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學生勤學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fā)言者更好的表達,F(xiàn)如今,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學生勤學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學生勤學演講稿1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花兒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唯獨時間,沒有倒流的時候。
對于現(xiàn)在正上初中的我們,只有一次短暫的青春,"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如果現(xiàn)在只知道依著自己的性子,追求所謂的自由,而任憑金色的年華飛逝,荒廢了學業(yè),長大后便只能一事無成了。所以我們要記住:"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讓它時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鼓舞自己。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為了練好書法,"臨池學書",洗筆洗硯,竟把一池清水都染成了黑色。他不厭其煩,堅持不懈,終于使書法技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被后人稱為"書圣"。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并非天生所致,而是因為他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辛苦!
我們都知道方仲永的故事,他五歲能詩,聰明過人,被人稱為"神童"。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天賦,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還要高得多。他天生聰明,如此有才,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庸的人,是因為他在年少的時候沒有抓緊刻苦學習;對于那些并非天生聰明,又不抓緊努力學習的人,要想有所作為,出人頭地是絕對不可能的!
不要責怪時間無情。聰明的人會感謝時間,也知道怎樣去利用時間。惋惜是毫無意義的,最重要的是去把握它。誰對時間越吝嗇,時間就對誰越慷慨。不要讓你的今天變得空白,哪怕一分鐘也不要讓它毫無意義地虛度。讓你生命中的今天更多充實!
砍掉今天的枝葉,怎會嘗到明日香甜的果實浪費了今天的`光陰,哪能獲得明天的成功
不要讓時間在不經(jīng)意的一瞬間黯然消逝,不要讓我們在滿頭銀發(fā)的時候帶著幾絲內(nèi)疚離去;讓有限的人生煥發(fā)出瑰麗的異彩,讓我們也像王羲之那樣盡享苦盡甘來的喜悅吧!
中學生勤學演講稿2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早上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勤奮。“屋檐走了,有時又回來了;柳樹枯萎了,又綠了;桃花謝了,又開了。但聰明的你,告訴我,為什么我們的日子永遠不會回來呢?”當我匆忙讀朱自清時,時間也匆匆流逝。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但他小時候的天賦并不高。有一天,當他在家學習時,一個小偷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在他睡覺后得到一些好處。但是小偷等等,聽到曾國藩翻來覆去讀同一篇文章——因為他還沒背出來。后來小偷真的等不及了,跳出來生氣地說:“你這個水平還讀什么書?“然后背誦那篇文章,揚長而去!小偷真的很聰明,至少比曾國藩聰明,但他只能成為小偷,而曾國藩卻成了連毛主席都欽佩的人。為什么他們在成材這條路上有這么大的差異?我認為一個詞可以解釋——勤奮。但勤奮不僅僅是一個名詞,更是一個動詞:因為每一次成功都要付出艱辛和努力,要想成功,就必須付出代價。
一、二年級的學生,需要聽老師和家長的話,認真學習,打好基礎(chǔ)。三、四年級的學生,要學會讀書,多讀書,多思考。五六年級的學生,尤其是六年級的學生,很快就要進入中學了,還要加倍努力。中文也要多讀書,數(shù)學要多練習,英語要多努力,多花時間,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復習舊知識。我們六年級的英語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我們必須花更多的精力來彌補過去欠下的東西。
有人曾問一位得道高僧:“念佛時為何敲木魚?”
大師說:“叫敲魚,其實是敲人!
“為什么不敲雞,敲羊而只是敲魚?”
大師笑著說:“魚是世界上最勤奮的動物,整天睜開眼睛,四處游動。這么辛苦的'魚總是被敲打,更不用說懶惰的人了!”
和尚說的敲打,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鞭策。勤奮學習需要不斷地激勵自己,克服懶惰的問題。親愛的同學們,我想問你們:當早上起床的鈴聲響起時,你們還躺在床上拒絕起床嗎?當學生們在教室和圖書館時,你在哪里?你覺得為什么其他同學有這么多作業(yè),我卻無所事事嗎?周末回家,你辛辛苦苦背回家的書包打開了嗎?每次考試結(jié)束后,你有沒有想過接下來要學什么知識?
偉大的成功與努力工作成正比。如果你有一份工作,你就會有一份收獲。隨著時間的推移,奇跡可以從少到多創(chuàng)造出來,學習也是如此。親愛的同學們,不管我們現(xiàn)在是否輸在起跑線上,我們都不能讓自己輸在終點。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珍惜現(xiàn)在的每一刻,努力攀登知識的巔峰!
【中學生勤學演講稿】相關(guān)文章:
勤學的名言02-10
勤學的名言06-23
勤學諺語10-06
勤學的名言警句12-04
勵志勤學的名言12-13
關(guān)于勤學的勵志名言02-22
有關(guān)勤學勵志的名言10-07
勤學苦練的名言11-12
什么不知勤學早10-02
勤學勵志的名言警句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