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獨立重復試驗與二項分布》課堂教學反思范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獨立重復試驗與二項分布》課堂教學反思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獨立重復試驗與二項分布》課堂教學反思1
新課程實施三年有余,一路走來感受頗多,現(xiàn)就《獨立重復試驗與二項分布》一課,談談自己課后的心得體會,反思如下:
反思一、新課引入部分不夠精彩。
新課引入部分對學情了解不夠,未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我預先設計為從三個實驗入手,進而讓學生發(fā)現(xiàn)這幾個試驗中的共同特點,引出n次獨立重復試驗的定義,歸納總結出n重獨立重復試驗的特征,實施過程中感覺學生很難發(fā)現(xiàn)這幾個試驗中的共同特點,也就談不上歸納總結出n重獨立重復試驗的特征了,導致課堂有點帶不動。課后我又查閱相關資料,試圖找到新的介入點。若引入部分以故事的形式從貝努力這一數(shù)學家談起,這樣讓學生帶著對貝努力這一數(shù)學大師的崇拜迅速進入課堂,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又順勢引出貝努力實驗(即n次獨立重復試驗),再分析3個實驗的特點,歸納總結出n重獨立重復試驗的特征,這一處理似乎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將在今后的教學中去檢驗。
反思二、概念講解精準到位。
概念講解都在第一個實驗的背景下層層深入的展開,由特殊到一般,以設問的形式提出問題,激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通過歸納、猜想得到一般性的結論,進而總結出二項分布這一數(shù)學模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征和新課程的理念,體現(xiàn)了由特殊到一般和數(shù)學建模的思想,達到讓數(shù)學問題來源于生活,并最終還原于生活的目的。教學過程中這一部分整體把握還不錯,但在學生討論探究環(huán)節(jié)老師還是有些包辦,還應放手讓他們自己探究,體會獨立重復試驗的特征,老師注意收放有度。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繼續(xù)沿用這一模式,將新課程的理念深入到平常的教學中去,做到更好。
反思三、選擇的例題的表述力求更加準確。
本節(jié)課例1和練習1的選擇繼續(xù)利用了第二、三個實驗,做到了讓課堂顯得精煉,達到了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的目的。在例題教學過程中,突出了“恰有”、“至少有”這些關鍵字的理解,并利用正難則反的原則達到一題多解。操作過程中還讓學生結合第三個實驗背景相互出題,考問對方掌握的.情況,即達到鞏固練習的目的,也體現(xiàn)生生互動,效果較好。但例2的選擇考慮不夠周全,“實力相等的兩隊進行乒乓球比賽”不夠準確,實際比賽過程中是兩人比賽,最好改為“甲、乙兩人參加乒乓球比賽,每局比賽甲獲勝的概率為?”,另外,學生對“5局3勝制”這一賽制不理解,講評過程中最好跟學生先介紹什么是“5局3勝制”。在今后的教學中,對于例題的選擇還應仔細思考,力求表述準確,有代表性。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方式,永無止境。今后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教研水平,提高課堂效率,讓課堂更加精彩!
《獨立重復試驗與二項分布》課堂教學反思2
“拋擲一枚圖釘,設針尖向上的概率為P,連續(xù)拋3次,僅出現(xiàn)1次針尖向上有哪幾種情形?如何計算針尖向上的概率?這些問題一下子就深深吸引了同學們,大家展開了熱烈的探討,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边@是學校報道我的比武課的導語。
我教學活動的課題是《獨立重復試驗與二項分布》。本節(jié)課我在40分鐘內完成了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安排是:
。1)利用情景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獨立重復試驗的概念,學生歸納出它的特點。
(2)由六個系列探究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二項分布的定義。
。3)結合“思考”讓學生找出二項分布與兩點分布的關系。
。4)講解例題,鞏固基本知識,變試訓練,提高自身素質。
。5)結合民間諺語,拓展新知,體現(xiàn)數(shù)學的人文價值。
如何既關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法,又關注在這過程中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形成的情況呢?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認真地進行了反思,內容如下:
1、教學方法上:結合本節(jié)課的具體內容,確立啟發(fā)探究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法進行教學。這兩種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認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所以學生反應熱烈,出現(xiàn)了報道中的場面。
2、學習的主體上:課堂不再成為“一言堂”,學生也不再是教師注入知識的“容器瓶”,課堂上為學生的主動參與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各種觀點(無論對錯),真正做到了: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學習的、觀察的、講的(口頭表達)、思考探究的、合作交流的、動手操作的,盡量都放手讓給學生去做、去活動、去完成,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拉近師生距離,提高知識的可接受度,讓學生體會到他們是學習的主體。進而完成知識的轉化,變書本的知識、老師的知識成為自己的知識。
3、學生參與度上:課堂教學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享受到發(fā)展的權利。在我的啟發(fā)鼓勵下,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練習鞏固時,每個學生都經(jīng)過獨立思考,進行了交流討論,共同進步。
4、媒體運用上:呈現(xiàn)方式具有新異性,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的求知欲,體會數(shù)學的系統(tǒng)性、嚴密性,趣味性。利用多媒體形象動態(tài)的演示功能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以提高課堂效益。老師學生在黑板上板書,向學生呈現(xiàn)出可操作性強的思維和解題過程。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
5、學法指導上:采用激發(fā)興趣、主動參與、積極體驗、自主探究的講解討論相結合,交流練習互穿插的活動課形式,學生始終處于問題探索研究狀態(tài)之中,激情引趣。教師創(chuàng)設和諧、愉悅的環(huán)境及輔以適當?shù)囊龑。促進學生說、想、做,注重“引、思、探、練”的結合,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行主動探究學習,形成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
總之,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自制課件的優(yōu)勢,將自己的想法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充分融入自制課件中,“以知識為載體,以思維為主線,以能力為目標,以發(fā)展為方向”,展現(xiàn)知識的發(fā)生形成過程。采取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以學習任務驅動為方式,穿插研究性教學嘗試,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參與者、組織者、合作者”的新課程理念。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完成了教學目標,優(yōu)化了整個教學。但是,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繼續(xù)努力,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邁上新的臺階。
【《獨立重復試驗與二項分布》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課堂教學反思01-16
重復_1000字08-07
《色彩的重復》的教案08-26
小學課堂教學反思04-18
蜜蜂課堂教學反思04-24
課堂教學反思模板05-22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08-18
《雨后》課堂教學反思07-21
美國獨立戰(zhàn)爭教學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