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楊絳《走到人生的邊上》有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楊絳《走到人生的邊上》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楊絳《走到人生的邊上》有感1
“有修養(yǎng)的人,能喜怒不形于色。但不形于色,未必喜怒不影響他的判斷選擇。要等感情得到了相當?shù)臐M足或發(fā)泄,平靜下來,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驅(qū)使!边@是楊絳先生《走到人生邊上》一書中出現(xiàn)的一句話,也是我讀完這本書后記憶最深的一句話。
人生路慢慢,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誰也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會經(jīng)歷什么,但是唯一能讓自己掌控的也就只有自身的修養(yǎng)了。其實對于我一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來說,我并不能說自己有多好的修養(yǎng),但是每次我看到一些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我就特別崇拜他們。
在我看來,修養(yǎng)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以前我是個非常沖動的人,在遇到任何意外事情的時候,都非常慌張,遇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的時候,總是非常的情緒化。其實這些毛病我自己非常清楚,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去改。直到有一次,和一個變化很大的朋友聊天時,他談起說他在“修身養(yǎng)性”,看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書。其中有一本就是今天談到的.《走到人生邊上》。我這個朋友以前就是一個玩世不恭的人,結(jié)果因為一次事情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之后性格大變,開始看起書來。他曾跟我說過,楊絳先生是一個非常來不起的人物,她所經(jīng)歷的一切,好像是在告訴我們這代年輕人要熱愛生活,并且要懂得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義,而在為人處世當中,一定要謙遜,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也正是因為朋友的變化,讓我對人的性格有了更深的領(lǐng)悟。也讓我在參軍之后,不再像從前一樣的浮躁,當然在親自讀完這本書之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感受到的東西,遠遠比朋友口中所談論的要多得多。
一個人的素養(yǎng)往往體現(xiàn)這個人的待人處事方面,有人說你“公德心”、“道德感”其實這都和我們的素養(yǎng)息息相關(guān)。老師要講師德,軍人也是一樣的,各行各業(yè)都有各種職業(yè)道德,這也是我們必須要遵守的,現(xiàn)在作為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我也應該隨時管理好自己,隨時對自己有高要求,做一個有素質(zhì)的軍人。
讀楊絳《走到人生的邊上》有感2
“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經(jīng)活了一輩子了,人生一世,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沒有了嗎?”這是楊絳先生在本書前言中所寫的一段話。
《走到人生邊上》,是楊絳先生在九十六歲高齡時所寫的一本關(guān)于人生感悟的書。滾滾紅塵,顯然楊先生已經(jīng)走得夠久,時間正在從她的身上碾過去。對于人生,她也有自己的豐富經(jīng)歷。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對于生命的哲思,對于探討人生終極問題的思考還不夠,我希望通過楊先生對生命的解讀,來找尋自我的價值。
本書分兩部分,一半論文,一半散文;一半講理,一半講故事,用故事當理論的“注釋”。前半部分,充滿了楊絳先生對于鬼神、人生、命運、生與死、靈與肉等根本問題的思考。自序第一段寫到:我是從醫(yī)院前門出來的。如果由后門太平間出來,我就是“回家”了。這樣充滿智慧與幽默的文字,讀上去引人發(fā)笑的同時,也有著對生命的深刻反思。
而在本書的注釋部分,楊絳先生用故事來構(gòu)建她自己的世界?此茖こ5墓适拢鋵嵱兄约旱娜松腔。《勞神父》、《孔子的夫人》等幾篇文章,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帶來的美感,樸實的文字流露出的是漫長人生的平凡!队洷揉忞p鵲》,看似寫的是喜鵲一家,實則是通過對小鵲的死亡,傳達出對自己親人離世的'深切感懷。像楊絳先生這樣一個沉醉在精神世界里的人,她和她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藝術(shù)品,而親人的離世,則讓她的精神世界有所坍塌,她也在用一生來修補她自己遭受的創(chuàng)傷。平淡的敘述,不加修飾的白描,更加感人至深。《胡思亂想》這一篇,讀完確實引人深思。作為一名年近百歲的老人,死亡是自己時時刻刻可以感知、觸摸到的,而要如何去面對死亡,楊絳先生似乎也在文中給了我們一個滿意的回答!端淖允觥费永m(xù)了楊絳先生一貫的白描寫法,通過想對奶奶講的話,給讀者鋪開了一條時間通道,把讀者帶到了當時的場景中去。并用這樣的故事和描寫,解答眾人對于命運的問題,讓讀者與她的思想進行碰撞。而最后的那一句“我活一輩子是為啥呀”,更是將讀者的感悟牽引到了秀秀身上,引發(fā)讀者相同的思考,你我的人生命途又何嘗能走出這樣的道路呢?
感謝楊絳先生,在又老又病又忙的人生邊緣上,為世人完成了這本書,解答了世人的疑惑。讀完本書,我更是有了深刻的認同。
讀楊絳《走到人生的邊上》有感3
《走到人生邊上》是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之時的著作,其首次坦陳自己對于命運、人生、生死、靈與肉、鬼與神等根本問題的思考。并以多篇精彩隨筆對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證。此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楊絳先生對鬼與神、關(guān)于人、靈與肉等問題的思考與認知。第二部分是是有多篇散文組成的。
對于這本書我所感受到的是對楊絳先生的敬意。作為一位96歲高齡老人,在躺在醫(yī)院病床上時還在思考。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與大部分中國女性老人不同的人性光輝。
在中國,我看到太多年老的老人在老了以后每天就是打麻將、嘮家常、東家長西家短,要不就是做家務。好似他們的生活千篇一律,就這樣在我看來毫無意義的一天又一天的過,然后等到生命的盡頭。如果真的就是這樣過活倒也算是舒心的吧。
但是,我所看到的可不只是這樣。往往伴隨著的是,身體的疾病、奮不顧身的扎入后一輩的生活中,比如帶孫子,管下一代。要么就是覺得孩子不孝啊之類的'。當我的身邊大部分都是這樣的老人時,我便思考若我有朝一日變老了,我會變成他們這樣嗎?若是這樣有何意義?大部分的生活都奉獻給了家庭,孩子。然后對孩子說我這么苦這么累都是因為你啊。弄得孩子又無奈又氣憤。
為什么喜歡楊絳先生?因為在她的身上,她的人生經(jīng)歷中讓我感受到活著可以這么好,這么有希望。如今楊絳先生一百多歲了,歲月的風塵難掩她的風華。我的手機中保留了她頭發(fā)花白卻任然埋頭書中認真寫作的照片。這一幕非常打動我。我希望能當我老去的時候,我可以像她一樣,充實淡然的朝天國進發(fā)。
讀楊絳《走到人生的邊上》有感4
讀了《這本走到人生邊上》。其實感悟還是挺多的。我最喜歡的是楊絳老師寫在前言中的第一段話:我已經(jīng)走到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中外一例,都用這種種詞兒軟化那個不受歡迎而無可避免的死字。俗話說得好,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規(guī)律,每個人最后的結(jié)果都是回歸塵土。那為何我們不讓自己在這之前,活得快樂,自由,光鮮,讓自己不留遺憾呢?
但是在這之前,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我到底是什么?我當然不止我個人,我是一切人的代名詞。如問我是誰?答我是人,是人世間每個具體的人。只有明白這些,我們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來到這個世界最大的價值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綻放出最絢麗的火花,讓這個世界因為我而更加不一樣。
我喜歡音樂,那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聽著音樂,寫寫歌詞,自己編曲,做一首只屬于我自己的歌,也許許久以后,有人發(fā)現(xiàn)了這首歌,他能從這首歌當中學會什么,那,這就是我的價值,做有意義的事,讓自己,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意義。這樣也不會讓自己長大以后,回頭看自己的過往時,發(fā)現(xiàn)自己一事無成。
人最后的終點就是都是那一個字,那為何我們不在自己有限的時間當中做有意義的事,這樣才不枉我們來這世上走這一遭,既然要活,就要活出不一樣的人生,要有自己的姿態(tài),有自己的態(tài)度,堅持自我,不迷失在這些是是非非當中,唯有認清自己,以自己為中心,向四周散發(fā)光芒,才能乘風破浪,砥礪前行。
讀楊絳《走到人生的邊上》有感5
《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時的創(chuàng)作,前半部分的自問自答的形式,先探討了神鬼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全書的大前提,如果不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不尊重大自然的客觀規(guī)律,那么之后的靈魂、命運、信仰等問題根本無從談起。接著楊絳先生對本書所談的“人”進行了界定,即人世間每一個具體的'人。并且每次談到一個新問題的時候都會先進性定義,如“靈魂”、“個性”、“本性”、“靈性良心”等。并且有問有答,內(nèi)容層層遞進,絕沒有隨意的篇章,邏輯嚴密清晰。這本書不是學術(shù)論文,但是楊絳先生卻依然以作學術(shù)論文的態(tài)度和嚴謹對待。
如果問及崇拜的偶像,我必答楊絳先生無疑。在她身上總能看到閃光點。胡河清曾贊嘆:“錢鍾書、楊絳伉儷,可說是當代文學中的一雙名劍。錢鍾書如英氣流動之雄劍,常常出匣自鳴,語驚天下;楊絳則如青光含藏之雌劍,大智若愚,不顯刀刃!睏罱{先生一生在探尋的過程中審視自我,關(guān)注內(nèi)心,不讓生活拿走自己的想法,磨平其棱角,還要保持對自我的肯定與欣賞,保持對人生的努力與堅持,所以她的人生自帶光環(huán),閃閃發(fā)光。
讀楊絳《走到人生的邊上》有感6
這是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寫的一本書,楊絳是錢鐘書先生的夫人,在一次機遇偶然的情況下讀完了它,最開始被吸引還是里面的鬼故事內(nèi)容。這本書所講述的內(nèi)容正如書名一樣直白:走在人生邊上。像是和自己的一生進行對話一樣,有生死、有命運、有靈魂、有鬼神,跨越了近一個世紀,將生、老、病、死的非常平靜的述說著。
鬼打墻、鬼附身、古代刑場這些非常靈異的事情,在這本書里都進行詳細了描述,這些東西本不適合在這里被提及。書里面提及了楊絳先生年輕時候的一個同學,家里般進了非常大的一個院子,這個院子以前是清朝的一個斷頭臺刑場。自從搬進去住之后,一家人接連變故,非常瘆人。從一個老人家的`說出這些,說實話,我是信的。楊絳先生對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人的信念都進行了思考,修身之道、品德修養(yǎng)。人的可貴之處在于人的本身,無盡的苦惱!霸鵀殪`性良心奮斗的人,看到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灰心絕望,覺得人生只是一場無可奈何的空虛”!拔覀冊绱丝释\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最妙曼的”。
讀完《走到人生邊上》,感嘆楊絳女士在九十多歲的高齡下,那么平靜的對待生活、平靜的思考。作者一輩子經(jīng)歷了非常多的苦難,生離死別,到臨了對人生看的無比通透,無比豁達。這種心態(tài),是令人無比讓人敬佩的。
讀楊絳《走到人生的邊上》有感7
看了楊絳先生《走到人生邊上》,再次感受到先生摯樸,平實的語言。無華的語言中又充滿了哲理,引發(fā)讀者的思考。其中有一篇文章《勞神父》讓我很有感觸。
楊絳先生說,九歲那年勞神父跟她講故事,并送她一盒巧克力。巧克力貼上了十七,八層廢紙,要求必須在回去的火車上才能拆開。楊先生一直以為勞神父的用意是要勉勵她做人要堅定,勿受誘惑;到九十歲的某一夜晚才頓悟他的用意,就是希望她能把那匣糖帶回家,和爸媽一起分享,僅此而已。哈哈。實在有趣。
楊絳先生一生歷經(jīng)坎坷磨難。到百歲之齡仍在學習反思,對人性和生活的思考越發(fā)透徹,返樸歸真。其實有時候生活或事情的'本意是很簡單的,只是我們想多了,不是嗎?沒有那么多的勵志故事,不需要那么多的道理說教,中心思想和內(nèi)涵引申。
曾經(jīng)有人問,為什么喜歡看米老鼠和唐老鴨,答案就是,好看。喜歡有時候真不需要理由。大道至簡,如日東升西落一樣平常。簡單就是快樂。
【讀楊絳《走到人生的邊上》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12-29
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02-04
楊絳經(jīng)典語錄10-07
楊絳經(jīng)典語錄10-20
楊絳《老王》教案10-06
楊絳勵志語錄12-06
《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7篇01-04
《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6篇02-04
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精選19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