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說》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說》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白巖松,同齡人,卻很尊敬,把他當做新聞業(yè)界的良心的標尺,有他在,有他的節(jié)目在,新聞的希望就在。他的《你幸福了嗎?》《痛并快樂著》,我都細細讀過,每次都有深深的共鳴!栋渍f》是他的演講集,仿佛是隨他一起見證歷史,那些感悟,沒有華麗,沒有尖銳,沒有取悅,只是一如既往的感性和理性。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身在這里,還沒走,守土有責;到點兒就撞鐘,守時,可謂敬業(yè);更重要的是,還得把日常工作撞成自己與別人的信仰。“
一直以來,人們對”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一種誤解,好像是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其實正是干好本職工作的體現(xiàn)。按時按點按要求把每天的鐘撞好,就是圓滿完成了你的本職工作,不怕鐘聲擾了誰的好夢,不嫌重復動作的單調乏味,不慕前臺講經(jīng)的風光。莊嚴響亮的鐘聲自有其神圣的昭示,就是你的工作成果。把撞鐘看做是平凡,總想著成名成家接受萬人膜拜,才是沒有根基的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社會需要的是在各個崗位上安心、負責、不打折扣撞鐘的“和尚“。
”誤解傳遍天下,理解寂靜無聲。謠言傳遍天下,辟謠寂靜無聲。相當一大部分人在圍觀解悶。當你認真解釋時,沒人細聽,所以,解決總是遙遙無期。人到中年,已有權保持沉默,然而沉默,是件更有風險的事吧?自己的聲音為別的人生和我們的社會,起一點小小的作用。“
一直贊同白巖松的觀點,媒體人的責任就是把事實完整呈現(xiàn),不是只給大眾看某一面,要讓事實去說話,不是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做好惡、對錯的選擇。媒體人的責任還有及時地發(fā)聲,不必清高地不與之爭論,把輿論陣地自覺地讓位,而普通民眾沒有條件去獲知真相,只能去猜測,或者干脆誰的都不信,視所謂的新聞為一縷輕煙掠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重提此話,撞好你的鐘,哪一天你不想撞了,就離開,讓位于別人,無可指責,別守著鐘,編著鐘不響的理由,又不讓別人來撞。
"幸福需要三個層面的因素,物質、情感、精神。物質是基礎,可以依靠自己去創(chuàng)造,情感卻不僅僅是自己的事,和父母家人有關,和身邊每個人有關。幸福和國家也有關系,比如一個廉潔、高效的行政系統(tǒng),民主和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
每一個正常的人都追求物質、情感、精神,只是在追求的過程中,因著這樣那樣的因素,弱化了某一項。衣食無憂的時候,情感、精神和物質三足鼎立,但大多時候,以為這些都是私人的事情,”我生活條件好,我有人疼有人愛,我玩茶藝玩插畫“,只是這樣的幸福不要離開你的小天地,外出辦事被搶白你會委屈,遇到”碰瓷“你會恐懼,遭受不公你會失望,強迫接受價值觀你會厭煩社會環(huán)境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無法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沒有改變的權利,至少可以不同流合污,至少可以發(fā)發(fā)聲音。
”隨著年歲的增長,你不再會被標語口號牽引著走,不再容易被文字激起波瀾。你的人生閱歷更加深厚,內心感受也更加復雜,反而是無詞的音樂,更能擊中你百轉千回的沖動和欲望、思索和感慨!
每次看到大寫的標語,聽到空洞的口號,我都會皺眉,如果跟進的是具體的行動還好,就怕是民眾莫名其妙的東西,就像寫標語的人在自娛自樂。漢語的凝練被稀釋,寡而無味,言之無物,就像行動與語言,越是沒有實際效果的行動,越是洋洋灑灑的總結宣傳?吹揭黄梦恼拢牭揭淮魏弥v座,激動半天,同樣的漢字,被不同人編排就有不同的感覺,因為好的文字揉進了思想、感情,走了心,走了腦。最近喜歡聽一些舊的世界名曲,以為自己老了,跟不上時代了,答案原來在白巖松的這一席話里。
”信仰是什么?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要去追求它;“畏”,知道什么是最差的,是底線,不能突破它。“
常說信仰缺失,其實是基本的人性,基本的良心缺失,信仰沒有那么高大上,就是日常言行的標尺。小時候大人告誡我們:”不能沖著人潑水,不能隔墻潑水,潑水要低點,否則神靈要怪罪!斑@些規(guī)矩形成了習慣,長大了,知道不是神靈怪罪,是尊重別人,為別人著想,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這樣的小習慣會折射到大的行為上,就是”底線“。凡人可能做不到如何”敬“而追隨,但起碼可以做到”畏“而拒之。
”為說對的話認錯、寫檢討或停播節(jié)目,就是我辭職的時候!
如今,主持人紛紛跳槽,其中一些給人正能量的新聞人的辭職挺讓人惋惜,郎永淳、趙普有思想有見識有水準有職業(yè)操守的新聞人真是不算多,尤其是央視,需要這些熒屏和生活形象都正能量滿滿的人,不知道他們離去后會不會再出現(xiàn)又一個趙普?真擔心下一個聽到的消息是白巖松離開央視。白巖松針對別人的詢問,說了上面這句話,相信他,正如趙普的微博:”事業(yè)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都不錯,但核心是價值觀留人。“希望不要聽到白巖松離職的消息,希望一直聽到他的”聲音“,他的《白說》并不白說,和我有同樣想法的人很多很多,在民眾中。
”捍衛(wèi)常識,建設理性,尋找信仰!
這也是一種價值觀吧,很正常,很簡單,卻又很復雜,未來還需要白巖松這樣的一群新聞人堅守,為了希望,為了努力向好。
【《白說》讀后感】相關文章:
白說讀后感11-01
《白說》讀后感15篇03-09
白說讀后感(精選17篇)08-22
《白說》讀后感(15篇)03-09
《白說》讀書心得04-09
白說讀書心得06-11
告白說說簽名40句精選03-10
表白說說簽名80句03-09
表白說說簽名(精選30句)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