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分類》的教后反思
匆忙的一節(jié)課——《分類》的教后反思
浙江富陽市富春二小 葛素兒
今天是上班的第二天,跟孩子們的關系似乎融洽了很多,心情也好了很多。我覺得自己對教育的熱情似乎又回來了。
今天上了《分類》這一課,我的教學主要參考了富陽教研信息網上的一份設計,主要思路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分類的價值
1、師:小朋友們去超市逛過嗎?超市里的貨品琳瑯滿目,少說也有幾百種吧!那去買東西多難找!如果你想買牛奶會到什么柜臺去找?買鉛筆呢?你媽媽如果要買化妝品呢?為什么你們買東西這么方便呢?想想超市里的物品是怎么擺放的?
2、揭示概念:同學們挺能干的,馬上就找出了主要的原因。像這樣,把同類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板書:分類)
3說一說、做一做,初領分類的方法(按同一標準分)
、俾(lián)系身邊事例,說一說哪里有分類的現(xiàn)象?例:家中廚房、書店、百貨大樓``````
、诔鍪就队捌,這家商店的物品是怎么分類的?
二、實踐、交流,進一步明確分類的方法(按不同標準分)
出示投影片,這些水果可以怎么分類?(小組討論)
三、小組活動
1、我們每個同學都有一個學具盒,內有多種顏色,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等,先小組交流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分法,然后全班匯報交流。
2、給自己小組的同學分類。每一小組以6~8人為宜,由學生按不同的標準把同學分成幾類。如按性別分、按發(fā)型分、按著裝分等。
四、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老師想聽聽。
五、課外實踐
1、用分類的方法整理自己的書包。
2、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樣分類的。
反思:
1、教學圍繞生活實際展開,學生的興致還是比較濃厚,大多數學生能參與課堂,對分類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并且能合理的靈活運用,比如對班內同學的分類,他們除了傳統(tǒng)的角度外,還會從學習認不認真、乖和不乖等等標準來分。
2、學生對相同的物體可以用不同標準來分,掌握的比較好,表述也比較清楚。
不過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問題多多,很多方面顯得很匆忙,很亂:
1、學生的課堂常規(guī)問題:教學的組織管理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學中缺少一種激勵手段能讓所有的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我馬上要解決的問題。畢竟是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他們可能更需要一些外部的獎勵措施,我這個教慣高段的老師要好好洗了。
2、傾聽、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雖然在教學中采取了同桌討論、四人討論的學習形式,可效果非常不好,秩序也有點亂。也是值得自己深思的問題。
3、學具的正確合理使用。一年級的孩子貪玩,一盒學具放在孩子面前,學生怎么克制想玩它的念頭,而專心聽課呢?一節(jié)課下來,始終有幾個孩子在那里玩學具,我該想怎么轍呢?不用學具是不可能,怎么樣用好呢?
【《分類》的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山谷中的謎底》教后反思08-04
《荔枝》教后反思(精選10篇)03-08
《烏鴉喝水》的教后反思(精選21篇)12-14
《有趣的半圓形》教后反思03-10
《畫垂線》的教后反思(精選11篇)11-10
《認識人民幣》教后反思10-06
關于《連除簡便計算》的教后反思03-31
《蘇珊的帽子》教后反思(通用5篇)09-29
《積的乘方》教后反思范文(精選10篇)11-28
拼音dtnl的教后反思(通用11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