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教后反思
《明月千里寄相思》是一節(jié)語文讀書匯報課,屬于校本課程,明月千里寄相思——教學反思。本課以明月為線索,借物表達不同作者的思鄉(xiāng)情、思親意,在學生廣泛搜集的基礎上,重點賞析6首明月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發(fā)展健康個性,逐漸形成健康人格“。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中,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賞析古詩意義正在于此。
在這節(jié)課中,老師充分開掘課程資源,注重情感的體驗,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精心選擇了明月詩詞,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把賞與析,品與讀巧妙地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以及合作探究精神,教學反思《明月千里寄相思——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滲透學生學法指導,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立足學生已有經(jīng)驗,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fā),充分留給學生誦讀的時空,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詞,走入意境,感悟詩情。
學習過程中注重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應用,注重形象感染性、情緒體驗性和精神愉悅性。學生在聆聽中感受,在吟誦中品味,在吟唱中升華,沉醉于詩詞間,達到水融的效果。
“詩言志”,喜怒哀樂,詩之情也。導入時,讓生背誦學過的明月詩,以舊帶新,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小學生的特點是審美過程間歇性、審美價值多元性。主體部分,教師利用精練的語言,如畫的場景,動人的音樂,巧妙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種審美意境,扣動學生心弦,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與作者、與詩文產(chǎn)生共鳴,激發(fā)學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賞中品析,在誦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
賞析古詩注重學法指導,從背景方面指導,抓住關鍵詞理解詩意,抓千古名句體驗表達的情感和應用情況,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對比學習,對比讀。讓學生自由交流,介紹自己搜集到的詩詞,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賞析中,讓學生在對音樂美、畫面美、思想美、意境美的領悟中受到美的熏陶,曲終情不斷。
當然,在教學中由于時間有限,對個別難字理解還不深,學生體會的情較淺,沒有完全做到授人以漁,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指導。
【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明月千里寄相思作文11-14
明月千里寄相思作文(精選17篇)09-14
明月寄相思作文10-28
明月寄相思作文[必備]10-28
千里寄相思作文05-14
千里寄相思作文11-01
《山谷中的謎底》教后反思08-04
《荔枝》教后反思(精選10篇)03-08
《烏鴉喝水》的教后反思(精選21篇)12-14
《有趣的半圓形》教后反思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