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文《鄭和遠航》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鄭和遠航》的教學反思
篇一: 《鄭和遠航》教學反思
一、 抓住“文眼”,尋找突破。
在第一課時對全文的熟讀和掌握課文基本結構的基礎上,我在第二課時教學時,先提問復習一下“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zhàn)勝兇險”、“重大意義”的段落結構,然后就這樣和學生開場:“同學們,我們讀文章一般都按從前到后的順序,今天我們要改變一下,要從后向前來學。我們先來學習課文的最后一部分!饼R讀課文后,讓學生再次快速瀏覽找出最能體現(xiàn)“鄭和遠航”的特點的句子,于是“鄭和遠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yè)的頂峰。” 就出來了。這就是本文的文眼,也就是本堂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二、先小后大,環(huán)環(huán)相扣
在學生回答后,我將“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板書在黑板上,并向學生說:“下面我們就要來解決這三個問題,從哪些文字可以讀出鄭和遠航的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這三個問題,我們還是要按從后向前的順序來解決。先來最后一個!”能體現(xiàn)范圍之廣和時間之長的句子基本都在課文的“重大意義”部分,所以很快就解決了。剩下一個“規(guī)模之大”正好又切入了“揚帆啟航”部分的閱讀教學!皳P帆啟航”部分文中多處能過列數(shù)字、作比較的方法,來描寫遠航船隊規(guī)模之大。在學生找出這些句子時,讓學生反復品讀,并說一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教師及時點明這兩種說明方法。最后,通過集體朗讀讓學生在洪亮的讀書聲中體會鄭和“揚帆啟航”時那壯觀場面和恢宏氣勢。
三、讀悟結合、滲透點撥
一句“規(guī)模如此之大、時間如此之長、范圍如此之廣的遠航有什么目的?”就將教學引入了課文第二部分(第四自然)“友好交往”。讓學生反復讀一讀,找一找能反映友好交往的句子來再讀讀,說一說什么叫友好交往?再一句“坐那么大的船,到各國去游玩,還能交到很多朋友,看來遠航真是一件輕松自在的好差事,你覺得呢?”又把學生引入了課文的第三部分“戰(zhàn)勝兇險”(第五自然段),鄭和遠航時遇到了哪些兇險?他是怎樣應對的?讓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反復品味,并說一說“讀了四五兩自然段,你覺得鄭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哪里看出來的?”讓學生在讀書中體會我國古代人民友好、機智、鎮(zhèn)定、勇敢和頑強的探索精神。
篇二:《鄭和遠航》教學反思
一、倒敘入手,直奔中心。
“鄭和遠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yè)的頂峰。它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xiàn)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的故事!边@段課文,正是本文的重點和中心所在。我先請學生自己讀讀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問題。學生讀題后,紛紛提出了“鄭和遠航,規(guī)模到底有多大?”、“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鄭和遠航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等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中比較容易的,就馬上解決掉。選擇一些有探索意義的問題作為本堂課要研究的重點。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有了明確的目的性。而且因為這些問題來源于學生自己,所以激發(fā)起了他們的探索欲望,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學習氛圍。
二、巧搭舞臺,放飛想象
在教學中,十分注意創(chuàng)造意境,巧搭舞臺說的舞臺,給學生提供放飛想象的空間。拓展學生的視野,給他們提供口語表達的機會,并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比如,當教到鄭和船隊出發(fā)時的壯觀場面時,讓學生說一說:“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呢?”當教到鄭和船隊在遠航中遇到了許多艱難險阻時,請同學們說一說:“他們還可能遇到了什么情況呢?”……新課程理念認為,應該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fā)設計教學。因此,到結束課程時為學生設計了實際解決問題的體驗課題。把學生的練習引向國家、社會、群體、個人的未來。
篇三:《鄭和遠航》教學反思
《鄭和遠航》這篇課文重點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況,并點明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這節(jié)課上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緊扣題眼、突破重點:
本課的題眼應該是“遠航”。何為“遠航”?課文的最后一段文字做了很好的說明。“鄭和遠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yè)的頂峰。它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xiàn)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的故事!边@段課文,正是本文的重點和中心所在。我在引導學生體會“規(guī)模之大”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出示了這樣一道題目讓學生先計算:
我們的教室長約10米,寬約8米,教學樓每層樓高約4米,學校的師生員工大約3600余人,算一算,每艘寶船相當于我們的教室多少間?相當于我們的教學樓多少層?需要幾艘寶船就能裝下我們全校的師生員工?
讓學生用數(shù)學的方法去計算后加以比較,在語文課中運用數(shù)學的方法,既體現(xiàn)了學科間的融合,又能讓學生更感性地體會到“規(guī)模之大”。在感受完“規(guī)模之大”這一特點后,可以讓學生說說,這次遠航除了“規(guī)模之大”之外,你還有什么體會?可讓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一說,我想體會“時間之長”、“范圍之廣”并不是件難事,這樣就能把鄭和遠航的特點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理解體會。
二、創(chuàng)設意境、放飛想象:
在教學中,我注意創(chuàng)造意境,提供平臺,給學生以放飛想象的空間。拓展學生的視野,給他們提供口語表達的機會,并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比如,當教到鄭和船隊出發(fā)時的壯觀場面時,讓學生說一說:“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呢?”當教到鄭和船隊在遠航中遇到了許多艱難險阻時,請同學們說一說:“他們還可能遇到了什么情況呢?”……
三、抓住線索、完成目標:
本文按照“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zhàn)勝兇險”的順序來寫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感受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那“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鄭和遠航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呢?”這也是本課的難點之一,這個問題可以從“戰(zhàn)勝兇險”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得以解決。除了書上所說的遇到的兇險外,可以啟發(fā)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他們還可能會遇到什么樣的兇險?這里的兇險不外乎人為的和自然的兩種。這樣把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很好地突破了難點。
四、利用網絡、深化教學:
在本課的教學中,牽涉到很多歷史知識、地理知識等,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和學生在課前搜集大量的跟本課相關的資料,但并不是搜集到的資料都能為本節(jié)課服務的,這就要求我們學生在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中加以篩選、加以整理,最終為本節(jié)課服務。這就培養(yǎng)了我們學生搜集資料、篩選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在信息化的社會,我們的學生必須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還得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深化課堂教學。
篇四:《鄭和遠航》教學反思
《鄭和遠航》是一篇經典的文章,這篇文章板塊結構清晰,重點突出,是指導學生閱讀寫作的范文,因此我的教學收獲頗豐:
一、抓住“文眼”,尋找突破。
在對全文的熟讀和掌握課文基本結構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快速瀏覽找出最能體現(xiàn)“鄭和遠航”的特點的句子,于是“鄭和遠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yè)的頂峰! 就出來了。這就是本文的文眼,也是學習本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二、走進文本,感受遠航的輝煌
。1)規(guī)模宏大的遠航
讓學生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在文字里感受遠航的規(guī)模。聯(lián)系生活想象148米長,60米寬,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該是怎樣巨大的輪船。在學生借助語言文字想象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鄭和第一次遠航像這樣的寶船就有60多只,還有隨行的戰(zhàn)船,糧船,水船。再想像一下呀,這兩百多艘船只航行在海洋上,綿延該有十多里呀,上千面風帆鼓風張起那是怎樣壯觀的景像呀?!可以用課件展示船只編隊出航壯觀場面的圖片。感受規(guī)模宏大。
師引導學生對鄭和遠航和西方的幾次大規(guī)模的遠航進行比較后讓學生交流感受:6百年前我國的建船技術,遠航技術,船隊的規(guī)模就遠 遠超出了西方人的想像,領先他們的何止是一百年呀!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展開想象,適時的補充資料,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在學生的腦海中使 “寶船”的形象鮮活起來,感受遠航規(guī)模的宏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文字入心,誦讀 動情。
。2)充滿兇險的遠航
學生細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感受這是一次充滿規(guī)模宏大的遠航還是一次充滿兇險的遠航。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重點從兩個方面感受理解
一是大自然的“兇險”。從“像脫疆的野馬”“咆哮”“仿佛要把船只撕裂”等描寫,感受海浪的巨大與可怕。
二是海盜的襲擊。適當補充這是當時橫行在海洋上的一支最強悍的海盜,他們勢力雄厚,足有五千多人,十分猖獗!
通過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從文字里感受遠航的兇險與可怕,則與兇險的環(huán)境形成鮮明的對比,鄭和機智、英勇和智慧的形象在不知不覺中突顯出來了。同時引導學生融入想象,朗讀這段驚心動魄的文字鄭和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將深深刻入學生心里。
。3)友好和平的遠航
生自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通過表演的形式感受這還是一次友好和平的遠航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重大意義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三、走向歷史,品味遠航的辛酸
教師引導同學們討論:一些研究鄭和遠航的學者卻對鄭和遠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鄭和遠航,雖然規(guī)模宏大,影響深遠,但從歷史上看它更像是強盛的明朝帝國向他周邊的鄰居擺闊顯富而已,也是勞民傷財?shù)摹?/p>
——一些研究“鄭和遠航”的學者
“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shù)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于國家何益?”
——大多明朝官員
“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于海。一旦他國之君奪得海洋,華夏危矣!
——鄭和
教學結束后引導學生思考:假如你是一個普通的明朝百姓,假如你是位權高位重的明朝官員,你會繼續(xù)支持鄭和遠航事業(yè)進行下去嗎?教師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各自的立場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談談對鄭和遠航的認識并寫一寫。
篇五:《鄭和遠航》教學反思
語文學習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讓學生理解要讀的內容,帶如何讓學生讀懂,引導他們進行思索,著非常重要,在語文教學中每天是我們都必須注意的。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注意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要主動的去學,要有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時,我就讓學生通過設疑,造成學習的階段目的,使學生有目的的學習。
通過有目的的學習活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能更自覺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通過上這堂實驗課,我覺得我們的課題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實踐性。我們現(xiàn)在提倡學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提倡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我們的課題就是建立在這種理念基礎上的。學生學習一篇課文,一看到課題,肯定會產生許多的疑問,我們就可以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高效地找到答案解決問題。學生自主去學習探究到的知識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學習《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我覺得學生由于讓學生在預習中運用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解決了很多問題:如鄭和為何要遠航,鄭和遠航的出發(fā)地哪兒,為什么要選擇這一地方,鄭和遠航順利嗎?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至于鄭和出生的時間、地點,鄭和的家庭情況等學生都搜集到了,學生通過上網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也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
學生在預習時,老師的點撥引導要到位。學生在搜索信息時,由于網上的信息大,學生要學會速讀,要學會篩選,要學會概括,到把網上搜集到的信息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有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學生上網前交代這次時間緊張,根據(jù)平時學生上網的一些不足之處,及時提醒學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網比較快捷,二要提醒學生閱讀的速度,三要提醒學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話概括。所以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的資料很多,在學生交流時,學生滔滔不絕,連我都有些不敢相信,這都是我的學生嗎?看樣子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斷提高。
【《鄭和遠航》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鄭和遠航》教學反思07-15
鄭和遠航教學反思04-06
課文《鄭和遠航》教學反思10-06
《鄭和遠航》教案08-25
《鄭和遠航》教案11篇09-08
《鄭和遠航》教案(11篇)02-23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范文08-25
人生需要遠航08-11
揚起理想的帆遠航08-12
遠航作文500字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