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通用13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 1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多少年前的中秋之夜,蘇軾曾望月縱酒,舉杯輕吟。如今,又是月圓之夜,我再一次頻首淺唱……
從古至今,有數(shù)不清的文人墨客贊美那輪圓月,圓月雖然很美,可卻只是一剎那。當(dāng)今朝過去,明天它又變得殘缺。殘月似乎象征著離別的傷感,而蘇軾卻一反古人對殘月的悲傷,反道寫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月缺”的千古佳句。
是啊,細細想來,沒有這殘月的演變,哪來這一輪圓月?好比在生活中,沒有一次次慘重的失敗哪能換得成功的.喜悅?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自然月亮也會陰藏晴出。
人月無常,自古以來都是如此。月圓之日,有多少遠離家鄉(xiāng)的人人凝望著月亮,思念著家人。有些事是不能強求的,只要彼此惦記就足夠了,F(xiàn)在的我們并沒有體會到離愁的苦悶,既然這樣,就請珍惜這眼前的點點滴滴,不要等到離別之時嘆哀愁。
面對任何事情,我們都需要看見它的兩面性,從而樂觀地去面對。有些事雖然是自古如此,但只要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去感受,或許便會茅塞頓開。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 2
觸過泛黃的紙張,清熏的墨香,在指尖索繞。千古絕唱,一拔心碎,兩行淸淚,攝魂的文字,殘余著幽然的哀痛的溫存。輕撫,哦!那不是如水的月,而是你心中那點破碎的.慰藉……
秋天的夜,靜謐而安詳,融掉了所有的不安。柔柔的銀輝浸沒了你的全身,任涼風(fēng)聽亂了頭發(fā),卻拂不亂心中的牽掛。憑欄遠眺,泛光的湖面與天邊的皓月相交織,唯美的弧線、浪漫的光點,你醉了,眼睛卻空洞地望著皎月,以此寄托哀思。怎奈,一泓秋水,一輪碧月,載不動,你心中的愁苦。于是你頹然地合上了雙眼,一滴晶瑩悄悄在你眼角滑落,雋永的詩篇就此落成——《水調(diào)歌頭》。蘇軾,你一代偉人,傲人的才華閃越千古,可是當(dāng)你執(zhí)筆刻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時,該是怎樣的心碎……
月亮在彩云的追逐下,吃力地爬了一截距離。出于眷顧,月亮把自已裝扮得很圓。地塘上,孩童們揮舞著手中的燈籠,于是,橘黃的燭光在嬉戲聲中泛開,鞭炮也歡快地唱起了歡慶中秋的歌謠,響亮且暢快,在每個人嘴角漾起笑容,看著家人的微笑,突然覺得自已與蘇軾產(chǎn)生了共鳴“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家人永遠是最溫馨的字眼,既然蘇大詩人能夠在孤獨中尋找遙遠的寄托,那我們更應(yīng)該珍惜眼前的家人……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弟弟、妹妹,又是一年中秋節(jié),你們一定要快樂,永遠也要快樂!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 3
今天,外婆帶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宋詞三百首》,其中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我很喜歡。
這首詞抒發(fā)了作者在月圓之夜想到了人間的悲歡離合,感嘆人生好事難全,最后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進一步抒發(fā)了蘇軾懷念手足的深情。
這首詞讓我想到了還未回歸祖國大陸母親懷抱的臺灣,以及臺灣的小朋友們。每當(dāng)中秋月圓的夜晚,我們就會家人團聚,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賞月,月亮又大又圓,象征著美好和團圓。我吃著香甜的月餅抬頭望著圓圓的月亮,不禁想到遠在海峽對岸的臺灣小朋友們,如果在這個美好的時刻我們能團聚在一起賞月,那該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媽媽曾經(jīng)告訴過我,寶島臺灣素有“水果王國”的美稱,水果種類繁多,花卉產(chǎn)值也相當(dāng)可觀。另外,臺灣還有許多名勝古跡,日月潭、阿里山、媽祖廟……真是說也說不完,如果我能象去上海一樣去臺灣旅游,那該多好哇!
啊,親愛的臺灣,請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中吧!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 4
面向黑夜遙想千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楚楚凄涼。這時的我尤為欽佩你——東坡居士!拔矣孙L(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古往今來又有多少賢人雅士能擁有你這樣的豁達胸襟?
滿目的星斗有你的身影,我嫉妒你的豁達。千年之前,你曾望月質(zhì)疑:“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你滿臉的清澈,清澈的令人心碎。因為你的才華橫溢,因為你真正的君子的`作風(fēng)遭到所謂“文人騷客”的排擠,你與親人分隔兩地。那又如何?你依舊如白蓮一般清幽,世間的污濁只襯得你更加的幽香。你望月表達著你的豁達,衣帶微散,你隨影而舞。而我卻看到了那張微笑面具下的悲哀,無奈,討厭這惡俗的世界 。
現(xiàn)在在我的身邊有四位真心的朋友,家人雖不在,卻不缺少關(guān)懷。我十分的幸運。十分的珍惜我現(xiàn)在的一切。天空中有一顆紅色的.星星仿佛是你的無奈,你又在無奈什么?
“月。∥已鐾,你給我雙倍的光芒,為什么你離我這樣的遠?為什么只給我著清涼的光?你難道也嫌棄我子瞻渾臭的凡胎么?”
不!你是清澈的!白蓮是你的化身。你并非圣人又怎會沒有喜怒哀樂?你的心中也有著思念。“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痹聝焊吒邟鞛榈氖橇钊煜碌乃监l(xiāng)之人的懷念得到寄托。所以我月兒將你的祝福給你的弟弟。
千年的聲音流回現(xiàn)實,思緒如潮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媽媽、爸爸、妹妹,你們在看天嗎?你們望著這如水一般皎潔的月了嗎?你們收到我的思念了嗎?
你的豁達,你的樂觀透過詩詞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我嫉妒你的豁達,因為我同樣仰慕你。從你的詞中我讀懂了你,讀懂了你的豁達你的郁憂!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又安撫了千年以來多少游子的心?在仰望你的人中,我只是其中一個,真正體驗過才知道,所以你的思念我懂了。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 5
蘇軾這個大詩人寫的詞呀,相信大家也讀過不少吧,不過最著名的,就是這感嘆人生的《水調(diào)歌頭》了,它唱成歌可好聽了!
要問我最喜歡哪一句,當(dāng)然就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千古名句了。人生其實就像蘇軾筆下寫的那樣,有淚水,有歡笑,有分離,有團聚,就像天上的月亮,不可能時時圓滿。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是坑坑洼洼,有平坦的歡笑,有凹凸不平的憤怒與悲哀。我們要從容地面對微笑,堅強地面對哭泣,因為將來還有更多的困難在等著我們,如果我們連小時候的小問題也對付不了,那長大之后我們不是要被困難壓倒了嗎?
這句詩的下一句,就更令人深思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經(jīng)典的思鄉(xiāng)詩句,看來一個人無論到哪里,也忘不了故鄉(xiāng),那個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因為那個全世界都能看到的明月,是游子心目中的故鄉(xiāng)。月亮好比我們的.人生,我們出生的地方就是月亮的開始,而千里之外的任何一個地方,也和我們共有著同一個月亮,月亮啊月亮,你把我說的話帶到我家去吧!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每當(dāng)聽到這首歌,我心里就激起了激動的浪花——這是詞人望月嘆人生。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 6
這首《水調(diào)頭》深深地寫下了蘇軾對家人的思念,對皇帝的思念,通通映襯在這首詩里,最后兩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顯得凄涼啊!想起了以前家人團聚的日子,如今在這里孤零零的.一個人,也只能在中秋,與家人同時看著那又圓又亮的月亮。可是,盡管同時望著月亮,卻相隔兩岸,不免憂傷。
農(nóng)歷十五日的中秋節(jié)。就像春節(jié)一樣,中秋節(jié)家家戶戶聚在一起,在那個又圓又大的月亮下面,一起烤肉,一起吃柚子,一起賞月。而且看著那皎潔的月亮,不禁讓我們想起了月亮的各種傳說,嫦娥奔月,吳剛砍樹,玉兔搗藥,等等傳說,我們不妨停下來仰望月亮,也許能看到吳剛努力砍樹,玉兔“咚咚”搗藥!
現(xiàn)在中秋節(jié)又到了,各家各戶歡聚一堂,喜氣洋洋,喜氣洋洋地買柚子,準備烤火用具,又在那個又圓又大的月亮下,歡聚一堂,喜氣洋洋地吃柚子,喜氣洋洋地團聚賞月;全家團聚,就像過年除夕一起吃團圓飯一樣,大家歡聚一堂,這樣的日子并不多,但只要好好珍惜,就會有許多歡樂。與蘇軾相比,我們的中秋不是更好過他嗎?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 7
月亮幾點了?向青天請教葡萄酒不知道天宮闕,今夜又是什么日子?我想乘風(fēng)而歸,又恐瓊樓玉宇,高不成寒。舞弄弄影,何似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不眠不休。過分的憎恨,何時向別圓!人之常情,人之常情,月之陰晴圓缺,這事難全!人若長久,千里共嬋娟!
大家都知道,這個詞是宋代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古詩鑒賞要懂得其寫作背景:這首詞作于熙寧九年中秋,借詩以表達對故去胞弟的懷念,是作者大醉后的佳作。
細細品味這首詩,腦中仿佛出現(xiàn)了醉翁之意不在院中的蘇軾?粗惠喢髟拢季w萬千,心事重重。也許他在想,人為什么總有離別的時候?為什麼人不能“千里共嬋娟”!
而且從這個詞里,我們也能學(xué)到一些東西。也許冥想中的“天”會控制人們的悲傷和歡樂,這是不會改變的,但是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珍惜身邊的一切,即使是一草一木。等失去后再追悔,那是沒有用的.。
發(fā)掘生活的哲理——這就是古詩的魅力,它承載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如果你繼續(xù)研究,我相信你一定能發(fā)現(xiàn)更多!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 8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沒有蘇軾把酒問青天的豪爽,我也沒有蘇軾對月宮的豐富想象,但每當(dāng)我走在大學(xué)校園里,抬頭望到天上的明月時,明月就像有意似的,總讓我回想起故鄉(xiāng)的點點滴滴!
我的故鄉(xiāng)在南方,有一條寬闊而且美麗的'河流過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人都管她叫母親河。故鄉(xiāng)的人在河的岸邊修建了許多供人們休憩乘涼的小廣場。
記得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我的學(xué)校就在河邊。在高考復(fù)習(xí)的那段時間里,我經(jīng)常在天氣好的夜晚,在晚修結(jié)束后,一個人來到小廣場,靜靜的望著空中的月亮出神。
月亮仿佛就有這樣神奇的效果,她能讓我心情平靜,她能把我身上的壓力陡然卸去,她能還我一個愉快的心情。她不會生氣,她更不會發(fā)怒,她只會帶著她甜美的微笑默默的注視著你!這時你仿佛覺得這月亮似乎是為了你而變得愈加的明亮了!
又一次,我獨自走在這位于異鄉(xiāng)的大學(xué)校園里,我抬起頭,看到了天上的月亮,我想到了蘇軾,我想到了故鄉(xiāng)那明亮的月亮,我想到了……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 9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眾所周知,這首詞是宋代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欣賞一首古詩詞就要了解它的寫作背景:這首詞作于熙寧九年中秋,借詩抒發(fā)了對故去的胞弟子由的懷念;是作者大醉后的佳作。
細品著這首詩,腦海中仿佛出現(xiàn)了醉酒的蘇軾在庭院里舞蹈、遐想、嚎啕。他望著一輪皎潔的明月,思緒萬千。他或許在想,為什么人總有別離?為什么人不能”千里共嬋娟”!
而從這首詞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些什么;蛟S在冥冥之中有“天”在管轄著人的悲歡離合,這不可改變,但我們要學(xué)會珍惜我們身邊的一切事物——哪怕是一草一木。等到失去了再追悔莫及,這都是于事無補的'。
發(fā)現(xiàn)人生的哲理——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它一脈相承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我相信如果你繼續(xù)研究它,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更多!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 10
清月幾時有,將酒問青天,人有悲歡,月有陰晴圓缺,事古難全。人若長久,千里共嬋娟。幾年前的中秋夜,蘇軾曾望著月亮沉醉,舉杯輕吟。今天,又是一個月圓的夜晚,我再次頻唱首歌。
從古代開始,就有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稱贊這一輪月圓,月圓雖美,但也只是一瞬間。今天我們面對的是過去,而明天我們將再次成為碎片。殘月似乎象征著離別的哀傷,而蘇軾則一反古人對殘月的哀傷,反道是寫人有悲歡,月有陰晴圓缺的千年佳句。
是的,細細想來,沒有這殘月的演變,這圓月哪來的?就像人生一樣,沒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哪能換來成功的快樂?人與人之間有離別的痛苦,重聚的歡樂,自然月亮也會陰藏晴朗。
人的月亮無常,自古如此。月圓的日子里,有多少人背井離鄉(xiāng),凝望著月亮,想念著家人。有的'東西是不能強求的,只要彼此懷念就夠了。如今,我們還沒有體會到離別的憂傷,既然如此,就請珍惜眼前的這些點點滴滴,不要等到悲嘆離別的時候才去珍惜。
我們需要看到事物的兩個方面,這樣才能樂觀地面對任何事物。有的東西雖是古往今來的事情,但只要換個角度去想,也許就會茅塞頓開。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 11
蘇軾出生于一個詩的家庭,從小在詩的渲染下長大。爾后,他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流派――豪放派。存詞三百四十多首,表現(xiàn)味題材新、形式新、風(fēng)格新。他的詞中透露出那種豪壯、雄渾的風(fēng)格和氣派。
《水調(diào)歌頭》描述的是,時逢中秋佳節(jié),蘇軾苦悶失意,與弟弟蘇軾已有七年未見,客中思親。便唯有把酒對月,抒其心中的憂郁惆悵。蘇軾把青天當(dāng)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現(xiàn)實了他豪放的性格與不凡的氣魄。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句話把對明月的贊美與向往更推進了一步,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在天上,人間徘徊的矛盾與難以抉擇的心情,表明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向往。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拔矣、“又恐”、“何似”,顯示了蘇軾對感情的波瀾起伏。
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時多么遺憾的事呀!詩人埋怨明月,這時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于不幸的.離人的同情。
如此前小序所說,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的懷念之情,但不限于此!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可以說是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于一切經(jīng)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 12
天杯地盞,望月盈懷,何以得世間大自在。——題記
丙辰中秋之夜,蘇軾醉酒,作出了轟天動地的水調(diào)歌頭一詞。
這首詩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隱約中我們可以讀出他的苦悶與欲求解脫的情緒,結(jié)尾又以豁達奔放的氣概來收筆,意蘊非常。
了解蘇軾的人不難知道,蘇軾是一個樂天派,可以說他這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一次偶然機會他得到了歐陽修的賞識,從無名小卒變?yōu)榱藦V為人知,可隨后接踵而至的卻是他父親和妻子去世的噩耗,自此他抑郁了許久。再入朝廷,每次因為提的'建議損害了一些人的利益,從而一次又一次地被貶。可他沒有一蹶不振,竟把貶謫當(dāng)成了自在游!天生樂觀的他在豪放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終于,一個中秋節(jié)的夜晚皓月當(dāng)空,銀光瀉地,蘇軾想起了分別七年的弟弟蘇轍,思念之情溢于言表,開口就是一首《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再次轟動了詩詞界。自古以來,文人喜歡借月抒發(fā)自己的鄉(xiāng)愁,只有蘇軾筆下的月,最曠達,最灑脫,最浪漫,最悠遠。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人深陷泥潭,無法自拔;有人為了尋求所謂的解脫,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來分擔(dān)精神上的痛。失意是常事,我們不應(yīng)那么悲觀,當(dāng)你不知所措時,不妨想一想蘇軾這個北宋的大詩人。即使經(jīng)歷刀山火海,他仍將信念掛在心中,始終有著別人可能無法理解的曠達胸懷。破而后立,生機無限,心懷天下,希望永存。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 13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能啟發(fā)人的聯(lián)想的,一鉤新月會讓人聯(lián)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會讓人聯(lián)想到美好的圓滿生活,月亮的皎潔簡直被詩化了,蘇軾是一個性格氣質(zhì)很浪漫的`人,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著那團圓美好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猶如長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間自由地飛翔著。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平凡的氣魄,他熱愛人間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月光起舞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他終于讓人世的思想戰(zhàn)勝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也有被烏云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難有十全十美之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很有哲理意味。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既然人間離別是難免的,那么要求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lián)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愿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于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jié)合在一起。這一句是對一切經(jīng)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這首詞仿佛與明月對話,在對話中探討人生的意義,既有量趣,又有情趣,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美學(xué)的享受。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蘇軾的作文02-27
《水調(diào)歌頭》教學(xué)設(shè)計模板09-08
讀蘇軾作文05-27
走近蘇軾作文06-05
走進蘇軾作文05-16
關(guān)于蘇軾的作文05-11
寫蘇軾的作文05-24
讀《水調(diào)歌頭》有感02-16
感悟蘇軾_750字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