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等量代換》學習心得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等量代換》學習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等量代換》學習心得1
今天聽二年級劉z老師的數學課,《數學中的簡單推理——等量代換》,其實教材上并沒有這節(jié)課,是她根據平時的習題整理出來的。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等量代換”的概念,有些深奧,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能理解,并能正確的運用。
一開始,劉老師從學生喜愛的蹺蹺板游戲導入,一頭小豬的重量大于一只小狗,一只小狗的重量又大于一只小兔子。如果一頭小豬的重量和兩只小狗的重量相等,一只小狗的.重量和三只小兔子的重量相等,請問:一頭小豬和幾只小兔子的重量相等呢?在學生的回答中,劉老師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了什么是“等量代換”。
接下來,回顧了古代曹沖秤象的故事,揭示了其實等量代換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學生了解了“等量代換”后,就做練習題鞏固,習題從易到難,一步步深入。
聽完這節(jié)課,我最大的感受是,課件做的很精彩!特別是蹺蹺板游戲中,小豬、小狗、小兔子隨前提條件的變化而移動,非常形象直觀,二年級的學生也喜歡這種形式,學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在后來的練習中,也是出現了蘋果、草莓、西瓜等常見的水果,以學生喜愛的物體為載體,揭示復雜深刻的“代換”關系。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劉老師語言親切,及時表揚回答問題正確的學生,并運用獎勵“智慧星”“紅旗”“神秘禮物”等工具,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下午,我們數學組的老師在評課中,也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1,讓學生在講臺上講“曹沖稱象”的故事,占用了一定的時間,既然學生都知道這個故事,那就可以省去,留出時間來做練習。2,提問時,應全面一些,學生的參與度不夠。3,“等量代換”這個課題,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確實難了一點,可借助學具擺一擺,加深印象。“中間量”是很關鍵的詞,應該多次強調,直到學生能主動去尋找,培養(yǎng)學生“中間量”的意識。
評課最后,李新巖校長闡述了我們數學學科的發(fā)展方向,要借鑒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方法,“先學后教,當堂達標”,讓學生多活動、多參與,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負責點撥,是引導者,去解決大部分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特別是我們青年教師,要敢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最大程度的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fā)。
《等量代換》學習心得2
《等量代換》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它主要滲透了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等量代換是指一個量用與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數學中的一種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數思想方法的基礎。等量代換的思想用等式的性質來體現等式的傳遞性,而今天所學的.等量代換是具體的實物代換,比較直觀、形象,主要從日常生活出發(fā)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這里我就談談我上完這堂課后的體會:
1、新課引入時,我利用學生比較熟悉的玩蹺蹺板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后面介紹天平平衡和動物們玩的蹺蹺板平衡打下基礎,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整個活動都是在游樂園中進行,并在游樂園中解決了一系列的難題,讓學生發(fā)現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學習數學知識是有用的,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意識。
2、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教學策略的選擇,我認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同時機會的創(chuàng)造還需要學生自覺、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之中,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設計的活動形式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樂于參與的,并且學生能在愉悅的情緒中學習并體驗學習帶來的快樂。怎樣設計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和學習呢?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一直在學生喜歡玩的游樂園里面完成,讓學生不感到知識的枯燥無味,就是讓學生在玩中也感覺到數學知識的存在。
3、新課結束時,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等量代換的問題,并運用學生在語文課本中學過的《曹沖稱象》的故事,在沒有學習等量代換之前學生并不知道這則故事還蘊含有數學思想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古人在沒有貨幣時,很多物品之間的交換都是通過等量代換來完成的,等量代換的知識一直延續(xù)至今。讓學生再次感受到數學知識本身就是來源于生活
《等量代換》學習心得3
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是三下教科書第109頁上的例2,是三街道聯誼的公開課,由本校教師沈老師與三(4)班學生共同合作的一堂較成功的公開課。
新課伊始,由學生熟悉的《曹沖稱象》的故事導入,這樣的導入創(chuàng)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既形象又具體,既有趣又奇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初步感受等量代換的必要性。
在新授過程中,教師充分挖掘教材,靈活處理教材,提供了學生常見的水果、食品、以及學生喜愛的小動物,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具體的情境中觀察事物之間的關系,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
本堂課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教師在新授的過程中,充分地讓學生動手先各自擺一擺,再指名學生到黑板上去擺一擺(這里是在黑板上貼一貼剛才自己擺的方法),貼完后并說說你這樣貼的`想法是什么?……教師在復述學生的想法時,重點強調了用什么去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換。從而加強學生對為什么要這樣換的理解,這樣換的目的是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
……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教師讓每個學生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魅力,感受用數學的樂趣。
【《等量代換》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經典學習心得01-26
學習心得07-19
淘寶學習心得07-08
學習心得作文02-04
考研學習心得12-27
課程學習心得12-02
高爾夫學習心得12-02
倉儲學習心得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