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全球通史有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全球通史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全球通史有感1
一直以來就很喜歡讀歷史,感覺可以穿越回那個風云激蕩的年代,與那些歷史中有趣的人們進行交流。陸續(xù)的看了很多與歷史有關的書籍,但都是片段式的,就連初中、高中上歷史課所學到的歷史,也是明確的劃分出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這次閱讀《全球通史》這本書算是連貫性的對整個人類的歷史做一次梳理,把以前看不清楚弄不明白的一些歷史事件的關聯(lián)性,看得更加通透。
這本書的時間跨度是從史前史到xx世紀,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是美國加州大學的歷史學教授,已于20xx年去世,這本書是其最后的版本。
《全球通史》這本書有意識的淡化世界史中政治方面的內容,而把全人類的文化、社會生活的演進作為史學考察的重點,盡量以更加客觀的角度來描寫歷史,讓讀者真正進入到"整體世界史"的思考境界,而不局限于個別地區(qū)和個別國家,對現(xiàn)實世界具有啟發(fā)意義的思考,便于讀者理解"民族國家"形式遮蓋下的真實世界。
這本書從人類還是食物的采集者講起,到人類進化為食物的生產者,進而人類發(fā)展出古典文明,歐亞大陸上的中世紀文明,也沒有忘記非洲大陸上的人類文明演進,以及一些在燦爛文化邊緣的被孤立的文明,最終講到新興西方世界的興起與衰落,宏觀上十分的全面。
這本書的每一個篇章的最后一節(jié)內容都是歷史對今天的啟示,這些啟示帶給我們的思考都非常的有意思,和我們上中學時死記硬背的歷史意義很不一樣,這些啟示與思考并沒有一個很準確的結論,它涉及方方面面,卻帶給人很多思考的空間。比如第一篇講述了人類作為食物的采集者,可以采集到的食物種類很繁多,那時的人類死亡多是因為意外和醫(yī)療條件的落后,如果一個人順利的活著,壽命并不比現(xiàn)在人類壽命短,這與他們豐富而又健康的.飲食,以及適量的運動是相關的,現(xiàn)在的營養(yǎng)學家推薦給人們的健康飲食與當時以采集為生的人們所獲得的食物結構是十分相似的,那個時候人們也主要以植物的果實為主,肉食的攝入量十分有限,而且那時人類的食物種類遠比現(xiàn)在豐富,結構也更加合理,書中引導讀者以此來反思現(xiàn)在生活中人類的飲食結構。諸如此類對于生活方方面面的思考還有很多,這也正是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和意義所在。
講到有關非洲大陸的章節(jié),也在敘述歷史的同時引導人們思索曾經有著燦爛文明的非洲,是怎樣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書中提供了史實和其關聯(lián)性,但把思索的部分留給了讀者。所以這是一本需要細細去讀,慢慢去想的書,每一次閱讀都會給我?guī)聿煌氖斋@,因為今天的我們也在進步,隨著文明的進步我們對歷史的思考也會更有深度、更有廣度。
人類學為人類提供了一面巨大的鏡子,使他們能夠從中窺見自身無盡的變化。
讀全球通史有感2
本書作者L.S斯塔夫里阿諾斯是美國加州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曾獲得過古根海姆獎、福特杰出教師獎和洛克菲勒基金獎等一系列學術榮譽。雖然他以《全球通史》享譽世界,但實際上他著述頗豐,還有大量其他作品為學術界稱道。其實他的作品還遠不止這一部,他的作品還包括《1453年以來的巴爾干各國》、《奧斯曼帝國:它是歐洲的病人嗎?》、《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和《源自我們過去的生命線:新世界史》等。可惜的是,這位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于20xx年3月23日在美國加拉荷尼亞去世,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第七版《全球通史》也成了最后的`版本。
《全球通史》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這本書問世30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不斷再版,不僅為英語國家讀者所喜歡,而且還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成為在全世界擁有最多讀者的通史類作品。
這部書包含了人類的起源、文明的嬗變,有帝國的更迭、宗教的擴散;有對歐亞大陸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運的宏觀思考,也有對著名歷史事件的詳細介紹;有對人性善惡本質的哲學分析,對文明是“詛咒”還是“福音”的辨證評價,也有對世界愈加兩極分化的人道關懷對人類歷史上諸多災難的淵源――社會變革總是滯后于技術改革――的憂慮與警示。
這本書之所以可以享譽世界,還在于它是“全球史觀”的代表作,是迄今為止全球史觀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其實在西方,早在啟蒙時代就有人試圖以全球視野來闡釋歷史。
正如作者本人所說,我們自己這一代人是西方主導的歷史觀中成長的,我們也生活在一個西方主導的世界里。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是西方享有政治、經濟和文化霸權的時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這后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結束了這種霸權,世界地圖上歐洲殖民帝國的消失就證明了這一點。地圖上許多地方的名字和顏色都發(fā)生了劇烈變動,從而顯示出20世紀中葉涌現(xiàn)出來的這個新世界。
我們漸漸不情愿地認識到,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傳統(tǒng)的西方導向的歷史觀是落后于時代潮流并有誤導性的。為了理解變化了的情況,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全球視角。盡管伴隨著種種精神求索的陣痛,世界卻已經完成了其從舊到新的轉變。
新世界需要新史學。20世紀60年代的后殖民世界使一種新的全球歷史成為必需,作為讀者,作為一個中國人,在看到這部《世界通史》時受到了一種震撼,這是一部真正打破了國家界限的作品,它站在全人類的角度審視整個世界從古至今的每一幅過往的畫面。是呀,人類總是要向前看的,不能總在打破一種桎梏而進入另一種桎梏,而是要超越這些桎梏,上升到一個新的更高的起點之上。感謝作者,也許一部書的價值不在于他在學術上取得如何大的成就而是在于他也許會影響某個讀者的生活態(tài)度,進而可能影響讀者的一生。
向已故的一位歷史學巨匠,本書作者L.S斯塔夫里阿諾斯教授致敬!
【讀全球通史有感】相關文章:
讀《全球通史》有感(精選17篇)08-07
讀《全球通史》有感(精選13篇)08-31
全球通史讀書心得09-19
《全球通史》讀書筆記(精選10篇)10-14
全球通史讀后感范文10-07
《全球通史》讀后感(精選16篇)03-08
《全球通史》讀后感(精選10篇)08-01
全球通史讀后感(精選21篇)10-02
讀全球變暖效應有感09-22
全球變暖作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