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己去吧》教后反思
兒童喜歡游戲是天然的本能,尤其低年級兒童學習動機的形成是以需要和興趣為首要條件的。在語文教學中,我經(jīng)常利用課本劇表讓學生在表演中體驗角色,收獲成功的喜悅。
如上《自己去吧》一課時,當學生讀通課文后我便讓兩個學生來表演課本劇。當樂曲響起,戴上頭飾的“小鴨”和“媽媽”馬上進入了角色:小鴨用商量的口吻問:“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媽媽鼓勵小鴨自己去游時,小鴨變得垂頭喪氣了,“怎么辦?”小鴨子自言自語的來到了小河邊,,他伸下一只腳試探了一下,馬上又縮了回來?粗q豫不決的樣子,我引導小朋友一起鼓勵小鴨子:“你一定能行!下去吧!”小鴨聽了小心翼翼地下水了……小鴨終于學會游泳了。他跳著把喜訊告訴了媽媽:“媽媽,我學會游泳了!”媽媽摸著小鴨子的頭不住的點頭稱贊……看了課本劇后,我讓學生圍繞“你喜歡小鴨嗎?為什么?”展開自由辯論,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
第二組“小鴨”和“媽媽”上場了:當小鴨遭到媽媽的拒絕時,這只可愛的鴨子頭一抬,眼珠子一轉,“自己就自己去唄!”小鴨“撲通”一聲下水了,“河里的感覺還真不錯哦!”……當我讓小朋友把掌聲送給他時,小朋友自然的從幾組表演中懂得了從小要樹立自主的思想。
接著我又請了幾組小朋友上臺表演,良好的鼓舞,友善的提示,民主的評說,喜悅的參與,時刻催生著熱情,萌發(fā)著靈性的火花。還記得一名小朋友表演前,她建議讓鴨媽媽下臺,自己一個人表演。當我問他為什么時,他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自己去游就可以了!薄冶頁P了他后因式利導的問他:“平時,你在家也經(jīng)常自己一個人做事嗎?最近你學會了什么,是自己學會的嗎?”……聽著她滔滔不絕的演講,看著他一個人唱著獨角戲,我的心里充滿了欣喜。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語文實踐中,我們既要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地位,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去設計活動和組織活動,自己去評價活動效果。而課本劇則通過富有想象力和生動有趣的表演表演,使學生進入意境,想他所想,去體驗角色的感覺,通過參與者扮演活動的過程,學生從所承擔的角色角度和立場去理解和表達,真是妙不可言。
【《自己去吧》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04-21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11-02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09-23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精選11篇)08-05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通用5篇)10-06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通用7篇)10-06
自己去吧教案03-29
《自己去吧》教案07-17
自己去吧的教案02-20
《自己去吧》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