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小松樹和大松樹的教后反思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1
本課是一篇生動、淺顯的童話故事,語言活潑,講的是山上的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通過小松樹和風伯伯的對話,讓學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課文融情于理,充滿童貞童趣。而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是本課的難點,因此,我首先給本課定下這兩點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感情地誦讀小松樹和風伯伯說的話。
2、在品讀中體會小松樹的驕傲自大,感受風伯伯的和藹可親,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確定了教學目標,我便在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內(nèi)容,效果較好。
首先讀懂“小松樹”的話,我采用課文插圖,讓學生觀察,說說圖上小松樹的表情、神態(tài)、動作等,讓學生讀讀“喂”這個這個語氣詞,很多學生就輕輕地“喂”了一下,沒有讀出小松樹的趾高氣揚,面對這種情況,為了能讓學生加深體驗,提高朗讀效果,我創(chuàng)設(shè)了這樣一個情境,我指著一個孩子說:“喂,把你的鉛筆借給我用一下!”學生聽后便笑了起來,但是很快便安靜下來,他們知道我的用意,于是紛紛舉手:“老師,你平常教育我們不能和人家沒禮貌的說話,你這種說話的態(tài)度,如果是問我借,我肯定是不會借給你的!庇钟幸粋學生說:“是呀,借東西要有禮貌,說話的語氣不能這么說,所以我也不借!薄粗鴮W生們的精彩回答,我一看時機已到,便乘熱打鐵,說:“那讀小松樹說‘喂’的時候,該怎么讀,知道了嗎?”這下學生們個個舉起小手,小臉發(fā)光,說:“知道”。接下來的朗讀便水到渠成,不僅能讀出小松樹說話的語氣,體會出了小松樹對大松樹的傲慢無禮,個別學生還能加上動作自演自說,課堂頓時推向高潮。
接著就是理解風伯伯說的話了,用同樣方法,我創(chuàng)設(shè)情境,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說說平時誰會摸著你的頭,什么時候,并和你說了什么,讓學生在實際的情況下理解長輩對自己的關(guān)愛與親切,體會到其中的溫暖,之后我便讓學生也來體驗體驗風伯伯對小松樹的關(guān)愛,并讓學生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學生也能有模有樣的學著風伯伯的語氣讀了出來,加上我及時的鼓勵與肯定,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對文本的理解再次等到了升華。
我想,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的課堂引導一定要聯(lián)系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聯(lián)系他們的生活實際,以情悟理,這樣他們才能真正體會到文字中的情感。
《小松樹和大松樹》這篇課文通過一個童話故事告訴孩子們一個道理:做人要謙虛,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這個道理教師不能簡單的說教,怎樣讓學生自己體會明白呢?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工作。
一、想像小松樹的得意、驕傲。
我先利用簡筆畫,讓學生找找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家,學生親手貼圖,很直觀地就能比較出兩棵松樹的大小,以及他們所在的位置。然后我讓學生想像小松樹站在山上看到了哪些美景,學生想像得很豐富,為體會小松樹的得意、驕傲埋下了伏筆。
二、和風伯伯一起勸說小松樹。
指導完第二自然段,學生已經(jīng)能感受到小松樹的得意、驕傲、無禮了,這時我再次讓學生觀察比較兩棵松樹的大小以及他們所處的位置,然后我讓學生和風伯伯一起來勸說小松樹,在勸說的過程中,學生也慢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做小松樹知錯就改。
在課的最后,我讓學生來做小松樹,這時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會對大松樹、風伯伯、大山爺爺以及小朋友們說些什么。這次的說話,更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反復(fù)揣摩,領(lǐng)悟寓意。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2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在引導孩子領(lǐng)悟寓意時,我是這樣一步步進行的:
一、認真看圖,了解“高矮”
在教學課文前,我先讓孩子們看書本上的插圖,讓他們觀察一下,誰高誰矮。孩子一看便知是大松樹高。在此基礎(chǔ)上,提問:但是這棵小松樹卻說自己比大松樹高,通過預(yù)習課文,你知道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孩子們舉手告訴我,那是小松樹在山上,大松樹在山下,所以小松樹就以為自己很高,看得很遠。我又問:通過預(yù)習,你覺得小松樹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們有的說“驕傲”,有的說“不懂事”,有的說“沒禮貌”,我沒有急著裁定誰對誰錯,誰說的最有道理,繼續(xù)和孩子們學習下去。
二、反復(fù)讀對話,揣摩心理。
在分析課文的時候,我出示了小松樹與風伯伯的話,讓孩子們進行反復(fù)朗讀。接著指名朗讀,通過角色遷移,來感受小松樹說這句話時的心理。孩子們有感情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對小松樹的心理的正確把握,此時再問他們,說小松樹“驕傲”的人多了。通過看圖、朗讀風伯伯的話,體會風伯伯的慈愛又耐心教育的語氣。我問孩子們,風伯伯為什么教育小松樹?從而幫助孩子們再次鞏固對小松樹的認識。
。ㄟz憾:在引導孩子們揣摩小松樹心理的時候,設(shè)計的問題不夠細膩,因此能正確把握的孩子不多。所幸,后來及時回轉(zhuǎn)了過來,將功補過,通過指導分角色朗讀,將孩子又引向了正確的方向。)
三、拓展延伸,鞏固認識。
這篇課文應(yīng)該是很容易理解的,最后要讓孩子明白做人的原則,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自己身邊的事出發(fā),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我問孩子們:你平時在學校中有見過小松樹這樣的人嗎?不要點名。孩子們說出了好多,接著我們又討論,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為什么?他們說這樣做不對,以為很不禮貌,傷了別人的自尊心,自己也不受歡迎,等等。從他們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他們已經(jīng)領(lǐng)悟到這個道理了。
后記:
下午我布置了寫話作業(yè):用“慚愧”寫幾句話。要求寫真人真事,最好是自己的事。很多孩子都寫得很好,很真實,寫出了自己曾經(jīng)犯下的錯,曾經(jīng)的驕傲,曾經(jīng)的自以為是。一篇小課文,講出了一個大道理,教會了孩子們?nèi)绾巫鋈,我也同樣受益匪淺。
【小松樹和大松樹的教后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10-22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04-15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范文07-25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05-30
小松樹和大松樹的教案08-26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01-23
《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優(yōu)秀教案03-07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精選20篇)12-01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15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