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讀后感
爸爸是樹干,媽媽是綠葉,孩子是花朵,而家庭是土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庭教育的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家庭教育的讀后感篇1
閑暇之余翻開了《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的確是一本難得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恰到好處的著作。讀后感觸頗多。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huán)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著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了環(huán)境對人影響的作用不可忽視,這種影響包含了與教育相促進和相矛盾兩方面,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的基本保證。家庭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極強,父母是孩子首先學習的對象。父母生活的'態(tài)度、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時刻影響著孩子,孩子的言行舉止真實地反映父母教養(yǎng)子女的態(tài)度,孩子是父母的鏡子。這是通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而實現(xiàn)的。因此,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違背道德準則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師長,自己首先必須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責任心,自己應當對家庭負責、對孩子負責;如果希望孩子好學上進,自己就應該提高自身素質,注重知識的學習積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規(guī)則,自己就不要闖紅燈跨欄桿、開“后門”。
優(yōu)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開朗豁達的個性、民主平等的作風去影響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樣,本書就很好的教會了家長怎樣從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從啟發(fā)中引導孩子學會寬容他人、感謝生活和珍惜幸福。環(huán)境改變了教育,而教育則改變了一切!《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它讓我們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這句話的含義,讓我們共同閱讀這份每個家長必做的“家庭作業(yè)”。書中有一個欄目“父母課堂”中的幾句話值得借鑒——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yǎng)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確實,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xiàn)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這個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的保障。
總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個生活場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礎上的延伸、擴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個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家庭教育的讀后感篇2
最近看了剛跨入小學的兒子學校推薦的《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感覺作為年輕的父母,閑暇之余讀讀該書,很有裨益。
重視孩子的教育歷來都是中華民族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古有孟母三遷培養(yǎng)出孟子這樣一代先哲,演化為現(xiàn)代版的故事便是大量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搶購學區(qū)房等現(xiàn)象?蓱z天下父母心,為了下一代的培養(yǎng),作為父母親總是愿意為了孩子付出一切。
有一種觀點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把孩子交給學校由老師管理教育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教得好教不好完全是學校的事情。殊不知這種觀點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固然學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好的學校教育體制甚至對于孩子是決定性的。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家庭環(huán)境卻是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方向性的作用,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作為年輕的父母而言,欲望子成龍,必須首先嚴于律己,創(chuàng)造孩子成材的良好家庭環(huán)境。結合該書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好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深刻影響這孩子的一生。古語道:其身正,有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家長品行不端正,就無法行使教育的權力。家長的師表作用與自身緊密相連。父母的素質----知識、學問、品德、修養(yǎng)、才能,就像火山底下的巖漿,積累得越厚實、越豐滿,孩子成才的爆發(fā)力越強烈。通常父母的素質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質的好壞、知識結構水平的高低等等。
思想道德品質的好壞: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孩子性格特點、人生觀、道德觀的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這就要求我們做父母的要有高尚的品德、積極的人生觀、遠大的理想;作風正派,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懷坦蕩,大公無私,樂于助人等等。孩子具有好奇心強、模仿力強、求知欲望強的特點,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印象,此時父母的榜樣作用對孩子而言就顯得格外重要,因此父母必須時刻牢記:努力做好自己,進而影響孩子。孫敬修老前輩曾對家長們說:“孩子們的眼睛是照相機,腦子是錄音機,你們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們的心上,要做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家長舉止言談文雅大方,子女也會如此,家長舉止言談粗俗不堪,必然會對子女有不良的影響。比如家長能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衛(wèi)生,吃完瓜果將果皮放進衛(wèi)生箱中,孩子也會養(yǎng)成這種維護社會公共衛(wèi)生的習慣。而有些大人不拘小節(jié),隨地吐痰、亂扔臟物,孩子也如此行事。
知識結構水平的高低:現(xiàn)代的社會是一個高度發(fā)展的社會,即使是高學歷的人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跟的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孩子的求知欲望強,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他們最方便的答疑對象當然是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具備較強的知識結構,能夠及時的給孩子以圓滿的解答,這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巨大的幫助。有這樣一項統(tǒng)計,曾經(jīng)在一屆中科大少年班中,70%的學生來自知識分子家庭,家長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二、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現(xiàn)在的小孩基本上在家里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與長輩的掌上明珠。我們在對待自己孩子的態(tài)度上經(jīng)常會經(jīng)意間陷入這樣一種誤區(qū),即一味的遷就與寵愛,久而久之便助長孩子養(yǎng)成一些壞習慣。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口頭禪是”孩子還這么小,長大了就懂事了“,殊不知等到孩子長大了,他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都已經(jīng)成型了,要克服壞習慣已經(jīng)晚矣。因此必須從小處做起,充分重視從小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嚴格要求孩子、督促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部分的孩子智商其實都差不多,好的學習習慣往往在其成長道路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方仲永之所以泯然于眾人,笨鳥之所以先飛于智鳥都說明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決定了一個人的成長軌跡。
孩童時期能夠學到的知識總量終歸有限,所以我們不要過于強調分數(shù)的重要性,而要將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放到重要的位置。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具體而言就是學習時精力集中,專心致志,不做小動作,不邊學邊玩;獨立完成作業(yè),知難而進,樂于思考;熱愛學習,樂于學習,主動學習,不是被逼著被動的甚至委屈的學習;具有自覺學習態(tài)度,自律性強,不用家長”陪讀“,不過分貪玩等等。
三、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與毅力
古往今來,成就大事者無不具備堅忍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毅力。自信心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發(fā)揮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有了自信心,當他面對困難時會想盡一切方法克服困難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而沒有自信心,當他面對困難時通常會消極對待,主觀地認為我不行再努力也不行。同樣面對同一件事情,有自信心和沒有自信心的最后結果是大相徑庭的。因此,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就顯得尤為重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應該做到: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善于抓住關鍵時機,加以鼓勵,喚醒其內心深處的自尊感。必須時刻記。簩Υ⒆拥脑缙诮逃,鼓勵往往比斥責與批評有效得多。
家庭教育的讀后感篇3
今天,我有幸拜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這本書,讀后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孩子,我不欠你的”給我的感觸最深。
書中講的是一個中國父親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了澳洲朋友瑪莉家的故事。父親請瑪麗照顧兒子一個月,剛從機場接回男孩,瑪麗就對他說了一番話:“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個月的暑假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顧你,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對照顧你的生活并不負有責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早餐后,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干凈,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這里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時間表,你自己找地方去哪里玩,總之,你要盡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
讀到這里,我在想:我們家也有一個15歲的孩子,但是我們做父母的卻像老母雞似的,總覺得孩子還小,老是把他護在翅膀底下,怕熱著,怕傷著,什么事也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干,試想一下:孩子都很聰明,是我們做父母的過度保護,把他們的能力埋沒了,讓他們該有的基本能力都在父母的過度呵護下退化了!
掩卷沉思:在家里孩子是父母的寶貝,到了社會誰把你的孩子當寶貝呢?家長們,放手吧,讓我們的孩子也長上翅膀飛上藍天吧!他們需要我們的指導,不需要我們過度的保護和包辦,F(xiàn)在不少孩子回到家,任何事都不做,只會抱怨父母,抱怨老師、同學、朋友,這些現(xiàn)象不是孩子造成的,是家長的教育和過度的溺愛出了問題。一個愛勞動的孩子,當他自己做事累了的時候,也會想想父母做事的不容易,就會體諒父母,感恩父母,也就會少了一些抱怨,多了幾份感恩和體貼。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像瑪麗那樣告訴孩子:“我不欠你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承擔?我相信,孩子肯定會比現(xiàn)在強,也會比現(xiàn)在更知道體貼父、感恩老師。
家長朋友們,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未來,成長之路要靠孩子自己去摸索前行,或許他們自己探索、創(chuàng)造的未來,比父母為他們提供、設計的更好!相信孩子,他們都很棒!家長朋友該放手時就放手吧,只有這樣我們的“寶貝”才會成為名副其實的、體貼懂事的好孩子!
家庭教育的讀后感篇4
暑假里,認真閱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仿佛與幾十位成功的家長心神相接,促膝長談,受益匪淺。通過分享作者朋友們的經(jīng)驗和做法,我最直觀,最強烈的感受就是——真正地尊重孩子,篤定信念,培養(yǎng)自我管理意識。
一,真正地尊重孩子。
正如《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一位作者言,要像對待客人一樣對待孩子。是的,雖然是家庭成員,可是孩子跟我們做父母的毫無芥蒂地溝通,家庭教育能直接有效的時間又有多久呢?我們的孩子就像客人一樣,只不過比一般的客人拜訪時間長一些罷了。把孩子當成要在家里拜訪18年的客人,到了離別的期限,客人就該揮手作別了。想一想吧!我們會因為工作的繁忙與勞累對我們的客人忽略與冷淡嗎?我們會為自己的情緒波動而對客人忽冷忽熱,甚至動怒嗎?我們會覺得客人興奮地急于與你分享他們的新奇略顯古怪的想法而感到疲于應付嗎?
對于這些問題,我們會毫不遲疑地給出否定的回答,“絕不會!”。可是,我們有的時候又何嘗不是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呢?前幾天,點點用心地花了好長時間用細繩編出了各式各樣的花結,拿到我跟前,問我漂不漂亮,我正忙于準備論文的開題報告,隨口說了句“很好看”,孩子當下就反駁,“你看都沒看,還說好看!”,當時,我心里是有了極大的震顫的。
還想起來前幾天看的一個小故事。一個3歲的小男孩,在紙上畫了個蘋果,問媽媽“媽媽,蘋果是什么顏色?”,媽媽說是紅色的,男孩說,“我覺得是桔紅色的,”“都3歲了,還不知道蘋果是紅的!”。媽媽生氣地找來畫有蘋果的識字卡,沖孩子大聲說,“看吧!是不是紅色的!”于是,男孩拿出油畫棒,慢慢地涂上了紅色。其實,蘋果到底是什么顏色?這個問題并不重要。我們大人習慣地將蘋果描繪成紅色的,但孩子不知道世俗的習慣,他憑借他個人的印象和想象,認為蘋果是桔紅色的,又有什么不行呢?再說,現(xiàn)在很多蘋果都是紅中泛黃,說是桔紅色也無可厚非呀!我們成人往往自以為是地妄自扼殺孩子的想象力與判斷力,認為那只不過是小屁孩兒的幼稚只談,毫無價值。
所以,我特別贊成作者說的,對待孩子要像對待有規(guī)定期限的客人一樣,不要因為種種理由和借口而懈怠和冷漠,要從內心深處真正地尊重他們,真誠地對待他們。
二,篤定信念,堅信孩子能發(fā)展到相應的高度
把孩子培養(yǎng)好是每一個作父親母親的愿望責任和義務。首先家長要對自己的孩子有自信心,要有對自己的孩子充滿成功的觀念。不管孩子現(xiàn)在的情況如何,我們還是堅信他人性本善,還是堅信他以后會有出息。如果我們不相信自己的孩子,都是帶著有色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那孩子的信心可能都會被我們的態(tài)度給摧毀掉了。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抱有更多的信心時,孩子也會對自己有更多的信心,孩子在各個方面就可能會有更多的進步。
對孩子充滿信心的同時。家長的期望值不要太高而不切實際,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標準會使孩子失去對自己的信心。孩子的信心受挫折,會引起孩子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產(chǎn)生一連串的抵觸情緒。要讓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多體驗多嘗試學習生活工作勞動的艱難,不要老是對孩子說:“你還小,不要做。學習好就是你的本分。”應該鼓勵孩子:“我相信你會干好的。你能行。你是好樣的。我知道你會成功的。你做得真棒!苯(jīng)常的不失時機地給自己的孩子鼓勵加油并在一定的場合予以表揚,給以孩子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會提高孩子對自己的信心指數(shù)。
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就要相信和信任自己的孩子,給以適當?shù)闹С帧.敽⒆釉噲D嘗試某一種活動時,家長應該給以幫助,至少給以支持。如果當自己的孩子有異想天開的時候,就要完全的給以精神和物質的鼓勵和支持,千萬不要反對或者責備孩子的嘗試,就是孩子在實踐中失敗了也要高高興興的給以鼓勵。家長過多地對孩子的責備和批評會導致孩子自卑心理的產(chǎn)生,對孩子的成長絕對的沒有好處。
成長中的孩子,必然會經(jīng)歷挫折和失敗,但是只要父親母親對自己的.孩子永遠有信心,給自己的孩子以具體的幫助和指導,孩子會在實踐經(jīng)歷中得到經(jīng)驗得到教訓得到知識,孩子會在實踐中吃一塹長一智的,會逐步的走向成熟的。
三,培養(yǎng)自我管理意識
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中,還要避免一個誤區(qū),那就是對孩子不敢放手,凡事替孩子操心,以至于孩子缺乏自我管理意識。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入手,來引導孩子進行自己管理自己,從而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
平時經(jīng)常地對孩子進行生活、學習的獨立性教育。鼓勵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并和小伙伴或者同學們開展各類小競賽激趣,強化意識。注重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經(jīng)常進行成就強化。不斷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就成了調動積極性的最有效的手段。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對孩子的行為給予正面強化。對自我約束力強,進步大的時候,給予一定的精神物質獎勵,使孩子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鞏固他們自我管理的意識。
總之,家庭教育是一門值得我們用心去鉆研的一門學問,但愿我們大家都能孜孜不倦地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地探索,和孩子一起成長。
家庭教育的讀后感篇5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從孩子進入幼兒園就我開始定閱了,因孩子上的是蒙氏教育,以玩中求學為主,我對這本書一點也不重視,只在閑暇之時隨便翻翻。自從孩子踏入校門,我就和所有的家長一樣,每天會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在輔導孩子家庭作業(yè)時,對于孩子一臉認真的那么多個無法解釋的“為什么”,有時更會啞口無言,只好態(tài)度強硬的回答:“沒有為什么了,說了你也不懂,這是規(guī)定,書上就是這樣教的,記住就好了……”看著孩子委屈不已的臉,我很是無可耐何。
再次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是在孩子班主任黃老師主講的家;踊顒诱n上。這堂課—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深刻體會到?jīng)]有好的'教育方式那將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我感觸頗深的是書中這樣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作為家長任務艱巨,怎樣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家庭科學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的角色。書中還介紹了許多家庭教育成功或失敗的范例,使我明白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僅要向老師文化知識,還要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孩子在學校和老師一起學習了一天,回到家里,我首先應該肯定孩子的學習成效,多鼓勵孩子,輔導孩子家庭作業(yè)時,對于解釋了孩子也不理解的問題,我不再態(tài)度強硬的要求他死記硬背了,我會盡量用溫和的語氣給他一個盡可能簡單的解釋,如果他實在理解不了,就會告訴他,這個問題不是媽媽解釋不清,是回為孩子現(xiàn)在年齡太小,學到的知識不夠多,他才會不明白,等他長大一些,學習了更多的知道后,就會明白的。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自由讓他自己支配、自己想象、自己理解,實在不行就求助于老師。給老師打個電話,讓孩子自己和老師交流一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和肯定,就會對學習更加感興趣了。有時他也能在我倆鬧爭議的作業(yè)題上表達他自己的意見,我只對他稍作引導,如果他不聽,就讓他寫上自己的答案,第二天老師批改的作業(yè)發(fā)下來后,我再和他一起看一遍,對于作業(yè)本上老師打的那個紅紅的“××”,他可是印象深刻極了,這樣的錯誤絕對不會再有一次了。就這樣,我在《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中學習著科學教育孩子成功的技巧,也對失敗的教育案例引以為戒,避免重蹈覆轍,孩子漸漸的變得有主見性,自信心也在逐步增強。我和孩子一起學習著、成長著,全程體會著雙方的感情交流,享有生活的快樂、學習做人的道理、成長的快樂。
感謝《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它讓我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他也一定會越來越值得我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我會努力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快樂的童年。
【家庭教育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讀后感01-29
《家庭教育》讀后感10-05
家庭教育名言07-30
家庭教育的語錄11-24
經(jīng)典家庭教育名言02-27
家庭教育的心得06-11
家庭教育作文06-20
家庭教育心得12-08
家庭教育心得10-05
家庭教育讀后感(精選20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