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讀后感范文
《全球通史》作者是斯塔夫里阿諾斯,大家是否閱讀過這本書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閱讀全球通史讀后感,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nèi)容哦!
全球通史讀后感【一】
某位學者曾說過,一位史學家所寫的并不只是一本介紹過去的書,而是一個高尚的靈魂。顯然,閱讀一本沒有“高尚靈魂”的史書只會令我們這些“圈外人”獲得一些所謂的偏見而非一種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所得出的真知灼識;而太過深奧的史學題材又很難讓人能夠明晰作者所想要展示給讀者的真理。這就成了歷史學類著作在編寫過程中的一大難題,也成了評定一部史學著作是否出色的依據(jù)之一:如何才能寫出讓讀者更易接受,又不失歷史精華的史學教科書?
如果你正在讀著這篇文章,請試著幻想一下,若干年后你事業(yè)有成,和昔日老友最有趣的話題是否莫過于回憶舊時的快樂時光?事業(yè)有成的同事坐在一起,最有趣的話題是否莫過于回憶以前一同奮斗的歷史?當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全人類坐在一起,最有趣的事情也就應該是回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個國家的歷史,最后當然就是全人類的歷史。
斯塔夫里阿諾斯所著《全球通史》正是在做這件事。
大師窮其一生,以通俗易懂的敘事風格為我們編寫了一部“全球史觀”的代表作,不同于那種把自己的觀點和觀念強加給讀者的歷史學作品。這部被人們稱為“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的《全球通史》,就像一段老友長久的回憶,慢慢道來,沒有絲毫教育人的筆墨,卻隨時將歷史的重大變故與當今世界的現(xiàn)狀聯(lián)系在一起,提醒讀者過去與現(xiàn)今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由此,對于讀者,閱讀歷史成為了一種樂趣,能夠不斷對歷史和現(xiàn)實兩個世界不斷進行探尋和解答。
例如,《全球通史》對古代安第斯地區(qū)的培高平臺田地種植方法進行了介紹和闡述,這一項最先發(fā)源于安第斯山區(qū),被人們遺忘數(shù)百年的古老技術,近年被科學家發(fā)現(xiàn)和恢復以后,甚至在全世界的范圍內(nèi)得到了推廣,這無不提醒著讀者,盡管如今“科技”不斷發(fā)達,我們依然可以從歷史中學到我們不曾掌握的知識,依然可以從祖先那獲得一些“禮物“……由此,也可以體會到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這也就是《全球通史》所具有的時代感和現(xiàn)實感。如果歷史學家在編著時只埋頭于“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敘事,而不能站在讀者的角度對讀者的需求和探索的目標進行充分的關注,那么,毫無疑問這本書的讀者只會是專業(yè)的歷史學者或?qū)W生。正如開篇所說,諸如我這類“圈外”的讀者,甚至很難將其完整閱讀下來,更別提能夠有所收獲。
當你在閱讀《全球通史》時,你會覺得你在回顧歷史的同時也在思考未來,當你對這個世界的來龍去脈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你就能夠?qū)κ澜缥磥淼淖呦蛴幸粋自己的判定。《全球通史》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夠讓我們從世界的過去,看到未來,即它能夠給任何讀者帶來十分強烈的“現(xiàn)實感”!
而直到翻開這本書,你才會發(fā)現(xiàn)它比任何媒體雜志都能“爆料”。
在原始社會,狗吃糞便這種在現(xiàn)在社會令人生厭的行為對維持我們祖先的生活環(huán)境起著很大作用;公元前3000年,一位埃及人父親對兒子說:“用心學習吧孩子,實在沒有什么可以和學習相比,用心學習一天,得到的好處一輩子也享用不盡!鄙畎惨莸娜耍⒍ㄒ惶蕴;在加利福尼亞人的文化里,是沒有“你的”、“我的”這兩個詞的,所以加利福尼亞人對生活總是充滿著滿足和幸福感,而也正是這兩個詞,讓我們現(xiàn)代人短暫的一生充滿了痛苦和無法解釋的罪惡;早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蒸汽機就被埃及人發(fā)明了,只不過他們用它開關廟宇的大門;這一點至今仍深刻的影響著世界事務的進程,當今世界圍繞“大中東”的諸多矛盾沖突的緣起也就可以有所追溯……
諸如此類不論大小的歷史事件就如同作者在與老友的談吐之間,平心靜氣的娓娓道來,個中精華,還等你慢慢去體味。
二十世紀不斷發(fā)展,人們在短短一百年里的發(fā)展超過了以前的總和,但是在這短短一百年間爆發(fā)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卻給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海洋地理學家雅克·庫斯托發(fā)出警告說:“人類在20世紀中對地球造成的傷害也許比先前全部人類歷史中造成的還要多!比祟愒诓粩喟l(fā)展中也被一些問題所困擾,水污染、資源短缺、恐怖主義、宗教矛盾……顯而易見,如果人類不能清楚的了解歷史,不能改正自身之過,我們就有很大可能還會陷入其中!如果以1500年為界,在對比1500年前后的歷史之后不難發(fā)現(xiàn):遠古時期所發(fā)生的戰(zhàn)爭遠遠比擁有令人自豪文明的近代所發(fā)生的戰(zhàn)爭要少得多,而隨著社會的與日進步,人們擁有的物質(zhì)生活更加豐富和進步,隨著人們的欲望越來越強,發(fā)生的戰(zhàn)爭也越來越多,這不能不讓我們反思:人類的行為是不是偏離了歷史發(fā)展的正常軌道?在不斷前進的歷史中我們是否能夠經(jīng)受住歷史的考驗而不成為后世引以為戒的反例?
人類文明已經(jīng)步入了21世紀,作者也曾在序言中談及:“ 21世紀不僅面臨著巨大的危險,而且還擁有巨大的潛力。雖然歷史學家沒有魔法師的水晶球不能夠準確的預知將來但是他們能夠基本確定地預測到21世紀既不是烏托邦也不是地獄而是一個擁有各種可能性的世紀!彼裕还芪磥砣祟惿鐣䦟⑷绾伟l(fā)展,決定這個方向的,將永遠是人類自己。
最后,就讓我用書中一個看似杞人憂天的問題來結(jié)束這篇文章吧,希望這個似乎非?尚Φ挠^點能讓包括我在內(nèi)的思考者有所警醒:如果這時,地球突然遭到核彈的襲擊,用你身邊的東西,該如何抵擋得住呢?
全球通史讀后感【二】
今天,完成了對美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的閱讀,對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軌跡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該書從人類的初步階段 —— 食物的采集者 —— 開始一直論述到二戰(zhàn)后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與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相比,人類的歷史顯得如此短暫,但有顯得如此豐富,從公元前一萬年左右人類步入新石器時代至今的一萬兩千年中,人類以其特有的 ” 智慧 “ 成為了地球的主宰;在新石器時代以前的幾百萬年里,我們的祖先 —— 原始的人類 —— 為了生存與惡劣的大自然進行斗爭,那時的人類只有原始的欲望,而自從人類步入文明社會以后,人類為生存的斗爭轉(zhuǎn)為人類內(nèi)部之間,人類作為地球的主導者的歷史遂而拉開了序幕。
主導人類歷史的根本是人的 ” 欲望 “ ,而文明的出現(xiàn)助長了這種欲望,欲望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是人類悲劇的根源;欲望導致了戰(zhàn)爭與征服,這個過程中同時也創(chuàng)造著人類文明,欲望是人的本質(zhì)特征,關于欲望的褒貶我們很難判定。
人類歷史是一部戰(zhàn)爭史,至今我們無法否認這一點;人類都有和平和幸福的欲望,不幸的是歷史向我們展示的是另一幅畫境 —— 戰(zhàn)爭和痛苦,這或許是人類自身的宿命,一方面滿懷希望、一方面希望又不斷破滅繼而陷入痛苦;然而,就是這種希望和痛苦的交織鑄造了燦爛的的人類文明和不朽的思想光輝,事實就是如此,我們?yōu)橹湴恋娜祟愇拿魇菑耐纯嗪筒恍抑袎赫コ鰜淼摹?/p>
歷史是強者的舞臺,從統(tǒng)一兩河流域的薩爾貢、希臘化時代的亞歷山大、羅馬時代的凱撒、中世紀橫掃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近代的拿破侖以及現(xiàn)代的戰(zhàn)爭狂人 —— 希特勒,這些名字連同相應的帝國永遠占據(jù)著歷史的篇章;從地區(qū)或國家來看,世界歷史也是一部強者占主導的歷史,弱者只能處于歷史的邊緣甚或被歷史忘記,人是一種具有無限欲望和帶有侵略性的動物,爭斗和戰(zhàn)爭不可避免,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隅,就必須成為 ” 強者 “ ,這絕對是一條定理。
決定人類社會的`三大因素:思想、經(jīng)濟和政治;這三者的組合體現(xiàn)著社會的進步與優(yōu)越性,毫無疑問,三者是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經(jīng)濟直接體現(xiàn)著社會的進步或發(fā)展的程度,政治體現(xiàn)著社會正義和人類的自由,而思想則告訴人類中的 ” 強者 “ 該如何做和做些什么;但誰是決定性的因素?我認為是思想,人類要想達到預想中的幸福,思想無疑是無可替代的 ” 導師 “ ,而且,對人類來說,進步不只是意味著生活的富足,同時還意味著精神的豐富和道德的提升;政治則為經(jīng)濟和思想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人類從歷史中一路走來,我們無法預知人類的最終命運,但站在二十一世紀,我們至少可以回瞬我們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和展望我們自己的未來;我們應在歷史中得到啟示,用于不斷豐富我們的智慧。
人類在戰(zhàn)爭中成長,在痛苦和希望中所積累了寶貴的智慧,這種 ” 智慧 “ 對人類到底意味著什么?毫無疑問的是它將使我們不斷的自我完善,指引我們走向幸福,但我們無法預知人類的終極完善狀態(tài)是什么模樣;曾有人描述過共產(chǎn)主義這種 ” 烏托邦 “ 式的完美社會,但這種理想已經(jīng)證明是一種破滅。人是一種復雜的動物,人性中的欲望本身是一種難以調(diào)控的東西,它即是一種破壞性的力,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力,五千年的文明史已經(jīng)證明了這一點,這讓我們即悲觀又樂觀,悲觀是因為欲望的破壞力,戰(zhàn)爭和暴力就是見證,樂觀是欲望可以促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使人類社會不斷進步。
二十一世紀,人類還并不成熟,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在歷史中積累的智慧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這種智慧至少可以部分地控制和規(guī)范我們的欲望和行動,如此看來,人類的未來肯定比過去會更美好。但另一方面,我們的劣根性不可能完全地根除,不論是自我保護還是為人類開拓更為美好的明天,這個世界必須還需要強者。
對后一種目的而言,我們期望這個強者擁有最大的善。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中主張:國家最好由哲學家統(tǒng)治,在全球時代,地球的主人 —— 人類 —— 已經(jīng)成為一個整體,地球已成為人類共同的家園;在未來,以民族主義為基礎的多國國家會被一個以 ” 地球人 “ 相稱的大家庭取代,完成這一使命和維持人類幸福的當然只能是一個 ” 強者 “ ,這個強者會是誰,柏拉圖在兩千年前就給出了答案 —— 一個具有完美的 ” 善 “ 的哲學家。
【全球通史讀后感】相關文章:
《全球通史》讀書筆記(精選10篇)10-14
《全球通史》讀后感04-25
全球通史讀后感10-19
全球通史讀書心得09-19
《全球通史》讀后感(精選16篇)03-08
全球通史讀后感(精選21篇)10-02
《全球通史》讀后感(精選10篇)08-01
讀《全球通史》有感(精選17篇)08-07
讀《全球通史》有感(精選13篇)08-31
全球通史讀書心得10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