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敘事詩《兩只鳥蛋》教后反思
《兩只鳥蛋》教后反思
《兩只鳥蛋》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兩只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里,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fā)下,幼小的心靈里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把“認識1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確定為教學目標。
為了總結教學經(jīng)驗,現(xiàn)將第一課時授課進行反思如下:
1.導入激趣
本打算播放小鳥破殼的視頻作為導入,讓學生來理解媽媽在文中說的“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這句話,從而讓學生感知生命的可貴與神奇。但小鳥孵化前期幾乎血肉模糊,我自己看了心里都不舒服,就改為從孵化15天后長些羽毛開始。伴隨著孩子們的驚訝聲一只漂亮的小鳥誕生,孩子們興致盎然,興趣一下子上來了。
2.反復朗讀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除了識字、寫字,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就是重點。在教學第一課時,通過自讀,同桌互相正音讀,挑讀,分組合作讀,齊讀等形式,扎扎實實在讀中識字,達到讀文“正確、流利”的程度。
但是,這次授課也存在不足之處。
首先,在揭示課題時,給生字“蛋”找詞語朋友,孩子們越說越有勁兒,“雞蛋”、“鴨蛋”、“蛇蛋”、“恐龍蛋”、“鱷魚蛋”……最后“鯊魚蛋”也從嘴里冒出來了,當時覺得不大對勁,就趕快給自己找臺階下“同學們把老師難住了,我們課下查查到底有沒有鯊魚蛋?”這讓我很是慚愧,一方面暴露了自己知識的貧乏,另一方面?zhèn)湔n不充分,對學生的預設不足,課前沒有備足學生。課后王校長在點評時問我,組詞的初衷是什么?只是單純的識字嗎?孩子們說出“蛋清”、“蛋黃”、“蛋殼”甚至“蛋糕”、“蛋撻”時,是不是該鼓勵?我們怎樣與此同時去培養(yǎng)孩子們思維能力?這一連串的問題讓我突然意識到我們的語文課文僅僅是個工具,我們用它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啟迪智慧的過程。而我這名年輕的教師在備課時總考慮不到太多。
其次,在識字環(huán)節(jié),本意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以多種形式認字,但在操作工程中,沒能更細致檢查到更多的人是否讀準字音,檢查到的往往是舉手的同學,舉手的往往又都是會的,在表面好像都會的背后,不由加快了進度,沒有考慮到個別基礎不扎實的學生。
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力爭創(chuàng)建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力爭讓每個學生都緊張而有效的學習,打造高效課堂。
【敘事詩《兩只鳥蛋》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兩只鳥蛋》教學反思04-08
兩只鳥蛋教學反思04-11
兩只鳥蛋教學反思11-02
《兩只鳥蛋》語文教學反思07-22
兩只鳥蛋作文10-12
兩只鳥蛋教案06-14
《兩只鳥蛋》教案09-02
[精]兩只鳥蛋作文10-21
兩只鳥蛋教學設計05-01
《兩只鳥蛋》教學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