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不管教的勇氣讀后感(精選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不管教的勇氣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不管教的勇氣讀后感 篇1
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教育出一個好孩子,是每一個家庭比較頭痛的事情。從我身邊的人看出來,孩子自從一出生,就成了父母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出去吃的玩的用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而考慮,朋友圈全是孩子的照片,家里到處都是孩子們的玩具。那么我們跟孩子之間是否能愉快的相處,便成了決定我們這一生是否能幸福的關鍵要素,如果孩子誤入歧途,做出危害社會及他人的事情,做父母的除了痛心、遺憾和自責,還有就是體現(xiàn)了自己教育水平的失敗。雖然我還并未踏入為人母親的階段,但是育兒終究是有一天需要面臨的問題。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最應該做的是賦予孩子勇敢面對人生中諸多課題的勇氣。
具體來講就是幫助孩子學會自立,教他們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人生中的課題。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樹立面對生活的自信,找到自我價值認同感。自立的三大條件:第一必須自己來決定的事情可以獨立做出選擇。第二能夠獨立判斷自己的價值。第三能夠擺脫自我中心主義。樹立面對生活的自信,找到自我價值認同感。過多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第一事情也做不成,第二還造成了親子之間的關系惡化。父母對待兒女要平等,說話要有分寸,多感謝,而不是表揚或者批評,表揚是一種有能力的人對沒能力的人所做的自上而下的評價。批評不是改變孩子行為的好方法批評不是育兒的好方法。一來沒有人喜歡批評,二來批評會帶來負面影響。
關于批評,學習也是一樣,從小我們所灌輸的就是你要努力學習,才能考上一個好大學,考上好大學才會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會有好生活。然而這是一句完全不正確的教育理念,我認為學習并不只是為了生活或者是為了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為他人而努力學習的.人,往往會失去自己,輕易放棄。我覺得應該培養(yǎng)孩子學習新事物的樂趣,不要對他們過多的干涉,父母不要總是替孩子操心,先把精力用在自己的課題上,給孩子做好榜樣,如果父母在學習之外的地方幫助孩子形成自我價值認同感,那么孩子會有直面自己課題的勇氣,當孩子做對了事情時,你不表揚,但是可以感謝,通過感謝孩子就很容易找到在家里或者社會上的認同感。
賦予孩子勇敢面對人生的勇氣,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不可能陪伴孩子的一世,他們終有一天需要自己去面對人生的難題。從小給他們足夠多的鼓勵樹立自信心。學習再好的孩子也會有失敗的時候,考試失利很正常,以后生活中還有很多失利的事情,父母必須幫助孩子建立獨立解決課題的自信,賦予他勇氣。不要因為一次成績的滑鐵盧就否定他們。
我們都是從一個孩子漸漸長大,組建家庭并擁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成為父母后,我們都忘了自己作為孩子的時候希望父母如何和我們相處。如何讓不管教成為更好的管教,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而這本書會給你答案。唯有平等友好的關系,才會創(chuàng)造一個幸福的家庭!
不管教的勇氣讀后感 篇2
書名就值得讓人細咂品味,是讓父母學會放手,自由教育嗎?不經想到是否和管理者管人的那套操作有幾分相似?在企業(yè)管理中,對待任務我們看重效率,績效。說到管人,只能說是一門藝術。原因也很簡單:績效有指標,可以評估,人卻是各不相同,所遇情況也是五花八門。
帶著這些疑惑,聽完了全書。確實和猜想有幾分相像,也有些許不同。
作者提出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自立的品質,讓其獨立的做出選擇,思考不同選擇帶來的后果,并對自己的選擇進行負責?有朋友會問我一些疑惑,以前的我可能會馬上給出答案,現(xiàn)在卻不是,我會將自己對待問題的視角講述出來,也許能讓別人更加全面的分析不同選擇的利弊,隨后讓別人自己做出選擇就好。相較之下,美國父母算是將自立的概念植入骨子里,并發(fā)揮到極致。我們沒少聽說美國家庭父母會和小孩立下規(guī)定:承擔家務,會得到相應的`報酬。
對于“自己選擇,自己負責”的理念,我倒是感悟頗多。如今不少父母喜歡各種“安排”,從讀什么高中,讀什么大學,到找什么工作都要橫加干涉。最后他們的小孩成為自己或者大眾覺得最應該的模樣。但是,多數有過這種經歷的孩子,內心總有一股壓迫,如同種下一顆反叛、逃離的種子,遲早會迸發(fā)。最好的做法莫過于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如果你的孩子暫時無法體會知識帶來的快樂時,倒不如把先學習的事情先放放,等到他想學習的時候,我們再慢慢引導。
最后,談談這本書給我有感觸的一點是:對于教育小孩呢,我們需要告訴他真相,不要試圖隱瞞事情本來的樣子。我們不能夸大一件事的好處,也不能惡化一件事的后果。不知道你的父母是不是也這么說過:你要考好的大學,考上好大學你就會有好的工作了。還有,不少父母為了給自家孩子提供備考環(huán)境,家里人走路都是躡手躡腳,說話輕聲細語。鄰居電視聲音太大,大打出手的大有人在。不妨你這么想想,是告訴他事實真相呢?還是等他走上社會,當他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和你們說得對不上號時,發(fā)出責罵呢?當然,引導他們了解事實真相的做法高明的多。誰說考上大學的人都能找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的人大有人在。學習不是唯一衡量的標準,能力和素質同樣重要。另外,備考期間,過分的緊張一來會給孩子造成壓力,二來本身事實也不是真的如此這般謹小慎微?傊尯⒆又朗聦,了解真相,他們能真實的評判不同選擇帶來的后果,會讓他們更好的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不管教的勇氣讀后感 篇3
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自然規(guī)律,我們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我們有一天也是會變成一個大人,并且有了自己孩子的。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需要有自己的方法的,不能夠盲目。今天我讀了一個特別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就是《不管教的勇氣》。
第一個就是不要批評孩子,其實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個觀點。那就是在孩子做錯的地方就要批評,在孩子做對的地方就要表揚。但是在書中對于這個觀點做出了否決。
其實我們仔細地想一想就知道了在生活中我們都有可能做錯事情,在這個時候我們是希望別人能夠坐下來和我們談一談還是說對我們進行批評呢。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前一個的,所以孩子也是一樣的。
如果我們能夠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清楚的話,那么孩子以后肯定會很少做錯同樣的事情。如果你批評他的話,他是在當時被動接受,但是在他的心里肯定會反感你的那種態(tài)度的。
第二個就是不要表揚孩子,很多人在剛剛看到這個觀點的時候就直接的不認同了。因為如果在孩子做對的時候去表揚他的話,那么下一次他就會覺得自己這么做是正確的,以后繼續(xù)地保持。但是感謝比表揚更加有力量,所以要試著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
不管教的勇氣讀后感 篇4
正如當人生中遇到棘手問題深感無力時,這時候最應該做的是學習,通過看書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這樣才可能站在更大的格局看到問題的實質,從而能夠跳出困局。育兒之路漫漫且困難重重,對于初當父母的我們也時常會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這時候或許也需要借助書籍的指導,方可跳出細枝末節(jié)問題的糾纏而看清問題的根本。
這本《不管教的勇氣》的作者岸見一郎是一個哲學家,他本人是阿德勒的哲學忠實粉絲。在他研究了阿德勒的哲學以后,他發(fā)現(xiàn)阿德勒的哲學,最有效的地方就在于養(yǎng)育孩子。所以他的育兒書籍多是從阿德勒的哲學出發(fā),來告訴大家我們怎么樣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怎么樣能夠幫助我們的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不管教的勇氣》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育兒書籍,和很多國內育兒書籍不同之處在于,第一沒有廢話,第二不講理論。全書文字并不多,但是字里行間是作者滿滿的誠意,他試圖真誠地與讀者探討:怎么才有效呢?只有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
這本書當中提出了一個特別震撼的口號,叫做不批評也不表揚的教養(yǎng)法,即不管教的勇氣,本意就是讓家長盡量地放手,盡量地給孩子更多的空間。為什么要既不批評也不表揚呢?作者認為批評和表揚都不是平等地對待孩子的方法。批評不用說,是指責孩子,然后給他壓力。而表揚也是自上而下的,表揚是發(fā)生在上級對下級之間的。所以當你覺得,你比你的孩子強很多,你跟他就沒法平等對話的時候,這批評和表揚就出現(xiàn)了。作者認為無論是柔和的表揚,還是殘酷的批評,這時候你都沒法建立一個跟孩子的良好關系。而沒有這個良好關系,就無法實現(xiàn)有效的指導。這就是岸見一郎的`最基本的底層的邏輯。
而岸見一郎的這些見解來自哪兒呢?是來自于阿德勒在100年前的研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說,一個孩子終身,所尋求的就是兩樣東西,一個叫作歸屬感,一個叫作價值感。歸屬感是愛,價值感是感謝。愛能夠給他歸屬感,感謝能夠給他價值感。由此岸見一郎認為家長最應該對孩子做的就是兩件事:愛和感謝。
所謂“愛”,就是要愉快地接受孩子的真實面,無論他目前是什么樣子。
而所謂“感謝”就是取代“表揚”的一種態(tài)度,這樣才有助于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這與很多育兒書的觀點都不太相同,很多書鼓勵父母要及時反饋,要經常表揚孩子。而岸見一郎說,我們要做的事是謝謝你。如果我們能夠對孩子做對的事,表達出謝謝的時候,孩子立刻就能夠知道,這件事做對了。并且他獲得了價值感。
比如一個孩子在地鐵里邊不吵不鬧,這時候媽媽表揚說,寶貝,你真了不起。你竟然能夠不吵鬧,太棒了。你不覺得奇怪嗎?這就好像表揚一個人不會隨地丟垃圾一樣。你竟然不隨地丟垃圾,你真了不起。太奇怪了吧。因為不隨地丟垃圾,或者在地鐵里邊保持安靜,這是一個正常人所應該具備的正常狀況。那么家長應該做什么呢?“孩子在地鐵里邊很安靜,謝謝你今天這么安靜”——如此這樣就好了,謝謝他就好了,感謝他給你所帶來的東西,就像我們和其他人一樣,其他人做對的事,我們也應該對別人表示感謝。這時候孩子的價值感就會得到大幅提升。
而表揚的問題在哪兒呢?如果我們總是用表揚來驅動一個孩子做一件事情,最后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得不到表揚的事情他就不去做。就是孩子衡量這件事該不該做,取決于這件事情父母會怎么看,有沒有評分,有沒有獎勵,有沒有排名,都是這些外在的東西,如果這個東西沒有,他就會覺得沒什么勁,這就是表揚有可能會帶來的惡果。
很多家長喜歡體罰,覺得體罰的時候,自己是在付出心血去教育孩子。但作者認為,體罰不是教育,體罰只是報復。報復什么呢?你把我氣成這樣,我得報復你一下。就是我心里邊那股火壓不住,我要發(fā)泄出來。只是報復而已,對于教育毫無意義。
孩子出現(xiàn)負面情緒時家長又該怎么辦呢?比如孩子對你說“我就是討厭學習怎么辦”,岸見一郎認為,作為家長的你此時只能對孩子說:“那好吧,等你什么時候想學了,你就好好學。因為人生是你的!弊鳛榧议L首先應該認清楚,不要對孩子的課題橫加干涉,孩子從來都不是為父母學習。對于一個為自己學習的孩子來說,失敗恰恰是學習最好的機會。一個為自己學習孩子,他將從考試的挫敗中學習到警醒。他或許突然意識到人生有這樣的挫敗也沒關系,我能夠追得上,這都是一個人的感悟。人和人的發(fā)展節(jié)奏是不一樣的,甚至就算輟學繞了一大圈回來,搞不好將來還能干學術,這就是人生。所以要讓孩子知道,他的課題是他自己要做的事,失敗也是學習的過程。因為有時候家長使特別大的勁,非但起不到更好的效果,還將孩子推向更糟糕的方向,這是大量的經驗和教訓所帶來的結果。
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作者在書中反復地用到“勇氣”二字,家長要有勇氣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學會放手,既不表揚也不批評的這種公平對待孩子的方法。因為這需要家長把孩子當作一個平等對待的個體,他不再是為你博得面子的工具,他有自己的人生,他自己既要迎接成功帶來的價值感,又要承受失敗帶來的挫敗感,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得到成長,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作為家長的我們,得一方面耐心陪伴他艱難地走完那些不得不走的彎路,一方面控制住自己忍不住伸出去的試圖阻攔或者干預的雙手,所有這些確實都需要極大的勇氣。
總之,這本書的育兒觀點對我非常有啟發(fā),推薦閱讀。雖然其中的很多觀點和做法在真正運用起來的時候還是存在困難,有時候不小心會回到老路子上去,在孩子不聽大人管教的時候忍不住開始對孩子訓斥或者懲罰,但是相信書籍傳播的思想就是一顆種子,會慢慢在心里生根發(fā)芽,最后長成茂盛的大樹。
不管教的勇氣讀后感 篇5
《不管教的勇氣》解決了我的焦慮,天氣變晴了,氣也順暢了,世界一片祥和……
這本書改觀了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說實話,一直以來也是漫無目的、沒有原則的`走一步算一步的主。只追求是否對于錯,卻不知道世界還有科學性一說。
說實話,我們孩子平時學習還可以,但是就是沒有自律性,現(xiàn)在疫情期間,老師網上授課,一些列的問題就浮出水面,一天只寫一樣作業(yè),寫兩樣的時候就是燒高香了。
面對這樣的問題,阿德勒說,父母要放手,不批評也不表揚,過多的干預反而讓孩子產生依賴行,適得其反。只要告訴孩子,成長是他自己的事情。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學習也是,你現(xiàn)在的努力與學習,將來才能為社會多做貢獻,才能為將來的生活方式,多一份選擇。而不是為父母活著,為父母學習。
孩子可以現(xiàn)在不寫作業(yè),什么時候想寫了再寫,強迫也沒有用,效率還不高,倒不如放手,家長輕松,孩子也輕松。當然孩子畢竟小,偶爾不在線,家長可以適當的提示,比如說,孩子一直玩手機,看電視,你就說,孩子,爸爸媽媽擔心你老是看手機,對眼睛不好,還容易上癮,一旦成癮,就影響你的成長,還會耽誤很多事,爸爸媽媽不希望你對游戲上癮,而失去自我。孩子也許當時聽不進去,或者不想聽,那就換個時間,總有停下來的時候……
當然孩子學習,家長也不要攜帶,也拿起書本來,即使做做樣子也可,為孩子樹立求知的榜樣,產生對學習的興趣。
擁有不管教的勇氣,家長輕松,孩子輕松。
放手是一種勇氣。
【不管教的勇氣讀后感】相關文章:
《勇氣》讀后感 勇氣的讀后感10-17
《正面管教》讀后感03-27
《正面管教》讀后感05-04
《正面管教》讀后感09-03
正面管教讀后感精選05-22
正面管教讀后感09-20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04-15
《正面管教》學習心得03-14
《正面管教》學習心得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