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推薦】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xiàn)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
元宵后的幾天,父親的老同學因為工作來到了麗水,趁著機會請了幾個朋友和我們一家在外面的大餐館吃飯。
那餐館的壁畫和裝飾富麗堂皇,菜品琳瑯滿目,沒有什么山珍海味是它所不具有的?衫贤瑢W一叫到服務員,便張口一問:“有遂昌的發(fā)糕嗎?要正宗的!蔽乙惑@,這是家鄉(xiāng)地道的年味啊!
年年臘月,家鄉(xiāng)的人們便忙活起來,準備做發(fā)糕的食材。不論是大戶人家,還是小戶人家,總要備上那么幾十個,或送親戚,或款待客人,有些做的多的,也會拿到市場上賣,這是極少的。家鄉(xiāng)的人們不圖錢,只圖個喜慶。
做發(fā)糕時,整個屋子里都是暖融融的?諝庵袕浡拿紫,熱騰騰的蒸汽從蒸鍋中悄悄地鉆出來,往餐桌上飄,勾起人們濃濃的食欲;往客廳上飄,引來孩子們不自覺的口水;往窗外飄,路過的行人都停下了腳步,深吸一口氣,不禁喃喃道:“年,來了!
小憩之后,發(fā)糕在人們的盼望聲中出鍋了。只見爺爺奶奶嫻熟地從蒸鍋中拿出一塊又一塊的發(fā)糕擺在大圓桌上。所有的發(fā)糕擺在一起,就足有一個圓桌那么大,那么圓。發(fā)糕外包著一層箬葉,發(fā)糕上面,是一層紅得似火的用糯米作成的`“大衣裳”。說它是“衣裳”,是因為它著實是發(fā)糕中的精華。沒有這層耀眼的紅色,就像人們沒有打扮,就沒有了紅紅火火的味道。從遠處望去,是一片的紅的太陽,一個個新年的新希望。有些人家還更追求完美,再在發(fā)糕上點綴幾顆紅棗,但我更喜歡的,是嵌在里頭的紅棗,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每一口咬下去,會不會變出一個圓圓的紅棗核。
到了正月里,便是家家戶戶分發(fā)糕的時候了。小孩的嘴總是嘴饞的,總是在發(fā)糕還未端上桌便偷拿一塊。大人們也毫不指責,拍拍孩子的腦袋,笑著說“多吃點、年年高、年年發(fā)!”有了這層特別的寓意,我們吃起來,也就更香甜了。一口一口松軟的糕在每個人的嘴里慢慢咀嚼,要特別細地品,你才會感受到,這一年的辛酸融化了,這一年的快樂在味蕾中蔓延開了……
菜上齊了,我看看那擺在正中間的發(fā)糕,多樣的色彩,多樣的配料,竟不敢夾起筷子。在大人的勸說下,我嘗了一小口,竟是滿滿的陌生感。也許,家鄉(xiāng)的味道是不會適應這樣奢華的環(huán)境吧?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2
東臨渤海、北依京津、南接山東,我的家鄉(xiāng)滄州便坐落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這里的美食品種繁多、應有盡有,只有生在滄州這片熱土,才可以盡情享用這饕餮美食。
河間的“驢肉火燒”是我的最愛。相傳當年乾隆出宮至河間,錯過了住處便留在一農家吃飯,農家便用火燒夾上精心煮制的驢肉給皇上吃,皇上吃罷連連稱贊,即興留詩一首 “河間處處毛驢旺,巧婦搟面如紙張。做出火燒夾驢肉,一陣風來一陣香!
驢肉火燒至今還保留著大部分原始的做法,“咔嚓”一口咬下去,先感覺到的是酥脆的火燒皮,再而是細膩順口的驢肉、咸香燜子,就當你感覺稍稍有點膩的時候,尖椒稍帶點微辣的汁水便浮現(xiàn)出來,真是人間絕配!不僅如此,有的老店面還會給你加上一勺煮驢肉的濃湯,濃郁的味道使驢肉的鮮度再次大大提升。每當我品味這一人間珍品,就能感受到濃濃的肉香隨著纖維的分裂迸發(fā)出來,燜子深深積淀的油脂在此刻深深滲浸著鮮嫩的驢肉,尖椒又賦予了驢肉一股清新的.味道,使人唇齒留香。
吃驢肉火燒,當然還得要有湯呀!羊腸湯,滄州的男女老少都喜歡喝。肥腸、苦腸、血腸、羊肚……在沸騰的滾湯里上下晃動使其均勻受熱后裝入碗中,盛上熱湯就能上桌了。調味品都在桌上,可按照個人的口味自行調制,吃起來爽滑軟嫩別有一番滋味。
冬天的早晨,你走在路上經(jīng)常會看到一群群人站在桌旁——那是人們在喝羊腸湯,我也經(jīng)常是其中的一員。清晨人們來到路邊攤,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腸湯端上來,喝上一口一直暖到心田,立刻就會驅走冬日的寒冷。那場面,真叫一個火!
家鄉(xiāng)的味道,永遠包含著自己對家鄉(xiāng)的那份情愫,就算游子身在異鄉(xiāng),也能感受到那熟悉的味道其中濃濃的鄉(xiāng)愁。家鄉(xiāng)的味道,就是我們腳下這片熱土的真切訴說,是我們忘不掉的兒時記憶,是我們對故鄉(xiāng),也是故鄉(xiāng)對我們,永遠不會改變的牽掛……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3
填滿灶膛的柴火,發(fā)出噼里啪啦的響聲,悠然的木香沖出爐灶,散發(fā)出來,撞擊著鼻翼,也撞擊著我的內心。裊裊炊煙,從煙囪里慢慢探身出來,又爭先恐后飄搖到更廣闊的領地,漸漸與白云融為一體。
爐灶的籠屜里蒸的是奶奶做的菜饃。拳頭般大小饃蹲在籠屜上,顯得那么憨態(tài)可掬,這可是奶奶親自剁菜,親自和面,然后一個一個揉出來的,里面包含著奶奶對小孫女的關心和憐愛。
我從小不怎么愛吃菜,仿佛對那些綠色菜蔬有一種天然抗拒。奶奶拿著碗筷夾著菜追著我滿院子跑的“光榮事跡”,至今還被鄰家姐姐們津津樂道。所以,小時候的我一直是個黑黑瘦瘦的黃毛丫頭。奶奶看著如此羸弱的我,不禁面露擔心之色。思忖許久之后,總算想出來做菜饃這么一個法子,希望能讓我能高高興興地吃幾口菜。所謂菜團,其實就是白面中揉進菠菜和花椒葉子,但奶奶做的菜團形態(tài)萬千。有時我嘴饞,奶奶便抹一點辣椒油或蜂蜜,做成甜的或者咸的,所以百吃不厭。
小時候的我因為夠不著鍋臺,所以就站在旁邊長短不一,里出外進矮凳上搖搖晃晃地維持風雨飄搖的平衡,只為看白花花的面粉是如何在奶奶靈巧的手中變成雪白的.面團,再如何揉進菠菜,變成綠色的。諾大一個面團從奶奶的手中被分開,然后排好隊進入蒸籠。當他們再一次從鍋中走出,就會發(fā)現(xiàn)在氤氳的水蒸汽散去后,菜團們在高溫的環(huán)境下已經(jīng)長大一大圈兒。菜團入口便是清甜,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轉化為麥芽糖,嚼久了就有淡淡的甜味,并且轉瞬蔓延到整個口腔,菠菜汁已經(jīng)完全與面融為一體,吃起來有一些清苦的后味,很清爽。最后是麻麻的花椒葉子,抹上辣椒時,麻與辣的雙重味覺便沖擊我的味蕾。
如今遠離家鄉(xiāng)求學,故鄉(xiāng)連同兒時無憂無慮的回憶都已漸行漸遠,再次嘗到久違的菜團的味道時,那些心海深處的情愫在那里熠熠生輝,我不禁心潮涌動,思緒萬千……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4
在一次晚飯的桌上,出現(xiàn)了一道不常見的菜:酒腌小河蟹。這道菜是爸爸的最愛,同時也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的故鄉(xiāng)生活。
我的故鄉(xiāng)是安徽,那里有著大山大水,空氣特別新鮮,到處遍布著樹林、小溪。
小時候在家鄉(xiāng)最令我興奮的莫過于和小伙伴去小溪中抓小河蟹了。大家三五結伴來到小溪邊,正直盛夏,大家都脫了鞋,站到?jīng)]過一半小腿的小溪里。水不涼,也不猛,溫和地沖擊著皮膚。
大中午的,烈日當頭,小河蟹也都躲在石縫中,偶爾有一兩只悄悄地出來找些吃的。我和小伙伴逆流而上,往高處邊走邊找。一旦誰發(fā)現(xiàn)了小河蟹,大家就會一擁而上團團圍住,然后派一個人去抓。
記得當時有個叫靈靈的男孩子,對這兒的小溪特別熟,每次都是他帶頭領著我們走,也總是他找到那些躲在陰暗角落、石頭縫里的小河蟹。
大家邊走邊找,我也彎下腰很仔細地搜尋,像個急著立軍功的士兵?晌以郊,蟹就越跟我作對,把自己隱藏得嚴嚴實實。但靈靈的眼睛就像是能看穿石頭似的,不一會兒就能找到一個。對付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小河蟹,大家就蹲下來,七手八腳的把手伸進石縫里摸索或者干脆用手掏。有的`時候當小河蟹快要鉆進洞里看不見時,我們就會故意去惹惱它,讓它夾住手,再忍著疼痛把手抽出來,這樣就把小河蟹帶出來了,每次這么做的時候都有種當了英雄的感覺。
抓了十幾二十只,我們就要回到家中享受勝利的果實啦!小孩子不能拿酒,我們就把小河蟹燒湯喝。那時候與也沒怎么好好跟大人學過做菜,就馬馬虎虎按印象中的放水,再弄些鹽和調料……
正式開做了,大家都各自分配好了崗位:燒水的燒水,洗蟹的洗蟹……而我一般都負責切些花椒啊,蔬菜什么的。別小看這活,可也是需要很大的技術的:切多厚、切多少,切均勻,都是有講究的。
一切都準備好了,大家就把蟹放到湯里煮,再加些調料,一會兒功夫蟹就熟了。大家迫不及待地把蟹撈上來,再倒些湯,沾些醋,那味道,肯定是你從未體驗過的。河蟹小小的,兩三下便能吃掉一個,蟹肉也很嫩,仿佛還帶著些清香,讓人欲罷不能。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散發(fā)著淳樸、清新的氣息,這就是我度過快樂童年的地方。家鄉(xiāng)的味道讓我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能褪去。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5
中國人的年夜飯是一個特別值得深挖的話題,其中凝聚的家庭情感、記憶和關系不必細說。對我家而言,年夜飯也體現(xiàn)家人的家庭地位,甚至是家庭權力的象征。
我媽媽非常強勢,基本不讓我進廚房的。直到現(xiàn)在,每次回家過年,年夜飯我最多只能打打下手,掌勺是絕對不可能的。甚至,如果我趁她不在家在廚房做些打掃,她不僅不會夸獎我,反倒會把我訓斥一通。當然,好處是,我媽媽特別會做菜,到現(xiàn)在還統(tǒng)治著我們一家人的味蕾。不僅我和妹妹,還有孫輩們,最念念不忘的就是她做的鹵味。這道鹵味,應該是我媽媽自創(chuàng)的一道菜。至今,她都堅決不告訴我秘訣,說要到自己做不動那一天才肯傳給我。
這道鹵味,有點像大雜燴,是把牛肉、豬肉、豬肝、雞肉等各種原料,加以佐料,放在一鍋里煮,差不多要煮上三個多小時。每次做這道菜的時候,媽媽會一直守在旁邊,每種配料是要分時段加的,甚至生抽和老抽也要一點點加。她做這道菜的時候,甚至不讓我靠近,我至今也沒有偷學成功。
每次做年夜飯,我媽媽至少會提前三天準備,炸圓子、藕夾、珍珠丸、糖醋魚、蒸肘子、扣肉……,每次一定至少8個菜,甚至是16個菜(我媽媽特別喜歡8的'倍數(shù))。
以前曾經(jīng)覺得,中國人的年夜飯,做得累,吃得更累。一家人忙忙活活的,根本沒有時間好好聊一聊。一年難得一聚,反倒因為忙于這頓飯,疏于更重要的情感交流。但是現(xiàn)在,對于年夜飯也有了返璞歸真的認識,覺得這才是特別符合中國人的表達方式。媽媽每次忙完,都會說:“我腰都累斷了!币郧皶奶鄱也焕斫,覺得既然這樣,何必要這么辛苦呢?現(xiàn)在卻覺得,這頓飯對于她,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正是通過這頓飯,她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也維系著家庭的感情。
想念家鄉(xiāng)的味道,想念家人。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6
今天天氣格外明媚。好多老人都出來散步,曬太陽。奶奶前幾天從老家過來了。今天她也出來沐浴這美麗溫暖的太陽。順便帶了些過年買的“小龍人”糖果給我吃。
我貪婪地嚼美味的糖果。
嚼著嚼著,我居然想起了家。此時正是陽春二月,老家現(xiàn)在是春光明媚,萬物蘇醒,大地一片生機。幾年前,媽媽為了我好,就把我千里迢迢地接過來讀書。可我仍舊不忘老家那幸福,美麗的春天。
清晨起來,霧如輕煙、細紗一般,在空中、地面來回飄繞著。一道道,一縷縷,美麗至極。小草的露珠晶瑩透亮,宛如鉆石一般閃亮,樹枝上的芽苞漸漸張開了嘴,對我以笑臉綻放。
“布谷,布谷”呀!是布谷鳥!那叫聲清脆悅耳,讓山間都彌漫著歌聲,讓整個大地都充滿生機!太陽緩慢地爬了上來,露出了笑臉,霧也褪去了。朝陽如英俊的青年,格外旺盛,充滿了活力。
中午時分,家家的屋頭上升起裊裊炊煙,輕盈地舞向藍天。此時,大地是粉色的,金黃的,邃藍的,好美麗!粉紅的杏花嬌艷美麗,正向人們展示她的魅力;金黃的油菜花也是金亮亮的,待到立夏,人們把這“金子”擁抱;邃藍的水庫深不見底,魚兒在水中歡樂地嬉戲,很快樂。人們都在家里吃飯,品賞這美好的時光。
傍晚六點,太陽正悄悄地下山。此時,夕陽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銀光閃閃,仿佛給湖面披上了一層金子,非常耀眼。天上的白云也被夕陽染上了迷人的橘紅色彩。這晚霞與夕陽把半天邊都染了,讓人目不暇接。夕陽趁人們不注意,像活潑的獅子滾珠般地打了個轉身,突然滾落下山了,再也不見上來,只見青灰色的天幕下,幾只晚歸的小鳥,輕撥水面。
晚夜,家家都亮起了昏暗的燈光,靜靜地吃起晚飯。在這寧靜,和諧,美麗的晚夜,夜空中的'景色甚美。繁星閃爍,似乎在對我們眨眼睛。驚蟄雨后,動物都活潑了起來。青蛙在田野里歇息,卻仍不忘為人們奏樂,為人們彈唱。彈唱著,彈唱出更美好的明天。
我不知不覺早已把“小龍人”糖果全吃完了,可心中家鄉(xiāng)的味道卻是無窮的。“小龍人”不僅僅是甜味,更濃含了家鄉(xiāng)的“和”,“美”,“靜”的韻味。我愛我那美麗的家鄉(xiāng)。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7
家鄉(xiāng)的味道沒有山珍海味的材料,也沒有精美無比的外表,有的只是鄉(xiāng)野間樸華無實的味道。雖平凡清淡,卻令人心馳神往,浸透著甜甜的小吃,暖暖的人情味和古色古香的建筑,無不令我沉醉其中。
家鄉(xiāng)的小吃令我銘記在心。記得小時候,每次舅舅載我回老家,我二姥爺都會準備我最愛吃的蔬菜香菇干。鮮嫩翠綠的蔬菜上綴著晶瑩剔透的水滴,被炸至金燦燦的香菇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拌雜在一起,即便還遠在十里之外,也可以聞到夾雜在風中吹來的香氣,有時還會有聞到香氣的鄰居從窗口探出頭,向二姥爺家喊到:“呦!你家囡囡回來嘍?”這時,爺爺總會揚起燦爛的笑容:“嘿嘿,對喲!”
這美味的小吃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我所眷戀的味道。
家鄉(xiāng)的人情味令我倍感溫暖。記得有一次我與朋友約定一起去玩,時間臨近中午,但因為家鄉(xiāng)地理位置特殊,冬天溫度很低,當我在約定地點等待時,狂風無情的刮過,刮的我的手和臉生疼,這時,店中的一個大伯卻走了出來,對我道:“童家小妮,這是我剛熬的'雞湯,熱乎著呢!快過來喝了!”我接過,緩緩喝了下去,這雞湯溫暖了我的身體,也溫暖著我的心底。一個素未識面的陌生人,可以向我施以援手,農家人淳樸,大方的品質感染著我,我愛這種單純的善心。
這濃濃的雞湯是家鄉(xiāng)的人情味,我所眷戀的味道。
家鄉(xiāng)的古建筑,令我的心倍感自豪。在家鄉(xiāng)的老街區(qū),仍舊保留著許多古時建筑物,暗紅色的土磚,黛色瓦片覆蓋其上,古樸的大廳里四根柱子佇立在中,古樸的大廳,彌漫著一股子木香,或許是沉寂太久的原因,構成復雜的“迷宮”。只是在里面走一圈,也會暈頭轉向,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再堅持一下,轉一轉,總會有出路的。這淺淺的木香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我所眷戀的味道。
家鄉(xiāng)的味道就是一種情懷,有它獨特的特色。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8
也許是天熱胃口寡淡些,整個人也懶懶散散的周身乏力,感覺百無聊賴。忽一日,便十分想念起家鄉(xiāng)的霉豆腐來,那感覺香香的,甜甜的,辣辣的,酸酸的。
想起家鄉(xiāng)的霉豆腐,就又戳中我心頭的舊疾,一絲淡淡的殷紅,沿心尖竄入胸口直逼咽喉,化作汩汩清流從眼角四周爭相涌出!我那因病早逝的母親呵,她那平和孱弱的溫柔模樣,早已像刀刻一樣印在我心靈深處,在我生命的清風小徑上,不停地張望,停留,依依地致意,揮手!直到我摔倒了再勇敢地爬起!知道我淡定自如盈滿笑意地,繼續(xù)前行......
我生在一個安寧僻靜的南方山村,家中兄弟姊妹眾多。記得每年二三月的時候,滿山遍野地一派生機盎然,樹木抽芽發(fā)枝,青翠誘人。花兒們爭奇斗艷,惹人憐愛。最是那布谷鳥日夜啼鳴,婉轉傳情。而那一片片金黃金黃的油菜花海呵!像夢幻像歌唱;像希望,像母親。那絲絲縷縷的醞藉,凝結著生活的幾多渴望與感動,那蓬勃熱烈的開放,燦爛著每一個幸福明天!而我母親制作的霉豆腐,味道濃淡適中,香辣可口。簡單的.制作過程中,卻是融入了她對我們滿滿濃濃的愛與暖。小小的一塊霉豆腐,就能讓我美美的送完一大碗米飯。
此時,我手執(zhí)茶杯,喝著清新中略帶酸澀的檸檬茶,美美回味著早餐時候,我就著簡單的幾樣小菜,喝下了兩碗清粥。身在異地,家鄉(xiāng)的霉豆腐,暫時不大可能一慰口福。就算買到,也不是那原汁原味的媽媽的味道,家鄉(xiāng)的味道。只能就近買回廣合腐乳,略以解渴。雖不及家鄉(xiāng)的風味,但那同門同宗的淵源與瓜葛,總能尋找到那么一點;“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滋味。那種風中覓香,苦中做樂的“味道”,那種深深珍藏,歷久彌香的家鄉(xiāng)味道。那味道里,有母親的慈愛,父親的辛勞。
家鄉(xiāng)的味道,媽媽的味道,溫暖合著愛的味道!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9
小時候,校園里植滿了迎春花,每逢三月,春姑娘的氣息喚醒了它們的種子,于是它們抽出嫩綠的莖,開出淡黃色的小花,像夜空中點點的繁星一般點綴在綠叢間,而那細長的青莖則無聲地往遠處延伸,垂在教學樓的長廊外,形成一排長長的綠簾,盛夏時留出一片濃郁的綠蔭。
望向窗外,總能看見迎春花舉著笑臉在微風中搖曳,心生愛憐之情,于是昂起銀鈴般的小腦袋問老師問道:“老師,這是什么花?”老師笑了,俯下身子輕聲說:“這叫迎春花,有迎春花的地方就有家鄉(xiāng)的味道!蔽尹c點頭,凝視著老師被迎春花映得金燦燦的眸,心中留下了那株迎春花,也留下了一個對家鄉(xiāng)模糊的印象。
午后,我總愛折一枝迎春花放在床頭,靜靜沉醉在迎春花的花香中墜入夢鄉(xiāng),讓那暗香穿行在我的夢中。夢里,是我和小伙們在東荊河大堤上放風箏的情景,那里有青蔥的樹木,濕潤的泥土,明媚的陽光,順著悠悠的`風箏線望去,還有一座座建筑物如春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
閑暇之時,我也愛巴望在窗口欣賞校園里的迎春花,看它們一朵朵擁擠在一起爭相開放,正如我們一樣高揚著青春的旗幟拔節(jié)生長。一天天,一年年,聽得見它們努力上躥的窸窣聲,也聽得見我們瑯瑯的讀書聲,在迎春花的陪伴下,一張張稚嫩的臉變成一張張成熟的面孔,一個個天真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個懂事的少年。
在遠離家鄉(xiāng)的地方,我也曾發(fā)現(xiàn)過這種淡黃色的迎春花,彎下腰拾起它,卻沒有親切的感覺,亦沒有那熟悉的家鄉(xiāng)的味道,心里因此變得十分空落,仿佛是缺失了一件心愛的寶貝,直至回到家鄉(xiāng),那缺失的部分才被兒時的記憶所填補,帶給我一種深深的慰藉,和我情緒失落時母親給予我的一句安慰同樣久久地溫暖著我的心。
我明白了,迎春花生長在我的家鄉(xiāng),生長在我童年時的樂土上,在那里,不只是迎春花,勤勞的人們、忙碌的大街小巷、微潤的空氣,甚至是一草一木也同樣帶有家鄉(xiāng)的味道,因為那兒,是我成長的地方。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0
中午十二時許,才把手頭的工作處理完畢,看著窗外天空變幻莫測的云朵,多半是要下雨的前奏,天氣不保險,心想隨便找個地方簡單吃點湊合一下。出門不多遠橋頭有家刀削面還可以,便點了一小碗,不一會兒服務員就端了上來,店家還送了瓶汽水,順手剝了幾瓣蒜便囫圇吃了起來。就著蒜吃了一小半,若有所思,腦海里浮現(xiàn)出兒時一家人吃面的情景……
小時候家里不算富裕,但是日子還過得去,中午放學回家一進門便問:“媽,飯做好了沒有?”。老家雖屬關中平原,但是在渭河南岸,與周圍其他鄉(xiāng)鎮(zhèn)唯一的區(qū)別就是我們是魚米之鄉(xiāng),水稻、玉米和麥子都有種植,所以吃米飯的時候比較多,吃一頓好的油潑辣子面反而是迫不及待的事情。父親從地里干活回來,弟弟已經(jīng)把桌椅板凳擺好,我在灶頭拉風箱添柴燒火,母親在案板上搟面,鍋里的水沸騰了以后開始下面。面條煮好后,一家人圍坐于方桌前,父親便會在屋檐下的蒜辮上揪下幾個大蒜疙瘩,讓我們剝蒜就著吃,總會笑著說:“多吃蒜,吃蒜消毒呢”,然后就端著與我年齡不相符的老碗,就著蒜吃著熱騰騰的油辣子面,那真的是津津有味嘹的太,除了過年過節(jié)能上吃肉以外,最好吃的'美食非他莫屬了。
從兒時起到上大學工作以后,一直到現(xiàn)在都養(yǎng)成了吃面就蒜的習慣。在城市工作快二十年了,經(jīng)濟上不算富裕,但也算是有房有車,各種美食早已是司空見慣,但還時常想起家鄉(xiāng)的老碗面,老家的老房子、老父親、老母親。
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這種鄉(xiāng)情愈來愈濃。一碗面條讓我情有獨鐘,并不是我多么喜歡吃面,而是這碗面里有我品不盡的親情與鄉(xiāng)情……
“小伙,你能把賬結一下么,面沒有吃完,玩了一中午手機”老板站在我跟前瞪著我說。我這才慌忙掏了錢走人,馬上上班了。笑之記之。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1
“老板,請給我來一碗稀豆粉和兩個油糕!薄袄习,再來一個油糕!薄袄习逶賮砣齻……”“老板,我要兩碗稀豆粉和六個油糕。”這樣的聲音天剛亮就此起彼伏,它是昭通特色小吃油糕餌塊店里傳出來的。
還沒步入店內,遠遠地就可以看到一條長龍似的隊伍排在店口,紛紛報出自己需要的早點數(shù)量。這樣的場面還為街道增添了一道道風景線和人間煙火的味道。
步入店內,只見擠擠攘攘的人們并排著或吃油糕或喝稀豆粉,好不熱鬧!到了周末,我這種油糕餌塊的忠實粉絲,一定要在清早吃上油糕,否則,我會覺得非常遺憾的,嘿嘿。
作為忠實粉絲,我就來為你們介紹介紹它吧。油糕餌塊是昭通人的主打早點。制售油糕餌塊對經(jīng)營場地要求不高,可擺攤,可開店。制作油糕餌塊也是非常簡易,只要洋芋、餌塊和佐料就行。把烤好的'餌塊,抹上香香的花生醬、甜醬及熬制好佐料的辣椒醬,裹入油糕就加工完成。輕輕地咬一口,油糕的酥脆,餌塊的糯軟,辣椒醬的香辣,便會充盈著你整個味覺世界,久久不易散去,整張嘴都是滿口香。油糕餌塊因為物美價廉,購買方便快捷被眾多的食客青睞,有人戲稱他是“昭通的肯德基”。
油糕除了包在餌塊里,還有另一個最佳拍檔——稀豆粉。稀豆粉的主料為豆子,碾細熬成糊狀,就熱吃。熬成后的稀豆粉色澤淡黃,清香宜人。盛一碗,再撒上翠綠的蔥花,鮮紅的辣椒面,深褐色的花椒粉,再放入炸好的蕎皮。最后浸入油糕,碗里就有稀有干,有軟有脆,有蔥花的清香,有辣椒合著花椒產生的麻香,有豆粉的甜與油糕的咸合著產生的甜咸,簡直是色香俱全,堪稱昭通一絕。
我今天介紹的并是山珍海味,龍蝦鮑魚,它隨處可見,制作簡便,但它卻是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昭通人成長的食品。每一個離開昭通到外地居住的人回到故里,一定要吃一套油糕,喝一碗稀豆粉,在吃著的過程中泛出舊日的歷歷往事,在喝的過程中呷出家鄉(xiāng)的絲絲情懷。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2
無論離家多遠,總有一根線把你和家鄉(xiāng)牽在一起;無論離家多久,總有一縷思鄉(xiāng)之情在腦海中蕩漾。家鄉(xiāng)的味道,永不能忘懷。
題記
在中國人眼中,家鄉(xiāng)是一個人認識世界的開始,是一個人記憶中最親切、最熟悉的地方。落葉歸根,家鄉(xiāng)總是充滿思念和眷戀。鄉(xiāng)情、鄉(xiāng)景、鄉(xiāng)音以及家鄉(xiāng)的味道是每一個人對家鄉(xiāng)難以忘懷的東西。
我的家鄉(xiāng)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城,不為人知中塵封了悠久的文化與歷史。民以食為天,單談鄉(xiāng)食,獨講那門手藝豆腐腦。
豆腐腦是高唐名吃之一。豆腐腦的制作過程十分精密。豆腐腦使用精選的上等的黃豆制作。先將黃豆去皮碾碎,放入經(jīng)陽光長時間照曬的儲存水中浸泡。如果用凈化的黃河水浸泡黃豆,口感更加醇厚。待碾碎的黃豆?jié)q足后,再用石磨磨成漿。其次,漿經(jīng)過過濾之后入鍋,熬成豆汁,邊煮邊撇去上面的浮沫。最后,豆汁退溫后裝入桶內進行點鹵使其凝固,將其封口。豆腐腦的湯料、鹵和油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們的`制法獨特,頗具功力。
豆腐攤上的老板和藹可親、熱情好客。他們用平勺嫻熟地從桶里撇幾勺豆腐,加入鹵和油等配料。經(jīng)過精心加工的高唐豆腐腦滑嫩爽口、潔白明亮、似雪如玉、嫩而不松。鹵清而不淡,像玳瑁琥珀,紅中透白。油香而不膩。食之豆香、料香、鹵香、油香、辣香五味俱全,口味極佳,營養(yǎng)豐富,老少皆宜,百吃不厭,回味悠長,廣受好評,深受人們喜愛。
老板們時常與顧客聊家常,給人一種親切感,就像在家中吃飯一樣。才下鼻頭,又上心頭,是心底淳樸的童年。
高唐豆腐腦在以前只是當?shù)氐囊环N特色小吃。聽父親說,在他小時候能吃上一碗香噴噴的豆腐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F(xiàn)在,隨著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家鄉(xiāng)味道享譽省內外。外地人來高唐不喝豆腐腦是一種遺憾。高唐人外出歸來,坐在攤前喝一碗豆腐腦實為一種享受。
魂牽夢縈的家鄉(xiāng),伴著兒時熟悉的味蕾記憶,經(jīng)久不絕。家鄉(xiāng)味道獨一無二,它沒有山珍海味,沒有華美無比的外衣,卻充滿溫暖的人。樸實平淡的小吃沉淀著每一個游子的赤子之心。家鄉(xiāng)味道讓我感到溫暖、親近,令我陶醉。
這家鄉(xiāng)的味道是在心底的鄉(xiāng)思與鄉(xiāng)愁。落葉歸根,無論漂泊何處,雖歷經(jīng)歲月磨損,卻永不會變。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3
記得小時候,奶奶從菜場上買菜回來總會給我?guī)硪粔K蓬松,潔白如雪的米發(fā)糕,那味道,甜中帶酸,一口咬下去,黏黏軟軟的,像棉花糖,像一朵潔白的云,還像冬天里晶瑩的雪花,那酸甜的滋味,一直留在我的記憶里。
沒想到我的媽媽會從網(wǎng)上給我買diy自制米發(fā)糕,準備大顯身手,我在一旁仔細的看著,生怕漏了哪一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步——取300g的米發(fā)糕預拌粉,加入320ml的水,把它們攪拌均勻。攪拌均勻后倒入有蓋子的容器中,放在30°——40°的溫度下,發(fā)酵12——15個小時,因為現(xiàn)在的天氣比較冷,媽媽便用羊毛圍巾把預拌粉包起來,放進了微波爐里面進行保溫,第二天的時候,媽媽覺得溫度不夠,又把它挪到了鍋邊。
第二步——漫長的15個小時終于過去了,我迫不及待的想親手去體驗一下,我們拿出已經(jīng)發(fā)酵好的預拌粉,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個預拌粉不像昨天攪拌的時候那么光滑了,從上面看有很多的小泡泡,從側面看,有很多很多的小洞洞。只見媽媽又拿出了包裝里已經(jīng)配好的調料粉,再加了大概200g的綿白糖,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攪拌大作戰(zhàn)”。我攪啊攪啊攪啊,直到?jīng)]有再聽到白糖的“沙沙”聲,表明了白糖已經(jīng)完全融入到了粉里面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準備進行下一步的工作了。
第三步——我們在鍋里倒入水,鋪上蒸盤,將蛋撻的磨具一個個擺在蒸盤上,再將攪拌均勻之后的粉液倒入蛋撻磨具內,媽媽因為喜歡吃枸杞,在上面撒了些枸杞,我因為喜歡黑芝麻的'香味,便在上面撒了一些黑芝麻,蓋上蓋子,開始了15分鐘的旺火“蒸”制,就這樣,米發(fā)糕的全部過程已經(jīng)結束了。
我看著鍋里的裊裊白煙升起,小小的房間里充滿了暖暖的香甜味道,透過鍋蓋往下去,米發(fā)糕一點點的膨起,漸漸地咧開了小口,接著我仿佛能聽見他們開懷大笑的聲音,那米發(fā)糕像一朵朵潔白的棉花,點綴在上面的枸杞子就像幼兒園那時頭上的那朵小紅花一樣。
我急不可耐的打開鍋蓋,抓起一個,就往嘴里塞,!真膨!真松!真美味。‰m然我用了十幾個小時等待這美味的米發(fā)糕,但結果還是讓我驚喜不已,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奶奶牽著我的手,一口一口的喂我吃,是多么的溫馨!
我明白了——這就是讓我念念不忘的家鄉(xiāng)的味道啊!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4
家鄉(xiāng),是一種情懷;家鄉(xiāng)的味道,值得一生細細品嘗!}記
“開飯啰!”隨著媽媽一聲響亮的吆喝,我們立即圍坐在了餐桌旁。瞧著一桌熱氣騰騰、色香俱佳的菜肴,我饞得直流口水,可沒等我動筷,我親愛的老媽早就吃開了,還一個勁地夸著:“好吃,好吃,家鄉(xiāng)的味道……”
被媽媽一說,我才注意到,今天的一桌菜比較特別,毛筍燒肉、油燜筍、馬蘭頭、青菜、番茄炒蛋……很普通,但是卻不平常。原來,這些菜都是早上我們從山里的外公家?guī)淼摹ur嫩的竹筍和毛筍是早上外公剛從山上挖來的,青菜和馬蘭頭摘來時還帶著早上的露珠碧綠碧綠,鴨蛋是外婆剛從鴨棚里撿起的.……怪不得媽媽吃得那么迫不及待,原來這些菜里真的有家鄉(xiāng)的味道!
說起這些家鄉(xiāng)菜,最先想起的是外公家門前的小菜園,不管什么時候去,那里總是一片生機勃勃,青菜、卷心菜、黃瓜、玉米、辣椒等,時令蔬菜應有盡有。對我來說,這片菜園還是我的樂園,每次去,我和弟弟總喜歡拿個小鋤頭,挖挖這里,撬撬那邊,澆水、搗泥漿……玩得盡興,玩得不知疲倦。我還在這片菜園鬧出很多笑話呢?每次回家,阿姨總喜歡圍著菜園子出些問題考考我和住在城里的弟弟,“這是什么菜?”順著阿姨手指的方向,我仔細地分辨著這一叢既像菜又像草的植物,琢磨了好半天才說:“這不就是青菜嘛!和別的青菜有區(qū)別嗎?”“怎么沒區(qū)別?”阿姨說,“你再仔細看看它的葉子?”我蹲下身子一比較,確實有不同,我只得瞎猜:“菠菜!”哈哈,阿姨笑開了。“不是菠菜,是莧菜!薄澳鞘鞘裁矗俊卑⒁逃謫栭_了!班,辣椒!”我回答道。“小笨蛋,辣椒分明長在枝上,怎么會爬在地上……”幾個回合,對于沒有生活經(jīng)驗的我完全戰(zhàn)敗,反而逗得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全家捂著肚子笑個不停,也就是在這一次次笑聲中我慢慢認識了菜園子的各種蔬菜,也更加喜歡這個菜園子里的味道。
媽媽和我從小生長在那里,特別地喜歡家鄉(xiāng)的菜。只要是家里帶來的菜,一向愛挑食的媽媽和我飯都會多吃一碗,我們也特別喜歡那一方水土給予我們的饋贈:一盆子筍里有我童年在竹林間的嬉戲的身影;青菜和馬蘭頭上有我仔細觀察停留在上面的眼神……
那里是我的家鄉(xiāng),有我的思念,還有那濃的化不開的家鄉(xiāng)的味道!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5
斑駁的木桌,泛黃的天花板,幾張低矮的小凳,灶臺上是年代已久的灶鍋,這便是我家,是舌尖上的我家。
父親是河南人,最喜歡的便是那大名鼎鼎的胡辣湯了,這也造就了母親高超的廚技。每天早上起來,天還蒙蒙亮時,母親便開始準備早餐了,胡辣湯的精髓在干“熬”,將洗好的海帶,豆腐皮、粉條倒入已經(jīng)沸騰的淀粉糊糊里,看著它們在鍋中旋轉跳躍,別提多有趣了,大火卯足了勁的熬。鍋里的食材也慢慢平靜下來,最后一步便是潑辣椒油了,大火中的油滋滋的響,像極了澡堂對水溫不滿的大叔,緊接著趁油不注意猛地倒入了辣椒面兒,頓時香味襲來。從廚房傳到了臥室,驚醒了正在熟睡的'父親,他急匆匆的跑進廚房,連鞋都沒穿,看到便當里的胡辣湯,高興的胡蹦亂跳,嘴上還說著:“老婆我愛你,也愛胡辣湯!澳赣H不禁嘖嘖的笑:”肉麻死了,快吃吧!“胡辣湯的香氣中洋溢著一家人幸福的笑聲。
我不喜歡吃肉,因為肉里總有一股奇怪的味道,為此母親特地給我發(fā)明了一到菜,叫做黃肉,這是母親取得奇怪的名字,簡單點來說就是陳皮燉肉,味道那叫一個絕啊。菜的樣子相當好看,金黃的陳皮上托著一塊塊鮮紅的肉,浸在鮮美的油里,散發(fā)出迷人的香味。夾一塊兒肥瘦均勻的肉塊兒,滴著誘人的湯汁,冒著熱氣,放在舌尖,陳皮的甘甜和肉的鮮香,四溢開來,真讓人欲罷不能。往往還未出鍋時,我就惦記著偷吃了,母親總是敲敲我的頭,“你不怕燙啊?”我直勾勾的盯著鍋喃喃地說:“為了吃我可以上刀山下火海!蹦赣H咯咯地笑了。
我跟父親總是喜歡給母親夾我們喜歡的,母親則總是看著我們笑。有次我跟父親因為給母親吃胡辣湯還是陳皮燉肉這種小事兒爭吵,誰也不肯服輸,爭搶著給母親夾菜,母親笑得更大聲了。
夕陽染著天空,呈現(xiàn)出五顏繽紛的顏色,歸遠的鳥兒更加有力地舞動著翅膀,屋內傳出飯菜的香氣,爭吵的聲音,筷子的碰撞聲以及爽朗的笑聲。
這邊是我家舌尖上的家,洋溢著幸福與快樂的家。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06-05
【精選】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1-20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精選]11-07
(精選)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11-24
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09-08
家鄉(xiāng)的味道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