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教師
好的教師不一定就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不是因為教師學的太少,而是因為教師知道的太多。讀書學習對于中國人來講,更多接觸的應該是教師,因為沒有知識的來源教書會枯燥乏味。于是好的老師就會成為知識堆積的倉庫,充滿了道理、任何現(xiàn)象都會有自己獨到的觀點。然而我們只是使用道理的累積去教授學生的話,教育就不會順利發(fā)生,或者我們只是需要這個工作,而孩子不需要這樣的老師,因為你教育不到他。因為真正的教育一定是心靈的互動。
一位偏執(zhí)于理論的教師,師生關系一般不會十分融洽,經(jīng)驗告訴我們,跟單科老師關系不好的孩子,往往葬送的是自己這一科的學業(yè)。因為那種內(nèi)在的對抗、不接納,就會讓學習變得不會順理成章。好的學習狀態(tài)來自于潤物無聲的自然,來自于波瀾不驚的平靜。好的學習是一種對知識、道理、觀點的再創(chuàng)造。一定不是人云亦云,是一種創(chuàng)作與生命的演繹,靈魂與靈感的交融。這一切的前提來自于心智的成熟與健康。
曾經(jīng)在一次課程中講過一個觀點,“對待孩子教育的重視超過自己生命的人教育往往容易失敗。”這看似不合邏輯,而這樣的經(jīng)驗會屢屢出現(xiàn)。因為教育和其他事業(yè)不一樣。沒有慣用的方法,每一個個體都不一樣,情緒和情感不通,教育就會變作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溝通通道中的梗阻。先有關系后有教育。
好的老師首先是一位好的朋友,懂得接納、包容,適時的自我調(diào)整。因為教師的主營業(yè)務不應該是教書,就像醫(yī)生的主營業(yè)務不應該是動手術(shù)是一樣的。借魏書生老師的話說,“我把‘教書’放在人生的第三件事。”那么前兩件事是什么呢,“第一個是做人,第二個是育人”。正是帶著對教育和生命的敬畏,魏老師帶的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諸多記錄。
有一種教育叫“教師需要教,而不是學生需要教。”好為人師是中國人的習慣,如果真正做了老師這個職業(yè),那就順理成章的可以口若懸河。就像一個剛剛為人母的女性,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就會感覺自己沒有了媽媽的感覺,是一樣的道理。
教育不是你以為的那樣,好的老師不是演說者,而是觀察者。好的老師不是引領者,而是參與者。好的老師不是評判者,而是組織者。好的老師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執(zhí)有而化無。
【教育與教師】相關文章:
教師教育的座右銘10-06
教師教育心得11-05
教師的教育心得06-07
教師教育的心得02-18
幼兒教師看教育書的教育心得07-30
關于教師教育的座右銘10-06
教育教師實習總結(jié)06-22
教師教育實習總結(jié)07-03
教師實習教育總結(jié)09-30
教師教育實習總結(jié)07-08