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三上冊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yè)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guī)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那么總結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三上冊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上冊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
1藥品取用的基本原則。
、艑嶒炇胰∮盟幤芬龅健叭弧保翰荒苡檬纸佑|藥品;不要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能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迫∮盟幤纷⒁夤(jié)約:取用藥品應嚴格按規(guī)定用量。若無說明,應取最少量,即:液體取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怯檬5乃幤芬龅健叭弧保杭炔荒芊呕卦,也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能拿出實驗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體藥品的取用
、湃∮霉腆w藥品的儀器:一般用藥匙;塊狀固體可用鑷子夾取。
、迫∮眯☆w粒或粉末狀藥品,用藥匙或紙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塊狀或密度大的金屬,用鑷子按“一橫、二放、三慢豎”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3液體藥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體,可用膠頭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將滴管懸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觸燒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亂放或平放。
、茝募毧谄康钩鲆后w藥品時,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藥液;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以防瓶口殘留的藥液流下腐蝕標簽;瓶口緊靠試管口或儀器口,以免藥液流出。倒完藥液后立即蓋緊瓶塞,以免藥液揮發(fā)或吸收雜質。
、侨∮靡欢康囊后w藥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時,量筒必須放平,倒入液體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線。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
注意:俯視則讀數偏大,仰視則讀數遍小。
1.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
2.物理變化與物理性質
【物理變化】
(1)定義: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2)特征:物質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
(3)形式:破碎、擴散、蒸發(fā)、凝固、熔化、升華、吸附、干燥等
【物理性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 顏色、狀態(tài)、氣味、水溶性、揮發(fā)性、密度、硬度、熔點、沸點等。
3.化學變化與化學性質
【化學變化】
(1)定義: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質
(3)常伴隨的現象:發(fā)光、放熱、變色、變味、變質、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生銹等。
【化學性質】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 與什么物質反應、可燃性、受熱分解、氧化性、還原性、熱穩(wěn)定性
4、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聯系和區(qū)別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化學變化中 一定 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 一定不 伴隨化學變化
二氧化碳的性質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大。加壓降溫易變?yōu)楣腆w“干冰
用途:滅火,溫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①跟水反應: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 + H2 O =H2 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試液變紅色;加熱又變?yōu)樽仙?/p>
、诟鷫A反應生成鹽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鑒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H2 O
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二氧化碳跟氫氧化鈉反應:CO2 + 2NaOH= Na2 CO3 +H2 O(無明顯現象)
、弁ǔG闆r下,CO2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
初三上冊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2
一、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1、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無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2、物質的性質:物質不需發(f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tài)、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等;物質必須通過化學變化才表現出來性質,叫做化學性質、如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實驗操作:
1、藥品的取用:
(1)取藥量:沒有說明用量,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液體取1—2mL、
(2)注意事項:“三不”:不聞、不嘗、不摸
(3)取用少量液體藥品用膠頭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體藥品用量筒量取,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取用較大量液體時用傾倒方法,瓶塞倒放,標簽向手心,瓶口要緊靠容器口、
2、物質的加熱:
(1)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溫度最高、
(2)使用酒精燈時,酒精不能超過燈容積的2/3,絕對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要用
燈帽蓋熄、
(3)給試管液體加熱,試管所盛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試管要傾斜放置,試管口不能對著自己或他人、
3、儀器的洗滌:
玻璃儀器洗滌干凈的標準:在容器內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初三上冊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3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離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點: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分子間有間隔,溫度越高,分子間隔越大。
物質三態(tài)的改變是分子間隔變化的結果,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就是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的緣故,
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間有間隔,溫度越高原子間隔越大。水銀溫度計遇熱汞柱升高,就是因為溫度升高時汞原子間間隔變大,汞的體積變大。
例如: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銀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電荷數(帶正電)=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是: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荷)。一切原子都有質子、中子和電子嗎?(錯!有一種氫原子無中子)。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原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它是一個比值。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1”,一般不寫。
由于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即電中性)。
2、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谟梢环N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純凈物不一定是由一種分子構成的。
、塾刹煌N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
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區(qū)別是物質的種類不同。
單質和化合物的區(qū)別是元素的種類不同。
④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藁瘜W式的意義:表示一種物質,表示這種物質的元素組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的原子構成。
、呶镔|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構成的.:非金屬氣體單質如H2、O2、N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由離子直接構成的:如NaCl。
3、決定元素的種類是核電荷數(或質子數),(即一種元素和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qū)別是質子數不同或者核電荷數不同);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類別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同種元素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如Fe、Fe2+、Fe3+因核電荷數相同,都稱為鐵元素,但最外層電子數不同,所以他們的化學性質也不同。
核電荷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如Ne、HF、H2O、NH3、CH4。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
二、質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①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②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③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
小結:在化學反應中:
一定不變的是:①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②元素的種類 ③元素的質量 ④原子的種類 ⑤原子的數目 ⑥原子的質量;
一定改變的是:①物質的種類 ②分子的種類; 可能改變的是 ①分子的數目 ②物質的狀態(tài)
書寫化學方程式應遵守的兩個原則:一是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二是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等號”表示兩邊各原子的數目必須相等。
三、氣體的實驗室制取
1、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制氣體時則用氯酸鉀加熱制O2的發(fā)生裝置。
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CO2的發(fā)生裝置。
2、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可用向上排空氣法, 難或不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可用向下排空氣法。
初三上冊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4
一、空氣的成分和組成
1、空氣的成分:
空氣成分N2O2稀有氣體CO2其它氣體和雜質
體積分數78!%0、94%0、03%0、03%
2、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如右圖)
觀察到的現象:有大量白煙產生,廣口瓶內液面上升約1/5體積,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P5O2點燃4P2O5;
結論:空氣是混合物;O2約占空氣體積的1/5,氮氣約占空氣體積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未冷卻完全;
(2)能否用鐵、碳代替紅磷?不能,原因是碳產物是氣體,不能產生壓強差、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3、空氣的污染及防治
(1)對空氣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氣體和煙塵等,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為CO、SO2、NO2、O3和可吸入顆粒物等、
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反應中作氧化劑、
3、氧氣的制取
(1)工業(yè)制氧氣―――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法,利用空氣中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此變化屬于
物理變化、
(2)實驗室制取氧氣原理:固固加熱:(化學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熱:2H2O2MnO22H2OO2↑
(3)發(fā)生裝置
收集裝置:排水集氣法,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氣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4)操作步驟和注意點:
、僭嚬芸诼韵蛳聝A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谠嚬芸趹乓粓F棉花:防止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叟潘ㄊ占瘯r,待氣泡均勻連續(xù)時再收集;
、軐嶒灲Y束時,先移開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破裂
(5)氧氣的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證明已滿、
4、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
在反應前后都沒有改變的物質
三、反應類型
1、基本反應類型:①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诜纸夥磻河梢环N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反應
2、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發(fā)生的反應
(1)劇烈氧化:如燃燒
(2)緩慢氧化:如鐵生銹、人的呼吸、食物腐爛、酒的釀造等
他們的共同點:①都是氧化反應;②都發(fā)熱、
四、物質的分類:
1、混合物: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如空氣、海水、生鐵等;
2、純凈物:只含有一種物質
、賳钨|: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如N2、Fe等;
、诨衔铮汉袃煞N或兩種以上元素的純凈物,如H2O、KMnO4等
氧化物: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等、
初三上冊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5
一、水的組成實驗
如右圖:兩極產生氣泡,正極產生的氣體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是氧氣;負
極產生的氣體能燃燒,是氫氣;正負兩
極氣體的體積比為1: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H2O===2H2↑O2↑、說法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二、構成物質的粒子―――分子、原子、離子
1、分子、原子的性質:
、袤w積和質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間有間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斷運動;④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qū)別是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三、凈化水的方法:
1、常見凈水的方法:靜置、吸附、過濾、蒸餾、
2、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吸附、過濾、消毒;
明礬的作用是吸附懸浮水中的細小顆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顏色和氣味、凈化效果最好的是蒸餾、
四、硬水和軟水
1、硬水是含有較多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而軟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2、區(qū)分硬水和軟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產生較多泡沫的是軟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3、能將硬水轉化為軟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餾、
五、愛護水資源
措施:(1)節(jié)約用水:一水多用、使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改變習慣減少用水
(2)防治水體污染:
、偎w污染的主要來源:工業(yè)污染、農業(yè)污染、生活污染、
、陬A防和消除水體污染的方法:工業(yè)三廢要經處理達標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處理達標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農藥、化肥,提倡使用農家肥;加強水質監(jiān)測、
【初三上冊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相關文章:
化學初三知識點總結歸納05-09
高二化學知識點歸納總結11-0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1-02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05-27
高中化學必備知識點歸納總結07-13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03-22
初三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11-02
初三數學知識點總結歸納07-25
高二化學重點知識點總結歸納11-02
高二化學知識點歸納總結10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