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學無止境的故事(精選5篇)
學無止境,漢語成語,意思是指學業(yè)上是沒有盡頭的,應(yīng)奮進不息。下面我們來看看學無止境的故事,歡迎閱讀。
學無止境的故事 1
古時候有個年輕人,不知道過日子,進一分花兩分,他父親一看不是辦法,就把他送到一戶以吝嗇聞名的人家學習。師傅的勤儉節(jié)約令年輕人敬佩不已。吃飯時,徒弟吃出一根頭發(fā),有點惡心,忙用筷子挑出來往外扔,師傅急急喝住他,捏住那根頭發(fā)舔了好幾個來回,并教導說:“這上方有好多油呢,怎樣能隨便扔了!”
一晃三年過去了,年輕人認為自己出師了,便告辭回家。這一年的中秋節(jié),父親感謝師傅把兒子教得如此節(jié)省,便打發(fā)兒子帶點禮品去看望師傅。年輕人拿了個廢棄的酒瓶到河里裝了一瓶水,再到雞籠里撿了兩根雞毛,提在手里上了路。到了師傅家,師傅出門了,只有師娘在家里紡線,師娘問徒弟帶了什么禮物來看師傅,徒弟就說:“師娘,俺帶了‘剔骨去肉兩只雞,缺曲少米一瓶酒’!
師娘很高興,說:“真是師傅的'好徒弟!禮物我替你師傅收下了,今兒中午咱吃鍋餅吧!边呎f邊用手比畫了一個圓,“徒兒,俺烙這么大兩個白面餅給你吃,飽不飽?”徒弟說夠飽了。師娘就說:“既然飽了還不回家?回吧!蓖降芤宦,只得沮喪地告辭離去。出得門來,徒弟卻又高興起來,雖說沒撈著飯吃,但他又學了一招,看來往后得常來師傅家走走哩!
師傅回家后,師娘說這天徒弟來看他了,師傅忙問有沒有管他吃管他喝,師娘很是得意地說:“俺用手比畫了兩個餅就把他打發(fā)走了!”不想師傅勃然大怒,抬手就給了師娘一巴掌:“用嘴說說就行了,你還用手!有你比畫的工夫,能紡多少棉花線!”師娘慚愧地低下了頭,心里想:真是學無止境啊!
學無止境的故事 2
古時候有—個小和尚,他離開家鄉(xiāng)到處尋找名師,想得到—些真正的修為。之后,他最后找到了—位高僧;并懇求師父收他為弟子。
高僧見他—片誠心,又天資聰慧,便收下了他。兩年后,小和尚自以為學到了很多東西,得到了師父的真?zhèn),便不想再繼續(xù)跟著師父參禪拜佛了,于是就向他的師父辭行,要下山去。高僧明白小和尚的心思,他并沒有阻攔小和尚下山,而是讓小和尚拿來—個缽子,然后讓他往里面裝—些石頭,裝滿為止。
高僧問小和尚:“缽子裝滿了嗎?”小和尚答:“滿了,再也裝不下什么東西了。”
高僧便抓了—把芝麻撒進去,然后晃了晃缽子,芝麻—會兒就不見了,之后高僧又抓起—把芝麻撒進去,晃了晃缽子,芝麻又不見了。
“缽子裝滿了嗎?”高僧再次問小和尚。小和尚慚愧地告訴師父:“看上去滿了,但是還能裝下很多東西!
這時,高僧又取來—只杯子,讓小和尚往里面倒水。小和尚看杯子滿了,就想停止倒水。高僧卻說:“不好停,繼續(xù)倒!
結(jié)果缽子倒?jié)M了水后,剩余的水都溢了出來。高僧這時候才讓小和尚停止倒水,然后問他:“滿了還裝得下別的東西嗎?”小和尚明白了師父的'—片苦心,滿臉愧色,再不提下山之事,請求師父原諒他的無知。
學無止境的故事 3
即使你們現(xiàn)在已是大學畢業(yè)生了,你們的教育仍然還只是剛剛開始。 他們知道,這場即將到來的測驗將會很快結(jié)束,因為教授說過,他們可以帶他們想帶的任何書或筆記。要求只有一個,就是他們不能在測驗的時候交頭接耳。
他們興高采烈地沖進教室。
教授把試卷分發(fā)下去。當學生們注意到只有五道評論類型的問題時,臉上的`笑容更加擴大了。
三個小時過去了,教授開始收試卷。學生們看起來不再自信了,他們的臉上是一種恐懼的表情。沒有一個人說話,教授手里拿著試卷,面對著整個班級。
他俯視著眼前那一張張焦急的面孔,然后問道:“完成五道題目的有多少人?”
沒有一只手舉起來。
“完成四道題的有多少?”
仍然沒有人舉手。
“三道題?兩道題?”
學生們開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來扭去。
“那一道題呢?當然有人完成一道題的!
但是整個教室仍然很沉默。教授放下試卷,“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結(jié)果!彼f。
“我只想要給你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即使你們已經(jīng)完成了四年的工程學習,關(guān)于這項科目仍然有很多的東西你們還不知道。這些你們不能回答的問題是與每天的普通生活實踐相聯(lián)系的!
然后他微笑著補充道:“你們都會通過這個課程,但是記住——即使你們現(xiàn)在已是大學畢業(yè)生了,你們的教育仍然還只是剛剛開始。”
學無止境的故事 4
古時候有個叫薛譚的人喜歡唱歌,他唱的歌很好聽。薛譚在學習唱歌的時候是拜當時唱歌唱得非常好的秦青為老師,向秦青學唱歌。秦青也很耐心地教他,告訴他應(yīng)該怎樣練音,怎樣唱出節(jié)拍,怎樣在唱歌時投入情感等。薛譚學了一段時間后,他唱的歌好聽多了;但是他還沒有把秦青的本領(lǐng)全部學到手便自以為學會了,可以出師了,便向秦青提出要告辭回家。
秦青聽到薛譚不打算繼續(xù)學習而要告辭回家的意思后,也不勸阻他,就在薛譚臨行的這天,在郊外的大路旁擺設(shè)著酒為他送行。當飲完臨別酒后,秦青自己卻向著他的學生——薛譚打著節(jié)拍,自己唱著送別的歌曲。秦青唱著、唱著,他的.歌聲慷慨悲壯,在樹林中縈繞,樹木都仿佛被這抑揚動聽、悲壯激昂的歌聲振動了;那歌聲優(yōu)美動聽、婉轉(zhuǎn)宏亮,在天空回蕩,連天上的彩云也仿佛是被什么阻住,也不浮動了,好像佇立在天空靜聽著。
聽到秦青為他送行唱的歌一會兒慷慨悲壯,抑揚動聽;一會兒優(yōu)美宏亮,婉轉(zhuǎn)悠揚。薛譚這才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學完秦青老師的全部技術(shù),自己唱的歌遠不及老師唱的好,內(nèi)心感到非常慚愧。于是薛譚忙向秦青道歉,請求回到老師身邊繼續(xù)學習深造。從此以后,薛譚一輩子也不敢再提起回家的事了。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學無止境。要想真正學有所成,就不能只滿足于一知半解,否則便不會有任何成就。
學無止境的故事 5
年輕時,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學習,就會獲得足夠的知識。
許多人以為,學習只是青少年時代的事情,只有學校才是學習的場所,自己已經(jīng)是成年人,并且早已走向社會了,因而再沒有必要進行學習,除非為了取得文憑。
劍橋大學的一位專家指出:“這種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實是不對的。在學校里自然要學習,難道走出校門就不必再學了嗎?學校里學的那些東西,就已經(jīng)夠用了嗎?
“其實,學校里學的東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當多的知識和技能,課本上都沒有,老師也沒有教給我們,這些東西完全要靠我們在實踐中邊學邊摸索。
“可以說,如果我們不繼續(xù)學習,我們就無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識,無法使自己適應(yīng)急速變化的時代,我們不僅不能搞好本職工作,反而有被時代淘汰的危險!
有些人走出學校投身社會后,往往不再重視學習,似乎頭腦里面裝下的東西已經(jīng)夠多了,再學會脹破腦袋。
孰不知,學校里學到的只是一些基礎(chǔ)知識,數(shù)量也十分有限,離實際需要還差得很遠。
特別是在科學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只有以更大的熱情,如饑似渴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使自己豐富和深刻起來,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zhì),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業(yè)中。
根據(jù)劍橋大學的一項調(diào)查,半數(shù)的勞工技能在1至5年內(nèi)就會變得一無所用,而以前這些技能的淘汰期是7至14年,特別是在工程界,畢業(yè)后所學還能派上用場的不足1/4。
因此,學習已變成隨時隨地的必要選擇。
“用學習創(chuàng)造利潤!薄@已被管理學界和企業(yè)界公認為當今和未來“贏”的策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即使是圣人,也有短處,但明智之人一旦知道自己特長何在,便善加運用,使其掩蓋了自己的短處。
孔子乘著一輛馬車周游列國。一天,他來到一個地方,見有個孩子用泥土圍了一座城,坐在里面玩耍。
“你看見馬車過來為什么不躲開呀?”孔子問孩子。
“從古到今,只有車子躲開城,哪有城躲車子的道理?”
孔子愣了一下,走下馬車,問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項橐!
“你的嘴很厲害,我想考考什么山上沒有石頭?什么水里沒有魚兒?什么車沒有輪子?……”
“您老人家聽著——土山上沒有石頭;井水中沒有魚兒:用人拾的轎子沒有輪子……”孔子一連提了十幾個問題,都難不住孩子。
“現(xiàn)在輪到我來考您了……鵝和鴨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鴻雁和仙鶴為什么善于鳴叫?……”
“鵝和鴨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腳是方的;鴻雁和仙鶴善于鳴叫,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
“不對!魚鱉能浮在水面上,難道也是因為它們的腳是方的嗎?青蛙善于鳴叫,它們的脖子長嗎?……”
孔子佩服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只好拱手連聲說:“后生可畏!后生可畏!”說完,孔子就駕著車繞道走了。
學習是你改變自己的關(guān)鍵所在,只有學了,你才懂得運用,也才會用知識。用學習改變自己的一生。
人不可能完美,總有些缺點和不足。
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彌補自身的不足,才能使我們豐富和深刻起來,杰出的人物幾乎都是學有所成之士,只有無知的人才會輕視學習。
【學無止境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學無止境的作文04-24
學無止境的名言02-13
學無止境作文01-22
學無止境小學作文02-05
學無止境作文(15篇)03-28
學無止境方面的名言07-12
學無止境的名言8篇02-21
學無止境作文15篇03-17
學無止境的名言11篇02-24
學無止境作文(5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