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精品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
天才和瘋子的距離有多遠?也許只有一線之隔,天才不被人理解,逼久了或許就成了瘋子。
高銘的這本書正如他所說,有案例的基本還原,也有自己的整合,整本書亦真亦假,有些觀點你還確信有道理,那么是不是自己也是精神。磕悴恍欧钪鴽]聽說過的觀點,就當開眼界了,不能太較真,太較真了或許自己真的變成瘋子了。個人認為這本書包含了唯心論和唯物論,把它當成心理學小說也可以。
合上書,在我的腦海里久久不能忘記的是如下幾個觀點:"四維蟲子、多宇宙論、感覺的存在、精神的強大、量子物理",這些是我第一次聽說,開了眼界。
一,撒旦惡魔存在的意義
"我信奉惡魔,那又怎么樣?自甘墮落算什么?我的存在,就是為了證明光明的存在,我不存在,就沒有對比,就沒有光明。人的高尚情操也就永遠不會被激發(fā)出來,就只能是卑微的、骯臟的、下流的!有人愿意選擇神,有人愿意選擇惡魔!如果這個世上只有天使,那就沒有惡魔了,就像這個世界只有神就沒有神一個道理。我的存在意義就在于此!”也許正是由于這種思維的存在,世上才有那么多的殺人犯,才有那么多自甘墮落的人。思想決定命運,思維限制人的發(fā)展。改變思想,才能改變命運。
二,感覺的存在
在"蘋果的味道"這則故事里,這個人先是找到了感覺的存在,后來體味到精神的存在,再到后來嘗了蘋果的味道,回到了精神和肉體的統(tǒng)一。那些佛教大師的閉關修煉,不吃不喝也是為了尋找精神的存在嗎?個人比較認同關于"感覺的存在"的觀點:"感覺這個東西,很奇妙,當你被各種感官所帶來的信息淹沒的時候,你體會不到感覺的存在,至少是不明顯。感覺其實就像浮在體表一層薄薄的霧氣。每當接觸一個新的人物或者新的事物的時候,感覺會像觸角一樣去探索,然后最直接地反饋給自己信息。"
三,角度問題
孩子的角度和成年人的角度不同,孩子看到的世界是最真實的,在他們眼里大自然有生命,樹木會說話,鳥兒會唱歌,河流會跳舞,石頭會變形……是成人正常?還是孩子?很多時候成人的價值觀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是不是有些孩子在家長不認同他的`觀點后,走了另一個心理極端,就會變成精神病人。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你看到的藍天白云,高山流水,在孩子眼里,或許不存在,因為他看不到,他能看到的只是他的視線范圍內(nèi)的事情。蹲下身個孩子交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四,真正的世界
真正的世界到底什么樣子?世界的本質(zhì)是什么?故事里的女人通過模仿別人的行為,再到模仿別人的心靈去探尋世界的本質(zhì),行為可以模仿,心靈真的可以模仿嗎?
引用書中的觀點,要"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風的眼睛去看風,用花草樹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樹木,用石頭的眼睛去看石頭,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動物的眼睛去看動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五,迷信or信仰
"真正的信仰是不會動搖的,哪怕沒有神都不能影響自己的堅定,這才是信仰。真正的信仰,能包容所有的方式,能容納所有的形式。只有迷信的人才打來打去呢,整天互相叫囂:你是錯的我才是對的,你是邪道我是正途。這是迷信,不是信仰。”我一直糾結什么是迷信,什么是信仰,在這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迷信的人整天說自己的信仰是正宗的,自己的見解是正確的,而真正有信仰的人似乎能夠包容,不爭辯,你信你的,我信我的,不去強行傳播,拉幫結派,追求的是內(nèi)心的平靜。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2
這本書最初是孩子向我推薦的,他說這本書啟迪了他的思維。當時沒有看,只是覺得這本書的名字很不錯,很符合我們的認知:我們生活中的確有很多癡迷于自己事業(yè),或對某事某物著迷的人,他們每天樂此不疲,被我們稱作"瘋子",行為表現(xiàn)與瘋子無異!d奮、專注、不知疲倦——這種狀態(tài),天才與瘋子是一樣的。
但正如魯莽同勇敢一樣,瘋子與天才還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瘋子沒有元認知能力,不能覺察自己的行為,沒有自知力。有時他們就像一輛飛跑的汽車——是失控的那種,而不是在高速公路上的那種。
前些天,孩子把書從網(wǎng)上買了回來,我才有幸拜讀。作者用精彩、凝練的對白,把這些瘋子刻畫的淋漓盡致,讓讀者看到了這些特殊群體的另類人生,讓讀者領略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幾乎"天衣無縫"的思維……也許作者的角度不同,作者更關注的是這些人最"精彩"言語行為,而極少去關注形成這種心理的原因,這很容易讓人覺得:這種非常心理似乎是天生的,他們的"思想"似乎是超時代的。
但心理是腦的機能,人是社會的反映。大家都熟悉的"狼孩",之所以表現(xiàn)與狼的行為無異,就是由于這個孩子出生后,生活在狼群中,被狼"教養(yǎng)"的結果。范進瘋了,他的思想離不開八股文;當代的瘋子,怎么也不可能是因為中了封建主義的毒害。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無論從客觀上看(認知心理學),還是從主觀上看(精神分析),都是有原因的。他們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一定是生活在他們大腦中,埋下了足以控制他們靈魂的種子。我們只有順藤摸瓜,找原因,尋真相,才能正真地去幫助他們,才能讓更多的人避免陷入心理障礙的陷阱。
就瘋子與天才所表現(xiàn)的"專業(yè)水準",還是有天壤之別的。就像書中讓那個想象"思維蟲子"的少年一樣,在為他安排的量子物理考試中,"結果很糟"!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思維或是線性的,只沿著一條線思維;或是單向的,只能向一個方向思維;或是發(fā)散的,無法專注于自己的意識;或是點狀的,把一個點想象的'比地球還大,以致壓垮了自己的思維……就知識結構而言,他們的思想并沒有超越霍金,也沒有突破多重宇宙理論;他們的想象力,并不比科幻小說家豐富多少,不同的是:他們似乎鉆進了黑洞狀的牛角尖,自我意識的力量很難把他們拉了回來。
還有幾位很特別的,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那位可親可敬的、每天陪著去世大爺?shù)拇髬;?zhí)著傳承千年原生宗教的薩滿。這些人,則更像是天才,幸福生活在自己的信仰中……
總結一下我的看法:對于不是研究心理學的讀者,這本書展現(xiàn)給我們的是一個另類的世界;對于研究心理學的讀者,這本書也許只是一個起點。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3
倘若讓我說實話,應該很多人看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以后,都覺得自己是個精神病人,不覺得是的也會質(zhì)疑自己。有點隱喻,有點刺激,天才與瘋子只在一念之間。那些進入精神病院的不單單是普通人,也有很多高學歷和某個領域的專家,更是還有精神科醫(yī)師。如此有質(zhì)量的精神患者,說著還貌似符合各種哲學邏輯原理的觀點和想法,讓人不自禁地認同和站隊。
你在追求什么?在滿足了物質(zhì)條件后的我們,更多注重精神層面的東西。宇宙之大,你若想要徹徹底底地征服,說句比較絕對的話,那是完全不可能。要么就是進了精神院要么就好好地把好奇心藏在內(nèi)心不要示眾。我想起舊約圣經(jīng)的一個故事,人類的先祖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之間的肥沃土地上子嗣繁榮,物質(zhì)異常豐富,這時就想要建造一座巴別塔通往天上,以傳頌自己的`名譽。上帝遷怒于此,于是讓這些建造的人完全互不聽懂語言,不能進行溝通,結果這通天塔也就無法建成?粗遣皇怯悬c相似之處?不管是趨于好奇心,亦或是心靈空虛想要知道自己在宇宙中是個什么樣的位置,還是為了進一步發(fā)現(xiàn)宇宙的更多奧秘,無非都是自我不滿足的驅動下,想要得到更多的答案。沒有什么天才,沒有什么瘋子,都是一個正常人,有的人想得多些,有的人想得少些,有的人轉牛角尖偏執(zhí)于一個答案,有的人放寬心態(tài),更愿意只是活在當下。這個世界,承認的是宇宙很大,人的腦力開發(fā)還有巨大的空間。這不就得了,不管有沒有上帝,未解之謎如此之多,人類的智慧如此有限,我們只是滄海一粟,如此渺小,有什么理由不多謙虛和恭敬呢?一個個被認可的學術觀點和說法,難道就一定是最準確的定義和原理嗎?最早的地心說不也在后來被推翻了嗎?人類是猿猴進化來的不還是大有爭議嗎?不要為自己所知道的一點東西沾沾自喜。瘋子未必真的就是瘋子,天才也未必真的就是天才。眼睛所見的都未必是事實的真相。
人生若只如初見,愛是永不止息。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4
在不斷地思考,不斷地發(fā)現(xiàn)中,思維碰撞出的火花在狹隘的空間和時間中流淌。即使在書中他們是一群瘋子。
這個世界好像有點問題,卻找不出問題在哪兒。瘋子,是在尋找世界,奇妙而詭異的發(fā)現(xiàn),成就了他們的天才。不同尋常的感受,獨到的眼界,是他們的不同所在,因此也被視為瘋子。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蛟S瘋子和天才只是一線之隔,那些被關在醫(yī)院里的人,他們心中或是眼前的世界與我們不同,或許是陷入了思維的歧途,打開了思維的后門。
可是如果我們仔細的傾聽,詳盡地體味,順著他們思維的腳印,翻過思維的城墻,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世界是一個奇妙的空間,他們的“瘋言瘋語”卻有像真是的理論。"異能追隨者“,時間盡頭,超級進化論,這些看似不可思議的想法,卻又是在科學的基礎之上推導出的。
人是個奇怪的東西,大腦皮層賦予我們思維和學習,我們也思考,糾結過這個更為神奇的世界。只是我們往往沒有打破慣性思維,就像從眾心理,平常和傳統(tǒng)地思考,每天按部就班,在這個數(shù)字世界兜轉!隘傋印眰兛嗫嘧穼さ幕蛟S就是世界的定義,世界究竟是什么樣的,沒有確切的定義。佛說這是六首之一,上帝說這里是天堂和地獄的'戰(zhàn)場,哲學說這是無窮的辯證迷霧,物理說這是基本粒于堆徹起來的聚合體………
雖說思考是一種正常行為。但在我們的生活中談這種有些高深的問題似乎又有些可笑,我們的生活也并涉及這些復雜的糾結,只有學者才會關心撲朔迷離的世界和真理,對我們來說這里就是人間。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5
尊重每一個獨特而獨立的個體是讀完此書的最大感受。
選擇閱讀此書是有一個契機,看這本的書是因為之前看了俄羅斯“通靈之戰(zhàn)”的介紹,認識到了一個叫朱莉王的人,對世界又開始懷疑了。
剛開始看序言的時候覺得,作者邏輯很亂,并沒有講清楚他到底想表達什么,可能想在一開頭就營造一種“瘋子”的感覺吧。剛開始讀故事的時候,覺得后背有一種涼颼颼的感覺,有一種被未知支配的恐懼,特別是“角色”那一章節(jié),那一個精神病院的病人把自己當作一本書的“主角”,進精神病院是自己故事的重要章節(jié),在故事的最后,作者寫道:“臨走時,他漫不經(jīng)心地走到我身邊,低聲快速地說:”還記得第一次那張桌子嗎?去看看桌子背面!罢f完狡猾地笑了。”當作者找到那張桌子,桌子下寫著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時間,以及一句話“半年后離開。”
還有一些故事沖擊著我自己的價值觀,比如說“蘋果的味道”,故事中的人是一個冥想的修行者。當閱讀道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竟然有想過嘗試主人公的做法,想去考證是否真實,忘卻了這是一本“精神病病人世界”的書,不必太認真地思考。后來讀到作者的一句話:“如果你太過相信他們所說的世界,你覺有可能成為他們世間的一員了!
此外還有幾個故事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分別是三只小豬——人格分裂、開顱骨的人、蘋果的'味道——冥想的人、四維蟲子、以顏色預知氣運的女孩以及薩滿。
雖然這本書被指出過有“抄襲”和“偽造”的嫌疑,但是如果是想要打開腦洞,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讀一讀也沒什么壞處,建議跳讀。
讀完這本小說,想看看女巫的故事了,下一本書《中世界的女巫》。
萬物有靈,保持善良和包容,可能會看到一個更有趣世界,誰知道呢?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6
有句話說,瘋子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他們只是世界觀與我們不同。事實的確是這樣,對于那些所謂的“瘋癲”的話語,人們也許不僅僅會得到許許多多不同角度的世界觀的啟迪與思考,甚至還可能會發(fā)現(xiàn),天才與瘋子真的只是一線之隔。
關于《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為作者耗時四年深入醫(yī)院精神科、公安部等多種神秘機構,得與數(shù)百名“非常態(tài)人類”的直接接觸產(chǎn)生的國內(nèi)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全書以通篇的訪談筆錄作為主體內(nèi)容,形似報告文學,卻又遠遠高于報告文學。作者成功地把閃光的思想隱藏在一般般的敘述中,引發(fā)讀者余味無窮的深思。
此書中收錄著各種形形色色的精神病人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有瘋狂地想要顱骨穿孔獲取反自然超能力偏執(zhí)患者,而最終卻被心理作用嚇得死去活來;有存在被事實扭曲成為多重人格的殺人犯,盡管犯下罪行卻也折射出社會許多引人深思的情仇糾紛;有每夜被恐懼的夢境折磨得輾轉反側的精神患者,扭曲的夢境展現(xiàn)出放大的社會陰暗面;有堅定著自己家族的宗教信仰與文明的精神患者對自己的心理、宗教、預言等等匪夷所思的邏輯堅定不移……這個特殊的群體中,他們眼里的世界不同于道說的人間,佛說的六道之一,哲學說的無窮辯證迷霧,歷史說的時間的累計,卻同樣妙趣橫生,也引人深思。
我個人讓我其中《飛禽走獸》一篇最吸引眼球。其內(nèi)容大概講的是一個年僅19歲的年輕女孩,由于傳說中的第六感過于強大而導致她被診斷為精神病而送入精神病院。在她處于散瞳狀態(tài)時,所有人的`影像都會虛化成為不同的動物。她小心翼翼、為人精細的媽媽是“貓”,慢條斯理的爸爸是“魚”,而活潑開朗、可愛淘氣的她自己則是鼴鼠。而面對照片、電影、電視等虛幻影像,她卻并沒有任何怪異的視覺反應。如此匪夷所思的癥狀,作者最終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她眼中的動物都近乎完美地符合著每個人的性格特征,如此神奇的天才技能,不能不令人嘖嘖稱奇。而由此卻被診斷為神經(jīng)異常的可怕異類,讓人不能不為之嘆息。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7
有句話說的極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痹诟S作者的筆觸閱人無數(shù)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天才和瘋子或許真的只有一線之隔。
你們與那些“非常態(tài)人類”——精神病人接觸過嗎?你是否了解他們的心聲?沒錯,我給大家推薦的便是一本精神病人的訪談手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這個世界究竟是什么樣的?幾乎沒有一個能說得清。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尋找答案,于是作者決定去問另一群——精神病患者們,去接觸他們或許能從中獲取一些答案。
我們知道精神病人的一些舉動實在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讓我們不能理解,他們并非正常人,有的喜歡滔滔不絕,有沒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彎抹角的`,跟大街上的眾生相比沒什么區(qū)別,他們的世界觀令人匪夷所思,他們以我們從未想到的角度觀察著這個世界,作者用了四年的時間來接觸了解這些精神病人和心理障礙者。
為了讓你們更加了解這本書,我就來介紹一下幾篇故事吧!
《三只小豬》——前篇,不存在的哥哥,從字面上就有一絲恐怖的感覺。主人公是一個五大三粗,又高又壯,五官長得挺楞的男人。但說話卻細聲軟語,用“她”形容合適不過!八闭J為自己有一個哥哥,實際上沒有——或者說很早就天折了,“她”堅信自己有個很會體貼照顧自己的哥哥。在“她”殺死了和自己同居的男友后,“她”堅持說是哥哥幫“她”殺的。
幾天后,“我”拿到了對“她”做的全天候觀察錄像。在第三天,“她”在熟睡中似乎被誰叫醒了。“她”努力揉著眼睛,先是楞了一下,接著興奮地起身撲向什么,然后“她”雙臂緊緊地環(huán)抱著自己的雙肩。而同時,臉上的表情瞬間變了!八蹦遣淮嬖诘母绺,就是“她”的多重人格。
后篇:多重人格。
她說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犯下的罪行,要作者把她殺了。如果他不殺了她,那么他們共用的身體就構成了多重人格。她又給作者講了真人版《三只小豬》的故事:三只小豬住在一棟大宮殿里,有一天兩只小豬發(fā)現(xiàn)一只可怕的怪物,就一起搏斗,一只小豬死了,為了保護最小的小豬,隱藏著怪物的存在,過了很久。事情再也隱藏不住了,但還是盡可能的保護那只小豬,怪物這時發(fā)現(xiàn)了那只最小的小豬,并殺死了它,最后那唯一的小豬不惜一切代價,燒毀了宮殿和怪物同歸于盡……。
不久后,他自殺了。據(jù)當時在場的人說,他沒有征兆的突然用頭拼命地撞墻,直到鮮血淋漓地癱倒在地……
真實的界限到底是怎樣的,有沒有一個適合所有人的界定?該拿什么衡量?
這是一本不禁令人震驚不已的書,它將可以使我們跳出慣性的思維,以一個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并思考自己關心的一切,通過閱讀釋放出來。
這本書可以真正讓你知道這個世界的真面目,不得不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蹦銜兴鸷场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8
這幾次我們的語文閱讀時間,一直在看《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書中的各個故事始終貫穿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們不理解的東西,不要輕易下定論。這本書的作者所探尋的,是這個世界真實的面貌。他以為,人類迄今為止所了解的世界,不過是盲人摸象,只不過,盲人依舊是盲人,即使再怎么摸,他想象中的大象也許就只是一堵墻或一根舊麻繩罷了。人類也有自己的思維局限,但突破常規(guī)的思維——或者病態(tài)思維,也許可以突破困境。從本質(zhì)上說,生物體是一個病變的過程,思考的病變,很難說不是另一種病變。
精神病人和我們眼中的世界不同,但其中一些精神病人確實有過人之處,可能就像書中講的與時代脫軌的人們,思維超前,與我們格格不入,有神奇的“四維蟲子”,也有為了她而去犯法,不惜變成精神病的……他們的'想法太奇妙了,有些甚至有嚴密的邏輯,讓你不得不相信。當然還有一些很難理解的精神病人,以為自己是飛機,每天在草地上伸開手飛奔,居然還有人以為自己是炸彈也跟著一起跑。哈哈哈,真的很奇妙。
其中最敬畏的是一個試圖還原瑪雅文明的人,他本為公務員,一天放棄了自己的一切,去研究瑪雅文明,從零起步,邏輯嚴密,并且有理論支撐,真的很佩服,比專家都專家,當今時代,如不是一個精神病誰會放棄自己的一切去因為興趣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這個時代牽扯太多了,紅塵滾滾,功名利祿,羈絆難行。
看完這本書,回顧自己,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站在一個高度去審視自己,總覺得自己會被帶跑偏。書中的一些故事讓我接觸了一些從未涉足的知識,開闊了我的知識面,感到自己的知識是多么的少,對未知是多么的敬畏,甚至是害怕,人是多么的渺小。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9
全書以對話的方式敘述作者與一個個“精神病人”的交流故事。每翻起書本,自己就仿佛變成了作者,對面坐著“精神病人”,我們在溝通,在對話。
書中曾多次談到角度的問題,每個人所看到的、理解的世界僅僅是自己的那個世界。更多更多的世界需要我們?nèi)タ,去探索?/p>
我在你眼中是瘋子,你在我眼中也是瘋子,到底誰才是瘋子?
書讀一半,里面介紹的.大部分“精神病人”其實都是在某一方面有著異于常人的偏執(zhí)和癡迷,類似于“走火入魔”。他們都有著一堵屬于自己的完整的且不可攻破的墻。
花了兩天空閑時間急切地將這本書看完了,好像有很多感覺,也不知從何表達。世界上存在著許多未知,我們都無法理解、相信,就像古代的人無法理解現(xiàn)代的生活。
類似一個沒有邊際的容器囊括著所有,我們稱之為世界,我們也在這個容器里以某種方式一直存在著。人類幻想著永生,永生之后呢,可能就是毀滅。
人生總要有點樂趣或執(zhí)著,不然,人生不就太沒有意義了嗎?
偶爾一個人的時候,或許是在夜晚躺在床上的時候,會突然想到死亡,會想到死了之后。沒有感覺、沒有記憶、什么都沒有,一切都是虛無的。那個時候會感到極度的恐懼與悲哀,會懷疑人生的意義和追求,從死亡那一刻起,世界上的一切對你來說都沒有關系,反正你也感覺不到。
幸好,這種恐懼和虛無只是暫時的,我依然會想到我的親友、類似我的每一個人、會感受到世界給予的美好。
每一個人都會死去,或許每個人都會害怕,但是又怎樣,我們的存在只限于當下的一刻,過去的你不存在,未來的你也不存在,你的思維,想象,一切也只存在于此刻;钤诋斚禄蛟S就是人生哲理,隱忍和低調(diào)或許就應該是人生的處事原則。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0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我在學生時代便聽聞過,前段時間又經(jīng)同事的極力推薦,終于拜讀了這本書。這是一本努力從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感受這個世界的書籍,作者高銘別出心裁地花費了諸多時間與各種精神病人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講述他們的故事。
從書的名字開始,就已經(jīng)感受到作者的意圖—-天才和瘋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你現(xiàn)在認為的瘋子,在未來某一天可能是個天才。
果然,在本書的序言中,作者已經(jīng)告訴了我們,精神病人有迥異的性格和行為方式,他們會做一些我們不能理解的事,會有我們從沒想過的.觀點,他們的世界觀令人匪夷所思,他們以我們從未想到的角度觀察著這個世界。
書中,這些精神病人說是瘋子也不為過。他們有的智力超群,輕而易舉就能通過門薩俱樂部的資格測試;有的自成一派地研究瑪雅文明,并且提出許多新見解;有的說自己來自未來,而且是像《星際迷航》里那樣,被分解成量子傳送過來的;有的能說會道,可以把物理學教授侃暈;有的力場超強,能將看護自己的醫(yī)師納為弟子。
這些精神病人有著自己的一套強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觀,我跟作者一樣根本無法用現(xiàn)在已知的理論去辯駁那看似荒誕卻又邏輯嚴密的推理。每當讀到這樣的案例,特別是遇到邏輯能力很強的病人,都讓我覺得“很有道理”。拜讀過程中,我不止一次的提醒自己我在看一個精神病人的經(jīng)歷,而且書中連作者也不止一次的提到精神病醫(yī)師被自己的病人搞得成了精神病的事。
必須承認他們的觀點很荒誕很偏離實際,但是不得不否認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屬于他們的,和我們不一樣的世界。這個世界有著嚴密的邏輯,甚至與現(xiàn)實的世界接軌,你無法去辯駁,去糾正他。看過這本書,你會對他們產(chǎn)生深深的同情與敬仰,就好像是為了不讓這種太過出格的世界觀和能力在這個社會上散播開來,我們把他們單獨的隔離開來,否定他們的觀點,他們的世界,他們的一切,將他們稱呼為——瘋子。
但我想說的是,我們還不了解的東西,先不要輕易作否定。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人類迄今為止所了解的世界,不過是瞎子摸象耳朵,他想象中的大象也許不過是一堵墻或者一根柱。人類也有自己的思維局限,我認為對于未知,不要用已知去否定未知,或者沒有通過真正的深入思考就去否定,面對未知沒必要害怕,要學會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實那也是對自己存在的尊重,給自己一個嘗試著了解、辨析的機會,才有思考和探索的可能。
對嗎?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1
經(jīng)同學介紹,我讀了這本書。剛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高銘,書中以訪談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的思想和行為,也許在我們許多人看來他們是瘋子,是精神病人,而在作者與這些人的對話中,我卻發(fā)覺,這些人的思想深度遠遠超過常人。
我并不了解精神病,也無法想像,精神病人到底應該是什么樣。而在這本書里寫過的每一個精神病人似乎都沒有傳說中那么奇怪和令人恐懼,只是他們的思維方式比較獨特:有的會預知未來;有的會探尋時間和宇宙的盡頭;有的在嘗試人體的極限。這些在常人看來可遇不可求的事情,這些瘋子卻往往可以用他們獨特的思維理解,或者能用實際行動努力實現(xiàn)。也許這些奇特的事物的確是有獨一無二的解答方式的.,而我們正常人卻至今也沒明白。這大概是因為我們?nèi)鄙侬傋拥哪且环轂槟繕伺Χ鴮幙煞艞壱磺械膱?zhí)著精神吧!
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有一個神奇的老頭。他在一個獨立的病房里,隨時都有人跟著他,以防他和別的病人談話。因為他能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能把對方聊激動了,并對病人的心理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致使有的人病愈出院,有的人病情加重。作者在和這個老頭的談話中,提到了時間的盡頭和空間的扭曲,在他看來,時間是有盡頭的,并且在中立扭曲造成的平衡中,將一個橘子放在薄膜上,薄膜會造成凹陷.而將一個小鋼珠滾過那個凹陷,并和小鋼珠移動向外甩出去的慣性達到平衡,小鋼珠便會圍著橘子不停地轉動。這也讓我們明白了,月球就像這顆鋼珠一樣,因為平衡,一直繞著太陽轉,而在橘子和鋼珠的重力下,()薄膜會破一個洞,這便是黑洞,也是老頭說的時間的盡頭,我們留下的,也會永遠擁有。
讀過作者和病人的談話,我不禁聯(lián)想到愛因斯坦和日心說的維護者布魯諾。愛因斯坦在成名前,一直被人看過是瘋子,而布魯諾為了堅決維護日心說被教會用大火燒死。歷史證明,這兩位所謂的瘋子在科學界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許多人是不被他人理解的。他們認定自己有超常的能力,亦或是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思想,這也是我們常人所認為的精神病人或瘋子。我們應該用心與他們交流、溝通,去走近他們,理解他們,正如書里所說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也許有一天,這些超常的能力和奇怪的理論會成為讓世人驚嘆的寶貴財富!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2
實話實說,我是看不懂這本書的。那些人講得東西太深奧,像什么量子力學,四維空間,我都不明白。可還是想看,不為什么,就是想。
作者說,有一個精神病科醫(yī)師告誡他,不要想那些病人告訴你的世界觀,不然你遲早也會瘋的。讀到這里,突然有些羨慕作者,至少他能理解精神病人的世界,而我不能。換句話說,因為我知識不夠,理解力也不夠,所以我連瘋的資格都沒有。
我是個普通人,沒有超高的智商,也沒有超高的情商,平平凡凡的過一輩子,也許就是我的歸宿了?戳诉@本書,突然覺得諷刺,我不能成為什么改變世界的大人物,卻連瘋也做不到了嗎?你可能想說,瘋有什么好的。但我并不是想瘋,只是想擁有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
所以從現(xiàn)在起,努力地讀書,不為別的,只為讓自己的命運屬于自己。每天早上起來,問一問自己,我真的足夠優(yōu)秀嗎?
我并不比別人優(yōu)秀多少,至少智商不足以高到加入門薩——這本書里的一個精神病人就是門薩會員。所以沒什么可沾沾自喜的,一點成績,一柜圖書,都沒什么了不起,至少我現(xiàn)在,連瘋的資格都沒有。
每個天才都有可能是個瘋子,每個瘋子也都有可能是個天才。我不是天才,也不想當個瘋子,至少現(xiàn)在不想。但如果有一天,我因為什么事想不開而瘋了,我希望能做個真正的瘋子,天才的瘋子,希望那時候,我能有瘋的資格。
好好讀書吧,不然當你在某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你連瘋的資格都沒有,該是多么可悲!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3
機緣巧合讀了同事的這本書,看完的感覺有幾點:
1、記憶比較深刻的事件有學習古人閉關的那位,還有把世界比喻為果凍的那個,原因嗎?大概我是很認同的,我也覺得當自己真的閑下來遠離手機等一些東西,意識真的會有一些改變,這個結論就像是解釋了生活中的某些時刻,但具體的時刻我也記不起來了。而且我也特別認同《教父Ⅲ》中教父中風在醫(yī)院說的話,"我覺得我的.頭腦現(xiàn)在變得聰明了,當我要死時我會變得絕頂聰明"?赡苁钱斏眢w比較衰弱的時候我們的意識更能集中起來。再來是那個厲害的姑娘,她的那個理論我的理解是世界萬物都是有關系的,各種各樣的關系、抽象的現(xiàn)實的.....而我們的意識就是果凍里的氣泡是指我們的意識還無法認識到全面,只是整體世界的一部分(根據(jù)實踐和現(xiàn)有的科學技術認識到的),這個結論很好理解啊,就想象下我們的古人,他們那時沒我們的技術認識世界,所以就有了各種理論(針對各種無法說明的現(xiàn)象的假設),說不定現(xiàn)在的一些理論跟那時也是一樣的。
2、很佩服這些人,我指的是那些在某些領域有深入研究的一些人,應該說是佩服他們的執(zhí)著、專注,像是四維蟲子、瑪雅文明的研究者、去過時間盡頭的教授等等,都是那種專注并有個性的人物,很欽佩。
3、再就是我自身了,我本身對這世界就沒有框定性的定義,因為我對這個世界還有好多不了解,所以了我其實跟作者一樣,希望對這個世界有個了解,很感謝作者能帶來這么特別的角度去了解這個世界,很震撼也很有趣,相信作者是辛苦的(交流的對象其實挺可怕的)。受作者影響,我會繼續(xù)去探索這世界,以任何方面、任何角度、任何思路去思考,我會很感興趣能這樣去做!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4
這本書大學時就一直想看,后來似乎是偷懶又似乎有其他的書吸引我,所以一直沒有找這本書來看,F(xiàn)在斷斷續(xù)續(xù)讀了一個多月,終于讀完了。
這本書很精彩,本來以為這類故事可能會牽扯到一些誘發(fā)病因的悲慘事故,引人同情又難免俗套。但看了前三個故事我就徹底消除了這種印象,我覺得這本書對于我更像一本趣味的科普書,百科全書那類的,因為它的大部分故事從生物到物理從宗教到哲學都有涉及,有些故事物理渣表示看不懂(這本書的故事都是作者和病人真實接觸的事,為了更好講述有些小改動但都基于事實,很多理論都標明了出處)。
書里的很多故事都對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的真實性發(fā)出疑問,夢里是不是存在著一個真實的世界?地球上除了人類文明外是否存在其他更高級的文明?瑪雅文化真的是目前科學認知的那樣?還有對平行宇宙理論的.反駁。先放下正確性不說,這些想法出乎意料,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可以有這么多的角度去看世界。
那些因為想法和別人不一樣而被當做神經(jīng)病的人,面對他們邏輯清晰的說明,你會忍不住懷疑,也許是他們的思維認知達到了一般人理解不了的層次,就像你在兩百年前跟大家談互聯(lián)網(wǎng),也會被當做瘋子。
到底是瘋子還是天才,只有以后才知道。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5
這本書以訪談錄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深刻、視角獨特的所思說想,讓讀者可以了解到瘋子或天才真正的內(nèi)心世界,內(nèi)容涉及生理學、心理學、佛學、宗教、量子物理、符號學以及瑪雅文明和預言等眾多領域。其內(nèi)容真實性我并不知道,但我寧愿相信是真的。
一個不同的世界,一個從未接觸過的世界,這個世界里的人看見了都恨不得離的遠一些,一個不被人所理解的世界,可又有誰知道這個世界里的奇妙。
一個精神病人與作者交談,她告訴作者她所發(fā)現(xiàn)的“石頭有生命”“螞蟻是個細胞”,在常人眼里看來,這些都是可笑,可是哪一個科學家在提出論點時,是沒被人質(zhì)疑過的,“貝多芬”“愛因斯坦”在常人面前就像是一個瘋子,可是,他們卻被譽為天才,或許,瘋子和天才之間只有一步之遙,天才和瘋子的世界都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
天才是為了一件事而瘋狂,但瘋子是因為一件事而瘋掉,或許天才是早出生的人類,而瘋子卻是早出生的天才,就像這本書的第一篇《生命的盡頭》,一個女精神病人天天蹲在石頭或者花草前仔細研究,好幾年沒跟任何人說過一句話,作者試著與她交流,卻被女病人的話驚得目瞪口呆。
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不要讓任何一個事物的形象在你的腦海中定格,在我們的生活,或許有的孩子不愛學習,盡做一些不是學生應該做的.事,幾乎是無惡不作,大家都對他搖頭,可又有誰能預料到在不久的將來,他是否能有一番作為;而那些讓大家都豎起大拇指的孩子,誰又能保證以后的他能像現(xiàn)在一樣優(yōu)秀,所以不要小看你身邊的任何一個人,他總有一天會讓你目瞪口呆。
當然,你也千萬別看輕自己,遇到挫折,或是失敗時,重新爬起來,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給予了我們每個人無限的潛能,就要看你是否能挖掘出來,或許不顧一切的拼一次,創(chuàng)一次,美好的未來就在向你招手,相信自己,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將來成功的你一定會感謝現(xiàn)在努力的你,當在失意時,不要輕言放棄,跨出這一步就將會是光明。
每一個人都將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或許離成功的你只有一步之遙,就像瘋子和天才也只有一步之遙一樣!千萬別看輕你自己!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相關文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有感08-03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09-27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03-16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09-01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0-22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讀后感10-07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1-13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2-22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09-20
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有感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