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集合15篇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并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煉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
1、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傳統(tǒng)高分子材料的機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2、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問題
、鸥叻肿咏Y構與功能之間有什么關系?
、聘叻肿討哂惺裁礃拥闹麈?應該帶有哪種功能基?
、鞘菐Чδ芑膯误w合成?還是先合成高分子鏈,后引入功能基?
如高吸水性材料的合成研究啟示:人們從棉花、紙張等纖維素產(chǎn)品具有吸水性中得到啟示:它是一類分子鏈上帶有許多親水原子團——羥基的高聚物。
合成方法:
⑴天然吸水材料淀粉、纖維素進行改性,在它們的高分子鏈上再接上含強吸水性原子團的支鏈,提高它們的吸水能力。如將淀粉與丙烯酸鈉一定條件下共聚并與交聯(lián)劑反應,生成具有網(wǎng)狀結構的淀粉——聚丙烯酸鈉接枝共聚物高吸水性樹脂。
、茙в袕娢栽訄F的化合物為單體進行合成。如丙烯酸鈉加少量交聯(lián)劑聚合,得到具有網(wǎng)狀結構的聚丙烯酸鈉高吸水性樹脂。
3、問題:學與問中的問題匯報:橡膠工業(yè)硫化交聯(lián)是為增加橡膠的強度;高吸水性樹脂交聯(lián)是為了使它既吸水又不溶于水。小結:高吸水性樹脂可以在干旱地區(qū)用于農業(yè)、林業(yè)、植樹造林時抗
旱保水,改良土壤,改造沙漠。又如,嬰兒用的“尿不濕”可吸入其自身重量幾百倍的尿液而不滴不漏,可使嬰兒經(jīng)常保持干爽?膳c學生共同做科學探究實驗。
3、應用廣泛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鸥叻肿臃蛛x膜:①組成:具有特殊分離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②特點:能夠讓某些物質有選擇地通過,而把另外一些物質分離掉。③應用:物質分離
、漆t(yī)用高分子材料:①性能:優(yōu)異的生物相溶性、親和性;很高的機械性能。②應用:
人造心臟硅橡膠、聚氨酯橡膠人造血管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人造氣管聚乙烯、有機硅橡膠人造腎醋酸纖維、聚酯纖維人造鼻聚乙烯有機硅橡膠人造骨、關節(ji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造肌肉硅橡膠和絳綸織物人造皮膚硅橡膠、聚多肽人造角膜、肝臟,人工紅血球、人工血漿、食道、尿道、腹膜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2
1、在解計算題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離子恒等、電子恒等、電荷恒等、電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質量守恒、差量法、歸一法、極限法、關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還原反應:原子守恒、電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還原反應:電子守恒用得多)
2、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shù)越多,離子半徑越小;
3、體的熔點: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中學學到的原子晶體有:Si、SiC、SiO2=和金剛石。原子晶體的熔點的比較是以原子半徑為依據(jù)的:金剛石>SiC>Si(因為原子半徑:Si>C>O).
4、分子晶體的熔、沸點: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分子量越大熔、沸點越高。
5、體的帶電:一般說來,金屬氫氧化物、金屬氧化物的`膠體粒子帶正電,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的膠體粒子帶負電。
6、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4(+4價的S)
例:I2+SO2+H2O=H2SO4+2HI
7、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8、能形成氫鍵的物質:H2O、NH3、HF、CH3CH2OH。
9、水(乙醇溶液一樣)的密度小于1,濃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濃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濃硫酸的密度為:1.84g/cm3。
10、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氣體放出;
(2)是否有弱電解質生成;
(3)是否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4)是否生成絡離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等];
(5)是否發(fā)生雙水解。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3
【學習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化學反應的速率
2、通過實驗認識化學反應的限度
3、了解控制反應條件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基礎知識】
一、化學反應速率
1、定義
化學反應速率是表示反應進行 的物理量,通常用_ 表示。
計算公式 ;常用單位: 。
各物質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該反應方程式中相應的化學計量系數(shù)比。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內因:反應物的性質(主要)
(2)外因:其他條件不變時
、贉囟龋簻囟壬,反應速率_ _
、趬簭姡簩τ谟袣怏w參加的反應,增加壓強,反應速率_ _
、蹪舛龋涸龃蠓磻锏臐舛,反應速率_ _
、艽呋瘎菏褂茫ㄕ┐呋瘎, 反應速率_ _
其他:反應接觸面積的大小、固體反應物的顆粒大小、光照、超聲波、電磁波、溶劑等對反應速率也有影響。
二、化學反應的限度
1.可逆反應:在 下,既可正反應方向進行,同時又可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
可逆反應有一定限度,反應物不可能完全轉化為生成物。
2.化學平衡狀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當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發(fā)生改變的狀態(tài),稱為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可逆反應
動:動態(tài)平衡 V正≠0, V逆≠0
等:V正=V逆
定: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不是相等,也不能某種比例)
變:條件改變,平衡狀態(tài)將被破壞
3.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達平衡狀態(tài)即達到該反應的限度。
【典型例題】
1.(20xx年水平測試)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反應速率的是( )
A.升高溫度 B.降低溫度
C.提高反應物濃度 D.使用合適的催化劑
2.(20xx年測試)對于反應2H2O2 ===2H2O + O2↑,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的是( )
A.減小H2O2溶液的濃度 B.升高H2O2溶液的溫度
C.向H2O2溶液中加人少量MnO2粉末 D.向H2O2溶液中加人一定濃度的FeCl3溶液
3.(20xx年水平測試)實驗室用鋅粒與2l/L硫酸溶液制取氫氣,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的是( )
A.用鋅粉代替鋅粒 B.改用3l/L硫酸溶液
C.改用熱的2l/L硫酸溶液 D.向該硫酸溶液中加入等體積的水
4.(20xx年水平測試)對工業(yè)合成氨反應:N2+3H2 2NH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使用合適的催化劑可以加大反應速率
B.升高溫度可以增大反應速率
C.增大N2濃度可以使H2轉化率達到100℅
D.增大N2濃度可以增大反應速率
5.(20xx年水平測試)用下列方法制取氫氣,反應速率最大的是( )
A.冬天,塊狀鋅與2 lL一1硫酸溶液反應
B.冬天,粉末狀鋅與2 lL一1硫酸溶液反應
C.夏天,塊狀鋅與2 lL一1硫酸溶液反應
D.夏天,粉末狀鋅與2lL一1硫酸溶液反應
6.在一條件下,反應N2+3H2 2NH3在10L密閉容器中進行,測得2in內,N2的物質的量由20l減少到8l,則2in內N2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
A.1.2l(Lin)-1B.1.0 l(Lin)-1
C.0.6 l(Lin)-1 D.0.4 l(Lin)-1
7.下列措施是為了降低化學反應速率的是
A.食品放在冰箱中貯藏 B.用鐵粉代替鐵釘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
C.合成氨工業(yè)中使用催化劑 D.在試管中進行鋁和鹽酸反應時,稍微加熱
8.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很多,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溫度 B.濃度 C.催化劑 D.反應物的性質
9.在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X(g)+3(g) 2Z(g)達到平衡的標志是
、賈生成的速率與Z分解的速率相等,②單位時間生成a l X,同時生成3a l ,③X、、Z的濃度不再變化,④X、、Z的分子數(shù)比為1:3:2,⑤X、、Z的濃度相等,⑥X、、Z的質量不再發(fā)生變化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4
1——原子半徑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shù)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2——元素化合價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從左到右,元素正價由堿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由碳族-4遞增到-1(氟無正價,氧無+6價,除外);第一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
1.原子結構:如:的質子數(shù)與質量數(shù),中子數(shù),電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
2.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A.周期序數(shù)=電子層數(shù)
B.原子序數(shù)=質子數(shù)
C.主族序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元素的正價數(shù)
D.主族非金屬元素的負化合價數(shù)=8-主族序數(shù)
E.周期表結構
(2)元素周期律(重點)
A.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難點)
a.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氫的難易或與氫化合的難易及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
b.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或酸性強弱
c.單質的還原性或氧化性的強弱
(注意:單質與相應離子的性質的變化規(guī)律相反)
B.元素性質隨周期和族的變化規(guī)律
a.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金屬性逐漸變弱
b.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c.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
d.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C.第三周期元素的變化規(guī)律和堿金屬族和鹵族元素的變化規(guī)律(包括物理、化學性質)
D.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規(guī)律:
a.原子與原子b.原子與其離子c.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
(3)元素周期律的應用(重難點)
A.“位,構,性”三者之間的關系
a.原子結構決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原子結構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
c.以位置推測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
B.預測新元素及其性質
3.化學鍵(重點)
(1)離子鍵:
A.相關概念:
B.離子化合物:大多數(shù)鹽、強堿、典型金屬氧化物
C.離子化合物形成過程的電子式的表示(難點)
(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價鍵:
A.相關概念:
B.共價化合物:只有非金屬的化合物(除了銨鹽)
C.共價化合物形成過程的電子式的表示(難點)
(NH3,CH4,CO2,HClO,H2O2)
D極性鍵與非極性鍵
(3)化學鍵的概念和化學反應的本質: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5
第一章氮族元素
一、氮族元素N(氮)、P(磷)、As(砷)、Sb(銻)、Bi(鉍)
相似性遞變性
結構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是5個原子半徑隨N、P、As、Sb、Bi順序逐漸增大,核對外層電子吸引力減弱
性質最高價氧化物的通式為:R2O5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通式為:HRO3或H3RO4
氣態(tài)氫化物通式為:RH3
最高化合價+5,最低化合價-3單質從非金屬過渡到金屬,非金屬性:N>P>As,金屬性:Sb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性逐漸減弱 酸性:HNO3>H3PO4>H3AsO4>H3SbO4 與氫氣反應越來越困難 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逐漸減弱 穩(wěn)定性:NH3>PH3>AsH3 二、氮氣(N2) 1、分子結構電子式:結構式:N≡N(分子里N≡N鍵很牢固,結構很穩(wěn)定) 2、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氣體,難溶于水,密度與空氣接近(所以收集N2不能用排空氣法。 3、化學性質:(通常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很難與其他物質發(fā)生反應,只有在高溫、高壓、放電等條件下,才能使N2中的共價鍵斷裂,從而與一些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 N2+3H22NH3N2+O2=2NO3Mg+N2=Mg3N2Mg3N2+6H2O=3Mg(OH)2↓+2NH3↑ 4、氮的固定:將氮氣轉化成氮的化合物,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天然固氮 三、氮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 N2O—笑氣硝酸酸酐—N2O5亞硝酸酸酐—N2O3重要的大氣污染物—NONO2 NO—無色氣體,不溶于水,有毒(毒性同CO),有較強還原性2NO+O2=2NO2 NO2—紅棕色氣體(顏色同溴蒸氣),有毒,易溶于水,有強氧化性,造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因素 3NO2+H2O=2HNO3+NO2NO2N2O4(無色)302=2O3(光化學煙霧的形成) 鑒別NO2與溴蒸氣的方法:可用水或硝酸銀溶液(具體方法及現(xiàn)象從略) NO、NO2、O2溶于水的計算:用總方程式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進行計算 四、磷 白磷紅磷 不同點1.分子結構化學式為P4,正四面體結構,化學式為P,結構復雜,不作介紹 2.顏色狀態(tài)白色蠟狀固體紅棕色粉末狀固體 3.毒性劇毒無毒 4.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CS2不溶于水,不溶于CS2 5.著火點40℃240℃ 6.保存方法保存在盛水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相同點1.與O2反應點燃都生成P2O5,4P+5O22P2O5 P2O5+H2O2HPO3(偏磷酸,有毒)P2O5+3H2O2H3PO4(無毒) 2.與Cl2反應2P+3Cl22PCl32P+5Cl22PCl5 轉化白磷紅磷 五、氨氣 1、物理性質: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比空氣輕,易液化(作致冷劑),極易溶于水(1:700) 2、分子結構:電子式:結構式:(極性分子,三角錐型,鍵角107°18′) 3、化學性質:NH3+H2ONH3·H2ONH4++OH-(注意噴泉實驗、NH3溶于水后濃度的'計算、加熱的成分、氨水與液氨) NH3+HCl=NH4Cl(白煙,檢驗氨氣)4NH3+5O2===4NO+6H2O 4、實驗室制法(重點實驗)2NH4Cl+Ca(OH)2=2NH3↑+CaCl2+2H2O(該反應不能改為離子方程式?) 發(fā)生裝置:固+固(加熱)→氣,同制O2收集:向下排空氣法(不能用排水法) 檢驗: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容器口(試紙變藍)或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接近容器口(產(chǎn)生白煙) 干燥:堿石灰(裝在干燥管里)[不能用濃硫酸、無水氯化鈣、P2O5等干燥劑] 注意事項: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空氣對流,影響氨的純度)或塞一團用稀硫酸浸濕的棉花(吸收多余氨氣,防止污染大氣) 氨氣的其他制法:加熱濃氨水,濃氨水與燒堿(或CaO)固體混合等方法 5、銨鹽白色晶體,易溶于水,受熱分解,與堿反應放出氨氣(加熱)。 NH4Cl=NH3↑+HCl↑(NH3+HCl=NH4Cl)NH4HCO3=NH3↑+H2O↑+CO2↑ 一、化學反應的速率 1、化學反應是怎樣進行的 (1)基元反應:能夠一步完成的反應稱為基元反應,大多數(shù)化學反應都是分幾步完成的。 (2)反應歷程:平時寫的化學方程式是由幾個基元反應組成的總反應。總反應中用基元反應構成的反應序列稱為反應歷程,又稱反應機理。 (3)不同反應的反應歷程不同。同一反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歷程也可能不同,反應歷程的差別又造成了反應速率的不同。 2、化學反應速率 (1)概念: 單位時間內反應物的減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應的快慢,即反應的速率,用符號v表示。 (2)表達式:v=△c/△t (3)特點 對某一具體反應,用不同物質表示化學反應速率時所得的數(shù)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質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系數(shù)之比。 3、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反應速率常數(shù)(K) 反應速率常數(shù)(K)表示單位濃度下的化學反應速率,通常,反應速率常數(shù)越大,反應進行得越快。反應速率常數(shù)與濃度無關,受溫度、催化劑、固體表面性質等因素的影響。 (2)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增大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增大,減小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減小。 增大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增大,減小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減小。 (3)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壓強只影響氣體,對只涉及固體、液體的反應,壓強的.改變對反應速率幾乎無影響。 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際上是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為壓強的改變是通過改變容器容積引起的。壓縮容器容積,氣體壓強增大,氣體物質的濃度都增大,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積,氣體壓強減小;氣體物質的濃度都減小,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 4、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經(jīng)驗公式 阿倫尼烏斯總結出了反應速率常數(shù)與溫度之間關系的經(jīng)驗公式: 式中A為比例系數(shù),e為自然對數(shù)的底,R為摩爾氣體常數(shù)量,Ea為活化能。 由公式知,當Ea>0時,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常數(shù)增大,化學反應速率也隨之增大?芍,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與活化能有關。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與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應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罨蹺a值越大,改變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越大。 5、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規(guī)律: 催化劑大多能加快反應速率,原因是催化劑能通過參加反應,改變反應歷程,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來有效提高反應速率。 (2)催化劑的特點: 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而在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催化劑具有選擇性。 催化劑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不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不能改變平衡轉化率。 1、化學反應的速率 (1)概念: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量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來表示。 計算公式: 、賳挝唬簃ol/(L·s)或mol/(L·min) 、贐為溶液或氣體,若B為固體或純液體不計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時速率。 、苤匾(guī)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數(shù)比 變化量比=方程式系數(shù)比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內因:由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決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溫度:升高溫度,增大速率 、诖呋瘎阂话慵涌旆磻俾(正催化劑) ③濃度:增加C反應物的濃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氣體才有濃度可言) ④壓強:增大壓強,增大速率(適用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線)、固體的`表面積(顆粒大小)、反應物的狀態(tài)(溶劑)、原電池等也會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2、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平衡 (1)在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向反應速率與逆向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平衡的移動受到溫度、反應物濃度、壓強等因素的影響。催化劑只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對化學平衡無影響。 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時向正、逆兩個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叫做可逆反應。通常把由反應物向生成物進行的反應叫做正反應。而由生成物向反應物進行的反應叫做逆反應。 在任何可逆反應中,正方應進行的同時,逆反應也在進行?赡娣磻荒苓M行到底,即是說可逆反應無論進行到何種程度,任何物質(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的量都不可能為0。 (2)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動、等、定、變。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②動:動態(tài)平衡,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仍在不斷進行。 ③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芏ǎ哼_到平衡狀態(tài)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葑儯寒敆l件變化時,原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會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質比較) 、诟鹘M分濃度保持不變或百分含量不變 、劢柚伾蛔兣袛(有一種物質是有顏色的) ④總物質的量或總體積或總壓強或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前提:反應前后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相等的反應適用,即如對于反應) 1常用來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能發(fā)生皂化反應的是油脂 3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質 4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纖維素、麥芽糖 5能與Na2CO3或NaHCO3溶液反應的是乙酸 6有毒的物質是甲醇(含在工業(yè)酒精中);NaNO2(亞硝酸鈉,工業(yè)用鹽) 7能與Na反應產(chǎn)生H2的是含羥基的物質(如乙醇、苯酚) 8能發(fā)生水解的是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 9能還原成醇的是醛 10能作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水果催熟劑的是乙烯 1、SO2能作漂白劑。SO2雖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機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劑如石蕊試液。SO2使品紅褪色是因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錳酸鉀褪色是因為還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為溶于不生成酸。 2、SO2與Cl2通入水中雖然都有漂白性,但將二者以等物質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則會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出現(xiàn)渾濁的物質: 第一種可能為與Cl-生成難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種可能為與H+反應生成難溶物。包括: 、倏扇苄怨杷猁}(SiO32-),離子方程式為:SiO32-+2H+=H2SiO3↓ 、诒椒逾c溶液加鹽酸生成苯酚渾濁液。 、跾2O32-離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④一些膠體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膠粒帶負電荷與加入的H+發(fā)生電荷中和使膠體凝聚,當然,若繼續(xù)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若加HI溶液,最終會氧化得到I2。 、軦lO2-離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當然,若繼續(xù)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 4、濃硫酸的作用: 、贊饬蛩崤cCu反應——強氧化性、酸性②實驗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脫水性 、蹖嶒炇抑迫∠趸健呋瘎、吸水劑④酯化反應——催化劑、吸水劑 、菡崽侵械谷霛饬蛩帷撍浴娧趸、吸水性 、弈懙\中加濃硫酸——吸水性 5、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鹽;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麥芽糖(均在堿性環(huán)境下進行) 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 ①顯兩性的物質:Al、Al2O3、Al(OH)3 、谌跛岬匿@鹽:(NH4)2CO3、(NH4)2SO3、(NH4)2S等。 ③弱酸的酸式鹽:NaHS、NaHCO3、NaHSO3等。 、馨被。 、萑纛}目不指定強堿是NaOH,則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氣體: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溫下不能共存的氣體: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氣體: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NH3。有漂白作用的氣體:Cl2(有水時)和SO2,但兩者同時使用時漂白效果減弱。檢驗Cl2常用淀粉碘化鉀試紙,Cl2能使?jié)駶櫟淖仙镌嚰埾茸兗t后褪色。 電能轉化為化學能——電解 1、電解的原理 (1)電解的概念: 在直流電作用下,電解質在兩上電極上分別發(fā)生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過程叫做電解。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叫做電解池。 (2)電極反應:以電解熔融的NaCl為例: 陽極: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稱為陽極,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2Cl-→Cl2↑+2e-。 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稱為陰極,陰極發(fā)生還原反應:Na++e-→Na。 總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電解原理的應用 (1)電解食鹽水制備燒堿、氯氣和氫氣。 陽極:2Cl-→Cl2+2e- 陰極:2H++e-→H2↑ 總反應:2NaCl+2H2O2NaOH+H2↑+Cl2↑ (2)銅的電解精煉。 粗銅(含Zn、Ni、Fe、Ag、Au、Pt)為陽極,精銅為陰極,CuSO4溶液為電解質溶液。 陽極反應:Cu→Cu2++2e-,還發(fā)生幾個副反應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應,沉積在電解池底部形成陽極泥。 陰極反應:Cu2++2e-→Cu (3)電鍍:以鐵表面鍍銅為例 待鍍金屬Fe為陰極,鍍層金屬Cu為陽極,CuSO4溶液為電解質溶液。 陽極反應:Cu→Cu2++2e- 陰極反應:Cu2++2e-→Cu 一、鈉Na 1、單質鈉的物理性質:鈉質軟、銀白色、熔點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單質鈉的化學性質: 、兮c與O2反應 常溫下:4Na+O2=2Na2O(新切開的鈉放在空氣中容易變暗) 加熱時:2Na+O2==Na2O2(鈉先熔化后燃燒,發(fā)出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固體Na2O2。) Na2O2中氧元素為-1價,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是呼吸面具、潛水艇的供氧劑,Na2O2具有強氧化性能漂白。 ②鈉與H2O反應 2Na+2H2O=2NaOH+H2↑ 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 實驗現(xiàn)象:“浮——鈉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氫氣;響——反應劇烈; 熔——鈉熔點低;紅——生成的NaOH遇酚酞變紅”。 、垅c與鹽溶液反應 如鈉與CuSO4溶液反應,應該先是鈉與H2O反應生成NaOH與H2,再和CuSO4溶液反應,有關化學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總的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實驗現(xiàn)象:有藍色沉淀生成,有氣泡放出 K、Ca、Na三種單質與鹽溶液反應時,先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堿再和鹽溶液反應 、茆c與酸反應: 2Na+2HCl=2NaCl+H2↑(反應劇烈) 離子方程式:2Na+2H+=2Na++H2↑ 3、鈉的存在:以化合態(tài)存在。 4、鈉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蠟中。 5、鈉在空氣中的變化過程: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結晶)→Na2CO3(風化),最終得到是一種白色粉末。 一小塊鈉置露在空氣中的現(xiàn)象:銀白色的鈉很快變暗(生成Na2O),跟著變成白色固體(NaOH),然后在固體表面出現(xiàn)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終變成白色粉未(最終產(chǎn)物是Na2CO3)。 二、鋁Al 1、單質鋁的物理性質:銀白色金屬、密度小(屬輕金屬)、硬度小、熔沸點低。 2、單質鋁的化學性質 、黉X與O2反應:常溫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致密氧化膜,保護內層金屬。加熱條件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氧化鋁:4Al+3O2==2Al2O3 、诔叵翧l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溶液反應,均有H2生成,也能與不活潑的金屬鹽溶液反應: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2Al+3Cu(NO3)2=2Al(NO3)3+3Cu (2Al+3Cu2+=2Al3++3Cu) 注意:鋁制餐具不能用來長時間存放酸性、堿性和咸的食品。 、垆X與某些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鋁熱反應 Fe2O3+2Al==2Fe+Al2O3,Al和Fe2O3的混合物叫做鋁熱劑。利用鋁熱反應焊接鋼軌。 三、鐵 1、單質鐵的'物理性質:鐵片是銀白色的,鐵粉呈黑色,純鐵不易生銹,但生鐵(含碳雜質的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原因:形成了鐵碳原電池。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單質鐵的化學性質: 、勹F與氧氣反應:3Fe+2O2===Fe3O4(現(xiàn)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 、谂c非氧化性酸反應:Fe+2HCl=FeCl2+H2↑(Fe+2H+=Fe2++H2↑) 常溫下鋁、鐵遇濃硫酸或濃硝酸鈍化。加熱能反應但無氫氣放出。 、叟c鹽溶液反應: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④與水蒸氣反應:3Fe+4H2O(g)==Fe3O4+4H2 化學的基本要領:熟練記憶+實際操作,即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習要將熟練記憶與實際操作相結合。 學習要安排一個簡單可行的計劃,改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適當參加學校的活動,全面發(fā)展。 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聽(聽課),多記(記重要的`題型結構,記概念,記公式),多看(看書),多做(做作業(yè)),多問(不懂就問),多動手(做實驗),多復習,多總結。用記課堂筆記的方法集中上課注意力。 尤其把元素周期表,金屬反應優(yōu)先順序,化學反應條件,沉淀或氣體條件等概念記住,化學學起來才會輕松些。 即:要熟記前18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結構特點,以及常見物質的相對原子量和相對分子量,以提高解題速度。 對化學物的化學性質應以理解掌握為主,特別要熟悉化學方程式及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要全面掌握化學實驗儀器的使用,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并能設計一些典型實驗。 電解池:把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 (1)電解池的構成條件 、偻饧又绷麟娫; ②與電源相連的'兩個電極; 、垭娊赓|溶液或熔化的電解質。 (2)電極名稱和電極材料 、匐姌O名稱 陽極:接電源正極的為陽極,發(fā)生___氧化_____反應; 陰極:接電源負極的為陰極,發(fā)生____還原____反應。 、陔姌O材料 惰性電極:C、Pt、Au等,僅導電,不參與反應; 活性電極:Fe、Cu、Ag等,既可以導電,又可以參與電極反應。 離子放電順序 (1)陽極: 、倩钚圆牧献麟姌O時:金屬在陽極失電子被氧化成陽離子進入溶液,陰離子不容易在電極上放電。 、诙栊圆牧献麟姌O(Pt、Au、石墨等)時: 溶液中陰離子的放電順序(由易到難)是:S2->I->Br->Cl->OH->含氧酸根離子。 (2)陰極:無論是惰性電極還是活性電極都不參與電極反應,發(fā)生反應的是溶液中的陽離子。 陽離子在陰極上的放電順序是: Ag+>Fe3+>Cu2+>H+>Fe2+>Zn2+>Al3+>Mg2+>Na+ 1.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樹脂的制。6)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其優(yōu)點:溫度變化平穩(wěn),不會大起大落,有利于反應的進行。 2.需用溫度計的實驗有: 。1)、實驗室制乙烯(170℃)(2)、蒸餾(3)、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熱的測定 。6)制硝基苯(50-60℃) 〔說明〕:(1)凡需要準確控制溫度者均需用溫度計。(2)注意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 3.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 4.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物質有: 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質。 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和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類物質(取代) 。3)含醛基物質(氧化) 。4)堿性物質(如NaOH、Na2CO3)(氧化還原――歧化反應) 。5)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機溶劑(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屬于萃取,使水層褪色而有機層呈橙紅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有機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有機物有:烴、大多數(shù)酯、一氯烷烴。 9.能發(fā)生水解反應的物質有 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肽)、鹽。 10.不溶于水的有機物有: 烴、鹵代烴、酯、淀粉、纖維素 11.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shù)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濃硫酸、加熱條件下發(fā)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質有: 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不飽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數(shù)有機物都可以燃燒,燃燒都是被氧氣氧化。 14.顯酸性的有機物有:含有酚羥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質變性的物質有: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甲醛、苯酚、強氧化劑、濃的酒精、雙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有機物:具有酸、堿雙官能團的有機物(氨基酸、蛋白質等) 17.能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 (2)羧酸: 。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 。5)蛋白質(水解) 18、有明顯顏色變化的有機反應: 1.苯酚與三氯化鐵溶液反應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單質變藍色。 5.蛋白質遇濃硝酸呈黃色(顏色反應) 一、濃硫酸“五性” 酸性、強氧化性、吸水性、脫水性、難揮發(fā)性: 化合價不變只顯酸性 化合價半變既顯酸性又顯強氧化性 化合價全變只顯強氧化性 二、濃硝酸“四性” 酸性、強氧化性、不穩(wěn)定性、揮發(fā)性: 化合價不變只顯酸性 化合價半變既顯酸性又顯強氧化性 化合價全變只顯強氧化性 三、烷烴系統(tǒng)命名法的步驟 (1)選主鏈,稱某烷 (2)編號位,定支鏈 (3)取代基,寫在前,注位置,短線連 (4)不同基,簡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烷烴的系統(tǒng)命名法使用時應遵循兩個基本原則: 、僮詈喕瓌t 、诿鞔_化原則,主要表現(xiàn)在一長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長”是主鏈要長,“一近”是編號起點離支鏈要近,“一多”是支鏈數(shù)目要多,“一小”是支鏈位置號碼之和要小,這些原則在命名時或判斷命名的正誤時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氧化還原反應配平 標價態(tài)、列變化、求總數(shù)、定系數(shù)、后檢查 一標出有變的`元素化合價; 二列出化合價升降變化; 三找出化合價升降的最小公倍數(shù),使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數(shù)目相等; 四定出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的系數(shù); 五平:觀察配平其它物質的系數(shù); 六查:檢查是否原子守恒、電荷守恒(通常通過檢查氧元素的原子數(shù)),畫上等號。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10-11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07-29 高二必背化學知識點總結10-11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5篇)10-11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12-07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集錦15篇)07-29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6篇10-11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6篇)10-11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1篇10-11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1篇)10-11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6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7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8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9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0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1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3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4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