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變了樣》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變了樣》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變了樣》教學反思1
當前,不少教師以新課程理念創(chuàng)新課堂,艱難地走出了傳統(tǒng)“知識課堂”的窠臼,這是值得慶幸的。但是,有不少“新課堂”與新課程的理念“形似神異”,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膚淺和浮躁,這真是“悟得真經頗不易,只學皮毛巧成拙”。但其實它反映了教師的追求和困惑,也是新課程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
●莫讓“發(fā)散”變“發(fā)炮”
一位教師教學《秦始皇兵馬俑》(蘇教版小語十二冊),在總結全文時有這樣一個片段:
師:面對這雄偉壯麗的秦始皇兵馬俑,你覺得最應該感謝誰呢?
生1:我認為最應該感謝的是古代那些制造秦始皇兵馬俑的勞動人民。
生2:我認為最應該感謝的是秦始皇。如果秦始皇不為自己建造陵墓,就不會留下兵馬俑了。
生3:我認為最應該感謝的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秦始皇兵馬俑陶片的農民。
生4:我認為最應該感謝的是考古專家。
生5:我認為最應該感謝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
生:我認為最應該感謝的是這篇文章的編者。
……
對每種答案,教師都大加贊賞,并讓同學們鼓掌表揚。
依據教材內容設計開放性話題,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個性化閱讀能力,是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理念,也是課堂創(chuàng)新的一個重要策略。學習課程標準后,許多老師認識到語文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在上課時,注意設計發(fā)散性問題,讓學生自由發(fā)揮,這是很好的。但是,上面的案例是真正的發(fā)散嗎?對學生在發(fā)散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錯誤,老師不需要指正嗎?
真正的“發(fā)散”,首先要設置有質量的問題(即發(fā)散點)讓學生思考。教學進入總結階段,不是讓學生“感謝誰”,而應該讓學生“怎么認識兵馬俑”。雖然這個問題涉及到怎么評價秦始皇、秦始皇制造兵馬俑的目的等歷史問題,但也應該讓學生有大體正確的認識,才能發(fā)掘文本的人文價值,使教學具有正確的價值取向!案兄x誰”這種膚淺的問題容易導致學生情感體驗的簡單化。
其次,教師對學生的“發(fā)散”應及時予以評價。學生說“感謝秦始皇”,可歷史上的秦始皇造兵馬俑并不是為了保存文物,而是為了在他死后到了地下也具有帝王的威勢,他造規(guī)模如此宏大的陵墓,使百姓疲憊、民不安生,這是一種歷史罪惡而不是歷史功勛。這些不給學生指出來行嗎?至于學生說應“感謝作者”、“感謝編者”,則更是近乎荒唐了!教師應該引的引,堵的堵,不能片面地強調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失掉教師的主體作用。
真正的發(fā)散要有利于師生在閱讀實踐中與文本發(fā)生深層的對話,提升學生的認識,通過對話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高尚的審美情趣上來,引導學生體驗到母語的優(yōu)美和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莫讓“自主”變“自流”
《東方之珠》(蘇教版小語第五冊)是一篇介紹香港風情的課文。有位教師這樣教學:
師:同學們,現(xiàn)在可以上課了嗎?(教師連上課都要征求學生的意見)
……
師:你認為哪些地方寫得美呢?你想讀哪兒就讀哪兒,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
。ㄉ贁(shù)幾個學生獨立地讀起來,多數(shù)同學開始“拉郎配”。筆者附近的一名學生說:“海豚表演好玩!绷硪粋問:“你見過海豚嗎?”討論內容與教學內容無關。還有一些同學干坐著沒事干。根據學生的自由組合,教師又把學生分成“淺水灣組”、“海洋公園組”、“銅鑼灣組”和“香港夜景組”進行分組討論,并說:“你們各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闭n堂又開始沸沸揚揚起來了……)
這種一切都由學生說了算,多數(shù)學生在玩,教師卻“淡化出場”的教學,就是“自主學習”嗎?這種“拉郎配”就是合作嗎?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但如果把學生主體絕對化,一味強調學習內容由學生自己提,學習方式由學生自己選,學習伙伴由學生自己挑,結果只能是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變成了學生主體的放任“自流”。
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生命發(fā)展和成長的促進者。要求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的有機結合和促進,既不能讓“學”圍繞著“教”轉,也不能讓“教”圍繞著“學”轉。要使師生兩個主體在平等對話、互動交流中奔向教學目標。
在這個動態(tài)教學過程中,學生力所能及的,教師避之;學生力所難及的,教師助之;學生力所不及的,教師為之。這種自主學習應在不背離學習目標的前提下,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擁有適當?shù)淖灾鬟x擇權;在不誤解或曲解文本思想意義的前提下,讓學生擁有對文本的自我解讀權;在不脫離語文實踐的前提下,讓學生擁有學習方法的選擇權。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切實得到回歸,自主學習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莫讓“媒體”代“文本”
上課了,教師用詩一般的語言導入對《九寨溝》(蘇教版小語十二冊)的教學。在學生大體了解課文內容后,教師問:“要想深入了解九寨溝可以用什么方法?”
同學們說出了讀課文、查閱課外書、上網、看影碟等方法。
“現(xiàn)在同學們最想干什么?”
“看影碟!”異口同聲。于是老師放影碟。
學生看完后,接著用了25分鐘時間交流課前從書上、網絡上查到的文字、圖片資料,有風土人情、地形地貌,甚至連旅行路線介紹也進了課堂。還評選出多名“信息之星”。
終于讀書了。讀到第三節(jié),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給畫面配音。學生不是讀快就是讀慢,直到第六個同學才讀得圖文相符,課堂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課后抽查幾名學生朗讀,他們連課文都讀不正確。
新課程標準強調“大語文觀”,強調開掘各種課程資源,提倡網絡、電視、圖書等進入課堂。但是,“跳出語文教語文”,是否就是跳出課本不要課本呢?突破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封閉和僵化,就要放棄閱讀文質兼美的課文嗎?課文難道不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嗎?
新課程強調由封閉走向開放,強調活性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但課本還是教學的首要憑借。過多地進行非語文活動,擠占學生寶貴的讀書時間和思考時間,是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的。
文本是教學之本,語文教學首先應引導學生對文本中語言文字的品讀、體味和熱愛!伴喿x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敝挥凶x,才能“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只有讀,才能“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
當然,多媒體在激發(fā)學生興趣,提供形象的聲音和畫面,開拓學生視野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畢竟是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過多讓學生圍繞著媒體轉,勢必擠占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欣賞、想象思考和體驗感悟的時間,語文自身的美反被傷害了。
●莫讓“對話”變“對答”
一位教師這樣講讀《埃及的金字塔》?蘇教版小語十一冊?:
師:金字塔在哪國的首都?
生:在埃及的首都。
師:金字塔怎么樣?
生: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對碧空”。
師:它是誰的墳墓?
生:是古埃及法老的墳墓。
師:為什么稱為金字塔?
生:因為它的輪廓有點兒像漢字的“金”字。
……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彼岢膶υ挵鴥蓪右馑迹海ㄒ唬╅喿x是讀者與文本的主體間對話過程;(二)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的主體間的對話過程。這是西方的解釋學、文學批評理論在教學領域的借用。
“對話”這一帶有隱喻性的形象說法的實質是指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心理與社會的相互作用,是指閱讀過程中,師生腦海中固有的知識、經歷、觀念、信息與文本的碰撞,是師生對文本的理解、體驗、感悟和思考。它應是一種思想境界的升華,一種情感上的交流和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維、新思想的特質,可上面的教學是標準所提倡的“對話”嗎?“對話”就是把課文中的話語變成這種簡單的一問一答嗎?
對話的質量必須提高,或者開闊見聞,或者增強技能,或者提高認識,或者升華精神。比如本環(huán)節(jié)可設置“埃及法老胡夫,我要對你說”、“金字塔的宏偉和精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金字塔的建造表現(xiàn)了古代埃及勞動人民怎樣的智慧”等問題。其次,可讓學生換位思考,讓學生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言說,這樣便于學生反觀自己,升華自己。比如“假如你是當初建造金字塔的一個體力勞動者,你會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是當初金字塔的設計者,你會怎么想”等等。這樣的話題都較有深度,也能使學生有話可說。
《變了樣》教學反思2
學校的教育任務就在于把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密切地聯(lián)系起來,還需要通過各種活動加以鞏固和深化。品德與社會是一門融思想品德教育和社會基礎知識于一體的綜合學科,具有社會性和實踐性。于是,我就根據這次活動的特點,安排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用手中的筆畫家鄉(xiāng)等活動,讓學生走出學校這個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體驗現(xiàn)實生活。學生既感受了家鄉(xiāng)之美,又學會了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教學時我安排了家鄉(xiāng)的變化、引發(fā)的思考、筆下的'家鄉(xiāng)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認知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在引導學生說家鄉(xiāng)的變化時,我又安排了學校的變化、家的變化、周圍的變化幾個問題,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說起,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變了樣》教學反思3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我們使用的教科書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老師們講授的。而是教師引發(fā)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以利用的資源。那么怎么利用好這個資源呢?我聯(lián)系本校學生的生活實際,準確把握教材,根據實際調整教材。當然,這樣做不是說就不要用教材了,因為教材中有很多很好的例子,不僅可以讓學生知道其他地方的變化,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思考的范圍!段覀兩畹牡胤阶兞藰印返慕滩闹姓故玖撕芏嗾掌,既有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更有人們精神面貌,物質文明的變化,在課前準備活動中,也要求學生也來找找自己家門前的變化,這樣,就能對學生起到一個很好的.指導作用。
1、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創(chuàng)造性”是他們最大的財富,在《我們生活的地方變了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讓學生找找家鄉(xiāng)的變化,再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未來生活的地方會是什么樣子的?要求一提出立刻學生來勁了,有的發(fā)現(xiàn)學校沒有休息的場所,他們想把學校修得更大,還有的想在自己家門口修個草坪和游泳池。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一下被激發(fā)了起來。
2.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能力
我們常常覺得低年級的學生太小了,往往總是想通過課堂教學多給他們一些,多教他們一些,卻沒有意識到這樣做的最大缺點就是忽視了學生本來可以培養(yǎng)的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大膽一些,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做,也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這次在教學《我們生活的地方變了樣》之前,我要求學生自己去調查、了解生活地方的變化,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沒想到在課堂上交流的時候,學生的交流方式各不相同,但效果的確不錯…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給學生一些機會,他們能做得很好。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的教學策略都將面臨一個個新的挑戰(zhàn),我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在我的教學中我將認真研讀教材。準確把握目標;顒踊脑O計教學過程。讓品德課堂真正的回歸兒童的生活。引領兒童健康成長。
【《變了樣》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推薦】鄉(xiāng)村變了樣作文10-07
小草教學反思 《草》教學反思11-04
烏塔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1-29
化學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最新12-27
荷花教學反思反思10-13
小班反思教學反思01-07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5-19
教學反思12-31
教學思考的教學反思11-11
寫字教學教學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