以瀟颯,忽奔騰而澎湃,如波濤夜驚,風(fēng)雨驟至!笔捠捛镲L(fēng)在耳邊響起,窗外的山草樹木隨之呼嘯。我大約能想象出,此時的'歐陽修是如何大筆一揮,寫下傳世名篇,何其英灑!
讀到第二段,真是膾炙人口。“蓋夫秋之為狀也,
其色慘淡,煙霏云斂;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其氣栗冽,砭人肌骨;
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奮發(fā)。
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
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一氣之余烈。”每每想到秋,總會想起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秋天是黃色的,我想,既是大片黃葉的代表色,也是花蕊的代表色吧。大千世界,生生不息。葉落也只是一種蟄伏,只待春暖時節(jié),重生。
秋聲賦讀后感 3
《秋聲賦》表面是寫秋風(fēng)蕭瑟、凄涼,令人悲傷,實寫歐陽修在經(jīng)歷宦海沉浮與政治變動后,對人生不易的感悟。
剛剛經(jīng)過繁盛的夏天,萬物便迅速走向衰敗、零落,秋天,是悲的象征,引發(fā)了歐陽修“奈何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而爭榮”的不解和感慨,而此時書童卻“垂頭而睡”,煎熬之后還是煎熬,無人為其舒心解意,就連四壁蟲聲唧唧也似乎是“助予之嘆息”。
本文更由秋聲想到秋天的.整體特性,再由此想與之相對的人文概念、生命智慧,布局精妙。憑借具體視覺意象表達秋聲,將視覺與聽覺進行貼切而生動的轉(zhuǎn)換,通過冷靜自然之心境,洞察秋天所隱含的生命體驗,表現(xiàn)了歐陽修曠達氣度,發(fā)人深省,回味無窮。
【秋聲賦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秋聲賦》教案10-08
分析《秋聲賦》作文(通用11篇)05-16
《秋聲賦》讀后感(通用12篇)04-23
靜聽秋聲散文10-05
秋聲寫景作文10-07
秋聲與秋日作文10-05
秋聲里的鄉(xiāng)愁的美文10-06
秋聲觸懷散文欣賞10-06
賦雁10-06
桃花賦作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