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值得反思的教育悲劇范文
據(jù)《南方周末》2001年8月30日第6版報道,2001年7月15日,在貴州省安順市東關中學就讀的孿生姐妹小靈和小可為了擺脫學習的壓力,親手毒殺了自己的雙親,更為遺憾的是她們還沒有意識感到自己的嚴重罪過和違法行為。小靈和小可的父母都是國家干部,受過良好的教育,在旁人眼里,這是一個富裕、和睦、幸福的家庭。為了讓孩子考上重點高中,父母平時不讓她們看電視,不允許隨便上街,也不允許帶同學和朋友到家里玩,雙休日還要每天補習6小時功課?伤齻z的成績就是上不去,在班上處于中等水平。為此,這對孌生姐妹也很痛苦,因為她們也很努力。姐妹倆所在學校的老師也沒有覺察她倆的心理變化。特別令她倆感到傷心的是,父母平日很少與她們談心,在重點高中沒有考上時,母親對她們進行了辱罵,爸爸讓她們下跪反省。她們感到?jīng)]有自由,度日如年。在沒有人開導與安慰的前提下,盛怒之下,她們用毒鼠藥殺害了自己的親生父母。
無獨有偶,這類案件在其他省市也屢有發(fā)生。
據(jù)《中國教育報》報道,2000年1月17日,浙江省金華一位姓徐的高中生因無法忍受母親對他學習成績高分的要求,親手殺了自己的母親。
據(jù)新華社蘭州2002年6月6日電,甘肅省景泰縣一名16歲的中學生“尖子生”因不堪忍受學習的壓力,殺死了親生的母親。
這三個案例中的共性就是,父母長期對孩子學習成績過于苛刻,管教過于嚴厲,教育方法簡單粗暴。而這三個案例中的學生性格內(nèi)向,交往狹窄,學習方式封閉,獨立性差。
可悲的是在案發(fā)前,學校的老師與同學都沒有發(fā)覺異常情況。
分析:
以上的三個悲劇是徹底失敗的教育案例。然而,值得關注的是,2000年1月17日金華市一高中生因忍受不了家長的壓力而殺母,此事曾震驚了中國教育界和有關領導。為此教育部于2000年2月發(fā)生通知要求教育系統(tǒng)認真學習《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切實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之后,在我國教育界確實興起了學習通知的熱潮?稍谶@之后的兩年里卻又發(fā)生了類似的教育悲劇。這就必須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難道我們沒有認真學嗎?筆者認為,我們有些學校還沒有真正落實好素質(zhì)教育,只做表面文章。從教育的角度而言,我們可以從學校、學生本人兩方面進行分析并從中得到啟示。
1、學校教育問題
首先,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今天,學校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針對社會教育影響的主要問題,學校應建立心理健康輔導室,班級應設專職或兼職心理輔導員,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障礙,與學生溝通交流,想法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在學校還沒有條件設立心理輔導室的前提下,班主任或任課老師也應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狀態(tài),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學生的心理問題。從以上案例中看出,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不夠,盡管在全國出現(xiàn)的教育悲劇或因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而造成的失敗的教育案例層出不窮,但學校往往忙于“應試”而看不到潛在的教育隱患。有些學校盡管也成立了“心理健康輔導室”,但由于沒有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所在,沒有設備專職的心理輔導老師,或沒有為學生提供可教育的開放時間和缺少為學生創(chuàng)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心理健康輔導室往往形同虛設;有些學校領導和老師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補課和各種輔導上,但對學生成績不好的成因卻缺乏反思,也不研究;在老師的心中也只有成績?nèi)蝿,很少考慮學生的心理和健康需要,說到底就是沒有真正樹立起“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理念。
其次,教師應人人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和德育工作者。學校要營造關心、愛護每個學生的氛圍,建立老師關心學生的激勵機制。任課老師、班主任或?qū)W校領導一旦發(fā)現(xiàn)哪個學生的心理有問題,就應該及時地與該學生談心交流。然而,目前學校的現(xiàn)狀是學生出問題就是班主任的事,似乎與任課老師沒有關系。其實,班主任的工作很多,精力也非常有限。這就需要全校教師共同來關心學校的每一個學生。當然,對學生的心理輔導也可以采取“包干到師”的辦法,即每個教師承擔對幾個學生的心理輔導任務,目的是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健康隱患,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就把這種危險苗子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遇到棘手的問題,學?山M織力量共同想辦法解決?傊,學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教師是否關心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作為考核教師工作成績的一項重要項目標。
再次,老師要經(jīng)常走訪學生家庭,了解學生的情況,通過各種途徑,向家長傳授一些家庭教育的常識與方法,特別是在處理一些棘手問題上的方法。本案例就是幾起不該發(fā)生的悲劇。作為父母,給孩子所定的目標要從孩子的實際能力出發(fā)。每一個孩子智力開發(fā)的早晚不一樣,生活的環(huán)境不一樣,遺傳的基因不一樣,對孩子的要求也要不一樣。針對這種情況,父母不應該對孩子目標定位太高,要根據(jù)實際,量力而行。案例中的小靈和小可就是由于經(jīng)過艱苦的努力而達不到父母所定的成績要求,父母和孩子雙方都很痛苦。父母親認為,孩子沒出息,肯定孩子努力還不夠;而孩子認為父母太狠心了,自己已經(jīng)盡力了,還要長久地提難以達到的高目標,從而在心理上產(chǎn)生壓抑和仇恨。壓抑若長期得不到疏導與發(fā)泄,很容易在特定的時刻爆發(fā)出來,或出走或在外面闖禍,甚至產(chǎn)生嚴重的暴力行為。學校要指導父母經(jīng)常與孩子談心,在溝通中加深感情、特別是在孩子遭遇挫折時,給予安慰與幫助。父母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在上面的案例中,父母把考上重點中學、考上大學看成是孩子努力的唯一目標,不考慮孩子的實際能力,這顯然是片面人才觀的反映。
最后,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落到實處。案例中的小靈和小可毒殺自己父母后還很坦然,沒有絲毫犯罪感,至少說明她們法制觀念的淡薄。為此。學校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參加帶有感受性的法律教育。如組織學生到法院旁聽、組織學生到監(jiān)獄或勞改農(nóng)場參觀、組織刑滿釋放人員向?qū)W生談“失足”體會。當然,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法律知識競賽等活動,來提高和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2、學生自主教育問題
首先,學生應該樹立開放性的學習理念。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學生應盡可能拓寬自己的視野,力求多看一些教材以外的書籍報刊。在家里得不到課外學習資料的前提下,應該到學;驁D書館去獲取自己生活和學習方面的知識。從小靈和小可失敗的學習方法中可以看出,她們采用的是封閉型的學習方式,與同學和外界交往較少。很多學生在思想上走極端,都與他們交往的空間狹小、思維不開闊有關。為此,要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人際交往和心理交流的環(huán)境。如目前有些學校開展的討論式學習,就為學生開辟了說心理話、表達自己觀點和聆聽不同學生意見的一種學習與交往環(huán)境。以上案例中的孩子,由于缺少開放型的學習環(huán)境而導致的獨立處理問題能力差,以致于做出極端的事。如果他們的老師平時能教會學生獨立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棘手的問題,也應該知道向老師、同學、親人或電臺雜志報刊等媒體咨詢、求助,那么上述悲劇就完全有可能避免。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和生活的能力。在科技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市場經(jīng)濟中,要求當今的學生有很強的獨立學習與生活的能力。生活的含義很廣,學習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應該首先要教會他們學會生存。我們的教師要教育孩子,生命是美好而珍貴的,要讓學生們懂得生命的意義并學會如何去珍視生命。我們的學校教育絕不能局限在狹隘的考試范圍內(nèi),一定要在行動上改變應試教育的弊端,建立正確的評價指標體系,為學生的獨立學習和生活教育的開展、真正落實素質(zhì)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類似情況的發(fā)生。
最后,要教育孩子學會尊重長輩。尊重長輩是學生應有的基本素質(zhì),從小就應養(yǎng)成這種習慣。尊重就意味著要學會忍耐,學會奉獻。由于生活經(jīng)歷,獲得的知識不一樣。對各種問題的看法也不一樣,代溝的存在是客觀的。忍耐是一種美德,父母或其他長輩就是做了一些過分的事,做小輩的應學會忍耐,應理解長輩的良苦用心。如果只看到長輩不合情理的一面,而看不到其背后善良的一面,感情沖動的青少年就很容易做出偏激的行為。本案例就是很好的例子。學會忍耐應該從小事情做起,這也是為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zhì),為以后迎接學習和工作的“風浪”打好基礎。
【值得反思的教育悲劇】相關文章:
一件值得反思的小事作文10-07
《幽徑悲劇》教案10-07
偉大的悲劇教案08-26
《偉大的悲劇》教案08-02
值得反思的一件小事作文(精選38篇)12-22
一件值得反思的小事作文6篇10-22
一件值得反思的小事作文2篇10-07
疏忽的悲劇作文10-06
悲劇成美散文10-07
偉大的悲劇反思總結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