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推薦】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1
中國有諸多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像:天壇、長城、圓明園……但我印象最深的,就非故宮莫屬了。接下來,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故宮,原名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中心。建于1406年,明成祖永樂年間1420年建成,年代悠久。
故宮是一個長方形的結構,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一道10米高的墻,外面有52米寬的護城河,可以起到抵御外敵入侵的效果。以三個大廳為中心,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它有70多座宮殿和9000多座房屋,還存有150余萬件文物,因此,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到了故宮,從天安門往里,穿過一片鋪著青磚的廣場,便到達了故宮的正門——午門。午門氣勢恢宏,彰顯出皇室的威嚴。
穿過午門,又是個大廣場,廣場上有一座金水橋。過橋經(jīng)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雖說故宮共有宮殿9000多間,但最有名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筑,俗稱“金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同時也是擺放龍椅的地方,可惜在慈禧執(zhí)政年間,龍椅被攻入北京的八國聯(lián)軍肆意踐踏還拍照留念,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恥辱。中和殿是皇帝休息和學習禮儀的地方。而保和殿則是每年皇帝賜宴王公貴族的場所。除了這三大殿,其余的大殿也是金碧輝煌,各有千秋。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整個北京城就是以故宮為中心,沿著一條中軸線排列,向兩旁展開,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nèi),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guī)劃嚴整,極為壯觀。
從故宮北門——神武門,出來就到景山了。這里是欣賞北京風景的最佳地點!故宮真不愧為祖國的寶貴財產(chǎn)!
故宮的美與壯觀怎么也說不清楚,希望大家也能去一次故宮,細細游覽一番。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2
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中國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筑了長城。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今天我們腳下的長城是明代重新修建的,它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它跨越了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等十多個省區(qū)市。國家文物局曾于20xx年公布明長城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中國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它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jīng)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
據(jù)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人數(shù)占當時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工完成,又是在崇山峻嶺、峭壁深壑中工作,修筑的難度非常大。
那可能有人會問,長城都已經(jīng)有幾千年歷史了,為何還能屹立不倒呢?原來里面大有乾坤,磚塊之間粘合起來的是工匠們專門制作的粘合劑,所使用的材料也不一般,就是我們經(jīng)常食用的糯米。古代工匠將糯米、熟石灰、石灰?guī)r攪拌均勻,制成磚塊之間的粘合劑,就這樣通過外青石磚、內(nèi)泥土磚的方式,將城墻建造的非常堅固。古人的智慧令人嘆服啊。
關于長城的傳說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相傳秦朝時,范喜良和孟姜女剛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fā)修建長城了,勞役繁重,不久饑寒勞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長城墻下。孟姜女久久不得丈夫音信,歷盡千辛萬苦才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長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長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從這個民間故事,可見當時工程的浩大。
中國于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公約》。1986年開始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chǎn)項目,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
站在長城上,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它象征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3
中國文化遺產(chǎn)有很多,比如:"有蜿蜒的長城,有雄偉的故宮,還有頂天立地的泰山。"而我最喜歡的就是那既高大又有氣勢的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是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在1974年7月15日,省文物局派出了秦傭考古隊開赴發(fā)掘現(xiàn)場,隨后,西北大學考古專業(yè)的師生也前來支援。經(jīng)過很長時間,他們在965平方米試掘方內(nèi)清理出真人真馬相仿的陶俑500余件,陶馬24匹,木質(zhì)戰(zhàn)車6乘和大批青銅兵器、車馬器。又在1978年,法國前總理希拉克參觀后:"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不看秦俑,不能算來過中國。
兵馬俑一共分為4個坑,為1號坑,2號坑,3號坑,4號坑。一號坑最大,一號坑呈長方形,是一個以戰(zhàn)車和步相間的主力軍陣。1978年開放,長210米,寬62米,距原地表4.5米——6.5米,面積14260平方米。二號坑在一號坑北側,平面略呈曲形1976年發(fā)現(xiàn),位于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是秦俑坑中的精華,2號坑的.發(fā)現(xiàn)揭開了古代軍陣之謎。3號坑同2號坑一樣,一,二兵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1號坑西端北側25米處,鉆探發(fā)現(xiàn)了一個陪葬坑,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先后,編號為3號坑。4號坑無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兵馬俑的種類有很多,比如:"有那不畏危險的軍士俑,有那魁梧的立射俑,也有那跪在地下的跪射俑。"但我最喜歡的是那普通的武士俑,因為他最勇敢,我非常喜歡他。
我喜歡兵馬俑,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去看一看。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4
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盛譽,是中國名山之一。相傳在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廬為舍,由此而得名。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詩人李白《望廬山瀑布》中的詩句。瀑布是廬山的一大奇觀,廬山的瀑布是由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zhí)镀俨己托惴迤俨嫉冉M成的廬山瀑布群。其中三疊泉有“廬山第一奇觀”之稱,泉水由廬山五老峰北崖傾瀉而下,分三疊跌下。其聲萬谷震響,其形似玉龍走潭,十分壯觀。
廬山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廬山有野生植物200多種,首次在廬山發(fā)現(xiàn)或以廬山命名的主要植物約40種。廬山還有著豐富的野生動物和珍稀動物。至今尚知獸類有33種,鳥類171種。廬山之麓的鄱陽湖還有世界著名的候鳥保護區(qū),珍稀動物金錢豹分布于山麓、山頂。廬山昆蟲有20xx余種,其中多珍稀品種和新品種。首次在廬山發(fā)現(xiàn)或以廬山命名的昆蟲有33種。
除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外,廬山還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廬山文化內(nèi)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據(jù)相關記載,有司馬遷、陶淵明、李白、蘇軾、胡適、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壇巨匠登臨廬山,留下了4000余首詩詞歌賦。
廬山風景優(yōu)美、生物資源豐富、文化價值高,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真是當之無愧!
作文點評:習作先簡要介紹廬山的概況,由何得名,再從廬山的瀑布、生物資源、文化價值等三個方面對廬山進行詳細介紹,詳略得當。結尾總結全文,贊美廬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當之無愧,結構清晰。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5
兵馬俑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是中國的世界級文化遺產(chǎn),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兵馬俑是地下軍事博物館,中國古代輝煌,規(guī)模宏大。秦始皇兵馬俑是中國文明史上一張耀眼的金字名片。
兵馬俑外觀整潔、構造各不相同,秦始皇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常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內(nèi)設人馬六千余個,俑坑中的將士直直挺立,怒目圓睜,好像要與敵人決一死戰(zhàn)。有的將士威風凜凜、緊握兵器、面不改色,好像要為大隊殺出一條血路;還有的將士沉默不語、張望遠處,好像在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一個個兵馬俑,看似默不作聲,其實他們心中都有一顆報國之心,走近他們,似乎能聽到輕微的呼吸聲。
陶馬與真馬一般大小,它們幾個一群拉著銅車,背永遠是那么挺直,歷經(jīng)千年,歲月奪去了以往的時光,而挺直的戰(zhàn)馬并沒有被歲月所褪去,看著這些挺直的戰(zhàn)馬,我們仿佛聽到了戰(zhàn)爭的喊殺聲和馬兒的嘶鳴聲,戰(zhàn)火仿佛又重新燃起,歷史又展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
埋藏在地下的`武器,雖然已在堅硬的黃土中睡了兩千多年,可它們還是發(fā)出光亮,寶劍好像又被將士們揮舞起來。
據(jù)《史記》記載,秦始皇從13歲繼位,由丞相李斯依慣例開始主持,規(guī)則設計、營建陵園,大將章邯監(jiān)工,秦始皇成年后擴大了營建規(guī)模。直到其死后兩年才由其子秦二世草草完工,修建期達31年之久。
1978年,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參觀后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不看秦俑,不能算來過中國!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6
在北京的中軸線中心,有一座雄偉的皇宮,它就是故宮,又叫紫禁城。紅色的圍墻把整個紫禁城圍成一圈,在外面根本看不到城墻里面的景象。
走進天安門的城樓,來到端門外,密密麻麻的都是排隊的人,順著城樓進去,只見旁邊立著一塊介紹端門的牌子,“三明五暗”是端門最大的特點,端門的中門只有皇帝才能進出,一般是不開的。接著進入午門,推出“午門問斬”,大概說的就是這個午門了。
然后我又看到了很多大殿,比如太和殿,乾清宮,坤寧宮等等,故宮實在太大了,宮殿多到數(shù)都數(shù)不清。這些宮殿都很雄偉高大,由紅墻黃瓦構成,房檐大多是藍色的,有些顏色已經(jīng)很暗淡了,而有些還是很鮮亮,這是現(xiàn)在的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精心修繕的成果。
我們的腳下都是一塊塊磚石,有些已經(jīng)風化損毀,有些被過去的人給挖走了,也有些被踩踏的破碎了,一眼望過去,坑坑洼洼的。每個大殿的門口都會有很大的兩口銅缸,這些大缸已經(jīng)被摸的滑溜溜的,聽導游說這是用來貯藏水的,古代的時候用這個救火用的,相當于我們的消防設施。太和殿門口還有兩頭很雄偉的銅獅子,這是天下第一獅子,很是壯觀。太和殿欄桿下有石雕龍頭,那是用來排雨水用的。
我們最后來到的御花園位于故宮的后部,有很多的'松樹和柏樹,松柏是代表長壽,所以聽說大多數(shù)皇家園林所種植的樹多以松柏為主。有些樹的牌子是綠色,有些是紅色,聽說這代表著每棵樹不同的年份。我對這不感興趣,我只對其中一棵長的很奇怪的樹上心,因為樹長了很多樹瘤子,被人摸的都光溜溜的。御花園中還有座假山,叫堆繡山,用太湖石堆成,上面還有個亭子,聽說是八月中秋的時候,賞月觀景的。
看到這么大的故宮,那么大的宮殿,那么多的漢白玉和奇珍異寶,這讓我佩服起那時的人們能建造這么宏偉的建筑。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7
西安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被稱為十三朝古都,一共出了74代皇帝。這么有歷史的地方,愛好旅行的我怎會錯過?所以前年暑假,媽媽妹妹和我慕名前去一睹古城風貌。
先不說西安的大雁塔、古城墻,最要緊的是先去參觀被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我在書本上早就學過關于兵馬俑的文章,可是它究竟長的是什么樣的,我要親眼去看看。
我們頂著炎炎烈日來到了秦始皇兵馬俑的參觀景點,排隊參觀的游客真多!看來跟我一樣想親眼目睹兵馬俑真面目的人真不少。兵馬俑分別有1號坑,2號坑和3號坑。一號坑規(guī)模最大,東西長216米,寬62米,面積13260平方米。二號坑東西長124米,寬98米,面積為6000平方米。三號坑面積520平方米。
我們重點參觀的是一號坑。走進一號坑,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巨大的深坑中排列著一隊隊兵馬俑,令人眼花繚亂,不知從何看起。正好有大學生志愿者講解員,我們就請一位大哥哥帶我們參觀。
我們在一號坑看到的兵馬俑大都是完整的,是灰土色的`,這都是出土后經(jīng)過修復的。而它們在出土時大部分都已經(jīng)損壞了,要不沒有腦袋,要不沒有手臂,要不沒有腳,要不沒有上半身,很多都是殘片了,原本的的顏色也是五顏六色。
考古學家證明,從根據(jù)挖掘的兵馬俑坑來看,兵馬俑曾經(jīng)被毀壞過。在如今發(fā)掘出的兵馬俑坑中,能明顯的看見兵馬俑像是被盜過,并且還用大火毀滅過,在兵馬俑坑中如今還殘留著大火燒過的痕跡。
兵馬俑跟真人一樣大小,武士俑身材健壯,每個兵馬俑都長得不一樣,神態(tài)表情也各不相同,有的雙目炯炯有神,有的凝視遠方,有的若有所思
我這次參觀只能算走馬觀花,雖然親眼看見了一個個兵馬俑,但是關于兵馬俑的很多知識我并沒有弄清楚,只能留著下次再來好好研究了。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8
今天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寫一篇關于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作文,我腦子馬上浮現(xiàn)出了氣勢宏偉的長城,歷史悠久的頤和園,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等,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臨潼人,秦始皇兵馬俑,我還是了解比較多一些,他氣勢宏偉、規(guī)模巨大,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兵馬俑有三個坑,先說1號坑吧,坑長230米,寬62米,面積14,260平方米,展示了兵馬俑8000多種形態(tài),我站在坑上面盡量近距離觀察兵馬俑,他們個個神態(tài)端莊,表情各異,有的凝視遠方,像是打完仗后,一定要回家鄉(xiāng)與親人團聚;有的緊握雙拳,像是一定要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有的怒發(fā)沖冠,像是一定要為戰(zhàn)死的兄弟報仇血恨。其中一個將軍俑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撅得像個半圓,雙手合在一起好像討論進攻的方案,我拿出望遠鏡,仿佛看見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指揮著千軍萬馬,在進行統(tǒng)一全國的偉大事業(yè)。
2號坑呈曲尺形,位于1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東西長96米,南北寬24米,面積6000平方米,兵種特別齊全,是三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他有騎兵戰(zhàn)車和步兵組成的多種特殊部隊,2號坑有陶俑躺滿1300多件,戰(zhàn)馬80余輛,做工非常精致,就像其中一個將軍,從側面往下看,一縷縷頭發(fā),一根根眉毛,一片片指甲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3號坑平面呈凹字型,面積約520平方米。從3號坑的布局看,這兒應該為總指揮部。統(tǒng)帥左右中三軍,只是沒有建成而已。
古代人民憑著自己的智慧,沒有任何機械,創(chuàng)造了這項令人震驚的宏偉的巨大工程。
歡迎大家都來臨潼參觀兵馬俑,了解偉大的秦始皇,感受那遠古的歷史,讓歷史照進現(xiàn)實,讓臨潼走向世界!我為自己生長在這感到自豪!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9
中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怎樣能在短短幾年之內(nèi)經(jīng)濟就增長的如此之快,中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怎能在眾多磨難中艱苦成長并迅速成為一個大國呢?中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怎樣能在經(jīng)歷無數(shù)風霜雪雨。因為我們熱愛我們的中國。
中國是一個擁有著幾千年歷史的禮貌古國,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兵馬俑,故宮。這些歷史悠久的建筑,無疑不一一令人驚嘆不已,讓每一個來到中國的人嘆為觀止,賽龍舟,鬧元宵,過春節(jié),大大體現(xiàn)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這些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哪一項不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哪一項又不集合了中國的驚魂所在,哪一項不凝聚了中國人民的成果。而我們身為中國的一份子,應當熱愛祖國。
中國是一個經(jīng)受磨難之后,仍能屹立與世界舞臺之上。翻開那一頁頁的歷史課本,暢游于那歷史的`足跡中,從硝煙滾滾的鴉片戰(zhàn)爭至哪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乃至今,中國一向都在不斷的努力,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為人民之生活幸福而努力,為中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所以才造就了此刻的中國,我們更應熱愛我們的祖國。
中國正在走上世界的前端,而眾多的問題也隨著來到,如三聚氰氨,膨大劑。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問題不斷出現(xiàn),給多數(shù)人民造成了危害,違背了讓人民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安心這一原則,廣大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國家在努力,身為其中的一份子,我們不應出一份力嗎?所以我們要熱愛祖國。
中國是強大的,不論經(jīng)歷了多少風霜雪雨都會永駐,作為中國的一員,我們應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身在中國,我們會說漢語而感到驕傲,熱愛祖國,與祖國同在。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10
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因綿延上萬里,所以又名萬里長城。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等15個省區(qū)市。遠看,群山如起伏的波濤,而長城就是一條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的長龍,似乎在一片無邊無際的深海里遨游。
長城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聯(lián)盟襲擊而修筑的規(guī)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tǒng)稱。它始建于20xx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現(xiàn)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建于14世紀的明長城。
據(jù)20xx年國家文物局發(fā)布數(shù)據(jù),歷代長城總長為21196.18千米;而國家文物局曾于20xx年公布明長城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中國明長城總長為8851.84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偉大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古跡被列為古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1987年12月,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長城分好幾個階段和時期。秦長城主要是由巖石、大理石和燒制的青磚,夯土加泥灰而構成。明長城主要是修補和連接秦長城的,材料也是由巖石、大理石、燒制的青磚夯土加泥灰等構成。現(xiàn)在存有的長城,主要是由燒制的青磚和水泥建造,歷史存留下來的主要還是由巖石、磚土等構成。陜西段還有用蘆葦和泥沙建造的。
不知你們有沒有聽過這個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秦始皇統(tǒng)治時期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和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fā)修筑長城,不久因饑寒勞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長城墻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經(jīng)千辛萬苦,尋夫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這段長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于絕望之中投海而死。長城的宏偉壯觀,是由無數(shù)人用鮮血和汗水鑄就的。
在近代,山海、居庸兩關腳下的人民,也在此奮勇抗擊八國聯(lián)軍。20世紀30年代,無數(shù)的中華兒女手持大刀和長槍,用血肉筑成了保衛(wèi)民族的長城。
萬里長城是一座不朽的奇跡,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象征,更是中國人民英勇不屈的體現(xiàn)!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11
在我國福建省,有一種奇特的建筑,它藏在永定省和南靖省的深山里,形狀有圓形,方形,甚至三角形,八邊形,月牙形,它就是著名的福建土樓。
土樓是中空的,以至于美國人在上世紀60年代的衛(wèi)星圖中,誤把土樓當成了中國的秘密導彈發(fā)射基地。
土樓堅固無比。由于它們建在深山里,常常有土匪出沒,因此它有一堵大頭朝里,小頭朝外建的鵝卵石墻,為了防止土匪挖進去,或被打穿,所以土墻深深扎根在泥土里甚至沼澤地上,墻體足足有1。4米厚,甚至可以抵抗常規(guī)武器的攻擊。那挖進去不成,從門窗攻進去,總可以了吧?對不起,你錯了。大門口必然是有多人把守,而且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練窗戶都建成高高的里大外小的形狀,土樓里的人站得高望的遠,土匪也不可能攻進去。那圍城戰(zhàn)術總可以了吧?圍到你彈盡糧絕,不就不攻自破了嗎?對不起,你又錯了。土樓里有水井,少則一個,多則兩個,而且土樓高十幾米,第一層是廚房,第二層是倉庫,而且人家還在土樓里養(yǎng)了雞,鴨,豬。二三四層才住人,圍個兩三個月,土樓人家根本不在乎,這哪是名宿,明明是一個幾乎完全的`軍事堡壘呀。
如此奇妙的建筑,都是幾百年前的工匠們一磚一瓦的搭建出來的。不論經(jīng)歷了多少風雨,仍然在那一動不動地站著。佇立在閩粵深山里的中國民間建筑藝術的奇跡。
百年前勞動人民生活的智慧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土樓里倡導著平等意識,一家一間十平方米的房子,輪流打掃衛(wèi)生,共同教育后代,共同御敵,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種精神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從而使福建的三萬多座土樓大部分完好地保存到現(xiàn)在,依然子嗣綿延。
團結創(chuàng)造奇跡。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12
在很久以前秦始皇已千古留名的時候,長城初具規(guī)模。長城它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山谷關,全長一萬三千里,這個長度世界上只能荷蘭能媲比。
長城起始于西周時期,就算是經(jīng)歷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爭霸,長城都在不停的修建。后來秦滅六國后,才有萬里長城的規(guī)模。
長城高大堅固,它的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平整、寬闊、五六匹馬甚至可以并行。墻邊沿邊有兩米多的垛子,每個垛子上方有方形的瞭望和射擊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在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相互呼應。這高大的長城好像一個挺立的大樹,又像一個20xx多歲的老頑童呀!
看到這宏偉的建筑,大家肯定覺得人們建立這些非常的簡單,其實不然。它可是建在20xx多年前,那時的科技沒有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那時沒有汽車,沒有火車,沒有飛機。也就是說它那幾千斤重的一塊石頭,都是我們老百姓在烈日炎炎的情況下,靠他們的'肩膀一塊一塊的壘上去的。
關于長城還有一個傳說,叫“孟姜女哭長城”,它是我們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故事的內(nèi)容主要講的是孟姜女在她的田里看見一個男子躺在他們的家田里,孟姜女爸爸揮手就要打發(fā)他。孟姜女說不要打發(fā)他,他有可能是太餓了。等那位男子醒了,孟姜女詢問他的名字。原來他姓范名喜良,他從長城跑出來的,他不想再過那種生活了。孟姜女便收留了他,過了一段時間,孟姜女對范喜良產(chǎn)生了好感,想跟范喜良結婚。但范喜良最后還是被秦始皇的軍隊帶走了,孟姜女就追了上去。等到孟姜女到了長城,其他人都對她說:“范喜良死了!泵辖蛯χL城哭了七七四十九天,把長城給哭到了。
無數(shù)的生命血汗建好了這長城,長城凝集著古代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它與金字塔是建筑史上的偉大奇跡。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13
你去過雄壯的北京故宮嗎?你看過西安的皇帝陵嗎?你爬過綿延的萬里長城嗎?你瀏覽過氣宇非凡的布達拉宮嗎?這一些宏偉壯麗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都是中國人經(jīng)歷數(shù)千年的心血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驕傲與自豪。我們今天就到陜西西安了解一下秦始皇兵馬俑的壯麗與豪邁吧!
秦兵馬俑的坑很大,足足有近兩萬平方米呢!兵馬俑一共有三個坑,就叫一號坑,二號坑和三號坑,一號坑是三個坑中最大的一個,是一個簡單的長方形。長230米,寬62米,占了14260平方米的地。這么大,有多少個兵馬俑呢?6000多個陶俑陶馬和40多輛戰(zhàn)車呢!士卒上來看,無疑是主力。它體現(xiàn)了“強弩在前,錟戈在后”的思想,也符合了《孫臏兵法》中所布陣的`一般原則,即“必銳,本必鴻”。游覽完一號坑,那二號坑又是長什么樣子?不要急,有著呢!二號坑相對于一號土坑,要小很多。只占了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東西長124米,南北寬98米?永镉900多件武士俑,89輛木質(zhì)戰(zhàn)車,356匹駕車的陶馬,100余匹騎兵用的鞍馬。
是一只靈活的精銳部隊。你聽說過跪射俑嗎?對!就出自于秦俑二號坑。出了二號土坑,打算走了?不不不,還有三號土坑沒看看呢!三號土坑,是秦俑中算最小的一個坑啦。占地才400平方米?觾(nèi)有陶武土俑66件,戰(zhàn)車1輛,駕車的陶馬4匹。它是作面對面的警衛(wèi)隊,應該是統(tǒng)帥?赐赀@一些,是不是不太感興趣?空手空腳的,一個裝備也沒有……這是因為公元前206年,項羽率軍來火焚了秦軍一回,秦俑也被搶了,真是來了一次“三光”。有挨了兩次塌陷,一災是浸水,土墻變矮;第二災是棚木腐朽而成。最后才成了今天這“老土”的模樣。如果你不過癮,看兵器,賞賞寶車也不錯!
在最后,我留給你一個小問題,下次注意觀察,他們的眼睛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呢?(公眾號:紫藤花下飲新茶)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14
京劇是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一種形式,起源于18世紀末的北京。與中國其他類型的戲劇相比,它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戲劇風格,他將音樂、歌曲、舞蹈和雜技結合在一起,以生動豐富多彩的方式展示。繼續(xù)了解這種獨特藝術形式的歷史。
京劇的誕生年份通常定在1790年,也就是乾隆80歲生日直到青出1644至1911年受過教育的貴族們一直青睞昆曲,昆曲以其優(yōu)美的音樂和優(yōu)美的語言而聞名,另一方面,平民喜愛的各種風格的地方流行戲劇被中國精英們摒棄。
這種情況在1790年發(fā)生了變化,當時四個來自安徽省的經(jīng)驗豐富的戲劇團進入首都,為宮廷表演慶祝生日,這是北京第一次上演地區(qū)姓劉行,戲曲這四個劇團,后來被稱為四大安徽公司,并共同領導下了一個世紀的京劇。
星期天我和爺爺奶奶一起觀看京劇,在這之前我就聽說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而且在以前我還聽爺告訴過我:“生旦凈苴丑”是京劇里最典型的五種人的形象,京劇的表演形式可分為四種,唱念做舞或是唱念做打經(jīng)過了十幾分鐘的等待中央11臺,終于開始了,我就按耐不住了,迫不及待的想早點觀賞到京劇。
可等到開演的.時候,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軍訓是這么回事兒,一群演員穿著五顏六色的花衣服站在臺上說說,長長旁邊還有一群樂隊,給他們伴奏了,現(xiàn)場氣氛無不熱鬧,只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們聽不懂他們在唱些什么。
第二個片段,《三岔口》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因為主持人在介紹的時候便說了,他是最經(jīng)典的京劇傳統(tǒng)武戲之一,那可是個不小的名頭呀,在這整個戲中,舞臺上的道具只有一個桌子和椅子,臺上的演員也沒有開口說話,唱戲只有一番打斗的場面,是生旦凈莫丑中武生看家戲,全靠的是真功夫,看了這個片段,我很是吃力,還上的演員們坐著一個個高難度動作,又是翻跟頭,又是刀槍棍棒的做一個動作都能夠練三年,五載的,更別說這么多的動作了,?谖妒桥_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呀!
其實看了這么多,還是離不開一個中心點,那就是京劇是我國的國粹,現(xiàn)在我看完這場京劇后,可以很堅定的告訴大家,精鑄不但是我國的國粹而死,還是我國永垂不朽的國粹!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文15
說起中國的文化遺產(chǎn)實在是數(shù)不勝數(shù)。就讓我們“走進”北京的幾個著名的文化遺產(chǎn)吧!我來當你們的導游。最主要的,我要給你們介紹頤和園。這些文化遺產(chǎn)分別是:長城、圓明園、頤和園、故宮、明十三陵、天壇。課文中的長城是明代修筑的,明代為了防御異族的侵擾,前后修筑長城達18次。明長城東起河北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全長6700千米。
八達嶺、居庸關一帶的長城,城墻高8.5米,厚6.5米,頂部厚5.7米,墻高1米,氣魄十分雄偉。北京故宮是古代帝王居住之地?偣21位皇帝在這里住過。故宮原名叫紫禁城。里面分了許多宮殿,有太和殿、慈寧宮等等,里面布置得金碧輝煌,金銀玉器有幾千件。在頤和園里,最著名的景致要屬長廊了。長廊的建筑非常精美,人們稱它有三絕,我來給大家一一介紹吧!第一絕,就是造型絕。全長728米的長廊整體造型從地面上是看不出來的,但是你從上面往下看,你會發(fā)現(xiàn)他的形狀像倒掛著的蝙蝠,就是英文字母“W”的'形狀。也許你會問,為什么要建成蝙蝠型呢?因為蝙蝠倒掛的意思就是福到了。
第二絕是水文絕。長廊北倚萬壽山,南臨昆明湖?,冬天,萬壽山擋住了北邊的寒風;夏天,從南面的昆明湖上吹來了陣陣涼風。因此,夏天天氣再熱,長廊中也是涼風習習。當人們在長廊里行走,就會看見,目中美景在輕輕地搖動,雖四季而變,真可謂是變化無窮。長廊的第三絕是結構絕。長廊是斗拱結構,全部是由木頭搭成的,竟沒有一顆釘子!在273間長廊里,一間一景,一景一畫,景色變化和諧。真是人在廊中走,竟在身邊移。北京的文化遺產(chǎn)還不止這些,希望你們有機會去細細游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