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百家爭鳴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百家爭鳴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百家爭鳴教學反思1
11月5日,陳昔安老師帶領工作室成員以及廣東省骨干教師一行14人來到了皇崗中學開展教研活動,聽我上一節(jié)八年級《歷史與社會》課——《百家爭鳴》,課后工作室老師們對我這節(jié)課進行了深入點評,并共同探討了我校教與學方式轉變的情況,在這里由衷的感謝大家對我真切的指導,謝謝!
我校推行教與學方式轉變,嘗試按照“五步三查”模式開展學生自主高效課堂,其中五步是:獨學——群學——小展示——大展示——反饋;三查是:查預習訂正——查展示問題——查學情反饋。對于這種還課堂自主于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理念我還是很贊同的。課前我給班級學生分成五組,分別代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合作收集資料,為課堂合作展示做準備;課堂中我設計了預習檢查、百家講壇、治國辯論、名言競猜、達標測試、拓展運用等環(huán)節(jié)來帶動學生學習、活動。
雖然只是40分鐘的課堂,卻給了我很多思考:
1、課前準備和展示習慣養(yǎng)成不夠。由于是借班上課,師生不熟悉,對學情不夠了解,學生沒有養(yǎng)成參與課堂的語言習慣、秩序習慣,以致課前做的很到好的作品,如:手抄報、課件、讀書卡、詩詞等資料沒有和語言、知識內容緊密結合,以致表達不夠流暢、精煉,影響了組與組之間的互動、交流。
2、課堂設計環(huán)節(jié)過多,對內容的`深度和學生的思考挖掘不夠深刻,課堂理性分析和情感提升不夠。
3、導學案應更貼切學生,符合學生水平,結合學情,貫穿于教學的預習、合作、課堂、課后等環(huán)節(jié),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理順課堂程序。
在辛苦之余,我也十分感謝工作室給我這次講課的機會,讓我能全身心的投入的課堂中去,讓我對教好一堂課有了更多的思考、提升,好的課堂應該具備真實、愉悅、參與、思索、知識、情感等等重要因素,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探尋學生成長、教師成熟的教學之道。
百家爭鳴教學反思2
1、中國兩千多年以前出現(xiàn)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為代表的諸子百家在相互辯難中形成的“百家爭鳴”,不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對后世中國人的心理、觀念、習慣、行為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形成了漢民族獨具的文化傳統(tǒng)。但是,教材在這方面的結構安排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幾乎只是在介紹各派學說的觀點,而沒有能夠很好體現(xiàn)地“爭鳴”這一內容,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如何體現(xiàn)“爭鳴”這一重要的內容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大難點。另外,關于百家爭鳴的原因和意義,教材中并沒有涉及到這一塊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深入地挖掘這方面的內容;進而體現(xiàn)整節(jié)課的深度。
2、本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二學生。關于百家爭鳴的有關內容。一方面學生在初中時候已經有了一定基礎,另一方面語文課本中也有一些先秦諸子散文的相關內容。但是,由于年代的久遠,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仍舊是感到比較生疏的。因此,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并讓學生深入其中來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3、高二學生認知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已經具備了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自學、交流的能力。但是,學生對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經濟發(fā)展的反映”這一觀點的`理解不夠。因此,教師應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解釋。
4、學生在初高中都在學習文言文,但是,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對一些古文理解不清。因此,教師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5、學生知識面有些狹窄,如“三教九”,學生不知道。教師應加強古代文化知識的教學。
6、學生探究能力不強。學生可以根據(jù)教材與教師提供的材料以及課前自己的學習所得,進行推理分析。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并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等方法學習有關問題,學生要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因此教學上教師應注重啟發(fā)式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并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xiàn)予以及時而恰當評價。
【百家爭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百家爭鳴教案02-17
化學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最新12-27
小草教學反思 《草》教學反思11-04
烏塔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1-29
荷花教學反思反思10-13
小班反思教學反思01-07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8-31
教學反思12-31
經典教學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