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nèi)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jīng)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但是卻發(fā)現(xiàn)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章運動描述
第一節(jié)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的位置發(fā)生變化,稱為機械運動。
運動特點:普遍性、永恒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與某個參考對象相比,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擇是自由的。
1)必須選擇相同的參考系來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
2)參考不一定是靜止的,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zhì)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在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則將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zhì)量集中在這個點上,稱為質(zhì)量點。
2.質(zhì)點條件:
1)物體各點的運動完全相同(物體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zhì)點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4.理想化模型:根據(jù)研究問題的性質(zhì)和需要,掌握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第二個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簡化復雜問題。(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高度抽象的理想對象)
第二節(jié)時間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鐘表指示的讀數(shù)對應于某一時刻,即時刻對應于時間軸上的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對應于時間軸上的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間的單位是秒,符號是s,還有普通單位min,h。
3.問題的初始時刻通常為零。
路程和位移
1.距離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重點的向線段稱為位移,即矢量。
3.在物理學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量;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稱為矢量。
4.只有在質(zhì)地上做單向直線運動,位移的大小等于距離。兩者的操作規(guī)則不同。
記錄物體運動信息的第三節(jié)
打點記時器:在紙帶上打一系列點記錄物體運動信息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兩個相鄰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jié)物體運動速度
物體通過的距離與所用時間的比率稱為速度。
平均速度(對應位移和時間間隔)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該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它的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m/s。
v=s/t
瞬時速度(對應位置時刻)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一時刻前后無限短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它的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穿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是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節(jié)速度變化快慢加速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的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需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tài)量值-初態(tài)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的速度。
5.如果物體沿直線移動,且速度均勻變化,則物體的運動均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變化)。
6.速度是狀態(tài)量,加速度是性質(zhì)量,速度變化量(速度變化程度)是過程量。
第六節(jié)用圖像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像
1.s-t圖像是描述物體位移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上,斜率k≠tanα(2)坐標軸單標軸單理意義不同。
3.圖像中兩條圖線的交點表示此時此刻兩個物體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像
1.v-t圖像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物體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像和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t軸上方為正,下方為負。在整個過程中,位移是每個區(qū)域的代數(shù)和總和。
第二章探討了勻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
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探索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
記錄自由落體運動軌跡記錄
1.物體僅在中立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稱為自由落體運動(理想模型)。影響空氣中物體下落速度的因素是下落過程中空氣阻力的影響,與物體重量無關。
2.伽利略的科學方法:觀察→提出假設→用邏輯得出結論→通過實驗對推論進行檢驗→修改和推廣假說。
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初始速度為0的勻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常量,稱為重力加速度(g)。g=9.8m/s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的。其尺寸隨緯度和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vt2=2gs
垂直投擲運動
1.處理方法:分段法(上升過程)a=-g,下降過程為自由落體),整體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2。
2.上升到最高點t=v0/g,上升到最高點的時間等于下降到拋出點的時間。
3.最大上升高度:s=v02/2g。
第三節(jié)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
1.基本公式:s=v0t at2/2。
2.平均速度:vt=v0 at。
3.推論:1)v=vt/2。
2)S2—S1=S3—S2=S4—S3=……=△S=aT2。
3)在n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內(nèi),初速為0:
S1:S2:S3:……:Sn=1:3:5:……:(2n—1)
4)n個連續(xù)相等位移內(nèi)t的初速為0: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2(利用上段位移減少誤差→逐差法)。
6)vt2—v02=2as。
第四節(jié)汽車行駛安全
1.停車距離=反應距離(速度)×反應時間) 制動距離(均勻減速)。
2.安全距離≥停車距離。
3.制動距離的大小取決于汽車的初始速度和道路的粗糙度。
4.追趕/相遇問題:抓住兩個物體速度相等時滿足的臨界條件、時間和位移關系、臨界狀態(tài)(均勻減速至靜止)。圖像法可以解決問題。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1-03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1-14
高一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11-02
高一物理知識點人教版總結07-18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11-02
高一物理知識點人教版總結03-15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08-28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5篇11-02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5篇)03-07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