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詞話》讀后感 推薦度:
- 人間詞話讀后感 推薦度:
- 人間詞話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人間詞話》讀后感(精選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間詞話》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1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自古以來,千秋數(shù)載,明月,一直是人們心靈的寄托。相思情誼、離愁別緒、貶謫之苦、家國大義,都在朦朧的月光下一一展現(xiàn),至今仍未褪色。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
今夜,你為何如此惆悵?你才華橫溢,與文采非凡的他宛如一對璧人,天造地設,比翼連理。“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遨游四海求其凰”,那是他為你譜的曲!你忘了嗎?即使他數(shù)盡世間皆無“億”,就算他欲納茂陵女為妾。但“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這樣的情意卻永遠也不會改變。你與他兩地相隔,只得獨守空窗,來時芳華已變白頭,可在朝堂上,他卻是意氣風發(fā)?v是百思想、千系念,最終卻都化為萬般無奈把郎怨。這一切,只能怪造化誤算,因果錯亂。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高樓送客,自是依依惜別,心情悲戚,卻道酒不盡興。寒江寂寂,惆悵如滾滾江水流不盡;明月高懸,友情似皎皎霽月照人心。為何今夜不能眠?恨你深情厚意;為何今夜不能醉?怨你恩重情濃。友人遠去,你遙望江北遠山,孤寂之情必會油然而生吧!“一片冰心在玉壺”,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渾然一體,于濃淡相間中傾訴著你的愁苦。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你從性靈詠物語,傳神至極。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梧桐;含恨的',究竟是孤鴻還是幽人?靜夜如此寂寞,又何須漏壺提醒辰次?月兒依然殘缺,不見有清滿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寫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詞境,難歇哀憤的心情。雖然你左遷黃州,孤苦難泄,恰逢花甲之年,更是體衰年邁,卻觸發(fā)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這正是你才學、氣度,與大家思想的體現(xiàn)啊!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金陵的王氣黯然已收,但緩緩流淌的秦淮河,依然承載著六朝金粉和風流韻事,見證著興衰成敗,經(jīng)歷了滄海桑田。我知道,你一定希望你的國家永葆盛世,也一定期盼你的才華賣與皇家。怎料你登不上幽州黃金臺,怎知你尋不著自己的伯樂!那大寶之下,流了多少無辜之士的血,寒了多少能人志士的心?不過是江山的是非角逐,卻引來恩怨的各自報復。而如今,你卻還能聽到后庭花的歌聲,不得不嘆惋這繁華垂暮,花開花落不會太長久,落紅滿地歸在寂寂中。
容若曾道: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
是!若明月有情,必將笑盡天下騷客們。
一輪缺月,引起無數(shù)悲憤仇恨之人的共鳴,而從未改變的,是人們對團圓的期盼和對美好的向往。在月圓之夜,斑駁的月光可以把從前的離恨化成歡笑,可以撫慰這黯淡星光、燈火昏黃。而我只愿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2
《人間詞話》,字字珠璣,讀來口齒生香。作者王國維先生,才情與睿智,令人嘆服。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語別開生面,鞭辟入里,渾融貼切,高矣。非此,無以配先生之大才也。思之于己,莫說燈火闌珊,就是第一重境界,尚不能獨上高樓,也只是昨日西風而已。求索無門,茫然無緒。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詞脫口而出,無嬌揉妝束之態(tài)。
初學詩詞,偶有涂鴉之作,亦嘗欣欣然而得意焉。然今觀之,終難登大雅。言情言景,嬌柔造作,失之本性而求奢華,可鄙之極。此是先生所言隔之障也。
先生又說,詞人之詞,有倡優(yōu)和俗子之分(此處不是原文)。倡優(yōu)之詞,在于娛人,雖有媚骨而可親也;俗子之詞,在于逞才,每有驕氣而不可近也。觀我之詞,俗子之俗子,驕不足而氣不盛,陋矣。
詞忌用替代字。
然我此弊連連,才墨不足也。昔時幼安化典于無形,不著痕跡,心馳慕往,雀然欲試。填江城子一首,猶東施之效捧心也,貽笑大方之家。
先生最推境界。曰: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是我所不能達也。境界有造境寫境之分,又有有我無我之分。此處無心一一敘述,有意者返回原本,于汝詩詞之造詣,受益匪淺。
有時不曾填詞,非無心思,實不忍驚先生湖底幽夢。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3
老實說,讀這本頗見考據(jù)功夫的書,把玩那些精辟的不刊之論,繼而小心寫出下面這些話,要先給自己壯壯膽,聳肩收拾一下自己的淺薄,然后再打開神游八極的冥想……評個五星吧,僅管文字編排上有些疊床架屋的味。
周濟(止庵)《宋四家詞選》里論作詞云:“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diào),求實,實則精力彌滿!泵献佑性唬骸俺鋵嵵^美”!肚f子·知北游》感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而今《人間詞話》獨辟詞品“三境界”說,繼而引詞論詞確為高格,萬象更新一語點破,謂之一切景語皆情語!沒有一些三腳貓的花架子,還真攬不下來瓷器活兒,更別說桌子底下放風箏了。
雖然佶屈聱牙面目拒人千里之外,但是一切生活部門都有技術(shù),骨子里的東西變化不易,于是評論就應該有分寸,假如意象、主旨、趣味差強人意,就不用去評它。概其詩余盛于兩宋,但并非闕闕頂好、頂頂好、無雙第一,我們雖然可以夸獎這個成就,但是無須夸張、夸大,害得文學批評里數(shù)得清的幾個贊美字眼兒“五+二、白+黑”加班。
據(jù)說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在東宮的`時候,每聽到他父王在外國打勝仗的消息,就要發(fā)愁,生怕全世界都給他老子征服了,自己這樣一位英雄將來沒有用武之地。緊跟著偉大的詩歌創(chuàng)作時代而起來的詩人準有類似的感想。所以,前代詩歌的造詣不但是傳給后人的產(chǎn)業(yè),而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向后人挑釁,挑他們來比賽,試試他們能不能后來居上、打破記錄,或者異曲同工、別開生面。假如后人沒出息,接受不了這種挑釁,那么這筆遺產(chǎn)很容易貽禍子孫,養(yǎng)成了貪吃懶做的膏粱紈绔。因之,有唐詩作榜樣可能是宋人的大幸,也可能是宋人的大不幸。在書中被作者反復提及的白石道人有言,“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有宋朝,眾人拾柴,不僅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長了,還把疏鑿的河流加深了。
個人以為讀這本書,首先應繃緊上述認識,然而還遠遠不夠,藝術(shù)永遠離不開生活!真正的生活就像一把燒紅的電烙鐵,不管你情不情愿,都被當成一塊皺布來整,不論多么曲折,最后總是橫平豎直、熨熨貼貼。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但生活可不欠不該你的,每天都在直播,何況是非功過終在你心,即便眉頭緊鎖、五官扭曲,于事有何補于己有何益?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何評論,都顯繞舌、多余,只有通電,火紅,然后摧枯拉朽,一片清平……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4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最初發(fā)表于《國粹學報》。初讀之,感受到的是一種花非花、霧非霧的感覺,未能讀出其中的意味;二讀,似乎能夠粗略地覺察到詩詞中的情境與詩人的感想;再讀之,其帶給我的便是震撼。詞話來自人間,是經(jīng)由人所抒發(fā),是人自身的生活感想蘊藏在詞話里,字里行間里透露的是每個詩人內(nèi)心的`自我獨白。
王國維先生將詞話分為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四艘痪辰缫玻弧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四硕辰缫玻弧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辰缫。當然,讀完《人間詞話》,我發(fā)現(xiàn)不僅詞話分為這三境,我們的人生也需經(jīng)歷這三種境:“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此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說王國維先生是論詞而作,但是《人間詞話》不僅僅是對詩詞進行評價批評,還富有藝術(shù)與美感。先生在評價屈原《九章·涉江》中寫道:“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笨,先生評價詩詞,好似將詩詞看作是一位楚楚動人的女子,如何算作優(yōu)雅,在于其氣質(zhì)的突顯而不在于外貌的張揚;而先生又在評價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快哉亭作·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時,說道:“然此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內(nèi)美!毖哉Z間將情感融入,傳達出的那種美的質(zhì)感十分真摯強烈,并且顯得十分樸實自然,極具親切感。
先生評論大家之作,如蘇東坡、辛棄疾,則稱“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
即使沒有讀過《人間詞話》,蘇軾與辛棄疾的詞都耳熟能詳,他倆的詩詞在我學習生涯中時常出現(xiàn),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一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兩位大儒詞創(chuàng)功力十分了得,后世也有“要嫁就嫁蘇東坡”的呼聲,只為其極高的文學造詣;而辛棄疾雄壯豪邁的寫作風格也讓我們感嘆老將的雄心大志難酬。
當然,其二人也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說都具有寬廣的胸襟、長遠的目光以及淵博的學識,他們極高的思想境界并非輕易就能獲得,也需要腳踏實地的積累,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去追求生活的新知,敢于挑戰(zhàn)、敢于批判,付出總會有回報,不然只能是東施效顰了。
“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蓖鯂S先生如是說。情語不能當面表達,那么景語成了最好的傳情方式。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眲⒂礤a的《竹枝詞》這樣寫道,到底是“晴”還是“情”呢,怕是只有當時的劉禹錫才能體會吧。
景中有許多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探尋的新事物,它其實也是一種另類的情感,這點在詩詞中體現(xiàn)挺多。一說及春夏,便感到生機活力;一提及秋冬,便好似融入凄冷肅殺之境,可見詞是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獨白,景是他們情感獨白的載體。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5
詩中有云:“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比碎g是一個純粹的詞,尤其在《人間詞話》中。正如其作者王國維先生,即使人生繁雜,仍以靜觀之,讓自己的生命保持純粹又高貴的樣子。
傅雷曾在給其長子傅聰?shù)男胖刑岬剑骸拔覀人認為中國有史以來,《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蔽蚁耄@本書之所以能得到傅先生的認可,主要是因為它的純粹,作者的純粹:堅持自己,在很多事情上脫離于世人,脫離于禁錮所有人的道德傳統(tǒng),也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感情生活?墒羌兇獾娜瞬⒎鞘遣幻舾械、無欲望的。生于濁世,卻有著一顆七竅玲瓏的心,這樣的心又怎會是不敏感的呢?王國維本是純粹的,卻生在熙熙攘攘的俗世,受到人間煙火的熏染,終于,他承受不住世道變遷的侮辱了,高聲疾呼“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jīng)此世變,義無再辱!”雖然王國維溘然長逝,但他筆下的文字還是如他的本人般純凈,恰似思想如嫩荷之抽枝,提醒著我們?nèi)松彪s,不如以靜觀之。
王國維在書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可謂是道出了他對人間的精辟的斷論,多少文學大師由此靈性得到了開發(fā)。余秋雨曾贊美道:“此書等于一把金鑰匙,一個人若沒有靈性,光談理論,其不成為現(xiàn)代學究,當代腐儒,八股專家也鮮矣!币虼,這本書教會我們,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里,要有自己的靈性,自己的想法,方可做到純粹。就像書中提到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睆拇藙t評論當中,可以看出王國維先生最崇尚的就是自然、樸素之美,莫與之爭的境界,而“自然”就是開發(fā)靈性最好的方式。身處自然中,靈性便會猶如一條潺潺流出的溪泉,發(fā)出悅耳自然的'聲響。
特別欣賞書中這么一句:“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tài),以其所見著真,所知者深。”誠然,純粹與靈性是我們面對這個世界必不可少的兩種品質(zhì),但文字色彩只是作品的外在框架,真情實感才是靈魂,若是我們離開了生活,脫離了本心,變得膚淺無心,也是無法散發(fā)出真正的智慧,博大的境界的!短靸羯场冯m寥寥數(shù)語,但一切景語皆情語,在王國維先生看來卻勝似天籟,是唐人絕句,曲之絕妙。由此可見,曲中的線條和濃淡,讓王國維獲得了沖擊心靈的美,更加醉心于自身純潔,內(nèi)心的干凈,讓他在繁雜的人世,以靜觀望。
人生看似很長,其實不過須臾之間!叭赵潞銎洳谎唾,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屈原早在數(shù)百年前就完整的表達了現(xiàn)在世人的心境。而生在繁雜的人世的我們,以靜觀之是王國維先生給予的選擇。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6
關(guān)于“造境”與“寫境”;“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境界的大小”,在中華書局中的附錄中有所提及,其觀點主要是葉嘉瑩先生的觀點。
“有造境,有寫境。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于理想故也!标P(guān)于“造境”與“寫境”,葉嘉瑩先生否定了以往認為“造境”與“寫境”乃是“理想與現(xiàn)實二派之所由分”,而是由于作品取材之不同而提出的兩種區(qū)別。
第四則中王國維寫道:“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蓖鯂S先生受康德和叔本華的哲學影響十分大,而關(guān)于“有我”、“無我”也是根據(jù)叔本華的意志哲學,叔本華認為世人莫不受意志之驅(qū)使支配而為意志之奴隸,故其哲學之最高理想便在于意志的.滅絕。由此來看文學作品,就會感覺到大部分作品不外于意志、欲望的表現(xiàn),因此乃經(jīng)常與物對立,成為“有我”之境界。至于能超然于意志驅(qū)使支配而表現(xiàn)出“無我”之境的作者,按叔本華哲學來說,當然可以算得上是“能”樹立的“豪杰之士”了。
而境界之大小與作品之優(yōu)劣并無必然之關(guān)系。就整體來說,修養(yǎng)學力高的詩人,有時也寫“小境”的詩,反之,修養(yǎng)學力低的詩人,有時也寫“大境”的詩。如陶淵明之“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與沈佺期的“皇家貴主好神仙,別業(yè)初開云漢邊。山出盡如云漢嶺,池成不讓飲龍川!睌(shù)句相較,則陶詩所寫境界雖小,而意韻深遠,沈詩所寫境界之大,而洞然無物。由此也可見境界之大小與作品之優(yōu)劣并無必然關(guān)系。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7
作為晚晴大儒的王國維在汲取了西方美學思想以后,開始改變舊有的觀念,以嶄新的眼光評判中國舊文學。他以新穎的見解將中西方的文學藝術(shù)思想融為一體,在中國的舊文學藝術(shù)門派中開拓出一條新的道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他在晚晴的這種時代背景之下,在文化領(lǐng)域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初讀《人間詞話》,猶如踏入了一個新鮮的領(lǐng)域。雖然自小學開始,我們都已經(jīng)接觸過詩詞歌賦,也具備一定的詩詞賞析能力。但對于王國維先生這種獨到而高深的評析,還真是有點“霧里看花”,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表面上看,它的格式與之前我們所學到的詩詞大同小異,甚至有人誤解《人間詞話》是王國維的詩詞著作。其實不然,他以傳統(tǒng)的詞話形式、概念和術(shù)語,自然地融入新觀點,對中國的舊文學進行批評。我認為,他的做法跟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有相似之處,借助封建傳統(tǒng)的外衣,讓世人更好的接觸到西方先進的思想。夏承燾認為《人間詞話》“可以作為王氏一家的藝術(shù)論讀”王國維對詩詞研究之深,《人間詞話》在詩詞方面涉及面之廣,致使我們難以全面地認知《人間詞話》這本書。但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像摸象的盲人一般,描述自己所能夠認識到的部分。
人生的三大境界大多數(shù)人最初接觸到王國維先生的評詞是從他的那三句精辟的論斷開始的:古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②此第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⑤這三種境界是王國維對歷史上無數(shù)的大事業(yè)家、大學問家的深刻反思而做出的.高度概括。學歷史的我們都能夠認識到歷史是存在它的必然關(guān)聯(lián)的。而王國維也發(fā)現(xiàn)了偉人成功的共同邏輯,并且生動形象地用三句詞話來表達。
第一境界,“西風凋碧樹”描述了一夜間,樹上碧綠的樹葉片片凋落。時間在變化,事物在變化,世事也在變化,影響著人的心態(tài)也不斷的變化。但是人的路在何方呢?未來又會是怎樣的呢?從這句詩詞當中,我感受到的是迷茫,“望盡天涯路”,無限的迷惘心底。在這樣的迷失自己的情況之下,我們應該“立志”,找到自己的目標。任何事情,無論是學問還是事業(yè),沒有明確的方向,我們都會無從下手,更有可能半途而廢。因此王國維先生所表述的第一境界是“立志”,擺脫自己目前的迷茫。
第二境界,有了堅定的目標,我們能夠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即使痛苦艱難也要“不悔”,甚至甘愿為之“憔悴”。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壓力,你都能夠為了這個目標而抵御下來。其實一旦有了目標和寄托就會奮力拼搏,因為那是自己愿意做的,就如同我們說要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那么對你而言,工作就不是勞累而是樂趣。如果你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說明你距離成功已經(jīng)更近一步了。
第三個境界,這句詩詞描述的是一個很欣喜的場面。從第一二境界的艱苦卓絕地“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終于尋得成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會有波折,百折不饒,經(jīng)過一番奮斗才會取得成功。當你成功以后,你又會感到意外,因為它一直在我們不經(jīng)意的地方等著。因為當你獲得成功的時候,又會感嘆成功似乎很簡單,似乎就在眼前。
除此之外,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作為文學藝術(shù)在時代承上啟下的過渡,對現(xiàn)代詩歌的寫作也是具有不可忽略的現(xiàn)實意義,F(xiàn)代詩歌適應時代的要求,是以接近群眾的白話語言來創(chuàng)作的,形式自由,內(nèi)容也是開放的。按照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對詩歌所提出的要求,那在現(xiàn)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方面我們就需要注意幾點。
首先是詩歌要有意境。在書中,王國維開篇就提出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笨梢娋辰绲闹匾浴F浜笥衷敿毜卣f明了“境界”,認為境界有“造景”和“寫景”之分,“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等等。王國維認為“境界”是詩歌的核心和靈魂,找出了名篇佳作的主要共通點。他認為那些傳唱不衰的詩歌和名句都是在“有境界”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
二是詩歌要寓情于景,情境交融。《人間詞話》對“情”和“景”的關(guān)系也有很深入的探討。他說“昔人論詩詞,有語境、情境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詞家多以景寓情”等等。景物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觀意識而改變。但每一個人對同一景物的感覺都是有區(qū)別的。詩歌都是加上了個人情感的,因此王國維也總結(jié)“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因此詩歌寫景也脫離不了個人感情因素,但要創(chuàng)作出一首好的詩歌不僅需要有感情,還需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8
人間詞話,話盡人間。初讀《人間詞話》,便從書名中發(fā)現(xiàn)了浪漫與美。這是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接受西方美學后,再根據(jù)他的文藝觀去闡述古代文學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
王國維先生在此書中首次提出了“造境”和“寫境”的說法,并指出“造境”雖是浪漫主義,但卻沒有拋棄現(xiàn)實;“寫境”雖是現(xiàn)實主義,但也不能離開浪漫,浪漫與現(xiàn)實是相輔相成的。
王國維論“詞以境界為最上”:“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他認為“文學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觀也”,“能觀”是指詩人能超越現(xiàn)實進入到一種自我營構(gòu)的意義世界。王國維又通過尼采、叔本華的理論闡述了這種審美無功利的觀念,使其“境界說”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古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從迷惘,到不悔,至回首,那是最美好的場景,燈火闌珊之下,他的境界從不止于秦淮河上燈影槳聲,風花雪月。
王國維這段話表達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從具體詩詞的體驗感悟人生的普遍意義。首先,他說到人生的第一階段:“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晏殊《鵲踏枝》中詞句,本意是一位怨婦對遠方游子的.思戀,她日復一日登樓眺望,盼望遠方游子的歸來。但王先生這里表達的是成就大事業(yè)、大學問者所要經(jīng)歷的孤獨,只有這樣才具備追求高遠境界的基礎(chǔ)。第二階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柳永《鳳棲梧》中詞句,本意是說一位在外漂泊、失意的游子,對其所愛的思念,甚至為之形神憔悴,在這里是為了表達對人生目標的追求鍥而不舍。第三階段:“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辛棄疾《青玉案》中詞句,本意是說元夕之夜,一群游街女子或“蛾兒雪柳”,或“笑語盈盈”,他所傾慕的女子卻在那燈火闌珊之處,顯得那樣的卓爾不群、傲然獨立?王國維先生在此想表達的是成就大事業(yè)、大學問者,經(jīng)歷孤獨與堅持后,終于進入人生最高境界。由詩詞指向人生,由美學指向哲學,這是王國維用浪漫美學的眼光來解釋人生的哲學。
王國維重“境界”,重“真”,重“自然”:“借不予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于第一流作者也。”如晏殊之詞,獨上高樓盡,唯天涯茫茫,長路漫漫,秋風瀟瀟,天氣之涼怎能比上相思之苦,預言還罷,更無人聽。
所以,一部充滿著詩人氣質(zhì),哲人思想的快意之作,誕生了。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9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堪稱文學經(jīng)典。讀完這本精妙獨到的詞評,令人最有感觸的,便是其中用三句宋詞精妙概括的人生三境界了。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病_@第一境界便讓我產(chǎn)生了共鳴。一夜蕭蕭,西風凄涼,意境似乎有些悲傷。獨上高樓,極目遠眺天涯路,這又是何等的坦蕩!西風凋零了碧樹,眼前的形勢不容樂觀,眾多天涯路,我該走哪一條?這時就必須登上高樓,因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站得高,才能排除干擾,不會被眼前飄忽不定的浮云所迷惑。這樣,望盡天涯之路,看清人生的方向,才能確定好下一步做什么,決定好自己即將要走的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看清起點,找明方向,這將是一個成功的開端。
第一境界所指的,是尋找天涯路的過程。而第二境界,則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zhí)著態(tài)度——“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心中有目標,眼前有方向,還缺什么?缺的是努力。好高騖遠,光說不練,看清了路卻懶得往前走,這算什么?沒有實際行動,有再高的天賦,再好的計劃又有何用?最后只能成為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努力一天兩天,不足為奇,一年兩年,才是難能可貴。盡管遇到困難,盡管“衣帶漸寬人憔悴”,也要堅持奮斗,繼續(xù)前進,因為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如果能夠一直眼看前方不改變方向,衣帶漸寬終不悔,這難道不是一種偉大的境界嗎?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边@第三境界最為耐人尋味。世事無常,實現(xiàn)理想之路的羈旅漂泊最能磨練一個人的心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jīng)歷了上高樓,人憔悴,沖破了無數(shù)的難關(guān)與考驗,我們就會逐漸變得成熟,對事物有自己的認識與見解,知道自己要什么。眾里尋他千百度,正是有了千百度的苦苦追尋,才有那驀然回首時的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俗話說,功到事成,追夢路上,我們心中應該不急不躁,耐心等待。即使千百度的追尋未果,也能安然面對,坦坦蕩蕩。淡泊間,真正想要的就穩(wěn)穩(wěn)地握在手里了。這就是經(jīng)歷了第一、第二境界后才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成熟與淡泊。我想,這也是人生真諦與價值的體現(xiàn)。
人生苦短,境界有三!度碎g詞話》中的的人生三境界之說,仿佛就是從宋詞這片潑墨山水中辟出的世外桃源,給人以曠達,明朗的人生感悟。相信這三境界會成為我成長之路的啟明星,帶領(lǐng)我走向成功,踏入那最高的境界。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10
人間詞話主要賞評析了唐五代至清的主要詞人詞作,初讀前幾頁時頗覺枯燥,隨著詩詞大會第五季的開播,就著細細讀去,始覺饒有趣味。
王國維關(guān)于歷代詞人佳作的數(shù)句點評,仿佛為欣賞詞作打開了一扇窗,通過聊聊數(shù)句即可領(lǐng)略和品味整首詞的意境。
作者提出賞評詩詞的主要標準乃是境界,或者說是自然之境界,即寫詞作詩不過多修飾而寓情于景、寓景于情,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一切皆自然流露。進而提出“隔”與“不隔”、“格調(diào)”、“雕琢句易而意難”等論斷,皆是以此為基礎(chǔ)而來。
所謂不隔,就是詞人以自然之筆觸寫自然之境界,抒自然之胸臆,乃是興之所至即興而發(fā),讀來使人感到自然流暢,意韻無窮,而能做到這一點的詞人,要么天賦異稟聰穎過人,要么學富五車厚積薄發(fā),方能收發(fā)自如,均是才華橫溢,性情自然,方能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暢懷佳作。
所謂隔,則指雕琢語句,寫景抒情、托物言志在語句雕琢上下了過多功夫,精致有余而失之自然,所謂隔的詞人,在作者看來總是用力著錯了方向,不能暢舒胸臆和激起共情。
整體來說,人間詞話對于詞作的審美自成一格,雖有作者個人之喜好,但仍是一本詩詞探幽的入門好書。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11
“一個人若是在面對困境與痛苦時,但凡有能力或辦法去解決,那么,根本就不會有憤怒了。在小時候,絕大多數(shù)人都曾有過由于不成熟而做出許多啼笑皆非之事。
因為不成熟,又或者不知道正確的解決之法,所以,迫于無奈才做出不明智的選擇——這種選擇的背后,其實就是無奈與憤怒。當長大以后,由于各種條件的具備以及身心變成成熟,再回頭看那些往事時,一切所謂的無奈與憤怒,也就煙消云散了。由此可見,人的痛苦,確實如王小波所講,皆源于自己無能的憤怒。
一切矯情和抱怨,咆哮和壓抑,都是源于缺錢和缺愛。
那些事事如意的人,過著優(yōu)渥的生活,過得快樂似神仙,你不能去批判他們幼稚,不懂人情世故,因為這些人不需要懂,他們有良好的物質(zhì)條件,幫他們屏蔽掉了大部分人性丑陋,社會殘酷。
同時,那些能力強,雙商高的人,成績好,一路順風順水,遇到什么困難也迎刃而解,所以這些人看上去都云淡風輕,冷靜平和。因為他們不需要張牙舞爪去爭取某些東西,因為所有事到了他們手上都順其自然。”——百度
周日早上起來因為一件事情感覺非常憤怒,我可以很清晰地察覺到憤怒的情緒,腦海里閃過憤怒是因為無能,于是百度這句話,搜到了上面這段文字,原句是王小波說的:人生的痛苦,大都源于自己無能所牽引出的憤怒。深以為然。而這段文字也說出了我心底想說的所有的話,真的是太有道理了。
前幾天看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磕磕絆絆,基本上讀懂,先讀的.《王國維小傳》,大致了解其生平,再讀《人間詞話》,最后讀《人間詞》。小傳是白話文,當然能讀懂,《人間詞話》已刊稿和未刊稿內(nèi)容并不多,但由于是古文,加上引用的詩人詞人作品很多,讀得很吃力,在網(wǎng)上搜到一篇文章把文中出現(xiàn)的詩人詞人列出來并做了簡單的介紹,才總算看進去了!度碎g詞》好懂,因為有注釋還有譯文。
一邊讀的時候我就一邊感慨,如此高才的一個人為什么會選擇走上絕路呢?然后自己就發(fā)生了一些事,于是慢慢地我就明白了。不過我想,如果我永遠也不懂該多好。當然我的事都是些小事,跟王國維無法相比的。
不經(jīng)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偸钦f人要堅強要勇敢,但是有時候有的坎真的是當事人邁不過去的,他只能走上他認為最合適的路。盡量豐盈自己吧,缺錢就好好想辦法掙,缺愛也沒事,好好愛自己,再怎么不濟,日子還是要過的。
有很多事情想寫,但是提筆又覺得寫出來盡是矯情,于是作罷。希望一切順遂。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12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代詩詞是中國經(jīng)典文化的代表之一。捧一卷《人間詞話》,與王國維一同發(fā)現(xiàn)中國古典美學上的星座與宇宙秩序,洗滌心靈陶冶情操,重拾初心,煥發(fā)活力而整裝出發(fā)。
《人間詞話》一卷讀畢,再回顧,便明白為什么周公度要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一句情詩來概括詞之美學境界的王國維了。整卷的語言精簡而不失華麗,遣詞造句別具匠心,體現(xiàn)了王國維先生獨特的欣賞風格以及深厚的美學功底。《人間詞話》名副其實,是王國維先生在人間提煉的一片清香,散播各方。香遠益清,在于那引人入勝的語言,更在于革故鼎新的思想。
王國維先生跳出了以風格界定詞的美學鑒賞,便陷入了狹隘之見的思維慣勢,在本書第二十六則里從更高層面,概括詞的美學。即為“古今之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钡谝痪辰鐬椤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忘盡天涯路”第二境界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最后的亦是最重要的.第三境界則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本辰纾恰度碎g詞話》中最最核心的思想。王國維所說的“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由名句”恰好體現(xiàn)了這一核心。一二境界努力追求,第三境界醍醐灌頂?shù)玫筋I(lǐng)悟。
掌握事物本質(zhì),才能更好地領(lǐng)悟它的意義;秉持精益求精,才能深入研究拓展學術(shù)。王國維先生在詞的美學方面的卓異,源于他學問的周到和認真以及不懈的探索,車馬前驅(qū),萬人隨后。通方知類,蔚為大觀!蔼毩⒅,自由之思想”少不了對事物精益求精的鉆研“月下僧敲”的賈島;“春風江雨”的王安石······煉字鍛句,苦思冥想,終鑄成一詩。
于詞如此,何而為人!不斷變更的世界中,屹立不倒的是夢想和初心。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又怎能少得了精益求精,刻苦努力,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對目標鍥而不舍的追求?又怎能少得了對事物靜心觀察的過程?
王國維先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殉道者之一,他縱身一躍,將最后的生命寄托于了昆明湖畔的一汪春水!爸琳\即是趨真,至真即是至善。而“美”則在“真”與“善”之間。抓住“真”與“善”向王國維先生學習。時間流逝,沖洗歷史長河,春花秋月何時了,萬物更替,不變的是《人間詞話》,它將永久的存在于中國文化之中,不會歷久彌新,將永駐人心。
愿每個人都能讀一卷《人間詞話》,感“境界”之奇,會詞中妙意;守一份初心,嗅人間芬芳。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13
《人間詞話》是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表面上看,《人間詞話》與中國相襲已久之詩話,詞話一類作品之體例,格式,并無顯著的差別,實際上,它已初具理論體系,在舊日詩詞論著中,稱得上一部屈指可數(shù)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詞論界里,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jù),影響很是深遠。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這是對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的極大評贊。在學習的生活中,我早就聽身邊的朋友和老師介紹過這本書,趁著空當我便也仔細的品讀了一遍。
《人間詞話》寫得很有見地很有特色。這是我個人的最大感觸。書里面大多穿插著詩詞、注釋和評論。咋一看很凌亂很散的樣子,其實不然。就像一篇散文一樣只是形散而神不散罷了。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人生的三種境界:
一,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三,夢里尋她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后人歸之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國維的三境界論,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劃分法:知之、好之、樂之;豐之愷認為:“物質(zhì)、精神、靈魂”這是人生三層境界;有人認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也有人說為知、為己、為人;有人認為理想、事業(yè)、愛情等等,林林總總,琳瑯滿目。
而我和一些人一樣喜歡將它喻為“立志”、“勤奮”、“成功”三個階段。第一境界為立志,也是最初層次的境界。西風刮得綠樹落葉凋謝,詩人獨上高樓,登高極目遠眺,找到出路。第二境界為勤奮,即表述如何去奮斗的。為了伊人,人瘦了、憔悴了,但始終不后悔。第三境界為成功。經(jīng)過打拼、努力、千辛萬苦地奮斗,終于水到渠成,獲得了成功。
人之成功,都必須經(jīng)過立志、奮斗。成功是每個人的夢想,是每個奮斗的目標。立志是前提,奮斗是保障。我們常說“有志者,事竟成”。越王勾踐,為了成就自己的理想,經(jīng)歷百倍挫折,臥薪嘗膽,終于滅了吳國。楚國是個小國,在強大秦國面前十分弱小,但他們通過努力,終于吞并了秦國。此可謂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沒有志向,一切努力是徒勞的。只要有志氣,朝著奮斗的.方向努力,我們就會找到我們的成功的歸屬。我們立志不難,但需要認清我們自身的形勢,因材制宜地確定奮斗目標。
沒有勤奮,一切目標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朱熹有“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毀于隨”之古訓,今有“空談于國,實干興幫”鑒言。成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得來的。原北京大學校長季羨林給成功下了個定義:天資+勤奮+機遇=成功。天資是先天性,機遇是可遇而不可得的,唯獨勤奮是掌握在我們手中的。如果不勤奮努力,天資再聰慧都無濟于補,機遇再多都白駒過隙,難以抓住。
成功是預期的實現(xiàn)值,雖有預見性,但卻隱含未知性。我們理解王國維的三種境界,最重要就是要躬于行、親于踐,努力把握好今天,以曾國藩“日以學為業(yè)”的精神,加強學習,多于鍛煉,提高能力,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奮斗。
因為,奮斗其樂無窮。
是的。一旦有了寄托和目標就會奮力拼搏,因為是自己愿意的,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都會是興奮而執(zhí)著的,這條道路上興許痛苦卻是快樂的。
當你到達一定的高度時,是孤獨的,能理解你的又有幾個呢。不然伯牙怎會為子期斷琴,故知音難遇。特別是君王,一個人站的太高,是寒不勝寒的。而后,尋尋覓覓,泠泠清清,終于漂泊歸于寧靜,卻發(fā)現(xiàn)原來一直追尋的在你不經(jīng)意間朝你微笑,這一直尋找的就是你的眼前。
人生一世,如此而已。
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收益頗深,可惜只是淺嘗輒止,甚至可謂囫圇吞棗。想到如此,心生遺憾。望有閑時,再細斟讀。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14
打開書柜,一排排的書映入眼簾,很多我都讀過了,在書柜的最后一排角落里,放著一本不起眼的書,它的名字叫《人間詞話》。
書中作者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境界”說。他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第三境界。借用宋詞名句,以抽象為具體,用傳統(tǒng)的詞話形式和思維邏輯道出藝術(shù)的'本質(zhì)特征,甚至人生至理,可謂匠心別具,獨出機杼。
這本書除了寫詩詞,還寫到了對人生、理想,充滿了警醒與啟示,作者一生最注重的是“真”,比如他的脾氣秉性,他說過,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只有具備“真”的藝術(shù)境界,文學才能“與哲學有同一性質(zhì),其所欲解者皆宇宙人生根本之問題!
著名翻譯家傅雷說過:“中國有史以來,“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開發(fā)性靈,此書等于一把金鑰匙!膘o夜里,月色如水,蟲聲唧唧,翻開“人間詞話”,字字珠璣,讀來受益匪淺。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15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須進過三種之境界!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縱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三境也。
我讀《人間詞話》,前一半是為了這似懂非懂的三境界,那深藏于心底的些許人文情懷。而后一半,則完完全全是為了完成任務。
我是喜愛詞的,愛那種似愁非愁的古雅,愛那種寄情于物的衷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愁,就那樣悄無聲息地潛入了心底最深處,欲語還休。詞,便是如此,不過寥寥數(shù)字,便能將一個人的心境勾勒地淋漓盡致,而又不失絲毫美感。這樣神奇之物,又怎能叫人不醉心呢。
故,攜著一雙欣賞美得眼睛,翻開了《人間詞話》,開始了我的詩詞之旅?杉s莫讀了一半之時,卻無可奈何的將其棄之。為何,國學大師王國維境界和等之高,豈是爾等小輩所能企及的呢?通篇的文言文,連著他對詩詞的評悟,如此一本古書,我只能仰天長嘆,哎,我委實是看不懂啊,只好作罷。
然因著讀后感這樣的任務,兩個月后,再次將它捧起,耐著性子讀完。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評悟我只能一半一半連蒙帶猜將其理解,但那些詩詞讀著卻是真的打心底喜歡,可謂,甚得我意啊。想著,南唐后主李煜那句“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便浮上心頭。有著傲視天下的`才情,卻無奈投錯了帝王家,將南唐江山拱手相讓。若此生為平民,他的結(jié)果是否會不一樣呢。“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這是那個奉旨填詞的柳永,那個埋沒于市井卻散發(fā)了千年光輝的柳永。我時常想著,能詠出“楊柳岸,曉風殘月”的他,整日穿梭于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中,心中到底是怎樣一種凄苦啊。
一本書完了,萬千個故事也就此結(jié)束。千奇百怪的人和事,一夜之間消失于世,昨天還是駭世驚俗,今天則平淡如水。虛無就虛無,過眼就過眼,人生本就是攥在手里的水似的,總是流逝,沒有什么千秋萬載的一說。他們,終究是消失于那歷史的長河之中,留下的,唯有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文字,代替他們訴說著另一個故事。
與其說讀《人間詞話》這本書,不如說品味一首又一首的好詞。每一首詞,都是一個說不盡道不盡的人生。或失意,或凄苦,又或是壯志難酬……一切一切,都潛藏在哪一個有一個精美而有古典的漢字中,等著后人去挖掘,去欣賞,而我,很高興,成為了其中一人。
【《人間詞話》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讀書筆記 人間詞話07-28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13篇08-25
《人間詞話》的讀后感02-13
人間詞話讀后感03-17
《人間詞話》讀后感09-01
人間詞話讀后感03-07
《人間詞話》讀后感5篇02-27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模板08-20
高一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本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