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后感 篇1
縱觀《三國演義》里面內容精彩不斷,《桃園三結義》《三英戰(zhàn)呂布》巜空城計》等,但我還是比較喜歡諸葛亮的《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南方蠻王,孟獲經常帶兵侵入諸葛亮的南部邊界,于是諸葛亮就帶兵去討伐孟獲。諸葛亮見孟獲有勇無謀,決定生擒感化他,讓他心服口服投降。諸葛亮七擒又七放孟獲,最后孟獲真心投降蜀國。諸葛亮用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成功感化了孟獲。就連我們的偉人毛澤東對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都非常推崇。
在古代社會得人心者得天下,在當今社會仍是這樣。這使我想起最近新型肺炎病毒的事情,病毒剛在中國蔓延時,中國政府號召國人不聚會,少出門,每天量體溫,出門要戴口罩的,把病毒悶死在家里,并且很快控制了病情的蔓延。可歐美諸國對中國政府的觀點指指點點說我們限制人們自由,違法人權,并對中國政府橫加指責。當病毒剛開始在歐美蔓延時,他們的民眾不戴口罩,出門也不戴口罩。當病情大面積蔓延時,他們這才慌了,才想起中國抗疫寶貴的經驗,并要求中國分享抗疫經驗?晌覀冎袊挥嬊跋哟蠖葘λ麄冞M行口罩,呼吸機等醫(yī)療物資的援助。當其他國家得到援助時,就對中國充滿了感激之心,并表示與中國建立友好互助關系。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同學們出現矛盾時,往往都以誰力氣大,誰朋友多來解決問,如果我們多學習諸葛亮化敵為友的辦法去解決問題,那豈不是更加美哉?
通過《七擒孟獲》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遇到困難要動腦,不能用武力去解決,只有用智取勝,以德服人,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尤其是在生活中與同學或朋友發(fā)生問題沖突時更是要這樣,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學會用這種方法解決遇到的困難。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后感 篇2
說起諸葛亮,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它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讓別人輸,就要讓他輸得心服口服!
當時,正是劉備死后不久的日子,曹丕派出四路人馬前去攻打漢中。諸葛亮為了有一個安定的后方,決定率領大軍去討伐孟獲。孟獲得知后,便率領兵馬迎戰(zhàn)。孟獲遠遠看見蜀軍隊伍交錯,旗幟混亂,也就放心了。誰知,這正是諸葛亮的.一個計策。孟獲拍馬出陣,沒戰(zhàn)幾回合,蜀軍回身就跑,孟獲一路追趕。忽然三名蜀將帶兵從山谷里沖出,切斷了他的退路,把他活捉了。孟獲被押到諸葛亮面前,諸葛亮不但沒有殺他,反而把他給放了。孟獲回山寨后,讓弟弟率領一百多人帶一大堆珠寶給諸葛亮,這些計謀怎能瞞過諸葛亮?最后,又把孟獲抓住了。但諸葛亮又把他放了。之后四次,他仍然敗給了諸葛亮。最后一次,孟獲只能向烏戈洞主借藤甲兵。藤甲兵身上的藤甲衣是刀槍不入的,諸葛亮就用火攻,把藤甲衣燒個精光。孟獲第七次當了俘虜。這一次,孟獲輸得心服口服,決定謝恩投降,永不造反。
讀了這篇文章,不禁讓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正在玩耍,看見兩個小朋友在比賽跑步。第一次,較小的小朋友輸了很不服氣,要重新比過。他接二連三輸了多次后,終于對另外一個小朋友心服口服。
現在,我想,要是每一個人都像諸葛亮一樣以智取勝,而且還讓別人輸得心服口服的話。那我相信,世界一定會變的和平!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后感 篇3
眾所周知,蜀國的諸葛亮遠征南方,七擒六縱南蠻首領孟獲,蠻方才平。讀了《諸葛亮七擒孟獲》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F在我來大致說一下。
南蠻造反,諸葛亮引兵遠征,第一次活捉孟獲,他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一連六次不服,諸葛亮便放他六次,又渡瀘水,過四大惡泉,經桃花水,迎南蠻野獸,戰(zhàn)藤甲兵,終于,孟獲及弟孟優(yōu),妻子宗黨人等,盡皆拜服投降,永不反叛。孟獲感其恩德,乃為諸葛亮立生祠,還呼孔明為慈父,各送珍珠,金寶,藥材,耕牛,戰(zhàn)馬以資軍用。
這個故事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于“七擒六縱”。諸葛亮為什么要放他這么多次呢?因為這樣才能使南蠻真正的降服。如果只擒一次就立即班師回國的話,那么南蠻也不能降服多久,久后必反。而且孔明有這個實力捉他七八次,他自己還說:“擒此人易如反掌,直須降服其心,自然平矣。”可以看出孔明的意圖不是用武力平叛南蠻,而是讓他們心甘情愿的降服。
人降,不是真正的投降拜服,心降,才是真正的'投降,永不反叛!睹厉坠Ю镒邌悟T,漢壽侯五關斬六將》也就描述說明了這一點,“身在曹營心在漢”,關羽表面上是跟隨曹操,心里卻無時無刻念著劉備,這就是曹操沒有真正的降服他。
所以,降其心,才能得其人。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后感】相關文章:
七擒孟獲讀后感05-10
七擒七縱的主人公是誰10-06
智擒老鼠作文02-07
智擒小灰鼠作文06-09
智擒小灰鼠作文10-05
智擒偷果賊作文09-21
深夜擒雞記作文600字09-29
諸葛亮的事跡12-08
諸葛亮的名言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