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不是我的錯活動反思
在社會發(fā)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不是我的錯活動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是我的錯活動反思 1
在活動的最后,讓孩子們將經(jīng)驗遷移到自己的身上時,有一位孩子講我從來不遲到,我就讓她坐下了,如果我當時馬上問“請你講講,你為什么從不遲到,讓小朋友向你學習?”讓他介紹自己不遲到的原因,從而更好的完成目標2就更好了。
故事中的.事情其實會每天都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看了這個故事,讓我也有了很多的感觸,老師們每天在幼兒園引導幼兒要相互友愛,愛勞動等等,可是一到家,很多家長、長輩又立刻做反教育,其實,中國的很多教育的失敗很大一部分都要取決于環(huán)境的因素,所以呢,要想孩子身心健康,首先家長長輩要以身作則。
不是我的錯活動反思 2
一年級孩子的表現(xiàn)實在是讓人滿意的時候少,讓人心煩的時候多。這不,今天講課文《哪座房子最漂亮》,課堂上讓他們讀課文,會讀的同學聲音朗朗,而那些越是不會讀的同學越不讀,不是轉(zhuǎn)頭跟別人說說話,就是自顧自地玩起來。好象馬上就要進行的期中考試與他們一點關系都沒有似的。讓你看了直咬牙。沒辦法,我就專門抽他們起來讀,不抽還好,一抽更讓你火冒三丈,竟一句都讀不下來。我感覺到自己心中的怒火一觸即發(fā),就惡狠狠地說,你們讀下來了就坐下,讀不下來課后也要到前面來讀。再看看他們的表情,一點都不在乎?磥恚才u是沒有用的。怎么辦?我的大腦開始迅速轉(zhuǎn)起來。首先,我換位思考了一下,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了想,覺得他們也很不容易,連續(xù)上了二節(jié)課了,大腦已經(jīng)處于疲勞狀態(tài);課文中有很多生字他們不認識,需要借助本來就不熟練的拼音幫忙,難免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情況,而孩子的意志力又很薄弱,難以自覺克服困難。然后我又找了一下自己的原因,原來是因為馬上就要期中考試了,課程卻還沒進行完,情緒上不免有些急噪,所以對學生有點急于求成,才有了恨鐵不成鋼的無奈。就這樣想著,我首先調(diào)整了自己的情緒,對學生講話的語氣緩和了下來,和藹了些,也耐心了些。但光有耐心是不夠的,教學少不了機智。怎么讓這些已經(jīng)失去了耐心的學生重新喚起學生的熱情呢?當我看到書上的圖畫時,我的靈感馬上來了,兒童不是最喜歡畫畫嗎?況且他們的形象思維又占主導,何不利用簡筆畫幫助孩子們記憶?于是,我就問學生:“你知道課文講的是哪里的景色嗎?”有一個學生很聰明,他馬上說:“農(nóng)村!蔽揖o接著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們說:“因為圖上畫的是平房!庇谑,我乘機在黑板上畫了一所小房子的輪廓。然后問學生:“你知道房子的瓦是什么顏色的嗎?”學生一邊回答,我一邊畫出了房頂上的瓦,并且讓學生對照課本認識了什么樣的顏色是青青的!澳敲捶孔拥膲κ鞘裁搭伾哪兀俊蔽覇。“是白色的”。我又順手給房子涂上了白色的墻。涂到這里,眼尖的學生馬上提醒我:“老師,還沒有門和窗。”我在表揚他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問:“是什么樣的門?什么樣的窗?”隨著學生回答,我都一一畫上了。
此時,學生隨著我的簡筆畫,已經(jīng)對課文中描述的房子有了大體的印象。這只做到了理解課文,本課還有背誦的.教學任務。因此,我又趁熱打鐵,對同學們說:“你能看著這所房子,再描述一下它的樣子嗎?”然后我一邊指著圖,一邊引導學生說,幾遍下來,學生很快背誦了下來。這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已經(jīng)被我調(diào)動起來了。于是,我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了下面一段課文的教學,到下課鈴響時,我問誰能背誦下來,學生基本上都自豪地舉起了小手。就連剛才一句也讀不上來的同學中也有兩個能背誦了。下課后,兩人都高興地跑到我面前高聲背誦起來,自豪的表情益于言表,再也不是剛才的愁眉苦臉了,我看了心里也舒坦起來。更有一個孩子跑到我面前來對我說:“老師,我以前在幼兒園時最喜歡學數(shù)學,現(xiàn)在我喜歡學語文了!笨磥砦疫@節(jié)課的教學是成功的。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知道自己應該干些什么,首先應該要求自己,然后再去要求學生。記得有位教育家說過:“老師不一定是什么都知道的,但一定要知道怎樣去引導、誘導和勸導孩子!焙⒆邮翘煺娴,是可塑的,甚至有時是無辜的,怎樣讓他們朝著預期的方向發(fā)展,關鍵看老師怎樣去引導和誘導了。希望我們每一個教師對學生都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寬容。對自己都多一份自省,少找一些借口。
不是我的錯活動反思 3
分數(shù)應用題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分數(shù)應用題的基礎題型是簡單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要抓住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單位“1”×分率=對應量,包括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也是利用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來分析解答。所以要把這個關系吃透,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分率,什么是對應量,找準單位“1”,單位“1”已知用乘法,單位“1”未知用除法或方程。在簡單的分數(shù)乘數(shù)法應用題中反復使用這個解題步驟,以達到熟練程度,對學習復雜的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有很大幫助。
本節(jié)課,是針對學生作業(yè)和試卷中錯誤率較高的錯例進行的教學。在分數(shù)乘除法解決問題中,學生出現(xiàn)量率不分的情況。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掌握解題方法,課上進行對比練習,辨析數(shù)量關系,讓學生說一說解題思路,再聽一聽別人是怎么思考的`,通過相互交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分率,什么是對應量,找準單位“1”,單位“1”已知用乘法,單位“1”未知用除法或方程。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和反思的習慣。
在進行《小學數(shù)學高年級典型錯例分析及教學改進研究》課題研究之前,往往是學生作業(yè),考試中出現(xiàn)錯題,我只是把錯的較多的題目進行講解。沒有深入的去研究學生的錯因,沒有對學生進行訪談,沒有了解學生做題時真實的想法。因此導致學生先入為主的錯誤想法,形成思維定勢,當再次出現(xiàn)同類型的題目時,還會出錯。
在進行錯例課題研究之后,能夠針對學生作業(yè)和考試中出現(xiàn)的問題深入分析和研究,把相關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練習。只要老師有了反思錯題錯因的習慣,學生也會有分析錯因的習慣。因此,要想使學生有反思錯因的習慣,老師首先必須有反思的意識和習慣,并且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反思自己的錯題出錯原因,培養(yǎng)學生反思的意識和習慣,避免學生以后有同樣的錯誤出現(xiàn)。
本節(jié)課,學生聽課比較認真,能積極思考。通過錯例評測練習,全班58人,有50人100分,8人出現(xiàn)錯題,正確率明顯提高。看來,進行錯例分析,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不是我的錯活動反思】相關文章:
不是我的錯作文04-21
不是我的錯作文(精)02-15
不是我的錯作文15篇04-15
不是我的錯作文9篇[經(jīng)典]01-13
不是我的錯作文(15篇)06-11
不是我的錯作文匯編【11篇】02-15
不是我的錯作文匯編15篇06-11
貧窮不是你的錯散文10-08
大齡而單身,不是誰的錯哲理文章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