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望洞庭》教學反思優(yōu)秀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望洞庭》教學反思優(yōu)秀,歡迎閱讀與收藏。
《望洞庭》教學反思優(yōu)秀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會背誦古詩。
。、讀懂古詩,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對洞庭湖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色。
【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通過上網、翻閱書籍,了解洞庭湖的相關知識。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去過洞庭湖嗎?你們了解洞庭湖嗎?誰能介紹介紹。
。、今天,我們和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一同去洞庭湖看看。
二、讀通古詩
。、生自由練讀古詩。
。、錄音范讀古詩。
。、指名讀古詩,要求學生讀出節(jié)奏:223。
三、讀懂古詩
1、生借助相關資料,通過小組合作說說古詩的意思。
2、分組匯報古詩的'意思。
四、品讀古詩
1、指名讀古詩,說說古詩描繪了哪些景物?
2、學生匯報,課件逐一展示。
。、設問:
、 為什么會把沒有風的湖面比作沒有磨過的銅鏡?
、 為什么把洞庭湖的山水比作白銀盤里的一青螺?
。、生借助課件展示的情境作答。
。、從古詩中,你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
五、會讀古詩
。、這首詩,你認為應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2、試讀古詩。
。、指讀點評。
。础⒈痴b古詩。
六、課外拓展
。、鏈接劉禹錫的其他古詩。
2、讓學生自由讀讀背背。
七、課堂小結
【教后記】
本節(jié)課,我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古詩教學中,課堂中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成功之處地于:
。薄⒄n前上網搜集資料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超出了文中所能提供的知識內容,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錄音范讀為學生提供規(guī)范的朗讀,便于學生模仿。
。场⒄n件的使用,使學生對古詩中描繪的景物有了直觀而形象的了解,更能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課文中兩個比喻所用的精妙之處。
4、課件鏈接了劉禹錫其他的詩,讓學生對劉禹錫有了更全面地了解,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望洞庭》教學反思優(yōu)秀2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
《望洞庭》這首詩中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先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后是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后兩個比喻句學生能較快理解。前一個比喻句與往常不同,在平時,我們通常說湖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這樣的比喻學生就見得多,但是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學生就不容易理解了。
教學詩句中的比喻句,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感觸: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教學,教育學生不應該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讓學生真正理解比喻修辭手法的作用。否則,學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養(yǎng)得起來,寫作時運用比喻的欲望和樂趣也將大大減少。
在這首詩中,還具有以下幾個難點:
(1)怎么樣理解“鏡未磨”;
(2)如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意境;
。3)怎么樣讓學生通過恰當的語言將詩中的意境描繪出來;
。4)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為了解決這幾個問題,我在教學時我作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理解“鏡未磨”
首先我先讓學生了解“鏡”。古代的鏡子。不是現(xiàn)在的鏡子,而是用青銅,經過打磨后,可以找出人的影子來,接著,我設計了如下的安排: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理解“鏡未磨”的意思,“鏡未磨”是指的是沒有打磨的鏡子,在表面上有一層凹突不平的感覺。然后在進行質疑,作者將湖面比喻成了鏡子,有凹突不平的感覺,那是為什么呢?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凹突不平的感覺是因為湖面有細小的波浪在輕輕地涌動,是湖面呈現(xiàn)出層層的波浪,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從而使學生明白了“鏡未磨”的含義。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引導和老師、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就解決了這個教學難點, 二、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
在這首詩中,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是詩人認為自己的心胸是非常寬闊的,在作者的心中,洞庭湖的湖面比自己的心胸那要小得多,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呢?在教學之前,我為了讓學生更加好的理解,我在黑板上板書“湖面”、“潭面”,讓學生區(qū)別哪個大,哪個小,學生就很快地明白了,“湖面”比“潭面”大,然后出示名言“在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但是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懷!弊寣W生理解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學生通過討論,慢慢地明白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再聯(lián)系詩句,學生反復地朗讀,理解了詩人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理解了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的原因。
三、如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意境;怎么樣讓學生通過恰當的語言將詩中的意境描繪出來
1、在理解整首詩意思時,注意引導學生運用形象思維,根據詩句的意思,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已經學過的`課文,開展合理的想象,或者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或者通過畫面頂活動方式,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意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意譯層面上。
2、重視詩詞的朗讀指導,采用多種形式的訓練學生朗讀。在課堂上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緊密聯(lián)系詩詞的內容和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把握詩中的感情基礎。
在這節(jié)課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老師在課堂上講得過多,讓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很少,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部分,老師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將學生難以理解的部分自己講了出來,有點將老師的思維強加給學生的味道,學生并沒有自己理解感悟,明白詩中的含義。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要加以改進。
《望洞庭》教學反思優(yōu)秀3
今天有幸參加這次送教交流活動,我的收獲頗多,F(xiàn)在我就來談談我對這李老師執(zhí)教《望洞庭》一課的膚淺的認識,如果有不足的地方,懇請名位老師指正。
一、遵循了教學規(guī)律,教學富有層次感
在整節(jié)課中,李老師以初讀古詩,整體感知、細讀古詩,入景悟情、賞讀古詩,背誦古詩、拓展延伸,升華感情來進入教學的,層層推進,一步一個腳印,每個環(huán)節(jié)要求明確,落實十分到位。
二、體現(xiàn)了語文以讀為主的學科教學特色
注重了以讀為主的語文特色,讀的形式多樣,有范讀、自由讀、默讀、指名讀、男女生對讀等多種形式,尤其是學生想象到了湖光山色的美景時,配樂誦讀出這種感受,效果很好,達到了以讀悟情的境界。
三、注重了學法的指導
學法指導是我們平日教學中容易忽視的一個方面,在這節(jié)課中李老師做得較好。在初讀時就要求學生借助注釋、插圖、字典來理解古詩大意,這就是在教給學生學習研討的方法;還有在理解詩句時,李老師也指導學生先釋詞再連詞成句的方法理解,這些方法是學生終生受用的。
四、對學生進行了想象能力的訓練
古詩教學中是少不了想象的,如果老師要把它講透了,講明白了,學生還是心中意會但不會表達出來,這時就讓他進行想象,在課堂中讓學生在想象中進入古詩的意境,跟著老師的指引想象著說些什么。剛開始時學生可能想象不夠豐富,如果這種方法用多了,學生的想象能為就會有較大的發(fā)展。
五、科學有效的拓展
在古詩教學是進行科學有效的拓展是積累,就是廣泛大量地積累語言。課后的拓展目是就引起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積累,這項工作是必要的。
當然教學沒有更好,只有最好。這節(jié)課中我也有幾個問題和李老師進行探討:
一是板書沒有寫完整。在學完之后是不是要提煉一下這首詩詩人所要達的情感?因為課標中高年段指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蔽覀人覺得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是需要的。
二是在初讀古詩時,首力點應該放在第一個小方面,讓學生讀通讀熟,讀出節(jié)奏來,學生只有讀熟了,才能為體悟情感找好基礎。
《望洞庭》教學反思優(yōu)秀4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性,即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展不平衡。所以,課前的預習,無論從質還是從量,兩方面都存在著難以克服障礙,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掌握得多,學得好、快,而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懂得的少,學得慢,這無疑給課堂閱讀的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該如何滿足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需求?該如何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呢?我認為,既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課前的'自學目標應由學生自己擬訂,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教師不可“一刀切”地用集體自學目標取代學生的自己自學目標,要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例如:在教學《望洞庭》一詩時,為了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我這樣引導學生自定自學目標:
師問:“大家已預習了《望洞庭》一文,誰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說給大家聽?”同學們都爭著舉手。
一生:“我很佩服劉禹錫能寫出這樣的詩。”
一生:讀了這首詩,我覺得洞庭湖的景色很美!
一生:“詩人的語言生動,用詞很講究。”
就這樣,一連四、五個同學談了自己的感受,緊接著,我又拋出了另一種誘餌:“這首詩,你最想學習的目標是什么?你想用什么辦法來學習?”同學們又春筍般地舉起了手。
一生:我的學習目標是好好向劉禹錫學習寫詩,我的學習方法是認真學習詩中的詞句,并且再讀一些劉禹錫的詩!
一生:“我的學習目標是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學習作者寫詩的方法,比如講中的比喻手法很值得一學!
一生:“我的學習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讓自己感受深刻!
以上同學們自定的學習目標,我都──給予肯定,還請同學們用10分鐘的時間,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進行學習?梢哉f,同學們都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學習,收效很大。
我想,只要每位老師能根據教學實際,開動腦筋,定能創(chuàng)設出更新、更有效的方法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
【《望洞庭》教學反思優(yōu)秀】相關文章:
《望洞庭》教學反思10-10
《望洞庭》教學反思04-06
望洞庭教學反思02-10
《望洞庭》教學設計優(yōu)秀05-30
《望洞庭》優(yōu)秀教學設計12-22
《望洞庭》課文教學反思10-06
望洞庭教學反思15篇02-20
《望洞庭》教學反思15篇10-07
望洞庭教學反思(精選4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